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解析

2013-08-12本刊编辑部

时代金融 2013年19期
关键词:公车危险废物

5年

据6月15日《京华时报》报道,教师这一职业将不再是终身制。在6月14日举行的北京2013年教育督导与评价研讨会上,教育部相关负责人透露,要打破教师的铁饭碗,实行5年一注册。

点评:最近教育界发生的一系列丑闻让公众备感愤怒,其中不仅有师德的忧虑,也有对近年教师制度建设的反思。今天的中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中小学校的教师是培育他们的“园丁”,当然不能滥竽充数,师资队伍必须优胜劣汰。打破中小学教师资格终身制,意义正在于此,国外也流行这一做法。这一举措将倒逼中小学教师与时俱进,不断“充电”,主动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智能结构、教学理念、教学能力等,这对提高中小学的教学质量,无疑是个促进。显然,打破中小学教师资格终身制,可谓深化教育领域改革的一项有益尝试,应当推而广之。事实上,不仅中小学校的师资队伍必须优胜劣汰,教育领域的所有教学单位如高校、职业学校等,都应当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

但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不能一破了之,对一些问题也应当考虑。

定期注册的考核政策可否人性化一些?按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教师每5年将认证注册一次。如果考核不合格,将退出教师岗位。对年轻教师来讲,定期注册的考核不是什么负担,但对年龄较大的老教师也许就是较重的负担,可能会分散他们教学的时间与精力,让他们觉得是个额外负担。可否“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根据教师从事教学的年限、业绩等区别对待?

要考虑教师的退出机制。五年一注册,一旦哪个五年被注册掉了,离开了教学部门,还能干什么?按照现有的制度设计,不少农村教师恐怕难以通过注册,一旦被“扫地出门”,谁来填补他们的位置?谁来支撑农村教育的“半壁江山”?没有通过注册的农村教师干什么?

注册考核要以教学为中心,避免流于形式。在考核问题上,我们有过太多的形式主义。如在一些高校,考核教师的业绩、评定职称时不看教学,而是考核发表的论文数量、承担了多少科研课题?以致于一些高校教师无心教学或轻视教学,把功夫下在旁门左道上。现在人们担心中小学教师资格注册的考核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如果注册考核是看教师取得了什么学历、考了多少证、发表了多少论文,势必“穿新鞋走老路”,失去了注册的意义。

此次出台的相关规定能否成功,“去伪”当然有必要,“存真”才是根本。业务能力与道德水平往往是对双胞胎,教师以教学为本职,注册考核须与教学挂钩。

300户

据6月7日新华网报道,河南郑州市沈庄村的300多户村民安置房被曝出现严重质量问题:房屋漏水、渗水严重、室内门是“纸”做的、个别室内房顶出现大的裂缝、部分没有空调架等。开发商表示,室内门目前没有国家标准,供货商提供的有质量监督部门的合格证。

点评:首先,我们要问的是,开发商的良心何在?新房还没入住就出现了这么多问题,怎么能让人放心搬进去,安心居住?房子的室内门竟然是“纸”做的。面对质疑,开发商却声称室内门没有国家标准,纸门“是环保节能型材料,具有保暖、隔音等作用”,可是门最大的作用是防盗,这纸糊不出居民的安全感,倒是可能成为偷盗者的“方便之门”。

3.3 肘关节的应用 肱骨外上髁炎是由于长期劳累、外伤、撕裂伤或前臂伸肌总腱部分撕伤,引起局部损伤性炎症肿胀,刺激或挤压神经感受器而引起疼痛[28]。González-Iglesias等[29]对肱骨外上髁炎的攀登者进行MWM治疗,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另研究表明对肱骨外上髁患者来说MWM介入后受试者的无痛苦握力和最大握力均显著增加[30]。

可以说,将纸门用于安置房建设也是企业没有基本商业道德的表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开发商不应对纸门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视而不见,即使建设安置房的标准低于商品房,至少也应该保障基本的居住条件符合“人”的需要。

在痛心开发商的无良行为时,我们决不可忽视另外一个问题: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公共领域治理的混乱状态,正是因为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法治健全、平等竞争的成熟市场经济体系的结果。

一栋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不多久其它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壁,如果出现了涂鸦不被清洗,很快墙上就会变得乱七八糟、不堪入目;一个干净的地方,人们会克制丢放垃圾,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人们就会毫不犹豫地乱扔,丝毫不感到羞愧。这种现象,是犯罪心理学研究中的“破窗效应”。

在大多数出现“破窗效应”的公共领域,公权力的掌控者其实就是对“破窗”及时修理负有天职的公仆。如果在我们的公共生活中,有太多来不及修也修不好的破窗户,甚至公权力自身就是那个经常偷偷打破窗户获取私利的人,那么,无可挽回的道德沦落与社会溃败就会侵袭我们的生活。

如今,让国人不胜其烦的很多公共问题,表面看是由人们的公德缺失所引发,但事实上,这种失序的源头却并不是道德本身,而是来自于公共领域的治理乱象,尤其是公权力的不作为与乱作为。因此,透过300多户村民安置房被曝出现严重质量问题事件,我们痛批无良企业主道德沦丧的同时,也要看到公权力归位对社会道德重建的重要性。

14省

据6月13日《经济参考报》报道,从第一个“吃螃蟹”的黑龙江大庆市开始,到湖北老河口车改的“一步到位”,再到轰动全国的辽宁辽阳市弓长岭区的“昙花一现”,以及北京市个别乡镇试水车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先后有14个省份的部分县市进行了公车制度试点改革,但能够长效坚持的只是少数,多数试点受多重因素影响或“夭折”,或停滞不前,甚至一些试点已出现公车“回潮”。

点评:中国的公车数量到底有多庞大?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以公车规模最透明的北京为例,该市给过一个窄口径的公车数量:截至2010年底,北京市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公车实有数为6.2万辆,这一数据不包括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和市管国企保有的公车,也不包括中央党政机关、中央直属事业单位和央企总部及驻京办保有的公车。全口径统计,公车有几多?2006年中非论坛期间北京搞过“封存公车”,当时全北京共有汽车280万辆,其中公车55万辆,约占总量的二成。

比照香港。2011年3月底,共有6777台公务用车,其中包括2573台执法执勤的警务用车,有统一数据库,由物流服务署负责监管。根据港府“总务规例”,享有配置专车待遇的最高级别官员只有20人左右,为终审法院首席法官、行政会议当然成员;等而下之,为不配置专车的高官,在有车可用的前提下可使用本部门车辆。再比照纽约市,作为美国第一大城市,总人口与北京相当,拥有的公车数量与香港相当。

粗略看,同样是城市政府,北京的公车规模与香港、纽约市等比高了两个数量级。公车改革堪称顽疾,自上世纪末启动公车改革以来,历经十多年至今仍在路上,有的地方甚至在开“倒车”。从新闻报道的试点地区看,公车改革的政策制定者和具体实施者,其实就是享用公车的既得利益者。这种“从自己身上割肉”的改革,从内心来讲,他们是一百个不愿意。即便迫于舆论压力,也只会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改。

官员们缺乏公车改革的内生动力,一方面是“官本位”思想在作祟。尽管早在1994年国家层面就出台了《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对公务车辆配备范围做出了明确的界定。但在现实生活中,不论级别高低只要手握一定权力的官员,拥有专车的情况并不鲜见,仿佛没有专车就不像个“官”。

激发改革的内生动力,是公车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要在彻底摸清现有公车家底的基础上,按照公车配备和使用的规定进行针对性的裁减,通过公示的方式把公车数量限定在最小的范围内,使“官”的形象和“车”的待遇之间彻底脱钩,让官员“无公车可坐”成为常态和习惯;需要加快推进公车使用的市场化改革,通过公交车、出租车、公车服务中心、私车公用等多样化的公车保障方式,在大幅度减少公车的同时,让官员们参加公务活动便捷乘车,不影响行政效率。

更为重要的是,要把公车改革与官员的政绩考核和升迁去留挂起钩来。从本质上讲,治不住公车实际上是治不住权力。只有在制度上让公众全程参与公车改革的决策和监督,让违法违规者付出沉重代价,使他们感到违规配备的公车是“烫手的山芋”,违规使用公车会直接影响自己的前程,才会自觉自愿地推进公车改革。

82万元

6月6日,合肥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合肥发布”称,“房叔”方广云违规获取安置房19套。经过专案组查实,方广云共为其女儿、女婿、姨侄、侄女等亲属违规获取安置房19套,同时还涉嫌贪污、受贿、滥用职权为他人违规获取安置房。而另据《新华网》报道,王可翠、方义虎、陈志木,三人是“合肥房叔案”的实名举报人,三人中,王可翠最先举报方广云,从2009年开始至今,王可翠粗略估计了一下,举报4年已花去82万元。

点评:按职务论,因房事落网的腐败分子中,方广云不过是个“小字辈”。可就是这么个“小角色”,为扳倒他,三位实名举报人不但耗时4年,而且仅王可翠一人据称就花费了82万元。由此可见,实名举报人的反腐成本可谓巨大。

最不好解释的是,在有事实、有证据、实名举报,且有案底的情况下,告倒一个社区级别的贪官,竟用了4年时间,耗资巨大。在如此高昂的“反腐成本”面前,有多少人会望而却步?

此案的脉络是,2005年王可翠经营的医疗室面临拆迁,总面积是1060平方米,方可云曾向王可翠保证一定能分到房子,最终王可翠拿着3.6万元的补偿款,同意了拆房。渐渐王可翠发现问题不对,自己没分到房子,但是回迁村民形成的方桥新镇小区却有很多自己不认识的人,在村里干了几十年医生的王可翠开始暗中调查取证,并实名举报方可云。所以此案中的举报人举报动机主要出于个人权益受到侵害。而如果贪官不得罪人,没人举报,也就“不会腐败”,说不定还会受到廉政表彰。

那些潜伏的大小贪官,或因为监管者睁一眼闭一眼甚至包庇,或因为老百姓在反腐成本如此巨大的情况下忍气吞声,会不会有恃无恐?值得监管部门认真思量。

40吨

据新华网6月12日报道,浙江一家企业生产出的近40吨危险废物,竟被随意倾倒在800多公里外安徽的一个村内。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此类异地倾倒危废事件在全国多地发生。

点评:这一事件并不是孤例,近年来异地倾倒危废污染事故时有发生,如云南曲靖的铬渣非法转移倾倒事件、苏企异地倾倒废物致土壤水源受到重大污染等。发生在百姓身边的一起起“被污染”事件,暴露出我国危险废物监管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以此次浙企跨省倾倒近40吨危险废物为例,有关部门的初步调查结论是:此事件的背后已形成了见者有份的“利益链”:这家生产企业节省了处置成本,中间人拿到了“中介费”,倾倒者分到了“好处费”。

一些无经营资质企业大量存在,非法经营活动猖獗以及一些企业唯利是图,无视法律规定,不规范处置危险废物现象屡禁不止。究其原因,一是地方各级政府和环保部门对危险废物污染和危害的认识普遍不足,思想上麻痹大意,行动上疏于防范。二是环境监管和执法不到位,对危险废物违法行为处罚和打击不坚决。三是危险废物管理法规制度缺失或不落实。

按照规定,危废从生产、运输到处置、倾倒,需经历多道程序、多个环节,涉及多个监管部门。其中,哪怕有一个环节、一个部门把好关,此事件或可避免。但令人遗憾的是,“八个部门管不住一头猪”的悲剧还是上演了,不过这也正好印证了“三个和尚没水喝”的道理。

异地倾倒危废事件屡禁不止,却鲜见有监管部门人员为此担责,暴露出一些地方对危废污染和危害的认识不足。为了当地经济发展,有的部门甘愿“失职、不作为”,将一些企业当做“保护对象”,把管理制度看成“废纸”,日常监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此敷衍的环境监管,实难遏制违法行为的一再发生。

每一起非法倾倒、掩埋危险废料,相当于在当地埋下了一枚“环境炸弹”,危险废物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损害可能在相当长时间内无法消除。 面对浙企跨省倾倒近40吨危险废物事件,有关部门应立即警醒起来,切实加强环境监管,及时改进公权力监管设计机制,给自己也给子孙后代一个交代!

2000万元

6月17日《北京晨报》消息,东莞市石碣镇警方在该镇刘屋新村查封了一家赌场,赌场所在物业的业主是东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第四分局副局长冯沛森。事发当天,承租人将冯沛森绑架并勒索。这起绑架案,使官员占有大面积宅基地、长期经营谋利的行为浮出水面。而主管单位和部门对此却是“不问不管不反对”。据了解,东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第四分局副局长冯沛森将价值2000万元的私有物业出租给他人做生意,并声称“有些关系,可以提供方便”。不料,租客开业仅两天便因涉嫌赌博被警方查封。

点评:这宗绑架案,令“价值2000余万元”的物业成为舆论关注的一大焦点。据了解,涉事物业于1999年竣工,2004年取得集体土地使用证,2007年2月取得房产证,建基(占地)面积551.4平方米,住宅面积为3384.33平方米。房屋登记在冯沛森、徐红雄夫妻名下。石碣镇房产所副所长单景烘说,冯沛森所占土地性质为宅基地。另据东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供的材料显示,冯沛森籍贯是东莞沙田镇人,工作地点在东莞塘厦镇,2004年进入公务员系统。其妻子徐红雄籍贯广州花都人。夫妇俩的户籍所在地是东莞市城区。

按法律规定,宅基地使用权专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不能买卖,不能继承,城镇居民包括国家公务员不得取得农村宅基地。国务院先后于1999年和2004年颁布的《关于加强土地转让管理严禁炒卖土地的通知》和《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明确规定:“禁止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有关部门不得为违法建造和购买的住宅发放土地使用证和房产证”。在国家三令五申明确禁止之后,谁为冯沛森夫妇在石碣镇刘屋新村的宅基地及其房屋颁发了合法产权证?

再者,根据广东省土地管理实施办法,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新批准宅基地的面积按如下标准执行:平原地区和城市郊区80平方米以下;丘陵地区120平方米以下;山区150平方米以下。冯沛森这处551.4平方米的超大型宅基地是怎样获得“破格”批准的呢?

这一系列疑问,有了当地主管单位和部门的“不问不管不反对”便豁然开朗了。“不问不管不反对”不仅仅是推卸责任,更是相关部门的失职。试问一下,对公职人员财产来历不管不问、对违纪违规不管不问,那究竟管什么、过问什么?

85.1亿元与22.2亿元

国家统计局6月14日在其官方网站曝光广东省中山市横栏镇在工业企业统计上弄虚作假。经核查当地71家工业企业发现,经科局编报2012年年报工业总产值85.1亿元,初步核实为22.2亿元,虚报62.9亿元。

点评:85.1亿元与22.2亿元相差之大令人瞠目结舌,从2012年3月开始,国家统计局就掀起一阵“统计打假”风暴,连续通报重庆永川区、山西河津市、甘肃玉门市、福建建瓯市等四个地方公然干扰企业直报数据的事件。但是,相关的统计造假问责,则似乎雷声大雨点小。打击统计造假,除公布典型案例和问责之外,有关方面也应该改变有关问责法规太过“温柔”的问题。

关于统计造假问责,有《统计法》、《公务员处分条例》等法规,2009年还专门出台了《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根据这些法规,对于统计数据造假相关责任人员的问责,可以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统计造假面对的最高处罚也就是行政处分,而且,连开除处分都很少见到。这样的违法成本实在太低,因而,也就难以形成有效的制约。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在很多地方,无论是企业还是统计部门,“统计话语权”都偏弱。虽然企业有权抵制那些暗示、授意甚至强令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的行为,但哪家企业不需要顾虑生存环境,敢跟“婆婆”叫板?统计部门也是如此。由于地方统计局受地方政府领导,各级统计工作者吃在地方、住在地方,进行统计工作时,很难做到不顾及地方的脸色。正如有专家所言,如果地方统计局只是“小兵一个”,统计数据的质量很难凭一己之力掌控。

数据造假伤了谁?从表面看是伤了数据生产部门——统计局,但其实是伤了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更重要的是,扭曲的统计数据会误导对发展态势的研判,最终影响经济社会的前行。

猜你喜欢

公车危险废物
简论危险废物处置预接收管理
中央机关有多少辆公车?
驾驶员擅自偷开公车肇事公司仍需担责
“公车上书”不是“戊戌变法”开始的序幕
200余吨危险废物随意堆放 慈溪破获重大“污泥”案
危险废物管理亟待改进
危险废物综合利用需规范
“废电线电缆是危险废物”为误解
危险废物处置需依法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