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现状
2013-08-15鞠洪宇
□鞠洪宇
小学音乐教学的核心内容是音乐审美体验,其特点体现在学习的内容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与时代感。音乐教师要把音乐实践作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性思维等,从而为学生今后的享受音乐、学习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形式,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多媒体的运用使音乐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学者已经提出,多媒体的成功运用改变了原有的教学状态,使教学更加具有趣味性、直观性;多媒体的成功运用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使音乐课堂变得生动、鲜活;学生的对音乐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在课堂上学习的互动性都有明显的提高。从学生的表现中我们可以知道,相对于传统模式的学习,学生更喜欢拥在一种愉悦、欢快的气氛下学习音乐知识、扩展音乐视野。所以说,作为教育过程中的领导者也应不断的学习、应用现代科技技术,在教学中充分的把多媒体手段融入其中,这样会使教学内容更加的充实、丰富。
很多小学的音乐教师总会有这样的一种感觉,现在的小学生对于音乐并不陌生,广场上有音乐、玩具中有音乐、动画片中有音乐、电脑中有音乐……音乐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且小学生对音乐也非常喜欢,无论有没有音乐天赋,每一个孩子对音乐的热情都是高涨的,但是在上音乐课的时候,这种爱好与热情则不会那么强烈。曾经有学者做过这样的调查,内容主要有两方面:第一,你喜欢音乐吗;第二,你喜欢上音乐课吗。调查的结果显示:100%的音乐喜欢音乐。75%的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由此我们从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小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是枯燥的,他们不能感觉到音乐带给他们自身的快乐,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减少了对音乐的兴趣,甚至会产生厌学的心理。因此,我们要改变这种枯燥乏味的课堂状态,把科学技术充分的与之相结合,采用全新、科学的教学理念,运用适当的教学方式与手段,使学生从新找回对音乐的喜爱与兴趣,并且用适当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的参加到音乐知识的学习中,以亲身经历来感受音乐中的乐趣,充分的享受获得知识后的成功感,把传统观念“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新形势,并且要扩大学习途径的范围,让学生在玩、动、乐中学习,以此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
实际上,之所以会产生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这种现状,其根本原因是由教学方式不正确造成的。音乐教学方式陈旧,使学生很难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现阶段,音乐载体的多样化直接的促进了音乐活动发展的范围,尤其是多媒体的不断完善,对音乐文化的进步与普及做出了难以磨灭的贡献。同时音乐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学条件的不断提高,我们将多媒体手段与课堂教学完美的结合,对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相应的改革,从而我们发展在在小学音乐课中如果想要实现有效的教学多媒体的应用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而且可以为学生的学习与感受去、音乐提供一个完美的平台。在多媒体成功运用的过程中也存在着相应的问题——音乐教师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音乐教师在电脑方面并不熟练,其技术水平仍然是初级阶段,要想顺利的把多媒体技术完美的融入到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不仅需要音乐教师具有相当的专业素质,而且还要熟悉与计算机操作方面的技能。但是,目前在音乐教师的队伍当中能够熟练使用电脑技术的比例并不是很高,距离实际教学还有一段相当的距离。例如音乐教师往往需要信息技术教师的配合,信息技术教师负责教学课件的设计、安装、调试等工作,而音乐教师通常是在前期工作准备就绪的情况下进行讲授,而且在多媒体发生故障的时候还需要信息技术教师进行相应的调整。因此,教学设计与辅助工作并没有很好的结合在一起,音乐教师很难独立的完成教学的任务,这种现象是是普遍存在的。同时由于分工完成,因此在沟通与制作过程上也会大大折扣,直接影响了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上效用的发挥。
现阶段,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育的过程中还处在试探与研究的阶段,进入教育行业、被认可、被掌握……到完美的结合时一个科学探索的过程。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教育者并不能进行盲目的效仿,而是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探究与探索,寻找一条与现阶段教学相匹配的道路。在多媒体应用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过多的依赖于多媒体教学,从而忽视了实物的利用价值;多媒体的过多应用使教师的演奏与范唱不断的减少;多媒体的过多应用使学生更加关注画面的效果,形成了“避重就轻”的现象。以上现象都是教师应该重视的问题,要让多媒体服务于音乐教育,不要主次颠倒。
综上所述,将多媒体成功的运用到小学音乐教学当中,充分的发挥其辅助功能,促进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与进步是现阶段教育者的重要任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