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足球选修课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2013-08-15史欢洁
史欢洁
(包头医学院 体育教学部 内蒙古包头 014040)
足球运动是我国高等院校学生体育教学的选修课之一,在高校从事足球教学工作发现:目前,有不少学生上课有厌学的心理。学生存在这种心理影响教学质量和不利于足球技术的学习。因此,为使高校足球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本文对学生存在的厌学心理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为今后足球项目在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1 厌学心理的表现
顾名思义,厌学就是学生讨厌学习,具体来说,厌学是指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主观上对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和冷漠态度,并在客观上明显表现出来的行为。在足球教学中具体表现是:学生上课反应迟钝、情绪低落,参加练习就感觉疲劳。在个性倾向方面,运动需求弱化,如果教师不督促学习,很少主动进行练习,而且积极性不高。常常有学生找各种理由逃避学习,而且学生的思想负担过重,容易产生焦虑和自卑的心理。
2 厌学心理的成因
2.1 主观原因
2.1.1 生理机制方面原因
足球项目要求参与者有一定的身体素质,主要有力量、速度、灵敏与柔韧、一般耐力和速度耐力等。大多数学生在入学前没有接触过足球,而且迫于升学的压力,很少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所以身体条件较差。在足球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在练习足球技术时身体要承受一定的负荷,同一负荷对不同身体条件的影响不同。当练习者对某一负荷感觉不适时,反馈在大脑中的中枢神经便会本能的对某一动作或动作的特定环节产生“抵触”和“厌烦”的心理。学生的身体条件较差和运动负荷过大是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因素之一。
2.1.2 学习态度的原因
学习态度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自身道德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对学习事物的评价和行为倾向。学习态度表现于对外界事物的内在感受、情感和意向三方面的构成要素。学习态度是影响足球技术学习的主要原因。中国大部分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孩子从小娇生惯养,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害怕吃苦。这些学生对体育课不重视,学习目的不明确,主观能动性不强,对足球技术的学习不感兴趣,迫于学分压力来上课,所以容易产生厌学心理。还有一部分学生选课时间较晚,自己感兴趣课程人数已满,不得已选择足球课,没有目的性的学习,所以学习效果不佳,产生厌学心理。
2.1.3 恐惧心理的原因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恐惧是一种有机体企图摆脱、逃避某种情景而又无能为力的情绪体验。学生产生恐惧心理,主要是以下两种原因:(1)身体触球部位不正确。由于有些学生首次接触足球,在进行技术练习时(如额头正面头顶球、脚背正面踢球),使用错误的身体部位击球,容易造成身体不适、疼痛等症状,长此以往容易产生恐惧和厌学的心理。(2)运动伤病史。还有一部分学生有运动伤病史,过去踢球或者参加体育运动受过伤病。所以当他们练习或比赛时,就对此产生一种习惯性的条件反应,恐惧心理严重,从而影响了学习的欲望和积极性。
2.1.4 急躁心理的原因
体育技术动作的形成需要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侧重点和难点也是不同的,足球技术的学习也是如此。有些学生有一定足球基础,往往过高估计自己。这部分学生学习足球技术动作不认真,所以学习质量差。在进行一个阶段的学习后,发现自己的能力达不到理想的要求,所以产生急躁心理,进而逐渐形成厌学心理。学生学习足球技术的过程,不是“直线式”的,而是反复练习和纠正错误动作的“波浪式”学习过程。在学生粗略掌握技术动作后,再进行下一个阶段学习时总会停滞不前,体育教学将这个特殊的时期叫“高原现象”,在这个时期学生最容易产生急躁、厌学心理。
2.2 客观原因
2.2.1 社会学的原因
(1)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校大学生面对着各种压力,如学习、就业、人际关系、婚恋等。大学生容易将这种压力和情绪带到课堂中来,这样使学生容易产生厌学心理。(2)新型娱乐活动方式(如网络游戏、平板电脑、街舞等)的增多,使得大学生选择体育和娱乐的方式更多,所以参与足球运动的人数越来越少,很多学生对足球运动不感兴趣。
2.2.2 课程设置的原因
有些高校足球教学大纲陈旧,考核内容过难或较简单,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要求,造成学生积极性不高。还有些高校体育课程安排不合理,和其他课程发生冲突,选课学生为了拿到足够的学分,放弃其他课程的学习来上体育课,久而久之学生两面不能同时兼顾,而产生厌学心理。还有些高校将体育课安排到中午或者休息日,这样学生得不到充足的休息而产生厌学心理。
2.2.3 教学条件和环境的原因
由于高校扩招,学生上课的人数增多,造成场地和器材减少,很多学生得不到足够的练习,影响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另外,足球课在室外进行,室外空间大,教师管理难度较大。又有季节的因素,如夏天气温较高,阳光充足;冬天气温低,比较寒冷;春秋两季风沙大,这都给学生产生厌学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2.4 教师自身的原因
一些高校体育教师责任心差,表率作用不强,经常缺课早退,同时也放松了对学生的管理,旷课无人过问导致学生思想和行为松散,对足球选修课不重视。一部分教师知识结构老化、授课质量差,直接影响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还有些教师不从实际出发,一味追求教学的进度和难度,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学生的心理变化,使其产生厌学心理。
2.3 厌学心理的对策
2.3.1 按照学生运动水平和性别采用分班教学
各高校体育部在学期前排课时,应考虑按照学生运动水平和性别分班教学,设足球基础班和提高班。并且根据不同的班级设置不同的考核内容,最大程度的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
2.3.2 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建立和谐的教学关系
体育教师在上课时要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终生体育”和“不怕苦”的思想。教师还要多鼓励和关心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以身作则,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师生之间要互相尊重,这也是师生之间顺利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只有学生得到尊重,才会喜欢上足球课。
2.3.3 合理的安排好课程时间
学校体育部在排课前要和其他院系沟通好,避免上课时间发生冲突。另外,课程时间的安排要根据季节和项目的特点灵活安排,如夏季最好安排在早晨,尽量避免高温天气,冬天时间尽量安排在上午3~4节课或下午的1~2节课。
2.3.4 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体育教师要采用有效和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的消除学生恐惧和急躁的心理,使学生自觉的投入到学习中来。教师在教学时要多示范和讲解,强调动作学习的难点和重点。对于教学中较复杂和难度较大的动作多采用分解法、模仿法和降低动作难度法,使学生顺利完成技术工作。
2.3.5 加强教学中的保护工作
课前教师要明确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的安排学生做准备活动,最大程度的避免学生受伤,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在足球教学比赛中,教师要做好比赛监督工作,确保学生的安全,使学生安心比赛和练习。
[1] 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6.
[2] 刘同众.简论终身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3] 李新生.学生厌学体育行为的矫正[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
[4] 熊正英,马翠珍.体育活动调节中学生不良情绪的机制分析[J].商洛学院学报,2011(5).
[5] 米良.如何改变学生厌学体育的现状内蒙古教育[J].职教版,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