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钢琴弹奏的演变
2013-08-15韩浩宇
□韩浩宇
钢琴的弹奏方法的演变是一个极为广泛而复杂的课题。要想把钢琴的弹奏方法的演变进行系统地梳理,还有诸多问题需要探讨。钢琴演奏艺术的学问如此广博,需要我们永无止境地去努力探索。
一.决定弹奏方法的变化的因素
钢琴弹奏的变化有时被归于钢琴结构本身的变化,但是这个理由是表面的。因为,乐器构造的变化本是基于作曲家对乐器日新月异的要求。如果乐器的音色、机件和性质满足了多米尼克,斯卡拉蒂?弗朗索瓦?库普兰和拉莫等作曲家作品的要求的话,那确实毫无改变的必要。但是随着现代作曲家不断渴望更新和更全面的效果,钢琴制造商们也在不断尝试以满足他们的愿望和要求。所以,无论从何角度来看,作曲家才是变化的真正源头,钢琴的曲目决定钢琴的变化。钢琴技巧和诠释的发展也是同样道理。作曲家的脑海里产生新的、完全迥异的乐思,这些乐思促使新的诠释方式出台。这个演变从乐器被发明的时候就开始了,持续至今。当然,审视历史的演变比审视当今的演变要容易许多。
一个时代大体的意识流以及世界的艺术和文化倾向,也会不同程度对演变起到推动作用,因为这些因素都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诠释者。从钢琴技巧的严格意义上说,是表演者的个性,外加以上所说的元素,组成了产生新钢琴弹奏趋势的原因。所以不奇怪,钢琴弹奏从洪美尔时代到如今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二.钢琴新老弹奏技巧的区别
新老技巧的最大区别是什么,这个问题很难凭空去谈,最好先从另一件不同的事讲起。首要的难点存在于现今技术最让人痛心的一个趋向:为了技术而技术。从一些壮志凌云的年轻演奏家练琴的情况来看,他们的唯一目的就是成为人工钢琴弹奏机器,而缺乏任何对音乐的认知。但是,在激烈地谴责这个倾向之前,必须记住它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不可视而不见的进步。毋庸置疑,我们在有效的多声部弹奏、省力、胳膊动作、思维对技术的参与和其他许多钢琴演奏的重要突破上都应归功于那些富于创意的研究者。以前,虽然说技术练习不是没有,但不是太多,所以更多的时间被倾注于音乐作品中音乐元素的学习上。如果现今优越的技术体系只被用来确保达到真正的音乐和艺术效果,也就是那些符合审美原则的效果,那么新的技术是极有价值的,我们对它应当感激。可是,当它一旦成为了目的本身并成功地遮掩了音乐诠释上更高的目的时,那它就该被废除了。如果画家用来在画布上打底的炭描速写透过色彩在成品画上显露,那这幅画是不可能成为杰作的。同样道理,只有所有技术痕迹被抹掉,以至最高境界的诠释闪现时,真正艺术化的钢琴弹奏才存在。大多数年轻的艺术家还很无知,而只有通过学习和老师夜以继日的努力才能改善其状况。
三.李斯特之后的技术
像李斯特一样弹奏,也就是说,完全一样地弹奏,好像镜子反射物体那么近似,对任何人都是不可能的,除非他的个性和气质与李斯特不分伯仲。没有两个人是完全一样的,因此将任何现代钢琴家同李斯特相比是无用的。要从纯技术的层面讨论李斯特的弹奏方法同样也是不可能的,很大程度上因为他的技术是自创的,是他独一无二的个性在手上的表现,完全来自于他自己的思想。在某些方面,他也许是永远无法被媲美的,但是另一方面,当今的钢琴家无疑会在技术上让大师大吃一惊,我是指技术,纯技术方面。
三.既定的方法只是模板
我一直反对所谓的既定“方法”,那种武断的和不考虑每个学生特殊需要的“方法”。这种方法只能被认为是一种音乐模板,或者工厂里用的、借以制造大量完全相同物体的印模。因为艺术和它的妙处非常不可思议地依赖于个性,一个僵硬的方法一定会产生麻木的后果。
学习是脑力活动的最高、最集中的体现。它在完全正确的音符、速度、指法等的基础上,侧重于对音色、强弱、节奏等事物的专注,而这些通常被错误地认为是非技术层面的。一些人有幸可以在练琴中做到结合练习与学习,但这些人终究是极少数。
因此,在练习音阶等问题上,如果“学习”是真正的目的,我不得不说学习音阶不仅是必要的,更是不可或缺的。全世界的教育家在这个问题上观点是一致的。“学习”,这个指令,不仅适用于音阶,并且适用于所有形式的技术练习。这些练习很多时候只是单纯地被“练习”,但是并没有被学习。
因此,钢琴演奏方法的演变既属于音乐表演范畴,也属于运动科学范畴。对于钢琴演奏的演变进行系统地分析与研究,可以全面地掌握各种演奏技术的形态类型和不同音乐风格的演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