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八面来风

2013-08-11

四川党的建设 2013年10期
关键词:法国电影铁球大师

八面来风

成功与习惯

●杨新元/文

一位世界第一的推销大师,在他结束自己的推销生涯时,全球有5000位保险界的精英来参加他的职业生涯告别会。当许多人问他推销的秘诀时,大师微笑不答。这时,全场的灯光暗下来了,从会场一边出现了四位彪形大汉,他们合力抬着一个铁架走上台,铁架下放着一个大铁球。

这时,大师走上前,用一把小铁锤朝大铁球敲了一下,铁球发出轻轻的响声,却纹丝不动。以后,大师每隔5秒钟就用小铁锤对着大铁球敲一下,如此不断。可铁球还是一动不动,人们开始骚动,陆续有人离场而去。但大师还是一言不发,静静地敲着铁球。人越走越多,留下来的所剩无几。终于,大铁球开始慢慢晃动。经过40多分钟的不停敲击,大铁球摇晃起来,而且越晃越厉害,任何人的努力都不能让它停下来。这时,大师面对仅剩下来的几个人说,他一生成功的经验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以这种持续的毅力,每天进步一点点,当成功来临时,你挡都挡不住!

成功其实很容易。就是先养成成功的习惯!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习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习惯。

(摘自《人民日报》)

驾驭诱惑

●达芬奇/文

两年前我开始玩微博,获得了10万粉丝,不算很多,但随便说点儿什么都有人觉得来劲,感觉不错。然后我的世界开始沉陷在3.5英寸的小屏幕之中。我总是举着手机,连吃饭时都不例外。

我总是发条微博,然后期待着转发和评论。这让我感觉不佳。

我喝过一次某种优酪乳,好喝得要死,就再也不喝了。自然界不会产生那么美味的东西,只有化学才会。

微博也是这么回事。它制造了愉悦,但那是会让人沮丧的愉悦。

往日生活培育了我静水深流的怒气,在中国这并不奇怪。我们都带着隐隐的怒气长大。问题是,平时可控的怒意,会在微博上爆发出来。微博像摄魂怪。我几次陷入纷争,当时有点儿得意,事后会后悔。

八卦、吐槽、讥讽、抖机灵,太多的表达正义感的“他妈的”,一个向往正义却流露出恶意的地方,这就是微博。

我厌烦了。放弃微博的第一个星期我读完了《物种起源》。我还看了一些好小说,好诗。

重要的是,入睡前的片刻你嘴角带着微笑。这种自我认同千金难换。

如果世界上有”真正的生活“这东西,我想那就是拥有自由,自由不只是满足诱惑,也是驾驭诱惑。

(摘自《人物》)

生活总在路口

●吴永进/文

在大街的十字路口,红灯亮起。横马路上没有车辆,于是自行车快速穿过去了,摩托车鱼贯穿过去了,行人也争先恐后地穿过去了,就连一个 “老外”东张西望了一下,也步履矫健地过去了。

只有你一个人站在那里等待,30秒,像一棵孤零零的枯树,寂寞而形影相吊。绿灯亮了,你过马路时已经空无一人,这时你或者自我欣赏,或者后悔不已,或者五味杂陈,或者已然习惯。

我们的日常生活往往也是这样,在许许多多的场合中,它等待着你的选择,取决于你的态度。有时你轻轻松松随大流,顷刻间就习以为常地淹没在滚滚人流之中;有时你不同寻常,那你就有悖时俗,就要承受心灵的孤寂,或许还要经受世俗的眼光。如果在思想和观念上你要坚守什么,不想附和大多数人的声音,那你就更可能因为清醒而成为另类,就要准备在自己的精神家园中享受孤独了。

(摘自《解放日报》)

绑住自己的手

●马德/文

秦国有个叫李斯的人,位高权重,临被处以腰斩的时候,才感慨人生最美的图景,不过是贫穷的时候,带着猎狗,领着儿子在老家城门外追野兔玩。真可谓千年一叹。

然而,在权力中追逐的人,不是谁给上一节课就能明白的。记得白岩松说过一句话,很形象:人人都在背后骂当官的,但看到当官的之后,都齐刷刷地站起来。

饭桌上听得一通高论。一先生谈及自己练书法的原因说,只是为了捆绑住自己的手。他说,人的手,总是想要拿些东西的。譬如,看见女人的腰,就想掐一把;看见钱,就想抓一些;看见代表权力的大印,就想据为己有……现在,我让它抓住笔,它就不会想别的了,就会专心致志地潜心于字上。蚯蚓可以钻到很深的地下,就是因为它卸去了所有的手脚,赤条条的,阻碍少了,就钻得深。

众皆惊服。

(摘自《今晚报》)

积极生活就是爱

●韩松落/文

有段时间,很喜欢法国电影,却对法国电影里总要出现的“爱”感到不耐。

以法国女歌手伊迪斯·皮亚芙生平故事为主线的电影《玫瑰人生》里,记者向坐在海滩上的皮亚芙发问:“您对少女们有什么建议吗?”“爱。”“您对青年们有什么建议吗?”“爱。”“您对孩子们有什么建议吗?”“爱。”……在法国电影里,爱是最重要的事,电影里的男人女人,不断地告诉自己和别人,要爱,要示爱,要落实爱。

后来读到法国哲学家阿兰·巴迪欧的书《爱的多重奏》,这是他在71岁时一次访谈的文字稿。此时的他,清澈洞明,对这种“爱文化”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深刻的阐述。他所论述的爱,是爱情,但又不仅仅是爱情。人本来是单个的,以单数形式存在,而爱情,却让人从“一”变“两”,在这个过程里,人得打破自己身上的封闭,试着通过另一个人的角度去看世界。两个人的爱,是“最小的共产主义单位”,但这种形式,却是一种更大规模的集体之爱的演习,让“从两个人过渡到人民”成为可能。

在他看来,爱不是一下就能完成的,得靠忠诚去维护,得不停地宣示爱意,“尽管在一开始就已经宣布,爱仍然需要不断地被重新宣布”。而这,显然需要巨大的行动力,需要不断激发自己身上的热情和能量,所以,他所谓的爱,是一种更朴实的态度:积极生活。去爱,去行动,去寄托,去反省,去剔除焦虑,去解决不安,去认识命运,去抵抗死亡。

(摘自《广州日报》)

我为何依然相信读书改变人生

●王强/文

北大出了许多企业家,这让我非常自豪。

以北大的32楼为例,当年我和俞敏洪作为北大青年教师住在该楼的第二层。后来俞敏洪创办了“新东方”,成了知名企业家。第三层楼,当年住着一个来自山西的青年,他叫李彦宏,天天在水房里光着上半身用冷水冲澡,唱着“夜里寻他千百度,你在哪儿呢”,天天念“百度”两个字,于是后来诞生了百度公司。他是图书馆系古典文献编目专业的。第四层楼住着北大中文系的愤怒诗人黄怒波。这些年来黄怒波令人刮目相看,成为中坤集团的创始人,在冰岛购置土地。更匪夷所思的是,北大中文系的女生楼里一个长相平平的人叫龚海燕,她充满激情,创办了世纪佳缘。

英文系、图书馆系、中文系都是与金融、融资、管理无关的专业,但是学这些专业的人怎么会创建成功的企业?我想,是读经典,读那些能够改变我们生命轨迹的书籍,这成为北大人走出校门后,不管走进哪个领域,能比别人走得稍微远一点儿的保证。

我不读畅销书,不是我看不起畅销书,而是我知道生命有限,只能读人类历史上经过大浪淘沙的作品。如果你读的不是真文字,遇到的不是真语言,那么最后见到的也一定不是真实的世界。

(摘自《中国科学报》)

(责编:张微微)

猜你喜欢

法国电影铁球大师
铁球同时落地
大师剪我也剪
法国电影资料馆举办贾樟柯作品回顾展
环保高效的清洁大师
跨文化冲突视角下的法国电影《岳父岳母真难当》解读
向改装大师们致敬
池塘之底 也有阳光温暖心灵——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
大师谈翻译永不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