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为内心很干净

2013-08-15浙江胡艺珊

名作欣赏 2013年19期
关键词:糖瓜汪曾祺老舍

/ 浙江_胡艺珊

作 者:胡艺珊,中国计量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教授。

春天的时候,看过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小绿棍”。作者舒乙,老舍先生的儿子。在这本书的“亲情篇”和“生死篇”里,舒乙写了记忆中的父亲老舍,写了老舍先生的死。说实话,我对于老舍先生的阅读和了解,仅限于大学时代文学史课堂上老师讲过的《四世同堂》《骆驼祥子》以及《茶馆》。但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感兴趣的是老舍先生的身世,或者说是他最后的结局,他的死,以及他为什么自杀。

在我讲过的外国文学课上,有许多有着自杀结局的作家,他们以特殊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如川端康成,如弗吉尼亚·伍尔夫,如海明威……当我在课堂上讲着这些作家的时候,他们的自杀,他们的结局,更多的是被我作为作者的生平和经历,或者作为文学史上的一个事件而讲述着。

但在我的感觉里,对于如海明威、弗吉尼亚·伍尔夫一样内心世界无比丰富的作家来说,他们最后的结局,是不能随便来言说的:是因为对这个世界的失望?是对自我的绝望?是人生的虚无?是活着的痛楚?似乎是但又似乎都不是。简单的解读永远无法参透他们广袤而深邃的内心世界。只能这样以为,他们所以这样做,自有其他人无法理解的理由。斯人已逝,任何的想象、阐释抑或喋喋,只会叨扰逝者的安眠。但我知道,他们,已经在自己的作品中不朽。

我想说的还是老舍。一个中国的文人,一个从小吃过很多苦的人,一个极富生活情趣、热爱生活的人,一个富有人情味的、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一个善良的、懂得尊重他人又很自尊的人,其结局,却是在自己生活写作并挚爱着的地方,在一泓宁静的湖水中“舍”去了自己的生命。

难道老舍先生就不能忍一忍吗?许多人不是都忍过来了吗?何况他是个曾经吃过很多苦的文人。在舒乙的文字里,有一段关于老舍过年的文字,其中有这样的描述:“老舍一般是不过年的,因为他出身寒苦,小时候过年对他来说就像穷人过鬼门关,所以他发誓拒绝过年:不吃年饭,不喝酒,捂上耳朵,连别人的鞭炮声都不愿听。”

而老舍先生又是那样地热爱着生活。在舒乙的文字里,当生活处境好了之后,每逢过年,老舍一定要腌腊八蒜、晒水仙。为了让水仙花恰好在春节开放,又不至于使叶子疯长,白天把水仙花拿到屋外去晒太阳,太阳落山之前再端回屋内。早上加新水,晚上倒掉。腊月二十三的小年,“糖瓜祭灶”的日子,这一天恰好是老舍的生日,看见卖糖瓜的,总要买一些给孩子,甚至分给大人。有一年他在天桥看戏,走上后台看望演员,从兜里掏出一个纸包,一人分一个糖瓜,并且说:“灶王爷上天的时候正是我落生的时候,吃吧,今天是我的生日。”“演员们瞧瞧手里的糖瓜,再瞧瞧这位小老头,觉得非常的可乐。”

记得前些年读汪曾祺先生的散文,在关于老舍先生的文字里,有这样一些细节。上个世纪50年代,汪曾祺在北京文联工作时,老舍是文联的领导。在汪曾祺先生的眼里,作为领导的老舍更像是一个书生气、书卷气的文人:“老舍先生是文雅的、彬彬有礼的。他的握手是轻轻的,但是很亲切。”在他的《老舍先生》一文里,写到老舍先生与齐白石老人的交往:为老人点题画四幅屏,其中的“蛙声十里出山泉”一幅,早已成为画坛的佳话;老舍对白石老人生活习惯的理解和尊重。每年,老舍都要在家里请两次客,一次是菊花开的时候,一次是腊月二十三,他的生日。在汪曾祺先生的印象里,“老舍家的芥末墩是我吃过的最好的芥末墩”,“熬白菜端上来了,老舍先生举起筷子:‘来来来!这才是真正的好东西!’”

当然,我所写的都是一些细节,我关注并且容易记住的也是一些细节。正是对这样一些细节的关注, 使我在文学史之外懂得了老舍先生是这样的一个人,一个文人,一个彬彬的君子,一个从小吃过很多苦的人,一个热爱生活、懂得生活、对生活充满了情趣的人。

其实,细节是最能说明一个人的。正是这样的一些细节,让我了解到了老舍先生的为人、禀性,也就理解了他何以决绝地“舍身”。因为吃过苦,所以热爱着生活;因为尊重他人,因而就更加自尊。苦可以吃的,但凌辱不能忍受,尊严不能丢。

写到这里时,忽然就想起了曾经看到过的余虹的那段话:“事实上,一个人选择自杀一定有他或她之大不幸的根由,他人哪里知道?更何况拒绝一种生活也是一个人的尊严与勇气的表示,至少是一种消极的表示,它比那些蝇营狗苟的生命更像人的生命。”不是吗?在老舍先生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的书卷气背后,是一个有骨气、有尊严的文人的不含糊、不苟合、不搪塞、不推诿、不顾左右而言他,更不会以出卖他人而获得一己的苟安。所以,在老舍先生“离家出走的最后时刻,他郑重地向小孙女道别,清醒而理智,心中充满了纯洁”。

在舒乙描写父亲的文字里,用了一些这样的字眼:骨气、清白、刚烈。在我的感觉里,这样的字眼是相互联系着的——清白而刚烈,即使是一介书生,一个外表羸弱、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其实,气壮如牛的赳赳武夫未必一定顶天立地,而处世谦谦的文弱书生也许真的宁折不屈。而老舍先生就真的宁折不屈了,真的不忍了——他将那块标志着耻辱的牌子愤然掷在了地上,然后决绝地走向了那一泓清水。在他不忍的背后,是一个清白而有骨气的文人的不愿忍、不能忍、忍不得。或者说,是因为——因为内心很干净。

猜你喜欢

糖瓜汪曾祺老舍
情同父女 亲如一家——汪曾祺与“藏妞”央珍
解人之难的老舍
祭灶节
———二十三,糖瓜粘
糖瓜不是瓜
买糖瓜喽
甜甜黏黏又一年
周恩来与老舍肝胆相照的友谊
施松卿与汪曾祺 云淡风轻走一生
老舍的求婚
汪曾祺为何爱逃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