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的薪火永恒传递——影片《青春的应答》观后

2013-08-15周飞

剧影月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邮路如皋支教

周飞

2013年7月21日,是如皋市“爱心大使”赵小亭牺牲三周年的纪念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由如皋市委宣传部、如皋市文广传媒集团和江苏泰极影视有限公司联合拍摄以赵小亭为原型创作的文化传播电影《青春的应答》在如皋大剧院试映。如皋“小亭”志愿者服务队与来自武汉和贵定的志愿者汇聚一堂,以这种特殊的方式缅怀如皋好女儿赵小亭。

亭亭玉立,浅笑嫣然

影片以赵小亭短暂的一生为主线,主要展现了她幼年时期和大学时期以及在贵州支教的几段经历。

小亭1990年出生于江苏如皋的一个普通家庭。巴尔扎克说:“决定未来的是孩子,决定孩子的是父母。”小亭的父母都是淳朴忠厚的如皋人。这样的家庭,这样的父母,对她的人格品德自然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笔者认为,个人成长的社会生活环境与个人品格的形成也不可分割。影片中,小亭幼年时期的成长与如皋这座城市融融暖意的爱心邮路息息相关。所谓爱心邮路,本来是上世纪末,如皋城乡之间的邮递员往返各邮户之间必经的大小道路。乡下年长的老人有时需要买些药物,进城不是很方便,便嘱托邮递员送信件时顺便托带些药品之类的。时间一长,邮递员帮乡里乡亲搭个帮手做点小事也是习以为常的事了。渐渐地,这近200条邮递之路便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爱心邮路。在这里,简单顺手的一件好事显得那么平常,平常到习以为常。

在这一条条爱心之路上成长滋养,生活中的小亭自幼就是个乐于助人的孩子,影片以接近真实的镜头再现了这一幕幕。影片中原汁原味的青砖建筑、树木掩映院落内的这个家庭发生的故事总是那么温情脉脉:小婷父亲献血后奶奶为他熬的鸡汤、妈妈为奶奶洗脚捏背、夏日树荫下奶奶为路人备好的凉茶……没有浮华的表现,只有真情的呈现;没有故意的表演,只有最真实的再现。这就是该电影的讲述语体,也因为这种语体,在影片欣赏接受的过程中觉得故事情节进展十分自然流畅,没有百花盛开,只有芳草一片;没有花香四溢,只有沁人心脾。

身为同是如皋人的笔者,整个观影过程如同看着邻家小姑娘的生活成长。那熟悉的古城东大街、风貌古朴的迎春桥、幽静闲适的水绘园、凝重庄严的红十四军纪念馆……看着故乡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一镜一景,着实令人流连回味。

灼灼绽放,韶华瞬逝

小亭从如皋中学考入武汉大学就读电气工程系,期间曾两度奔赴边远贫困山区支教。支教本是志愿事业,纯属个人意愿。决定支教要克服支教地区生活贫困带来的不便、放弃旅游计划、推迟与家人团聚等诸多困难,决定支教就是已经做出了选择,即选择了放弃享受假期,选择了帮助更多人,选择了无私奉献。令人扼腕的是,这样的好姑娘2010年在贵州省贵定县支教时不幸遇难,将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了苗岭深山。

影片中大学时期的小亭活泼、胆大、倔强、豁达、好善乐施。从入学第一天就不忘家乡的爱心邮路,将革命老区的优良传统一路发扬。她面对同学时慷慨无私,面对性格孤僻的室友时豁达开朗,面对要求严厉的军训教官时自尊自强,对待学业时认真勤奋,面对男友诚恳负责,小亭的这些优秀品质无疑是90后新时代如皋人、乃至当今优秀大学生的集体精神写照,也应该是当今时代的精神写照!

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有多长,而是在这短暂的光阴里,能释放出多少热量。小亭短暂的一生,其优秀品质早已感染了身边的人,带动了身边的人。正如影片中她所言:“我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但是一定比不做要强。”正是在这样的信念和力量的感染下,室友和其他同学一起奔赴山区一同支教。今天的80后90后青年人,曾经被视为娇气任性的一代,但是在越来越多的很多救灾现场我们看到了年轻而稚嫩的脸庞,在身边很多社区我们看到了青年志愿者,在新闻报道中我们看到了各类见义勇为事迹中大学生的身影……于是,人们渐渐重新审视这一年轻的群体。

我们所处的时代不是缺少英雄的时代,英雄不一定在斗争中或灾难中才出现。和平年代的英雄更多地体现在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冲突做出伟大选择之时,更多地体现在人性的光辉闪耀之时。影片中,小亭和同学本想去山顶找到水源,并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建设一个小型水站,解决当地村民饮水的困难。谁曾想,山顶的落石在此刻无情地滑落!小亭下意识保护了身边同行的孩子,自己却被落石击中倒地不起。这个下意识动作其实就是一种伟大的选择,它看似瞬间反应,其实却是经长期积累导致的本能选择,这个长期积累的本能就是本能地关爱他人和本能地爱心流露!从这里,人们也在瞬间看到小亭从小在“爱心邮路”的精神滋养下释放的光芒!可以说,这种光芒对当今大学生及90后独生子女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观的确定,无疑将发挥无法估量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凡人善举无限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真正的个人幸福,必然与他人及社会整体的福祉相连。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者爱人”、“兼相爱,交相利”,都是爱护他人和担当社会的精神,都是强调对他人的关爱。只有把个人的能量和才智运用到对整个社会幸福的追求之中,才能真正实现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之最高层次——自我实现。

无论是生活中的小亭,抑或是电影《青春的应答》中塑造中的小亭,都已经践行了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中的自我实现层次。小亭一生点滴种种看似凡人善举,实质却早已点亮了道德灯塔,悄然带动了群体效仿并不经意间引领了全民向善!长此以往,必将形成社会友善和谐的核心价值,最终引导、形成并提升整个社会的爱心文化品格和道德风尚。

有幸的是,笔者与小亭同乡。长寿是人类医学界的终极梦想和追求,作为世界第六长寿之乡的如皋,曾经被多家媒体和若干研究学者探究长寿的密码,最终的结论大多归于生命的起始、长短、优劣与环境息息相关。即如皋百姓长寿的密码除了遗传因素,主要与和睦友爱、爱心尊老、心态平和、生活简朴、终生劳作的社会氛围和社会环境息息相关。这正与当代提倡的和谐社会理念不谋而合。

更为庆幸的是,早在2010年,在如皋市如城安定广场,一支特殊的爱心队伍——“小亭”志愿者服务队诞生了!从此,每年的7月21日至8月21日被定为“小亭志愿服务月”。这支特殊的队伍里,有着各行业岗位的人群。如今,在如皋这座大爱之城,除了“爱心邮路”,“泰慕士爱心妈妈、爱伴法援、童心同行、爱心警队”等大批自发的爱心组织如雨后春笋,百花争艳,凡人善举正如爱心接力赛,在古老的如皋城薪火相传。

值得一提的是,参加影片拍摄的演员也深受小亭精神的影响,均为志愿性质,不图索取。在当今商业氛围下,能完成全国首部志愿者参演的电影拍摄,也令人敬佩感慨!

小亭的离开,是个意外,也是偶然。小亭本来只是一个普通的如皋女孩,正如我们身边普通的所有人一样。她普通到当我们突然面对生命的瞬逝,才猛然意识到她的光芒和无私。所以,当我们缅怀小亭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将目光投向我们身边无数个默默无闻的“小亭”那里呢!当群体有意识地觉醒,群体有意识地对真善美报以积极的回应和极大的互动后,凡人善举才能变成巨大的正能量,在全社会产生无限共鸣并将无限传承下去。

谨此向小亭和无数默默无闻的“小亭”致敬!

猜你喜欢

邮路如皋支教
36万里山区邮路云和月——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赵明翠
如皋:围绕“四个来”做实侨务工作
如皋盆景走向世界绽放异彩
“跑”在一条“扶贫邮路”上
2020高考模拟试卷(八)
我在印尼的支教之旅
大山深处的“课堂”——支教青年:反倒是我们受到了教育
福建师范大学连续7年支教留守儿童
其美多吉:雪域邮路上的忠诚信使
李昌钰刑侦科学博物馆——“把世界带进如皋,把如皋带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