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现状调查及防护对策研究
2013-08-13郝晓雯
郝晓雯
(1.辽宁省环境科学研究院,辽宁 沈阳 110161;2.辽宁省流域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辽宁 沈阳 110161)
1 前言
饮水安全关系着亿万百姓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源地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保障饮用水水源地安全是实现饮水安全的关键问题[1]。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是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现阶段,经济的高速发展对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的影响日益严重,使我们对饮用水水源地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辽宁省开展了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调查工作,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逐步纳入日常的环境管理体制中,确保饮用水水源地安全,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
2 水源地调查及评估
2.1 水源地调查
2011年,调查评估58个城市饮用水水源(见表1)中,地表水型水源17个,占29.3%;地下水型水源41个,占70.7%。调查评估的58个水源中,水质达标的有56个,占全部评估水源的96.6%。58个水源的年设计供水量为204547吨,供水服务人口为1710.7万。其中,地表水型水源供水人口1057.3万;地下水型水源供水人口653.4万。
表1 辽宁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基本信息表
2.2 环境质量评估
辽宁省饮用水水源地主要为地下水型,具有数量多、较分散、不易保护的特点;湖库型水源地规模较大,受面源污染威胁较重;河流型水源地数量少,大都位于上游地区,水质较好,具有易受排污影响的特点。
全省5个河流型水源的水质全部达标,分别是大连大沙河水源、本溪老官砬子、丹东燕窝水源、丹东鸭绿江水源和丹东爱河水源。
全省12个湖库型水源中,水质达标(含基本达标)有11个,达标率为91.7%。其中,水质基本达标的水源有本溪桓仁水库、抚顺大伙房水库、葫芦岛市平山水源、辽阳汤河水库、铁岭柴河水库、朝阳白石水库等6个,主要是由于总氮、总磷超标被评估为基本达标。水质不达标的水源为主要是由于水源地的上游和周边钼业的开发造成钼超标。
全省41个地下水型水源中,水质达标的有40个,占全部地下水水源的97.6%;不达标水源为铁岭开发区水源,锰超标的主要原因是天然背景值高。
2.3 环境监管评估
近年来,辽宁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各项工作均取得积极进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100%完成划分并得到批复;环保重点城市监测能力基本达到了国家要求;水源保护区标志设置取得较大进展;水源保护区整治全面开展并取得较大成效;水源风险管理和应急能力改善明显。
3 水源地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与饮用水水源环境发展形势要求相比较,辽宁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工作存在着运行机制不顺畅、监测网络不完善、技术资金不到位等诸多问题。
3.1 水源保护区污染源整治力度有待提高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普遍存在工业污水不达标排放、城镇生活污水排放、畜禽养殖和农业种植面源污染等问题。大部分水库型水源地总氮和总磷超标的主要原因受水库上游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化肥和农药流失等的影响。2011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综合整治有所改善,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整治率提高了5.4%。
3.2 水源地水质监测能力不足
水源地水质监测能力不足,全省各市监测能力差异较大,仅有部分城市可以做水质全指标分析,水质监测自动化程度较低,调查评估的58个水源地中仅有6个实现水质自动化监测。按照评估标准和指标类型的要求,现有监测能力已不能满足国家要求。
3.3 水源保护区定界工作有待加强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勘界和标志设置工作是保障饮用水水源地监督管理工作的基础,全省58个评估水源中共有51个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完成标志设置,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设置完成率为87.9%,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勘界及标志设置工作还需加大力度。
3.4 环境风险应急能力薄弱
城市饮用水源风险管理状况用风险源名录完成率和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制度建立率2项定量指标表示,目的在于评估水源保护区外一定范围内制药、化工、造纸、冶炼等高风险行业在非正常排放条件下,对饮用水水源可能造成污染风险的管理措施及技术储备情况。2011年全省建立风险源名录的水源数量有所提高,但水源地风险管理和应急能力需进一步完善,风险源名录制度、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制度等风险管理制度需进一步强化。
4 水源地保护对策及建议
4.1 不同类型水源地保护对策
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对策:(1)提高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处理效果,从排污总量上进行控制。(2)制定更加严格的污水排放标准,特别是在冬季地表水流量小,自净能力低的条件下,制定和执行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会有效的控制污染物排放的总量,减少对水源地的污染。(3)加强河道治理,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生物工程措施,防治水土流失以及由此带来的水体污染。(4)增设事故贮存池,防止事故对水环境造成污染,降低水源地受污染的风险。
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对策:(1)限制在湖库上游和周边地区开垦农田,禁止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在湖库周围建立有效的生态防护屏障,防止水土流失。(2)控制湖库周围农药、化肥施用量,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和有机肥料,防止农业面源污染对湖库水质的影响。(3)坚决拆除或搬迁湖库周围的排污口,禁止向湖库排放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减少对湖库水质的污染。(4)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预警系统和应急反应系统,保障饮用水安全。
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对策:(1)加强对地下水水质监测能力和监测网络建设,建立健全应急体系和应急方案。(2)控制地下水水源地周围农业面源污染,提倡使用低毒高效的有机肥,严格限制规模化、集约化的畜禽养殖场的建设。(3)禁止在地下水水源地周围建设加油站,禁止在地下水水源地上游建立垃圾填埋场,防止油类物质和垃圾渗滤液对地下水的污染。(4)建立和完善地下水开采法律、法规和地下水管理体制,建立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的保障机制。
4.2 完善水源地技术保障体系的建议
根据不同饮用水水源地类型和保护工作要求,重点建立和完善污染防治、生态保护、水质监测和应急处置技术保障体系。
一是要建立和完善饮用水水源地监测技术保障体系。开展水质、水量、水土流失及相应面污染源的长期监测[3],要研究环境污染物的多组分、高灵敏度、快速检测技术方法,以及应急快速检测技术、在线检测仪、急性生物毒性检测方法与仪器等的研究,对不同类型的饮用水水源地监测项目和频次提出差异化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二是要建立和完善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技术保障体系。开展对饮用水水源地城镇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研究,总结不同类型水源地的生活污水治理技术要点,并组织推广应用。研究饮用水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探索符合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要求的生态种养殖模式。
三是要建立和完善饮用水水源地生态保护和修复技术保障体系。开展饮用水水源地陆地生态系统、水库水陆交错区、水体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技术研究,开展饮用水水源地上游尾矿库治理环境保护技术要求研究,开展湖库型水源地底泥疏浚技术研究,特别是要加强对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地富营养化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四是要建立和完善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污染应急处置技术保障体系。提出饮用水水源地可能发生的化工危险品泄漏、藻类爆发等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技术路线。做好饮用水水源地潜在的事故源的调查工作,形成重点事故源信息数据库。
5 结语
本文概述了辽宁省58个饮用水水源地基本信息和环境管理现状,提出了不同类型水源地的环境保护对策。同时,从水源地监测技术、污染防治技术、生态保护和修复技术以及监控预警技术等几个方面去建立并完善水源地技术保障体系,切实有效地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为保一方百姓的饮水安全提供科学可靠的技术支撑。
[1]王丽红,王开章,刘锋范等.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的内涵、现状及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2007,5:94-96.
[2]赵利军,赵锁军,张永军.乌兰察布市饮用水水源地现状及管理对策研究[J].内蒙古环境科学,2008,2(20):33-35.
[3]马建顶.临沧市供水水源地水质安全现状及保护对策[J].人民长江,2008,39(1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