APP下载

基于职业素养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研究①

2013-08-15王越锋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11期
关键词:身体素质素质院校

王越锋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 浙江宁波 315100)

2006年11月,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面向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围绕培养目标的定向性、专业性和实用性展开个性鲜明的教学改革。

1 高职体育教育与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逻辑联系

高职院校将培养学生具有未来职业需要的相关素质作为其教学的基本方向。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质是指学生在未来社会中从事相关职业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职业能力。其基本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层面、知识层面和身体素质三个方面,职业能力主要指职业创新意识、职业技能和职业行为习惯等。职业素质的培养除了依赖于专业学科之外,还必须贯穿于其它学科的教学之中。

体育新课程改革倡导“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要求不仅要增强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还要增进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适应高职学生培养目标与认知规律的体育教学,能通过系统、科学、适量的体育活动使学生身体各个器官得到重点突出而又统一协调的发展,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能在别具一格的高职体育教学中培养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合作意识、创新能力、竞争意识、积极而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等。因此,可以说体育教育在职业素质的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体育教育与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但并不是说体育教育质量与学生职业素质高低具有绝对的正相关性,要想通过体育教育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必须重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较强的职业针对性和工作内容的定向性,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如性别、运动技能和职业方向的不同,开展个体化和差别化的教学模式。如高职院校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在完成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前提条件下,结合对象的岗位性质、技术环节,身心发展特点,有的放矢地制定和发展与未来职业需要相适应的体能,它是目前深受高职学生喜爱的一种教学模式。又如为适应未来工作中独立完成任务的需要,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自我约束与自我管理能力,在体育教学中开展的以独立项目为手段的开放式体育教学模式。

2 当前高职体育教学现状与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初步探索

2.1 当前我国高职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的重心仍是将传授体育技能放在首位,还停留在传统模式的教学目标上,与其他普通高等院校的培养目标没有明显的差别。忽略了高职院校的特色是偏向实用性,学生毕业后多从事企事业单位的基层工作,工作强度大,对学生的体能与身体素质有着特殊的要求。当前传统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各类型专业和工作岗位对学生体能的要求。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已无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调动学生体育学习,与未来的职业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1]。

课题组成员借参加2012年浙江省高等院校大体协会议的机会,向来自全省的32所高职院校的体育部门领导和教师代表发放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有93.2%的学校认为有必要对体育教学进行改革,而仅有34.7%的学校在近3年间进行过与学生职业素养相关的改革;在申报教学改革课题的级别上看,在省部级和厅级层面,与职业素养相关的课题仍未取得突破,而在学校层面,仅有12.4%的学校在近3年间获得过相关的改革课题;教材是反映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从调查上看,仅有2所院校编写了校本特色的体育教材。可见,当前高职院校进行职业素养改革还处于起步阶段,教师进行与职业素养相关的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

2.2 当前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高职体育教学经验分析

以项目教学强化学生体育锻炼兴趣,促进能力与素质培养。项目化教学是以能力为本的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将教学目标设置为一个一个的项目,学生通过团结攻坚、共同完成项目而进行常规教学活动。项目教学与传统体育教学最大的优势在于,将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的体育课程带给学生的短暂快乐与尽兴,延续至体育课程的始终。特别是对于那些没有体育特长与兴趣的学生而言,通过竞技与项目竞赛,激发他们的兴趣与竞争意识,从而在项目完成过程中培养他们正视困难、顽强拼搏、坚忍不拔、积极进取的精神,提升综合素质。

以专业为导向设置体育教学内容,有的放矢促进职业能力养成。在高职一年级选项课程基础上,二年级中以学生的专业为导向,设置相应的运动内容,直接针对专业岗位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要求安排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如如电力专业开设爬杆、撑杆跳、攀岩、俯卧撑;水利专业开设定向越野运动、登山、野外行军、中长跑运动;机械专业开设器械健身、队列训练、健身操等。使学生在有针对性的运动训练中增强身体素质、学会锻炼方法,将其发展为形成劳动技能所需的那些身体素质,从而能在未来的工作中受益。

以赛代考,改革评价方式。如开设定向越野、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传球、队列队形、野外行军、爬杆、俯卧撑等的友谊赛、对抗赛、循环赛等,以比赛代替考试来考核评价学生体育课程的学习效果,这样既能提高学生锻炼的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用客观而长远的眼光考核学生,促进学生的锻炼意识和协作能力的培养,也满足了学生对竞技体育的需求。

3 基于职业素养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途径

以突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应构建一套包含教学指导思想、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目标、教学评价、教材等在内的完整的体系,它以终身体育教育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发展学生职业能力和突出学生专业特点为特色,以身体素质训练为手段。

3.1 设置“专项+职业”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

“专项+职业”课程设置模式要求在高职一年级采用基础选项教学,设置诸如球类、田径类、操类等为主的基础体育课程,在衔接学校体育,完成过渡的同时,激发新生的体育锻炼兴趣,促进身体素质的提高。在高职二年级要求学生结合专业特色选项,使体育教学内容凸显出职业性与专业性,同时又兼顾了学生个性与兴趣,以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兴趣学生的要求。课程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未来职业需要,有侧重地进行项目优化组合。例如“运动型”专业,像旅游、营销、装饰、报关等专业,有针对性地选择羽毛球、武术、三大球、游泳等教学内容。同时需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学生的可接受性相结合,多让学生自行组织一些竞赛活动,调控好一般身体素质培养与职业身体素质要求的关系。

3.2 创新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教学方法

体育课程教学中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很大部分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组织方法。创新能力、社会适应、人际交往等是职业能力的重要组织部分,高职体育课程教学中根据专业与教学内容,灵活采用启发、引导、情境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在阐述技术的要点与难点,讲清楚动作的完成过程以后,留下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思考与练习,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过程是培养学生独立与合作意识的过程,也是创新的基础。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主动意识与参与意识,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展示自己的个性。教学中也需要充分把握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平衡学生个体的体育学习参与度。

3.3 改革教学组织形式与评价方法

传统体育课程教学组织形式应向以张扬高职学生个性,培育体育文化修养,发掘高职学生潜能,促进终身体育思想为主线的多样化和选择式的教学组织形式转化。千篇一律的教学组织形式制约了高职体育教学效果,高学习自主权、宽学习自由度和以启发学生创造性地完成技术动作为主线的教学组织形式,更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传统高职体育课程教学评价方式一直以来受到批判,在此勿需赘言,以突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的体育课程评价更不能沿用过去的个人单项考试评价方式,而应该从集体协作和项目完成过程、完成情况来考核,并且要综合多项目考核结果作最后评价。

[1]殷宏.高职院校中体育教学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合肥学院学报,2012(5):34-37.

[2]陈为民,李晓红.基于职业岗位特点开展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路[J].中国电力教育,2011(11):122-124.

猜你喜欢

身体素质素质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锻炼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
体育锻炼也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