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艺术院校图书馆的资源建设
2013-08-15山西戏剧职业学院张俊琴
文/山西戏剧职业学院 张俊琴
在互联网、光纤覆盖等的基础设施下,开发出了各种终端产品,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构建了个人信息消费的业务平台。由于这些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作为艺术类院校图书馆,其院校专业的特性决定了图书馆的馆藏、服务的特性,因此,对于艺术类院校的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新的环境下,作为艺术文献信息中心的图书馆要围绕学院自身的教学特点来迎接这一挑战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传统艺术类院校图书馆资源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资源建设单一
由于长期经费不足,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单一,纸质图书量是图书馆评估体系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图书馆普遍存在重纸质轻电子的观念,基本上都是以纸质文献资源为主,而作为艺术院校,单一的纸质文献是很难达到预期的专业效果的,进入网络时代,读者从枯燥的纸质文献资源中已得不到满意的艺术效果,而图文并茂的电子文献方便、快捷、信息量大、形象生动,读者通过视觉和听觉对艺术作品进行分析和处理,以达到他们教、学的目的,视频资料更加丰富了艺术的内容,因此电子文献成为艺术院校图书馆资源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将逐步取代纸质文献。
(二)采购模式单一
现在基本上都采用招标批购,图书馆的资源采购不同于其他政府采购,每个馆都有自己的特色,尤其是专业类的图书馆,社科类图书价格低,折扣大,专业类图书发行量少,定价高,折扣小,书商为了追求高额利润,折扣高的书目一般不会提供给图书馆的,从而限制了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的结构,造成了馆藏质量的下滑。
(三)资源建设错位
为了实现院校图书馆的评估标准,各图书馆根据书商提供的书目,短时期内采购了大量图书,对于专业类院校图书总量达标了,但专业必备图书却很少,而B、C、K等类的没有多少学术价值的通俗读物却占据了图书馆的大量空间,一方面造成了大量图书滞架无人问津,另一方面教学科研所需的文献资料无法提供,使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与师生的实际需求形成了某些错位,造成了馆藏文献资源利用率偏低的情况。
(四)纸质图书涨价,网上阅读不可逆转
图书涨价已成事实,2012年图书市场调研显示,新书的平均定价为 52.23元,文艺类竟高达85.81元,纸质图书的价格已超出了人们的心理预期。网上阅读、手机阅读既有丰富的网络文本资源,又可以节省时间,使阅读变得更加便捷。据第十次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人均阅读电子书2.35本,比2011年增长了0.93本,增幅达65.5%,现实生活中网上阅读将成为主要阅读形式,网络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总之,传统的图书资源建设已不再适合艺术类院校的发展,所以我们要加大馆藏资源电子文献的比例,了解学院的专业设置及信息需求,不断调整馆藏资源结构,形成馆藏特色,丰富馆藏资源建设。
二、网络环境下艺术院校做好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必须做到
(一)调整采购方针
网络环境下,电子文献将成为艺术类院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重点,形式多样、载体多元、来源广泛的电子文献,使文献资源采购的难度越来越大,因此,图书馆的采访人员必须不断的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熟悉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拓宽采访渠道,了解大量图书出版信息,并结合本院的专业设置及读者的信息需求,适时的调整采购策略,实现馆藏按需购买,采购到较完整的、适合本院发展的、满足读者需求的馆藏文献资源,使图书馆由储藏大量图书为职责变为可为读者提供更多内容和服务为己任。
(二)读者决策采购
传统的图书采购方法不能精确地把握读者的即时需求及图书的实际流通情况,尤其是在艺术类院校这种情况更为严重。比如我院,在音乐方面有声乐、器乐,而声乐、器乐又分很多种,教学基本上是一对一的形式,即使是骨干教师也不可能照顾到每个方面,就出现了馆藏文献利用率偏低的状况,因此,在这个数字化时代,传统的图书资源建设方式已经越来越难执行,尤其是当代网络技术给艺术类院校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方式带来了新的模式——读者决策采购,即“按需购买”,是读者实际文献阅读需求,量化达到一定标准,以此来决定文献的购入,它是以读者为主导的文献建设模式,是对传统文献采购的颠覆,使读者从文献建设的接受者转为发起者和决策者。
(三)选择书商,建立科学的采购环节
实行读者决策采购,书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决定着书目的质量及服务的程度,所以,书商的诚信、能力是必须考虑的因素。由于现在我国大部分书商只销售纸质图书,仅有的几家电子书商也主要是采取包库销售,这两种情况都不适合艺术类院校图书馆的资源建设,面对有限的经费、海量的文献、空间的窘迫,读者的真正需要才是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重任,因此,我们更需要同时具有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销售的书商。根据书商提供的书目,图书馆要筛选、过滤,然后传到网上,针对电子图书,读者可以浏览几页,图书馆通过浏览次数决定是否购买,这样不会出现零利用率的图书,同时可以解决集中使用、复本不足的问题。
(四)分工合作,建立特色馆藏,实现资源共享
在当今社会,面对信息存量的增加,信息类型的多样,图书馆无论规模大小,都不可能收藏全所有文献资源,因此,分工收集,形成各自特色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作为艺术院校,尤其是作为山西地方戏曲艺术院校,其文献资源特点要具有地方特色,所以加大采集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文献收藏,并确保其数量和品种,形成多元化的馆藏资源。同时为了弥补各馆文献资源的不足,方便读者借阅,各馆要加大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比如我们加入了山西图书集成网,各馆之间可以“通借通换”,这样不仅解决了由于经费不足带来的诸多问题,而且也更加丰富了读者所需的文献内容,同时使海量的文献资源得到了互通互用。
网络环境下,加大馆藏资源建设的创新力度,整合特色文献资源,构建特色数字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以特色求支持,以合作谋发展应该是艺术院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重要工作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学院应设置专门的特色数据库部门,配备一支具有不同专业知识背景的人才队伍,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这样才能保障特色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通过合作共享使特色馆藏资源产生更好的社会效益。
[1]刘华.馆藏建设的风向标——读者决策采购[J].图书馆杂志,2012(1):29-32.
[2]李日新.高校图书馆采访决策模式探讨[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1(3):52-54.
[3]谷爱国,王永水.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宣传推广策略研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1(6):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