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的区际贸易状况分析及对策

2013-08-12上官夏夏

时代金融 2013年6期
关键词:区际贸易逆差山西省

张 凯 上官夏夏

(1.云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500;2.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重庆400715)

引言

我国是一个发展大国,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很大,不论是从发展程度上还是从发展速度上都不甚乐观,特别是资源和要素方面。因此,本文以山西省为例分析该省当前经济运行状况,探讨区际贸易发展问题。

一、山西省的区际贸易状况分析

(一)山西省的区际贸易状况

山西省属于中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并且阻碍了山西省地区经济的发展。考虑到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文章数据的选取至2007 年。表1 是山西省2001- 2007 年货物和劳务净流出、国际贸易差额和区际贸易差额状况,正值表示顺差状态,负值表示逆差状态。

表1 山西省区际贸易差额 单位:亿元

表1 反映出山西省区际贸易长期处在逆差水平,这种状态至今没有改变。从国际贸易差额数据看该省是处于顺差状态,但不能弥补区际贸易差额这个缺口,因此,货物和劳务净流出长期以来就以逆差反映出来了。从2003 年到2004 年区际贸易差额增长到485.09亿元,与前两年的平均增长相比这一年的增长速度是很快的,这个逆差额通过乘数效应直接对GDP 也会产生很大影响,进而影响到该地区整体的经济增长。

(二)山西省区际贸易产品结构分析

对于山西省区际贸易结构,本文采用剔除国际贸易因素,以该地区商品产量的平均值与全国的水平进行比较,两者的差额反映区际贸易的商品结构状况。

一个地区工业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不可能在短期内发生很大变化,山西赢得外区市场的产品有5 种,占36 种统计产品的13.89%,主要集中在发电量、农用化肥、生铁、粗钢和钢铁能源领域,具有竞争优势,但是同时这些行业又属于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区外赢得山西省市场的产品有18 种,占36 种统计产品的50%,集中在家电和高附加值的领域中。大部分的工业产品还是处于竞争劣势,整体产业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不相适应的状况。

农产品方面,大部分农产品是直接用于居民消费的,因此,剔除国际贸易因素,忽略单位的实际意义,以全国人均各种农产品占有量作为平均值标准,把山西农产品的人均占有量与全国平均水平做比较,其差额表示山西省农产品的地区结构性供求状况。

山西省赢得区外市场的农产品有2 种,占27 种统计农产品的7.40%,在区际贸易中有优势的产品主要是杂粮和水果,这些产品得益于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区外赢得山西市场的农产品有12 种,占27 种统计农产品的44.44%,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粮食类和油料类农产品,这些都是基本的生活必需品,也就是说弹性小的一部分农产品山西省还是需要从区外购买的。

综上所述,山西省各种工农业产品的供求是区域分工下的结果,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中,考虑社会福利因素,由于供不应求的产品种类要大于供过于求的产品,并且这些产品市场很大,像农产品和家电产品等,所以任何一种产品不可能在一个地区内实现其供求平衡。如果再假设全国总供求处在平衡状态,那么上述状况就必定带来区际贸易逆差这样的结果。

二、对地区经济的影响

当今世界各国的经济会同外国有贸易往来,对于区域经济来说也是如此,区际贸易对该地区经济的增长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从表1 看到,区际贸易收入流出比率没有明显规律,但整体上还是在逐渐的变小,同时区际贸易这种经济不均衡现象依然存在。在开放经济中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按支出法核算区际经济总量,即:

Y=C+I+G+NX

公式中C、I、G、NX 则分别代表了区域内的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国际贸易和区级贸易总的净出口。用TX 代表货物和劳务净流出,那么地区的国民收入模型就应为:

Y=C+I+G+TX

区际贸易的平衡状况是通过区际贸易差额反映出来的,地区的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差额通过货物和劳务净流出指标综合反映出来,以DX 代表区际贸易差额;FX 代表国际贸易差额,即国际货物和劳务净流出与净流入之差。最终模型就转换成:

Y=C+I+G+(DX+FX)

这里选用DX/ Y 反映区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M,区际贸易带来的经济增长率的变化K,经济增长率用N 表示,整理相关数据可得下表:

表2 2002~2007 年指标变化

表2 可以看出区际贸易作为地区经济增长重要组成部分,对该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基本维持在- 14%以上。但是区际贸易带来的是逆差,对于是当地收入是一个流出的数量,反映到地区生产总值上是一个负值。这种收入的流出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加剧了同顺差地区的差距。假设经济发展良好,没有区际贸易逆差存在,本地区资源也得到充分利用,经济发展实现充分就业。表7 的数据与这个假设比较,由于有区际贸易逆差的存在,造成2002 年~2007 年该地区经济增长率分别放慢了1.6%、2.3%、4.6%、2.2%、2.1%、2.5%。这一结果反映出:相对经济总量来说,区际贸易逆差没有对其产生较大的改变,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加快影响会越演越烈;对区际贸易逆差地区,经济增长速度越快对经济所带来的不利的影响也就越大。同时,通过近几年的统计结果还可以看出:虽然区际贸易逆差在整个地区GDP 中所占的比重基本上平稳,但是在经济增长较快的年份(相对于区际贸易平衡或者顺差来说)区际贸易逆差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表现得十分突出,比如2002 年,区际贸易逆差在GDP 的比重最小,当年逆差对经济放缓速度为1.6%:而到了2004 年,逆差对经济较2002 年来说经济的高度增长,但是区际贸易逆差使得经济增长放缓了4.6%。

剔除国际贸易带来的影响,用同样的理论模型再来分析区际贸易给地区经济带来的影响,根据以上相同的推导整理相关数据可得下表:

表3 2002~2007 年指标变化

从表3 可以看出,国际贸易顺差同经济增长是反向关系,所以剔除国际贸易因素后,总体趋势是N1<N,经济总量略有下降,带来的经济增长率要小于有国际贸易时的增长率。同时,K1<K,区际贸易逆差带来的经济变化也小于有国际贸易因素时的变化。这就充分说明了经济增长速度越快,区际贸易逆差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相对也就越大,这种差距可以通过国际贸易顺差平衡,以消除区际间贸易逆差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地区如果一直处在区际贸易逆差得不到改善,那么最终会对逆差和顺差地区经济增长形成约束。贸易逆差导致当地居民收入水平低,居民用于消费的资金就相应减少,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当地消费市场萎缩和失业人口增加;对顺差地区和整个经济的增长来说,低收入水平居民先通过对产品需求量的缩减,进而影响消费结构,这种恶性循环最后也会导致顺差地区生产规模下降、收入降低、消费和投资动力不足,如此循环下去整个经济也不容乐观。

山西省的贸易逆差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参与区际分工的能力不足,贸易逆差对经济产生消极作用会以乘数效应作用于当地企业经营和失业问题,地区一旦陷入这种恶性循环中,积累水平也会受到影响。从逆差的商品结构看,政府转移支付中的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并不是用来购买本地生产的商品和劳务,也没有在本地区产生乘数效应或者说很小,这部分资金又很快通过区际贸易的形式流入到相对比较发达的地区,造成对本地区经济束缚,进而对当地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经济整体实力产生制约。

三、山西省面对区际贸易状况的政策建议

(一)完善现有优势产业

目前山西省各个龙头产业发展基本固定成型,在原有产业的发展基础上,强化优势产业并进一步完善,提高竞争优势扩大生产规模。不仅仅包括产业本身的制度体制完善,还包括政府扶持力度和资金支持倾向。居民意识也决定着劳动力选择行业,在完善了行业软肋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劳动力的社会保障,市场完善,消费水平提高,整个社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经济各个环节巩固加强了,为下一步的战略选择打下坚实基础。

(二)协调区域间的合作

山西省可以选择与其原有优势产业相关的配套企业,以加强该产业的比较优势,例如山西在煤炭产业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可以承接其他地区由于生产成本过大而在处于劣势的相关企业来晋发展。另一个角度,山西省可以调整产业结构,借鉴国外多元化发展的经验,吸收其他省份具有传统优势但发展欠佳的产业,这一过程中政府政策一定要配套发展。

为了使资源合理化配置,鼓励生产要素跨地区向生产效率高、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转移,进而促进规模经济的形成。对于技术、资金、劳动力、信息等等市场的完善要涉及到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和改革,如果这一环节顺利实现,那么将会带动要素在地区间的合理流动与配置,并且地区生产专业化与规模化可以得到优化,有利于形成合理的地区分工格局和市场互补关系。

(三)提升科技水平

地区经济发展要紧跟时代步伐,对技术和人才的引进就显得尤为重要。东部地区在家电、通信设备、计算机等行业有着领先的技术,因而在国内外的竞争也显得很有优势。山西省在高端信息产业中技术水平跟东部地区比起来差距甚远,所以本地区对这些行业的市场份额就被挤占了。为了能赢回部分市场,提升技术水平可以拓展区域分工,带动相关产业与地区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区际贸易逆差就可以不断缩小。劳动力知识与技能水平的提高也一方面要求,当今社会也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只有人才和技术同经济协调发展才能更好更有效的加快经济发展。所以软实力的发展不容忽视。

(四)进一步加强基础建设

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基础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可以降低货物交易成本,在贸易中形成价格优势。山西省可以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与地形特点,继续加强基础建设的投资力度,减少因基础建设造成对区际贸易的制约与影响,尽可能的创造一个商品流通和信息传递的良好氛围,促进与各地区形成良好的经济合作关系。

四、总结

对于山西省一个资源型省份来说,需要对未来经济发展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才能使得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本文结合山西省经济的现状,从区际贸易出发,指出了山西省经济发展的瓶颈。山西省欠发达的地区需要逐步形成支撑经济增长的产业体系,以更好地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促进区域间合作,使区域间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得到遏制,也是保证山西省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基础。

[1]秦放鸣.论新形势下我国西部地区边境贸易的调整与发展[J].北京商学院学报,1998,54-57.

[2]李玉萍.关于山西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1,(5).

[3] 赵建伟. 对山西省调整产业结构的几点思考[J]. 经济问题,2001,(6).

[4]黄跃春,曲双喜.山西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取向[J].山西统计,2002,(1).

[5]杨忠宝.论科学发展观的可持续发展思想[J].中国科技信息,2009,295-296.

[6]李克强.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发展经济、改善民生[J].西部大开发,2010,12.

猜你喜欢

区际贸易逆差山西省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视域下区际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研究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论区际刑事司法协助中证据之取得与评价
我国区际法律冲突解决机制研究
山西省大水网工程建设如火如荼
日本1月贸易逆差创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