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方槐:从红小鬼成长起来的开国航空将军

2013-08-11邹时林

党史文苑 2013年9期
关键词:航空局军委北平

邹时林

方槐是人民解放军的首批飞行员,也是人民空军的“航空火种”。他用自己革命的一生,演绎了从贫苦子弟到空军少将的精彩传奇。

方槐1917年10月出生于江西省于都县银坑圩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家里世代为农,靠租种地主的田地维持生计。方槐出生时,其家境十分困难,可谓是上无片瓦,下无寸田。为维持生计,他出生后不久就被父母过继给隔房的伯父做继子。

在伯父的资助下,方槐读了两年的私塾学堂,认得一些字,懂得计算,比如打算盘,在村中也算是小知识分子。在他小时候,正值中央苏区革命斗争如火如荼之际。由于从小经历苦难,他十分向往革命,12岁就参加了儿童团,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他告别家乡踏上万里长征路。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被派送到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受命入疆学“飞”

1965年方槐任军长时在丹东机场参加飞行

1937年12月中旬的一天,方槐正在抗大教室上课,校政治部的一位干部突然来到教室,向老师报告后,通知包括方槐在内的24名红军战士立即到校部卫生队进行体检,且要求体检的事情不得向外人泄露。方槐很想知道组织上安排他们体检的目的是什么。12月下旬,方槐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到八路军后方政治部了解身体检查情况。谭政主任把体检的目的“悄悄”告诉了方槐,说体检是为了选调一批红军战士去学习航空知识和飞机驾驶技术,而且还告知方槐已通过了体检。方槐一听喜忧参半。喜的是党组织重视自己,要培养自己;忧的是航空知识和飞机驾驶是科学技术,自己文化低,怕学不好,对不起党组织的培养。后经过谭政、陈云等领导做思想工作,方槐终于放下心理包袱,决心接受党组织交给的新任务——去新疆学习航空知识和飞机驾驶。此次党组织从24名体检者中选了19名体检合格的红军战士去新疆学习航空飞行。

1938年1月8日清晨,方槐等19名红军战士肩负着党中央的重托和期望,与党组织指派陪送的同志一起乘大卡车,从延安启程,一路西行,风尘仆仆,最终到达目的地——新疆省会迪化市 (今乌鲁木齐市),住进红军西路军余部总支队 (新兵营)驻地,开始新的生活。

1938年3月1日,新疆边防航空队为新入学的学员举行了开学典礼。随后,方槐等19名学员搬进了新疆航空大队的集体宿舍,与先期进入的25名学员住在一起。每位学员的生活津贴按照士官的标准发放。

方槐这批学员大都文化底子薄,有的学员仅仅认得几个字。这离教官的要求相去甚远。开学第一堂课便出现了教学风波:当教官向几名学员提问 “什么是物理三变态”时,竟无人能回答,甚至有的学员将“物理三变态”误听成 “屋里三扁担”,闹出了笑话。教官一听立即怒气冲天,毫不客气地说:“这简直是对牛弹琴!文化这样低下怎样能进航空界?”说完便夹起讲义愤然离开教室,课堂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其他考试录取进来的学员对方槐他们投以轻蔑的目光,甚至说一些难听的风凉话。这件事对方槐刺激很大。对他来说,以自己原有的知识要学好航空飞行,无疑要付出其他学员数倍的努力。

在党组织的鼓励和帮助下,方槐坚定了努力学习,考出好成绩,决不给党抹黑的决心,开始了刻苦的学习。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勤于思考,积极完成教官布置的作业;在课余时间,多向文化水平高和学得好的学员虚心求教。方槐经常晚上在教室学到很晚,值班人员把电灯关了后,他回到宿舍仍常常点亮蜡烛继续学习。就是靠着这种锲而不舍的刻苦求学精神,他把原来看起来是天书的 《航空史》《飞行原理》《飞行构造原理》《发动机原理》《飞行规则》《航空气象学》等书攻克下来,并取得4分以上良好的初试成绩,获得了进一步学习驾驶飞机的空中训练资格,没有辜负党组织的期望。

1938年4月8日,是方槐终生铭记的日子。在这一天,方槐驾驶飞机翱翔天空,这是他有生以来的第一次上天。

1965年方槐任军长时在机场指挥飞行

这天清晨天还没亮,方槐和其他学员一起来到飞机场,教官向他们讲了当天的飞行任务。轮到方槐登机飞行时,他心情既紧张又激动,但很快控制住情绪,平静进入座舱,有次序进入状态。左手把油门,右手握驾驶杆,脚轻蹬,完成了“上天”入门的第一个绕机场转三次“方盒形”的20多分钟飞行感觉训练科目。这次感觉飞行使方槐获得了真实的飞行感受。

感觉飞行之后,又开始了艰苦的训练飞行。然而,训练飞行并不轻松,每个飞行日,学员都要很早起来,天还没有亮。每位学员还得轮流担任地面值班员,做好机场地面的飞机起飞、降落的辅助工作,一天工作下来,学员都累得精疲力竭,非常辛苦。经过长达半年的刻苦训练,方槐他们顺利完成了初教机上的全部训练科目,获得了4分以上初考成绩,无一人淘汰,创造了新疆边防航空史上的新纪录,受到苏联顾问和教官的表扬。

1938年10月,方槐进入了P-5中教机的飞行训练。P-5中教机是一种多用途的飞机,既可用于空中侦察,又可用于对地面目标实施轰炸、攻击,在后座加装一套操纵系统,还可用于教学,在当时也是一种较为先进的飞机。但中教机上的训练飞行并不比初级机容易,动作更加复杂,飞行更加危险,稍微不慎极有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

方槐在P-5中教机上经过20多次的航线起落和简单特技飞行训练后,通过了苏联教官的考核。1939年 1月,天气极其寒冷,大地积雪已冻坚硬。为了能进行训练飞行,飞机上的轮子被换成了木质雪橇板。在这种情况下,飞机的起飞着地的操作需更加谨慎,也更加吃力。尽管碰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但在苏联教官的指导下,方槐他们凭着革命毅力,克服重重困难,在零下30度坚持训练,都顺利地进行了单飞,取得了好成绩。

完成单飞之后,按照教学计划,开始进入P-5机性能所能飞的项目:特技、编队、三角航行、单机升限和低空飞行等新的科目训练。到1939年入冬前,全部完成P-5机的教学计划。为了继续在P-5机上提高飞行技术,苏联教官还为方槐他们安排新的训练计划:长途航行、3—9机编队、三机升限、实弹轰炸、射击等大、高、难的科目,继续进行飞行训练,提高飞机驾驶水平。

1941年春,在党组织的争取下,由于训练飞行成绩优异,方槐和其他8名学员被选中参加新机型的改装训练。方槐他们不怕危险,勤学苦练,终于掌握了依-15、16新型战斗机的全套技术性能,使自身的飞行技术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达到了能在该机型执行各项战斗任务的要求,通过了毕业总考试,于1942年2月正式毕业。毕业后,方槐他们本想继续训练,但由于新疆形势突变,训练被迫终止,方槐等人也被新疆军阀盛世才监禁。

东北建设人民航空

在党中央的营救下,方槐等100多位被军阀盛世才监禁的同志于1946年7月11日回到革命圣地——延安。根据党中央的要求,1946年9月20日,方槐等从新疆归来的31名战士,与刘善本等4位国民党空军起义过来的同志离开延安,奔赴东北,于1947年1月下旬,到达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的航空学校。

方槐积极参与航空学校的建设,用自己在新疆边防航空队学到的航空知识和飞行技术培训学员,把学员尽快培养成合格的飞行员,同时不断夯实航空学校发展的基础。

1947年秋,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对航空学校的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方槐任学校训练处政治协理员。1949年3月,中央军委遵照党中央和毛泽东指示,成立军委航空局,方槐调入军委航空局工作,并担任作战教育处处长。

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迅速攻破蒋介石的长江天险防线,先后解放南京、上海、杭州、武汉、南昌等重要城市和华东、华中广大地区。国民党反动派在仓皇溃败中留下许多航空设施、飞行器械以及不少航空工作人员。根据中央军委领导的指示,军委航空局将其全部接收。方槐和航空工程处的负责同志根据局领导的指示,提出了详细的有关国民党空军遗留的设施、物资、器械接收处理的工作方案计划,使接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实现对国民党空军遗留的设施、物资、器械最大化的再利用,为我军空军建立积累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自从党中央机关迁入北平后,国民党反动派经常派飞机对北平进行轰炸破坏,严重威胁中央领导和北平人民的生命安全。1949年5月4日,国民党空军调集6架B-24重型轰炸机对北平进行空袭,轰炸了南苑机场,造成了严重人员伤亡和设备器械的毁损。全国政治协商第一次会议即将在北京召开,保护北平领空安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组建一支防空飞行作战部队迫在眉睫。周恩来召见军委航空局的主要负责人,方槐和华北航空处长方华随同局主要领导,到周恩来中南海办公室商讨组建防空队事宜。周恩来提出要成立一支保卫北平的防空作战飞行中队。方槐和航空工程处政委朱火华承担了具体落实周恩来指示的工作。

组建北平防空作战飞行中队事关中央领导和北平领空的安危,事关全国政治协商第一次会议能否顺利召开。组建工作的关键是挑选合格的飞行员和具备作战能力的飞机。合格的飞行员不仅要有过硬的飞行作战本领,而且要有可靠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此,方槐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方槐向局领导建议,北平防空作战飞行队飞机不少于12架,飞行员不少于11名,得到局领导的同意。

1949年7月7日,军委航空局向中央军委呈报北平组建一支以P-51战斗机为主体,能升空作战的飞行队的报告,得到中央军委批准。军委航空局的同志们高兴不已:我们就要有自己的空军了。军委航空局经过研究,决定先抽调徐兆文、刘卓先等14名飞行员以及P-51作战飞机10至12架,蚊式轰炸机2架,组成北平防空作战飞行中队。它是我军编组有升空作战飞机装备的第一个战斗飞行部队。1949年9月初,朱德总司令代表党中央、中央军委看望了飞行队全体成员,在与方槐握手时感慨地说:“我们终于有了红军自己的飞行员。”

方槐在工作

这支防空队为保卫北平领空安全和保障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顺利召开发挥了重要作用。国民党飞机再也不敢在北平上空为所欲为了。方槐为保护北平领空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开国大典雄鹰展翅

1949年8月下旬,朱德总司令、聂荣臻代总参谋长主持召开了驻北平军事机关领导同志会议,军委航空局局长常乾坤和方槐参加了会议。

会上,当聂荣臻提出军委航空局能否组织机群编队参加开国大典分列式,通过天安门上空,接受毛主席、朱总司令以及新中国领导同志的检阅一事时,常乾坤当即表示可以组织小机群通过天安门上空参加受阅。聂荣臻听了之后很高兴,对常乾坤说:“好!有飞机编队通过天安门上空参加受阅,为开国大典增添了光彩,你们回去后,要很好地做准备。”

第二天上午,聂荣臻把常乾坤和方槐叫到办公室,询问受阅机群编队的准备工作,并指示军委航空局要组织好,搞好计划方案。常乾坤便把拟订受阅计划方案的重任交给了方槐。接到任务后,方槐和局航行处长安志敏一道通宵达旦地工作,拟好了受阅的初步方案:从华北飞行队现在的十几架P-51战斗机安排9架受阅,同时按排2架在机场战斗值班、1架预备,另有3架蚊式轰炸机、3架C-46运输机、3架通讯教练机,共18架飞机担任受阅任务。随后,常乾坤带着方槐和安志敏到聂荣臻办公室,作了详细的汇报。

1949年9月1日,军委航空局决定,方槐负责受阅总的组织计划分工任务,安志敏协助方槐工作。会后,方槐和安志敏开始紧张的准备工作:调集飞机,选调飞行员。依据各型飞机、飞行员数量的实际情况,拟订编队的“品字”编组;按各个编组的不同机种拟订各项机组的飞行训练计划。对领航计算、组织训练、飞机起飞及结束时间安排以及受阅飞行地面的组织指挥和保障、机场塔台指挥等方面作了明确的分工,做到责任到人。

按照受阅训练计划,各机组人员开始了紧张有序的受阅训练,方槐全身心参与到全程训练中,有时还亲自带飞。在训练过程中,方槐想到还有两个重要的问题要解决,一个是受阅飞机通过天安门上空的高度,另一个是政治安全问题,即确保党和新中国领导人以及参加开国大典几十万军民的安全。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方槐心里没谱,便向聂荣臻请示。聂荣臻指示方槐向苏联军事专家请教,从而解决了问题。

受阅机群在华北航空处、飞行队的组织和保障下,经过近20个飞行训练日的刻苦演练,圆满完成了全部受阅训练计划,达到受阅规定的要求。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备受世界瞩目的开国大典开始了。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庄严地宣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新中国从此诞生了。这一天,对于方槐来说,是神圣光荣的日子,因为自己的工作要接受新中国的检验。

下午4时,南苑机场空中受阅纵队指挥室接到庆祝大会总指挥部的起飞受阅命令。受阅机群按规定依次起飞。首先是通讯、教练机分队,接着是C-46运输机分队和蚊式轰炸机分队,随后是P-51战斗机3个分队起飞,分层次集合待命进入航线。

4时35分,空中受阅纵队接到地面指挥受阅分列式开始的命令后,在蔚蓝的天空中,以整齐的队形由东向西飞向北京天安门。空中受阅纵队组成6个机型(种)不同的“品字”形分队,依次飞临天安门上空,P-51战斗机3个分队组成 “品”字形,以900米高度通过天安门上空。蚊式轰炸机排成“一”字形以950米的高度通过天安门上空。3架通讯教练机和3架C-46运输机分别组成“品”字形,由方槐亲自率队飞行,在550米的高空上通过天安门。在进入天安门上空时,3机统一动作,拉开3次机头,代表空军战士向毛主席、党中央、新中国领导同志致敬!

当飞机飞过天安门上空时,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庆典无数军民仰望天空,为有自己的人民空军感到振奋、自豪!

受阅任务安全顺利完成,方槐感到无比喜悦。这是他一生中最为荣耀的事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方槐历任军委民航局机航处处长,防空部队司令部作战处处长,军委民航局航务处处长兼电讯处处长,中国人民航空公司经理,空军第三航空学校校长,空军师长、副军长、军长,武汉军区空军副司令员等职。1983年,方槐离休。

猜你喜欢

航空局军委北平
Lower bound on the spread of valley splitting in Si/SiGe quantum wells induced by atomic rearrangement at the interface
北平的秋
浅谈航材检验标准
重庆谈判期间的军委通讯工作
十路大军进北平
十路大军进北平
44家涉事外航全部进行整改 40家已完成
44家涉事外航全部进行整改 40家已完成
想北平
1975年军委扩大会议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