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实效影响因素分析及创新教育意义探讨①
2013-08-15杨焕海
杨焕海
(滨州医学院 山东滨州 264003)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科技力量、经济实力在不断的增强,国家把精力更多的投入了教育事业之中,以此为国家的发展和壮大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知识创新成为了现代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高校教育“德、智、体、美”的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合理转变体育教学理念,不断开拓创新,提高体育教学实效,加强体育教学的深入开展,这都是应时代发展要求的。
1 体育教学现状
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系统的影响,高校的体育课程普遍缺乏一个科学的教学系统,学生在体育课上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锻炼,往往在结束完语、数、外这类繁重紧张的学习课程之后,就将体育课当成了一个休息娱乐的时间。大多数的体育老师也会抱着体谅学生的心情,在组织学生进行完大概十多分钟的热身活动之后,剩下的都是自由活动的时间。甚至有时在文化课的面前,体育课就显得无关紧要,在临近考试的阶段,体育课就会被文化课取代,早早就被安排结课。除此之外,家长对孩子寄予了无限的厚望,认为体育课程无关紧要,甚至还会影响孩子的学习,为了让孩子考取好的大学,很多家会限制孩子参加体育活动。家庭教育的守旧导致许多学生本身也对体育课抱着轻视的态度。这样的状况根本无法体现开设体育课的真正意义,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达不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这样的状况同时也表明了在体育教学中急需实现创新教育。
2 影响体育教学实效的因素
2.1 教学理念陈旧
高校的教学管理因长期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出现了过于片面的追求考试成绩和体育技能的状况,从而忽视了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教学思想比较陈旧,只注重强调以老师、以课堂、以教材为中心,忽视了挖掘开发学生的体育潜力,导致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阻碍。教学理念因为无法与时俱进,很大程度上也就影响了教学实效。
2.2 教学目标不明
毫无疑问,“增强学生体质”是整个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然而,从目前各高校的情况看来,这个整体目标理念并没有有效的指导和运用到现实的体育教学课程目标的设定中。相比其他学科拥有清晰明确的学科能力而言,体育教学的讨论甚少,至今没有明确具体的实施目标和计划。单纯想利用每周大概两三节的体育教学来提高学生体质的这种目标并不现实,这样的教学也就难以收到好的效果。
2.3 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体育教学的方法体系、教育结构存在着许多缺陷,体育教学中的理论课程严重少于实践课程,基本一学期的体育课程中就只有两节左右的理论课程,这样的比例就严重失调了。以至于在教学中大量沿用传统教育中那些落后、过时的教学方式,自然也就缺少了体育课程上的创新。
2.4 教学内容出现重复
我们知道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就会有不同的心理和生理特征,那么他们所需要和所能接受的教育方式自然也就不同。而在如今的小学、中学甚至大学的体育教学中,大部分的体育教学课程存在着十分严重的内容重复现象,各阶段的学习内容缺乏递进性,无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教学整体,一个简单的立定三级蛙跳动作学生可能会从小学学到大学,各阶段的教学内容衔接不当就会使得体育教学效果一直都不尽如人意。
2.5 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
目前的体育教学内容还有着单一、枯燥、趣味性不高的缺点,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与学生的心理需求发生偏离。一方面,那些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实用性小的教材内容不会轻易被删除或改变;另一方面,实用性强、具有时代特点的教学内容由于种种原因难以进入体育教学课程中。这样的状况一时之间难以得到改变,就会使得教学中的体育与学生实际生活需要的体育之间差别逐渐拉大,体育课对学生缺少吸引力。
2.6 教学课时过少与教学过程断裂
学生一个星期平均大概会有2~3节的体育课,少的时候甚至两个星期才有一节。而语数外这类的文化课,平均每天2~3节,多的时候甚至达到5~6节。相比之下,体育课的课时甚少。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当面临难度高、内容复杂的教学课程时,教学过程就会受到挤压,出现断裂的现象。表现在体育老师一节课所教的内容有限,就会将内容切割成几个小的部分,分课时来教授。加上,每个课时之间的间隔的时间太长,学生常常会忘记上节课的内容,也就要求老师在上新课前需要花一部分时间重复上节课的教学内容,这样一来也会耽误本就不够充裕的教学时间。在这种教学方式下,老师教授的内容太少,学生体验不到运动的充足感,也难以体会其中学习的乐趣。
3 创新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意义
创新教育指的是,为了适应时代知识化大发展的需求,对现有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发展,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新的教育思想,具备很强的实践性。创新教育的内容包括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人格三大方面。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有很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而创新教育的实施能保证素质教育的实施,而且使之得到深化。
3.1 创新教育可以推动体育教学的发展
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和不断进步的动力,高校需要培养创新性人才,而所谓的创新性人才,应该包括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两个层面。其中,创新精神是影响创新能力生成和发展的重要内在因素,创新能力则是丰富创新精神的理性支持。创新教育的实施就是以培育学生创新精神为根本出发点,以提高创新能力为要求,从而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和增强,推动了体育教学的发展。同时,在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并不是一个消极被动的承受体,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从而加强了体现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互动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3.2 是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
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这样理念中,要求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时代欢迎、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当今时代的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社会需求,对高等院校体育课程的发展也提出了“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新要求。在如今的体育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唯一主导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能过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这一教学模式是适应新形式发展的需要。
3.3 是学生智力因素发展的需要
智力是指通过采取改变自身、改变环境或是找到一个新环境的这种方式,来有效的适应环境的一种能力,是人的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心理活动的一种综合表现。一个人的智力因素主要是由这个人的智商决定,而体育运动能对发展智商的器官机能进行有效的促进,我们可以在体育教学中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动学生的大脑。
3.4 是非智力因素发展的需要
体育教学不仅仅是智力因素发展的需要,同时还是非智力因素发展的需要。这点体现在体育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美好心灵。体育教学的作用除了最直接、最明显的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这一方面外,它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不容忽视,那就是能在平时的学习和运动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好品质和团队合作的重要精神。也就是说,体育教育除了能够塑身外,还能塑心,想要充分实现这种教学实效,就需要有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而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互动性,就必须改变现有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创新和运用。
[1]鱼飞.浅谈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J].教育改革,2001.
[2]闵健著.论校园体育精神的特质与价值向度[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
[3]季浏.体育教学现状[J].体育教学,2005.
[4]王秀丽.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成才之路,2010.
[5]于旭明.中国学校体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