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教学评价研究述评

2013-08-15付思雨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11期
关键词:体操考核评价

付思雨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河南开封 475001)

高等学校是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高等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体操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育的主要内容。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教学评价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及体操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述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教学评价研究领域的进展和动态,并指出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为体操课教学评价理论的构建奠定基础。

1 相关概念的阐述

所谓教学评价,主要指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通过各种测量和相关资料的收集,对教学活动及其效果进行客观衡量和科学判定的系统过程。教育评估、教学评价就是对教育教学的社会价值进行的判断。对于体育教学评价的概念,高斌等认为:“体育教学评价,是依据体育教学规律和既定的教学目标,运用相应的评价方案,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教学信息资料,对体育教学工作的效果和质量进行合理的解释并做出价值的判断。”[2]所谓体操课教学评价指依据体操课教学规律和已制定的教学目标,采用相应的评价方案,收集有关体操课教学信息的相关资料,对体操课教学效果和质量进行合理的阐述并做出一定的价值判断。

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2.1 国外体育教学评价研究现状

日本在评价的内容体系上,主要采用四方面三等级标准评价体系。四个方面包括:关心、意欲和态度;思考和判断;技能和表现;知识和理解。把关心、意欲和态度的评价放在首要位置,但体力测定没有作为评价的具体内容。三等级标准为:充分满足、大致满足和经过努力可以满足。美国最佳体适能计划的评价内容包括:对身体活动的态度、健康概念知识、健康测验、身体活动的努力水平和健康技能的应用,其中态度部分最高的比例达40%。屈东华等认为健康测验应遵循的原则是:(1)结果不作为等级评价的唯一依据;(2)结果不作为衡量计划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3)测验成绩不进行张贴;(4)根据进步与否进行奖励。

研究发现:当前国外体育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l)体育教学评价方式趋向多样化的同时,更注重自我评价;(2)强调个体的积极评价;(3)体育教学评价逐渐从单一的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向发展;(4)评价内容多元化,如认识、情感体验、社会适应等,更多地发现学生优点,激励进步。而我国在评价内容方面,对知识技能评价、运动参与评价、学习态度评价、合作精神评价等也进行了探索性的尝试和运用,但在体育教学评价的实际运用研究中,对评价如何具体操作化的研究较少。

2.2 体操教学评价的研究现状

通过计算机检索和查阅书籍、期刊等资料相结合的方法,以“体操、教学、改革、评价等”为主题词、关键词或题名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以及中国知网进行综合检索,共检索收集到与体操教学评价有关的文章37篇,并对资料进行整理。

2.2.1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考核内容评价研究

毛永云、朱杰认为我国高师现有的体操评价体系主要包括理论成绩、技术动作及其组合成绩、平时成绩,各校在三部分的比例上有所差别。赵俭等均认为现行的体操教学大纲过多强调动作的技术性,忽视学生个性发展和主体作用。陈艳武等诸多学者均认为现行的考核评价标准存在以下问题:考核标准与培养目标相脱离;考核缺乏公正性、实效性;考核中存在着偶然性。大多学者认为体操的考试不应该仅仅是理论、技术和实践的部分,也应该包括在体操课中所体现的“人”的全部过程。

研究发现:(1)目前高校体操教学考核内容主要包括理论、技术、能力三个部分。(2)体操技术课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与标准缺乏科学性,如过多重视技能考核,忽视学生情感、认知等方面的考查;重终结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内容与标准的科学化程度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3)评价主体不够全面,教学评价本身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文章中的评价主体只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在体操教学评价,学生、专家和领导并没有参与其中,这就容易造成评价的片面性和评价主体的不完整。

2.2.2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考核方法评价研究

王文生主要运用实验法指出体操课程技术考核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采用传统的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试。通过实验,发现这种考试改革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增强。谭长青等从评价方式入手,将终结性评价和学习过程的评价相结合,结果较为满意。闫虹等认为传统的考核方式对整个教学过程缺乏引导和监控,并且对体操教学效果的评价不够全面和客观,特别是对能力培养的评价略显不足。

从以上学者研究成果可以发现:不同高校评价形式和方法有着较大的差异,教研室组织统一考试仍然是体操普修课考核与评价最主要的方式,考核办法尚缺乏实质性的改革;不同院校在体操普修课教学评价组合方式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且不同院校对所选择的各项评价指标给予的分值也不同。评价方法多为量化,缺少质性和量化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评价方法较为单一,大多只是针对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的评价,偶然性较大,并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并且亦不能全面的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并且考试多安排在每个学期末进行,不能对其进行分析和根据这种分析对教学工作进行调整。现行体操课考核的方式方法已不能很好的满足学生需求,急需改善。

2.2.3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教学评价有效性研究

杨树东等运用课堂现场观察、逻辑思辨等方法,从人、物、时间、空间等几个方面对影响体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进行分析,认为人的因素是核心问题;物的因素是前提和基础;而时间和空间因素是必要条件。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因此正确处理好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将有利于体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也有学者从发展性角度出发,认为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注重评价对象的未来发展,评价结果与奖惩脱钩,能消除被评教师的疑虑,确保所有教师在整个评价过程中积极参与,能够获得预期的评价效果。

综上所述,大多学者认为提高体操课教学质量评价有效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场地。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王德华提出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注重评价未来发展,认为评价结果与奖惩性脱钩,事实上只是没有直接联系,任何的评价标准最终都是与奖惩有关。

2.2.4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教学评价体系研究

体操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体操课程评价、学生的评价和教师的评价。部分学者提出开放体操课程的技术考试内容,并对体操课程技术考试自选成套动作的编制原则、单个动作的赋值等体操课程技术考试内容与方法的设计方案提出初步设想。刘静认为目前体操教学评价单一,主要体现在:评价对象“单一”;评价内涵“单调”;评价形式“陈旧”以及教学评价认识上存在偏差。肖丽对体操课程教学评价提出要求:(1)重视阶段评价。(2)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3)重视综合评价,按照一定的权重,建立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与学生相互评价的多元评价体系。

从以上学者的文章中,可以发现:对于评价体系的研究只局限于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形式以及评价认识的层面上,并没有对整个评价体系进行系统的阐述,例如:(1)对于指标的确定并没有涉及到,而且各个指标权重的确定是否合理亦未涉及到,是否按照主观经验进行划分等等,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论证。(2)评价功能发挥的不够,评价不是为了筛选和分等,应以促进和改善体操学习为根本目的,促进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3)评价主要以学生为主体,没有将“学”与“教”有机的结合起来。在体操普修课的教学中,应当高度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3 结语

目前对体操课教学评价研究的文献较少,更多的是体操教学改革、课程改革、学生成绩评价等各个部分的研究,可以看出对体操课教学评价进行整体性研究仍比较薄弱。体操课教学评价就是合理利用反馈功能,保证体操教学质量逐步稳定提高。而当前的体操技术课课堂教学评价的范围和对象仍局限于对学生的评价层面,没有从宏观、系统的角度来对体操教学进行科学、客观合理的评价。只看到影响体操教学质量的学生和教师的因素,没有从体操项目自身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应立足于现代教学评价理论和评价标准原则的基础上,从体操课教学实际出发,结合体操技术动作特点与体操教学特点构建较为完善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教学评价体系。

[1]高斌.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改革[J].体育学刊,2003,10(6):77-78.

[2]屈东华,周珂.中、日、美学生体育学习评价体系的比较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2(2):5-6.

[3]毛永云,朱杰.高师体操普修课程考核评价模式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5,13:194.

[4]赵俭.体育院系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与考核比例的探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18(4):99-101.

[5]闫虹,赵永魁.探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的改革思路[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3):384-385.

[6]杨树东,张喆.体操课堂教学有效性影响因素的分析与思考[J].体育教育,2010,9(5):67-69.

[7]王文生.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技术考核改革的实验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24(6):97-99.

[8]刘静.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28(2):245-247.

[9]陈艳武.新时期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考核评价体系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9):122-124.

[10]谭长青,童昭岗.体育院校体操普修课程改革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0):1406-1408.

猜你喜欢

体操考核评价
“表里不一”如何识别——富平增强考核洞察力
考核偏向:错把经过当结果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思维体操
思维体操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