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老年文体活动的特征与意义
2013-08-15
在中国的城市中,哈尔滨虽然是一座比较“年轻”的城市,但她有着浓郁的俄罗斯异域风情和东北地方特色。在这个兼具大气、洋气、灵气的现代城市中,围绕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老年文化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其特点主要表现在:
一是广泛参与,群众性特点比较突出。它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起初只是少数人自发的零散的活动,但由于近年来退休职工和社会老年人的急剧增加,在有了物质养老保证的同时,他们越来越要求有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凡有老年人集中的地方,都有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点多、线长、面广。如今,每天早晚,在大街小巷和老年活动站都有老年人活动的身影,全市仅市区每天参加活动的老年人都在20万人以上。
二是坚持不懈,经常性特点比较突出。哈尔滨市老年文体活动的经常性表现的非常突出。各区、企事业的老年活动站、老年活动中心常年开展活动,多数活动站(室)在节假日照常活动。老年人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在松花江冬泳的老年人更为活跃,他们经常与俄罗斯等国的冬泳爱好者进行友好交流。冰雪节老年舞蹈百花赛和遍布全市各个活动场地的老年大秧歌队,打破了过去城市冬季文化体育生活冷冷清清的局面,给严寒的北方城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三是形式繁多,多样性特点比较突出。老年人的文化水平、职业特点、健康状况、情趣爱好等的差异,决定了老年文体活动的多样性。据统计,我市老年文化活动种类有老年迪斯科、大秧歌、健身操、门球、书画、模特等50多种。老年人根据自己的特点、爱好安排活动内容,而且每项活动都搞得有声有色。
四是辐射中青,带动性特点比较突出。哈尔滨市2000多处室外活动站全部是老年活动场地,它吸引了许多中青年人。在沿江一带和老年人活动比较集中的地方,许多中、青年人自愿加入到老年活动中来,出现了老、中、青同歌、同舞、同欢乐的景象,从而带动了全市文体活动的全面开展。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如何组织开展好老年文化活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老年人作为社会的主要群体之一,在这项系统工程中,要发挥重要的作用。而开展好老年文体活动无疑是这项系统工程中的一项子工程。通过对哈尔滨市在开展老年文体活动的考察,研究,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我们认为要开展好老年文体活动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力度。
一是解放思想,不断推陈出新。推陈出新就是把普及与提高结合起来,在群众性活动的基础之上,不断推出新的活动项目,产生高、精的活动成果,使老年文体活动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我市历年的老年舞蹈百花赛,都力求推出形式新颖、格调高雅的新项目、新舞蹈,成功举办了首届老年人“多彩人生”艺术大赛,至今已举办了两届比赛,参加比赛的老年人近万人,参加人数之多是前所未有的。这说明我市的老年文化生活需要一个有规模、有组织的大型舞台,以促进老年文体活动不断上台阶、上水平。
二是加强指导,精心组织。各级老龄退管部门要把搞好老年文体活动当成老龄退管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要精心组织适合老年人特点、体现时代特色的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以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要。市老龄办非常重视对老年文体活动的组织和指导,成立了老年文体委员会、老年康乐舞蹈协会和市老年活动指导中心,设专人组织活动。每年我市都要组织十几次大型文体活动。并加强对各区、县(市)、企事业单位老年文体活动的指导和检查,从业务和经费上给以支持,在全市形成了市、区、企事业、街道三级老年文体活动网格。
三是开办培训班,培训骨干队伍。骨干队伍是老年文体活动的生力军,是老年文体活动不断普及与提高的保证。我市老年文体活动之所以能轰轰烈烈开展起来,是与老龄办注重培养骨干力量分不开的。我市每年都举办辅导员培训班,使新舞种、新项目及时推广,形成了遍布全市的300多个老年秧歌队,300多个老年门球队,200多个舞队等,共3000多人的骨干队伍。
因此,加强活动站建设,扩大活动阵地。各单位、区、县要创造条件,为老年人提供活动阵地,保证老年文体活动的正常开展。在各级党政领导的关怀下,各级老龄部门都把建设老年活动场地当作了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形成了遍布全市的老年活动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