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间美术的特点及其发展现状
2013-08-15
我国民间美术内容丰富、寓意深刻,并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它是美术学科的一部分,同样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民间美术蕴含理想主义的独特内容,独具特色的艺术语言,淳朴的价值观,并且根据地域的差异而具有多样性。
(一)民间美术的特点
1.民间美术创作的随意性
民间美术的起源与发展空间决定了其审美意向追求的是情感上的真实性,从而忽略形象上的真,注重“不求形似,但求神似”的理念,从而体现出其创作的随意性特点。民间美术创作随意性的特点源于两方面,即民间艺人在创作技术上所表现出“熟能生巧”与艰苦条件下形成的“弄巧成拙”。民间美术在其创作的过程当中艺人们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洒脱,他们更加注重作品在主题上的渲染,而对细节中的种种方面则表现出一种随意性,因此在所会出的作品中通常会与现实生活中我们客观看到的有所差异。
民间美术作品对造型的选取,在创作的过程中并不是简单的通过对自然的观察与复制,而是通过艺人们的记忆力,并以意象为基础而进行创作,这样就产生了创作的随意性。老百姓常说“我想啥就画杀,只要心里有,看不到得东西也可以画在纸上”。这些简单而朴实的话语无不反正出民间艺人在创作中的心里状态,他们认为“画是随心草”,这真是的表现出了民间美术创作的随意性,同样的也体现出民间艺人对现实生活与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
2.民间美术作品的整体性
民间美术就如同童话一般绚烂,其对艺术的描述方式通常以整体性作为主要手段,也就是说艺人们往往凭借着直觉、记忆中的淳朴情感来描绘所看到的对象,这样可以有效的表现出主观自我。无论对于描绘的对象有多么繁琐、复杂,艺人们都可以用一种简单、但村的色彩或是造型结而表现出来,这并不是简单的经过理性而创作的,它是艺人近乎直觉的感性形式的综合与概括。欧洲人有如发现新大陆般得黑人雕刻,就是以整体块、面为特色的单纯性艺术,这种单纯与欧洲十九世纪高度发展的欧洲写实艺术形成极为鲜明的对比,同样的这也是力图摆脱模拟自然倾向的画家们梦寐以求的东西。
3.民间美术的装饰性
民间美术的装饰性主要蕴含两方面的内容,即造型与色彩。装饰性其含义只是作为一种形式语言,不仅仅体现在作品的点缀以及装饰上。装饰性的形式也就是经过了抽象的形式,这种抽象化在民间美术的创作中普遍存在于泥人、织绣、脸谱、剪纸等各式各样的载体中。民间美术装饰的图样的选择以及色彩的运用上,通常都是表达出喜庆与吉祥的意义,从而在其不断的发展与进步中形成了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审美词汇。
(二)民间美术的发展现状
民间美术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形成的一种美术,其目的是为了美化生活环境以及丰富民间的风俗活动。民间美术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当时人民群众的愿望、追求、心理以及道德观念,在其不断的发展与完善中,形成了具有浓厚乡土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民间美术的起源、发展是建立在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方式上的。而现阶段我国乡村由于受到文化浪潮的洗礼,原有的小农经济已经告别了过去陈旧的方式,现阶段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同样也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动化、机械化逐渐代替了原有的手工劳动,因此许多传统的民间艺品被认为是陈旧过时的,甚至于被一些人所摒弃。
现阶段,一些美术相关人士对民间美术美术作品的所表现出的态度很尴尬,他们通常把其看做是一个仅仅反映古代生活形态的活化石,从而对美术作品进行一系列的保护与研究大部分作品已经作为一种文物而被存放于各地区的博物馆中,以其特有的形态、内涵诠释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民间美术虽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并被人们保护与学习着,但在现实生活中,它的发展确实不尽人意。大部分群众对民间美术的喜爱仅仅是为了对其所处年代的一种怀念,而使其失去了本身的实用性。
现阶段在缺乏时代经济与文化背景的情况下,民间美术的作用演变为一种对抗西方的文化入侵,而带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形式,因此许多的相关人士对过去的民间美术进行了收集、整理、研究,这对我国民间美术的保护以及振兴都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即对民间美术的精化与糟粕概念分辨不清,以至于被保护的民间艺术不能客观、准确的表达出我国民间美术的发展过程。甚至于一些文艺工作者出于西方媒体对我国文化的不了解以及好奇心,制造出一些“伪民俗”的艺术作品,使广大群众对我国文化的发展缺乏认同感,对民间美术更是表现出蓦然的状态。
民间美术是我们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一种艺术,它体现出了劳动群众的智慧,表现了他们的心理、愿望以及生活观念。因此我们要在保护民间美术的同时,积极的发扬它所蕴含的精神与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