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品系鲤鱼鱼种养至商品鱼试验总结
2013-08-14张志华
杨 秀 张志华
(黑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18)
2012年,黑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与美国大豆协会合作开展了改良品系鲤鱼鱼种养至商品鱼试验。本试验的目的是利用美国大豆协会-国际项目80∶20池塘养殖模式和豆粕型膨化浮性饲料对改良品系鲤鱼鱼种养至成鱼的生长性能和经济效益进行示范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池塘条件
本试验使用黑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试验示范基地的三口池塘,每口池塘面积为5亩。试验池的平均水深为1.5m,试验池配备水泵和叶轮式增氧机(功率3kW),水源来自地下井水。水源水质无污染,符合《渔业水质标准》。试验期间三口试验池均不换水,只补注新水,以补充自然蒸发和渗漏造成的水体损失。在试验结束后,三口试验池中的水体仍保留在原池中以供继续养鱼之用。
1.2 鱼苗放养
试验鱼种均为本试验示范基地2011年养殖的改良品系鲤鱼鱼种。2012年4月27日放养鱼种,鱼种规格为420g/尾,放养密度为240尾/667m2;搭配放养规格为125g/尾的白鲢鱼种,放养密度为100尾/667m2。放养鱼种规格整齐。
1.3 饲料投喂
试验饲料均由美国大豆协会提供配方,宁波天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饲养期投喂32/6豆粕形膨化浮性饲料(SPC)。5月21日开始投喂,日投饲量采用ASA—IM90%饱食法,每天投饲3次。三口池塘的日投饲量完全相同。
1.4 日常管理
试验日常管理按照美国大豆协会80∶20池塘养鱼技术指南执行。每月对试验鱼进行打样称重。在试验结束时,分别计算出每口试验池中改良品系鲤鱼和鲢鱼的平均体重、毛产量、净产量、饲料系数和成活率。在试验过程中详细记录生产成本,以便在试验结束后计算出净收入和投资回报率。
2 结果
改良品系鲤鱼饲料投喂是从5月21日开始到9月18日结束,共投饲121d。改良品系鲤鱼个体从420g长至1860.3g。改良品系鲤鱼和鲢鱼的平均毛产量分别为440kg/667m2和61kg/667m2,成活率分别为98.61%和92.0%。改良品系鲤鱼平均饲料系数为1.45。本试验收获商品鱼销售价格按改良品系鲤鱼商品鱼12.0元/kg、鲢鱼商品鱼6.0元/kg计算,每亩净收入1124.2元,投资回报率24.86%(见表1)。
3 小结与结论
(1)使用豆粕型膨化浮性饲料培育的改良品系鲤鱼成鱼与当地普通成鱼饲料培育鲤鱼成鱼相比,在生长速度、鱼产量、体色和肉质等方面都非常接近,经济效益显著,达到了预期效果。
(2)整个饲养期,水质保持良好,未出现鱼缺氧浮头现象。
(3)试验培育的改良品系鲤鱼成鱼体表光泽度好,体质健壮,活动能力强。
(4)采用豆粕型膨化浮性饲料培育改良品系鲤鱼,在技术上是可行的,推广前景看好。
(5)改良品系鲤鱼的鱼苗养至鱼种阶段投喂的饲料为当地普通鱼种饲料,如该养殖阶段也使用豆粕型膨化浮性饲料投喂,试验效果会更加明显。
表1 改良品系鲤鱼鱼种养至商品鱼(SPC试验)试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