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电化教育发展
2013-08-14王千
王千
摘 要:本文对我国电化当前发展特点做了简单归结与讨论,同时对未来我国电化教育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化;教育;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G434
1 我国电化教育发展的特点
我国的电化教育同国内独特的历史与独特的环境密切相关,具有独特的发展轨迹,形成了独特的特征。
1.1 两条轨迹交叉而形成了电化教育
当我国国内新兴电影工业的反西方电影侵入时期发展路线,与国内一些具有留学背景和同国外联系较为紧密的教育机构借鉴西方视听教育发展,两条发展路线交汇时便产生了我国的电化教育。而当时将国外视听教育引入国内,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全名素质,促进我国的发展。
1.2 由民间转为政府参与
当时国内发起电化教育,是由于社会上一些爱国人士,希望通过电化教育以改变国内文盲较多的状况,出于扫盲心态,是针对当时国内教育缓慢、规模和范围太小的现状的,一方面发起原因确实符合国情,二是考虑到预计的电化教育将可能取得的成效,逐渐由民间发展转为由政府部门参与的发展阶段。在以后的发展中,便由政府给以指导、参与而进行。
1.3 从社会发展到学校
根据电化在中国国内的形成原因,可以得知其起初是在社会中被发起并在社会中发展的,而逐渐被学校重视,规范化,进入学校,此时便是社会与学校并行发展阶段。在起初的中国教育技术学主要来源于社会平民教育,到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也只有少数学校参加。电化教育起初也只是在社会中以不定期,由社会成员组织而成的。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内各校开始建立起电化专业,发展到1993年,电化教育在学校内才开始形成较为完整的培养模式。
1.4 其目的是为满足社会的发展
电化教育起初主要注重教学的规模,逐渐开始同时注重教育效果,发展至目前为止,注重教学效果与规模的同时,开始注重信息素养的提升。其注重内容的不断变化,是按照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不同环境所决定的,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适应社会。开始阶段,电化旨在提升全民素质,意在“扫盲”,进行知识的普及,以期积聚力量一起抵抗列强的入侵,同时提高国内生产力。伴随着电化教育发展的深度与广度,开始注重电化进行的效果。特别是2001年发起的人口普查中对粗文盲统计率的调查与公布,更是促进了电化教育对效果的注重。在这种情势下,电化教育目标逐渐转化为了提升学习效率,发展并提升信息素养。在这整个发展过程中,正是由社会发展的需求将电化教育的目标进一步具体化的。
1.5 外延不断延伸
电化教育目标的变化,其功用性也不断增强,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其外延也开始不断扩展,尤其是在更名后。电化教育起初侧重于技术的应用,伴随发展,其开始走进课堂与教学之中。与电化教育外延扩展相呼应的是人才就业方向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进而其在学校的相应外延工作岗位也越发广阔。如在高校中相应的就职岗位除了辅教人员之外,还有信息技术教师。电化教育研究外延的扩展,也是目前也给教育技术学科同其它很多学科的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技术学科和其它学科体系的建立带来了很大的中争议。
1.6 实践性强,理论与实践同步发展
电化教育可以说是一门以实践使用为目标的,而理论为实践提供基础依据。早在我国电化教育名称与学术内涵确定之前,就有其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研究,甚至有与之相应的期刊。如1933年的《电影教育》,1934年时金陵大学范谦衷教师发表《视觉教育》在期刊《科学教育》上,刘之常和蒋社存撰写的《电影教育实施法》等,这些内容均同时论述的有理论与实践,而伴随电化教育学术内涵的确立,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都在逐渐发展。这些足以说明,国内电化教育工作者在开始注重电化教育时,就同时开始了对理论与实践的并行注重,而其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也是齐头并进的。这一点与通常不少人误认为的重理论轻实践相悖的。
1.7 政府重视促进其发展上规模
电化教育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陆定在《教育必须改革》的发言中提出“必须采用新的教育工具,如唱片、录音带、幻灯、电影、广播、电视以及充分配备必要的仪器、模型等新式教育”。同年教育部发出《关于开展教学电影工作的通知》。改革开放后,在国家的支持下各级电化教育组织机构逐渐完善,各电视广播大学、远程教育工程等先后建立。国家的重视和相应政策的支持,促进了电化教育的发展形成规模。
结合当前电化教育发展特点与轨迹之后,对电化教育机构管理相关工作进行展望,结合这两点,作为电化教育工作的执行者就会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以便制定出更科学的教学方案,以促进电化教育的发展。
2 电化教育机构管理的展望
2.1 以面服务为管理目标
服务于教育教学是教育管理的根木。服务对象既可以是教育行政部门,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解决教学现实问题的科学方案,还包括研究理论向实践转化的方法,以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发展。
服务体现在满足他人的期望和需求,包含新信息、新经验和新理论的介绍与应用。这就要求电化教育的管理机构要针对性地服务教学需要,而不是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标准化生产。为此,电化教育机构要提供与时俱进的服务手段和方法,不断为教育创新发展提供支持。
2.2 具科学和人文交融为管理意识
管理学的研究视角就像穿山越岭中飞鸟的眼睛,人文与科学是它的一对双翅。电化教育管理不同于以协调人和物关系为宗旨的企业管理,而是以应用技术促进人的发展为目标。换言之,它是“以人为木”的管理。因此,电化教育管理必须提倡科学和人文交融的方法与手段,对信息技术的差异和多元性持理解与宽容的态度,更好促进师生持续发展。
2.3 采用竞争与合作俱存的管理方式
在教育管理中,竞争蕴涵着效率,合作意味着发展。只有把竞争与合作联系在一起,才能提高教育的综合实力,发挥整体优势,促成良性循环。
2.4 以传承与创新结合方式进行管理开拓
我国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对电化教育组织机构的恢复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给如何适应市场竞争和教育改革带来一定的制约和挑战。另外,电化教育的多头管理可能使得各个部门不能准确地各司其责,造成相互之间难以协调,工作效率低卜,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
3 结语
本文对目前电化教育发展与特色进行了探讨,同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前景。通过这些相关部分的讨论,以期作为教育技术事业发展的组织与执行者,在全面认知学科的发展走向后,不断认真探索,勇于面临可知和不可知的挑战,确定科学的发展方案,沿着当下深化调整的趋势,强化各种功能的发挥,以促进信息化整体绩效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正视技术教育结构的组织变革,要明白信息技术的进步不单只是教学理念与技术的问题,同时与组织管理息息相关,只有全面认知,才能跟上信息化发展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沈小碚.试论“问题情景教学法”的实质及合理运用[J].课程教材教法,2004,8 34-36.
[2]仲伟合.论大学生四种能力的培养[J].中国局等教育,2010,15(9):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