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体育赛事志愿服务现状研究

2013-08-15王蕾李爽阿拉木斯陈玩辉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2期
关键词:体育赛事志愿赛事

王蕾 李爽 阿拉木斯 陈玩辉

(广州大学体育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6)

目前,我国体育改革已进入了一个更为关键的时期,我国非营利性志愿者组织也管理体系也以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这对促进我国体育改革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我国体育赛事志愿服务的现状进行综述,可以帮助我们理清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形成对相关专题的系统性认识,同时可以为今后赛事志愿服务的遗产转化给予理论性的支持。

志愿者服务指不以获劳动报酬为目的的自愿性服务,主要以为他人或团体提供便利服务为主,志愿者服务组织不仅推动了被服务人的发展,同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人民精神的追求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鼓足作用。而体育志愿者则是指那些为了推进体育事业的发展,而不获取报酬的为某些体育活动组织者,或者是体育精神及理念的传播,而提供自己的劳动与技术的个人。其中现有体育支援者按照自身专业性划分主要可分为专业类和非专业类;按照服务对象的不同,分为“赛事体育志愿者”和“社会体育志愿者”。

1 志愿服务与体育赛事志愿服务发展历程

支援服务长期以来都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而存在的,在我国已经有相当长的历史,在公元前2000年前,《礼记》中有志愿服务行为的文字记载。现代志愿服务在我国兴起最早的标志是随着1987年广州市第一条志愿者服务电话的诞生而诞生的。1993年共青团中央首次发起了中共志愿者服务行动号召,随后的10年间,经过我国大批志愿者服务人员的不断努力,同时加之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我国志愿者服务队伍愈发壮大。2008年以来中国经历的一系列诸如抗震救灾、奥运会、世博会等的事件中,志愿组织在其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成为考验志愿组织队伍建设、宣扬和普及志愿精神的平台。据有关统计显示,截止2011年底,我国已有记录的2.68亿名志愿者,累计为社会提供了超过61亿小时的志愿者服务,我国国内志愿者的数量以超8000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6%左右。

目前,可以说志愿者服务已成为了我国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之一,体育志愿者更是以其广阔的服务对象,以及服务宽度成为可众多体育赛事的亮点之一。最初的体育志愿者服务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体育志愿者的出现与体育赛事的多样化发展密不可分。随着体育事业的全球化发展,我国逐渐将西方志愿者服务体系引入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之中,并结合了我国的发展现状,建立起了符合我国社会实际要求的志愿者服务体系。体育志愿者服务体系也随之在我国蓬勃发展起来,可以说体育赛事志愿者服务是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成绩的不断获取而出现的,具有较多的社会背景因素。在十余年的探索发展过程中,体育赛事志愿服务不仅促进了多项大型体育在我国的顺利举行,同时也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向世界体育爱好者展示着我国体育志愿者的服务精神和志愿理念。任何一个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都考验着这个城市的“软实力”,这也是对城市所在的志愿者,及其志愿者组织体系的一次重大考验。为了确保城市赛事的成功举办,政府必须加大多志愿者服务体系的建设力度,以及对志愿者服务人员的支持力度。目前,我国正处在向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我国的体育志愿服务事业也必将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公众志愿服务意识的普遍提高以及各个大型综合体育赛事的举办带来的契机等有利条件的推动下,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2 我国体育赛事志愿服务的特征

2.1 创新的志愿服务理念

“微笑北京”是北京奥运志愿服务理念创新的具体体现,在“微笑北京”志愿者服务活动中,志愿者们进一步拓展了志愿服务的内容与服务受中,进一步传播了志愿者服务理念,以及志愿者所特有的志愿服务精神。而在广州亚运会上,志愿者更是将志愿者服务与时尚潮流进行了有机地结合,吸引了更多的普通市民融入到志愿者服务之中,可谓开创了志愿者生活化、时尚化的先河。在山东济南举办的第十一届全国人民运动会在招募志愿者的过程中,开展了“全运文明旗帜在传递”的宣传活动和“全员文明风尚圈”的推广活动,着这两个活动中,即浓郁了志愿者服务的社会氛围,同时也保护了志愿者服务的热情。而上海市最近几年来承办的一系列大型体育赛事也通过招募志愿者,将体育精神与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精神做到了有机的融合,不仅为志愿者群体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为志愿者精神的广为传播提供了更高的舞台,更增强了城市的群体的认同感,引导人们尊重志愿者,认可志愿者服务的理念。

2.2 众多的志愿者参与

1990年亚运会期间,北京团市委就组织了20万人的义务服务总队,投入到亚运服务之中,这标志着我国城市重大体育赛事志愿服务行动正式启动。1994年的第六届远东及南太平洋残疾人运动会举办期间,共有3万名青年志愿者全面参与到运动会的各个环节之中。2001年第九届全运会共有13万人报名成为志愿。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赛会志愿者最终报名人数突破80万人。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先生在开幕式演讲中这样说道:“我们还要特别感谢成千上万、无私奉献的志愿者们,没有他们,这一切都不可能实现”充分体现了对志愿服务工作的肯定和褒奖。

2.3 主体地位的高校青年

在校大学生正处于风华正茂、热情飞扬的人生阶段,并且自由支配的时间充足,有较强的接触社会的渴望,因此大学生志愿服务群体成为了中国筹办各种大型体育赛事中志愿者的主力军。如在北京举办的第十一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共招募了12000名志愿者,其中在校的学生占总人数的80%以上。10万北京奥运会赛会志愿者中的60%~70%为大学生,40万奥运会城市志愿者中的一半以上是大学生,在以企业职工和社区居民为主的社会志愿者中也有不少大学生。广州亚运会赛会志愿者亦以大学生为主体。

2.4 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

志愿者服务的核心内涵是“不以获取报酬为目的”。志愿者组织规定了志愿者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范围,在这个工作职责和工作范围内,管理机构依据志愿者所贡献服务小时,参照同类机构员工相同工作报酬的市场价值,估算志愿者的价值。广州亚运会体育志愿服务总队为赛事提供上万小时的志愿服务,如果折算成工资,将是一笔巨大的数字。赛事志愿服务不仅为赛事提供了人力资源、资金节省,更重要的还在于它对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向全社会生动地诠释了“助人自助”、“时尚生活方式”的现代志愿理念,真正让人们感受到志愿服务的魅力,激发更多人参与志愿服务。相互帮助、关怀的社交机会可以通过志愿服务活动来提供,“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是志愿者的精神,赛事志愿者通过无私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并本着志愿精神,不仅仅使得友好沟通形成新型的互动关系并进行友好的沟通成功实现,而且还使人间的温情被服务对象真切的体会到,使人与人之间的了解与沟通得到增进,彼此之间的隔阂与距离感得到减轻,更有利于构建社会资本。

3 我国体育赛事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3.1 管理上政府行为过强

“党政支持、共青团承办社会化运作”是开展我国志愿服务事业一直参照的思路,使政府组织的强大功能得到发挥,但这也容易使表面化、模式化的志愿者工作产生,由其是以任务或者命令的形式下达的服务项目被志愿者执行,行政命令取代个人的自愿行为,往往不是“我要参加”,而是“要我参加”。在方千华等人对高等院校学生参与大型体育赛事志愿服务研究中发现,有部分学生是把志愿服务当作是一项具有政治意义的任务来完成,没能体现服务的志愿性。

3.2 组织上缺乏长效机制

由于我国没有建立对志愿者从招募、登记到日常管理的统一制度,没有形成相对稳定的队伍,从而影响了志愿服务的工作效率,制约了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发展。当某一活动需要志愿服务时,通常的做法是临时招募志愿者,从而出现专业人员不熟悉志愿服务,志愿服务人员又不懂专业知识的情况,影响了志愿服务的开展。

3.3 岗位设计上欠合理

志愿者理想岗位与服务岗位有差距是岗位设计上欠合理的主要表现,而且工作调配没有根据志愿者的兴趣、爱好等进行。当然,一方面,作为自愿行为的志愿者服务,组织者应该尽量根据志愿者填写的岗位,满足其需求;另一方面,作为奉献行为的志愿者服务,本身也要听从组织的安排,对于组织者的难处要尽量体谅。

3.4 培训方式有待完善

志愿者培训是提高志愿者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但由于人员、时间、地点、经费的问题,造成我国体育赛事志愿者培训不够完善。缺乏培训的志愿者在实际志愿服务中容易出现差错,这些差错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整个赛事,同时挫伤了志愿者继续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方千华等人在研究中发现,提高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的培训是体育赛事志愿服务培训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礼仪、英语、相关的赛事知识、具体服务内容与要求等方面的培训也是十分必要的。

3.5 激励形式比较单一

由于志愿者的自愿性,管理者不可能采用各种具有强约束力的方式,让人们为城市重大体育赛事提供志愿服务。但目前我国体育赛事志愿服务激励方式相对单一,评价过于泛化,缺乏多样性和具体性,激励功效不高,挫伤了一些志愿者的积极性。激励的多样性符合多元文化的时代要求,增强组织内部激励,符合志愿者的多样需求,体现公民参与志愿服务的价值。

3.6 保障体系尚未健全

志愿者的保障主要体现在经济保障和立法保障方面,对体育志愿者保障的缺失,实质是“政府失灵”和“志愿失灵”的表现形式之一。体育志愿服务事业属于体育公共产品的一部分,政府有责任为体育志愿服务的顺利进行提供支持。在经济保障方面,我国志愿者在进行志愿服务中大多没有得到全面的保护,甚至基本的意外保险都没有参与,如果在志愿服务中出现问题,容易产生与组织者的经济纠纷。志愿者的社会角色、服务对象以及各项权利义务都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

4 相关建议

(1)应建立规范的志愿者管理模式,其中包括统一的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志愿者服务认证制度和志愿服务考评体系。(2)建立志愿服务体系长效机制,建立体育志愿人才库等,全面了解经历过大赛的志愿者,对志愿者的使用实现长期性和连续性,以期提高体育志愿服务的质量。使赛事志愿服务工作切实成为发展我国志愿服务的强大推动力,认真总结体育赛事志愿者工作的得失,努力赛事志愿工作作为社会志愿服务工作的起点,推动今后的社会志愿服务发展。(3)合理设计志愿者岗位,细化志愿者岗位,尽可能的满足志愿者选择岗位的意愿,并能做到志愿者个人能力素质与岗位职责相匹配。(4)应推进志愿者管理法制化建设,保障志愿服务各方的合法权利和利益,为志愿者提供相应的政策优待,实时满足志愿者的精神需求。(5)建立志愿服务的评价及激励制度,制定志愿服务工作手册,计算志愿服务时长,结合实际工作开展情况对志愿者进行综合性的绩效考评,同时给予相关程度的奖励及表彰。

[1]王汝干,张木明,赵凤.高校学生参与大型体育赛事志愿服务的实践探索[J].青年探索,2007(3):69-72.

[2]陈涌.我国大型体育赛事志愿服务项目管理研究——以第六届全国农运会为实证[D].福建:华侨大学,2010.

[3]黄琼,黄玲.体育志愿者服务体系的构建特性[J].价值工程,2010,29(11):221.

[4]黄桑波.我国体育志愿服务现状及研究的理论视角[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43(10):24-27.

[5]刘平海.论志愿服务的现实作用及社会意义[J].宝鸡社会科学,2012(1):32-33.

猜你喜欢

体育赛事志愿赛事
以志愿,致青春
本月赛事
体育赛事项目管理对体育赛事形象及其管理的影响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体育赛事品牌化发展研究
畅聊体育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