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封新区开发与古城空间互动关系研究

2013-08-10王旭东杨秋生

城市观察 2013年3期
关键词:轴线古城新区

◎ 王旭东 杨秋生

开封新区开发与古城空间互动关系研究

◎ 王旭东 杨秋生

本文选取古城开封为实例,分析了当前新形势下古城开封空间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借助古城汴西新区的开发为契机,探索新区与古城合理的空间互动模式。同时通过对城市发展历程的研究,提炼出新区与古城互动要素并对其特征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实现汴西新区开发与古城空间发展互动关系的策略,探索新区与古城合理的空间互动模式,从而积极地调整和优化规划思想,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更广泛和完善的选择。

开封新区 古城 城市开发

一、研究背景

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中国目前处于一个政治经济体制转型的重要时期,国家对诸如城市群、经济区等审批和制定了一系列的区域空间发展政策,这对其区域范围内部的城市空间发展过程、功能变迁及城市结构形态产生了深刻影响。在我国,不同地区城市地域差异性较大,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也不尽相同。现如今,大多数城市的发展模式采用了“跳出旧城建新城”的模式。古城空间与新区开发之间发展趋势的特点有:

1.新区开发已成为古城空间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对于一个旧城来说,特别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名城来说,城市的未来发展既要保护又要发展。在如今城市建设高速推进的潮流下,许多新区、开发区等城市空间的开发无疑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历史城市面临着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调整。正如1981年,由阮仪三教授主持编制的平遥古城的整体规划,“重要的一点是在古城的南面和西面,开辟一块新区,确立保护老城、开发新区的策略”,这才使我们得以看到如今保存最为完好的世界文化遗产,郑孝燮先生评价这个规划起到了“刀下留城”的作用。

2.科学合理的调整城市结构是保护古城的一条有效的途径。单中心的城市结构成为历史名城发展的桎梏,及时的调整城市结构,通过城市新区的建设、城市功能的转变,从而逐步形成多中心的城市结构将有利于减缓当下历史名城所面对的巨大压力。李其荣在《城市规划与历史文化保护中》列举了国内名城规划中,如周庄、平遥、丽江、安阳、青岛等都明确的指出了调整城市空间结构、发展新区战略思想。城市结构调整首先应根据古城的历史文化特点、形态的演进、产业结构的转化等具体情况,研究确定城市用地的发展方向、新的城市功能中心、新区与老城分工配合的逻辑关系等。因此科学合理的进行城市结构调整能够从宏观上和城市整体发展的层面上为古城保护奠定坚实的基础。

3.新区开发将成为疏解古城职能和人口压力的重要战略。许多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大多数可能出现城市职能过于集中、人口高度密集等问题,从而产生一系列城市病,如交通拥挤、城市居住环境质量下降、社会分层严重等,诱发这些问题的本质在于有限区域内部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高度集聚。当然,这些城市问题同时也出现在历史古城的发展当中。在国外的规划实践中,开发功能相对独立的新城已成为疏解城市功能和人口、遏止城市蔓延的常见措施。巴黎新城的建设在这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新城区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同时在职能上与巴黎市区互为补充,构成整体性较强的城市体系[1]。

4.新区开发应与古城发展相互依存。城市是一个生命的有机体,古城区要疏解和转变城市功能已不能狭隘地再就古城论古城,古城区保护与更新问题需要与新城区建设统筹解决。对于一个依托老城而发展起来的新城区这一类型,它的建设不能像英国早期新城一样,自主能力较差,生活和生产过度依赖主城,也不能过于独立,与主城失去联系。应该是老城与新城相互依存,互为发展的。目前大多数新区的建设处在一个过渡阶段,还不具备吸引城区或近郊区人口外迁的吸引力,另外新区的许多职能仍需要依赖老城。这就需要老城与新区之间存在一种互动和反馈,及时反馈出新区建设存在的问题。这样就能促进新区城市功能和水平的提升,同时也能使得古城保护与更新的更好推进。

新时期的城市空间发展对于历史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蕴含了巨大的机遇也隐含了潜在的威胁。那么研究古城与新区之间的关系,对于历史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这就要求我们从不同角度来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克服就城市论城市的狭隘片面的观念,从研究古城与新区之间最基本的关系出发,寻求二者更好的互动发展。

二、开封城市空间发展概况

开封东临商丘市,西连省会郑州市,南接许昌市、周口市,北靠黄河。总面积6266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546平方公里。地处黄淮平原,地势平坦,总体由西北向东南微倾。境内无山,河流、湖泊较多,分属黄河、淮河两大水系。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黄河、涡河、惠济河、贾鲁河等32条。包公湖、龙亭湖、铁塔湖水系相通,湖水面积占城区面积的1/4,素有北方水城之美誉,是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现如今开封正处在一个高速建设发展的阶段,尤其是汴西新区的建设对改变整个城市的结构形态、推动城市的经济发展、加速城市的发展节奏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汴西新区位于开封市西部,东到护城大堤,西到中牟边界,南至310国道,北至连霍高速。新区区域交通道路郑开大道、物流通道已经建成,郑开城际高铁也正在建设当中。目前已有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广的工业项目陆续入驻。汴西新区以产业集聚为突破口,树立以产业集聚促进城镇化,以城镇化助推产业集聚的循环发展思路,建设一个现代化、工业新型化、环境持续化、文化特色明显的复合型新城区[2]。从整体上看汴西新区不仅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及空间结构布局,同时汴西新区也成为带动古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引擎点”。

三、汴西新区与古城空间互动要素与特征分析

当前,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已经使得原有的城市空间结构无法满足当代城市空间日益增长的需求。城市的空间拓展成为了城市发展的必然结果,大多数城市采取了新城建设模式来进行城市空间的拓展。新城区作为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开发建设对于减缓老城的压力、疏散过剩人口、置换城区功能等方面都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它的产生必将会给城市的空间结构产生新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与老城区之间的关系处理方面。通过研究得出城市新区的发展与古城空间的互动要素,主要通过空间形态要素、经济发展要素、社会文化要素等有可能存在的互动要素进行分析,对其特征进行探讨,从而利用这些要素来引导新城区的发展与古城空间取得有机的互动。

(一)空间形态要素

任何一座城市的空间发展都是在其原有的历史板块演变的基础上进行的,当然,古城的空间发展更与其历史发展轨迹密切相关,可以说是在其“历史底图”的基础上不断生长的。城市形态的演变是对城市历史发展轨迹的总结,同时也是城市发展的准绳。鉴于当下的新趋势,致使古城空间的发展重点在于新城区空间的拓展上来,很容易忽略与原有老城市之间的关系,因此,研究新城区的发展必须建立在深入了解老城区历史变迁的基础上进行,这样一来才会使新城区未来的空间发展与老城区有机的融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未来的发展将会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

图1 区域空间内汴西新区的位置

图2 汴西新区与主城的关系

表1 新老城区互动要素分析

1.城市主要节点

节点,从字面意思上可理解为焦点或标志点。城市空间中的节点,有可能是城市或区域的中心及意义上的核心,往往成为城市占主导地位的特征。林奇将其定义为在城市中具有战略意义的点,是人们行程往来中的集中焦点。由于节点在城市空间的特殊地位,它对周边空间具有很强的规范约束力,从而起到组织空间的作用。

开封古城中的主要节点构成了开封的城市特色,例如著名的“汴京八景”,指的是繁台春色、隋堤烟柳、金池夜雨、铁塔行云、汴水秋色、相国霜钟、州桥明月、梁园雪霁。作为古城开封的“八景”是对本土文化的解读,因此在对城市意象的打造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他们经过了长期的历史积淀,与古城演变密切相关,但随着自然、经济等各方面因素的变迁,现在八景当中大多只留在了人们的记忆当中。目前八景通常与旅游业的结合受到许多城市的关注,有的开始恢复八景或创建新八景,从而成为城市的重要标志,这些也都充分的证明了八景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这些著名的意象节点是对古城文化的完美诠释,它们也普遍代表了古城的历史脉络和地理格局的演变。

2.城市轴线

城市轴线一般指城市空间结构中起到驾驭作用的线性空间元素,通过城市外部开放空间体系及建筑关系等相互结合而表现出来的。从轴线的表现形态上,有的是显性的而有的则是隐形的。显性的轴线通常与城市的物质形态相结合,大多是客观存在的,并且能留给人强烈的空间意象,往往从中可以得出建筑群体建造或城市发展的意义。城市显性轴线带有强烈的功能性。但城市轴线形成都需要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大多数历史城市由于受到封建礼仪制度的影响,在城市的营建中都体现了封建统治观念思想,落到实处最为典型的就是城市轴线的运用,作为城市结构中的线性元素,城市的轴线不仅能够塑造城市的空间特色,同时也是城市历史与文化内涵的物化,体现了城市文脉的延续。虽然开封城在历史上久经兴旺与颓废的演替,但研究发现,唯独没有随岁月沉浮的却是城市的中心轴线。据史料记载,从唐代汴州衙署、五代宫城经州桥到南门的中轴线至今1000多年没有变动,这在中国城市建设史上实属罕见。它就好像在时间长河中的一个风向标,在城市空间发展演变过程中为其掌舵。千年未变的城市主轴线在古城的空间格局中尤为突出,主要指宋都御街与中山路地段。

3.城市的面域

城市的面域具体来讲指的是城市的肌理,具体由街道、建筑空间以及开放空间等组成的规则或不规则的形态。不同时期和背景下所呈现的城市肌理各不相同,现如今所处的城市也正是由不同年代的肌理遗存在空间上的强行叠加多形成的,它也从侧面反映了一座城市的传统文化、居民的生活方式以及城市的发展脉络。

图3 城市历史轴线

表2 老城区内部典型街巷

开封古城的主要街道呈东西和南北走向,大小街道纵横交织、四通八达,共同构成了棋盘格式的城市格局。古城的街道分布形态和城门相互呼应,较为突出的特征是纵横交错、密如蛛网。古城的主要干线被称作御街,主要有四条。第一条是从皇宫的正门往南,经州桥,过朱雀门,到南薰门;第二条是从州桥往西,经郑门到新郑门;第三条是从州桥往东,经宋门到新宋门;第四条是从相国寺往北,经封丘门到新封丘门。古城中其余街道均沿上述四条主要街道分布开来,大多数街道都呈现直交,方格网状,规则而又整齐。他们之中大部分都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由众多历史街道等线性要素共同构成了城市面域的骨架,历史街道是城市特色的具体体现,也是城市整体风貌构成的重要元素。开封素有“七角八巷七十二胡同”之说,几乎城中的每条街巷都有其独特的故事,它们记载了一个城市的兴衰,徜徉在这些街巷中可以让人们体会到这座城市历史文化的厚重。例如历史街区内的老字号商业店铺,鼓楼街、马道街、书店街等繁华街道,又如又一新、万福楼、王大昌、京古斋等,饮食服务业为主的建筑。这些老字号都见证和参与了开封商业界百余年沧桑,如今成为了古城一笔宝贵的财富[3]。

4.城市的边界

边界一般表示事物之间的差异,也可以代表区域间的差异,这一要素既限制了事物某种属性,同时也是对该属性的一种凸显。城市的边界是指城市作为一个有组织的系统,通过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所能够自我调整与控制的一定作用范围的内在规定性[38]。林奇从城市意象的角度出发,提出道路、边缘、区域、结点和标志五大要素共同构成城市的“可读性”和“意象性”。一般城市空间的发展都具有明显的边界线,特别是历史性城市由于构筑之初从城市的防御功能来讲,大多都筑有城墙及城池。随着时代的变迁,有的城墙得以保留和延续下去,从而就城市空间形态的角度就形成了城市的明显边界线。这个城市的边界虽然维持着城市的原有格局,但其本身早已不能满足城市各方面发展的需求,因而城市格局的发展也不再受城墙的限制。但环古城边界地区在城市结构中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古城保护的重点对象,是具有历史、生态以及旅游价值于一体的城市重要地区。由于环古城墙地区对于历史的承载与所处的城市区位,这个实体存在的城墙在狭义上也就成为了古城与新区空间互动的一个重要要素,也是处理城市历史与现实、新与旧之间矛盾关系的所在。

图4 城市城墙变迁图

(二)经济发展要素

城市新区的开发与古城保护与更新在目标上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和互补性。在城市经济的发展方面,新区的开发直接提升了城市发展的经济效益,而老城的更新与保护则侧重于城市内部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从而优化城市运行的机能。这一要素在两者之间形成的互动关系主要表现在:目前开封的经济发展重点在于新区,从以上对新区宏观背景分析中就能得出其在城市经济地位上的重要性。例如新区房地产的开发与大型产业项目的引进给政府带来了大量的财政收入,这也为旧城更新与保护提供了资金支持。相反古城发展主要是以旅游业、服务行业等第三产业为主导,逐步将工业等第一产业置换出去。这种发展模式既有利于古城的保护与更新,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城市经济效益的发挥。

(三)社会文化要素

旧城人口数量大量增加,居住环境日益恶化。人们渴望自身的居住生活条件能够得到提高和改善,这些都无形中促使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新区的开发主要以优美的环境和完备的配套设施吸引居民,老城区内部则是多以疏散人口及降低人口密度和改善内部环境为主。当然要实现城市的和谐发展,远远不止是城市环境的改善,更主要的还有满足人们内心深处的性感需求,也就是对文化的追求。这就需要旧城在文化方面对新区的一个“反哺”作用。正如汴西新区的开发正处于一个高速起步发展的过程,这是一个粗犷的建设过程,很容易忽略人文情怀,这就需要古城为新区建设提供一个的有助于提升社会文化软实力的一个互动平台。

四、实现汴西新区开发与古城空间互动关系的策略

目前,当代新城在物质空间形态上日益趋同,新城千篇一律的现象不仅仅体现在建筑形态的趋同,还体现在城市特色骨架的丧失;同时也体现在发展模式的单一,产业结构的单一与同构,如工业园区、高新科技园区等项目的重复建设。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化强调历史,同时也要强调“认同”。城市形态在其漫长的演化过程中,需要得到城市中的人们对它的认同。因此,古城开封的新城区—汴西新区空间的演化与发展将会呈现一种什么样的形态,这个问题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城市新区空间与老城区如何进行合理交接和过渡。二是老城区空间形态如何在新城区空间发展中得到很好延续。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通过分析得出以下具体措施,从而使得新区与古城在空间形态上的拼接和整合得以实现:

(一)汴西新区规模的控制,从而达到与古城的平衡

对于城市规模,主要包括人口规模、经济规模、用地规模、基础设施规模等方面,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许多学者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和实例研究。随着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随之带来的是城市规模迅速膨胀,主要表现在城市空间规模的大幅扩大、人口规模的迅速提升、城市体系的快速拓展等方面。城市新区往往是城市开发建设的焦点,从城市的整体发展上看很容易造成新城规模过大,自身容易出现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城市问题,同时新区空间尺度与老城空间尺度比例差距悬殊,容易造成老城空间尺度感的弱化与消失以及新区规模过大则呈现吞食古城的现象,特别是历史古城更是在新城开发的强大趋势下苟延残喘。如何控制新城规模,发展到何种程度才能使城市新区与古城处于平衡状态值得探讨。

汴西新区依附于古城,因此需对汴西新区的城市规模加以合理的控制,从理论上讲,城市新区规模与古城存在某种临界点,此时城市各系统才能运行良好,从而使之与老城发展有机融合并将城市总体效益的发挥提升至最大。笔者认为可利用参照对比的方法对汴西新区的规模进行探讨,反映城市规模大小与否的因素很多,因此应从多种角度对新区规模与老城关系进行研究,从而对新区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第一,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经济是城市规模扩张的内核动力,但城市规模的扩大不一定就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如果新区的开发肆意扩大城市的规模,就很有可能加重城市经济运行的负担,降低城市经济发展的效率和速度。汴西新区开发作为古城经济的突破口,以区域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为参照,确定城市经济发展的目标。同时对比老城的产业结构和经济规模,综合分析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有序的推进新区开发的逐步实施。第二,从城市空间尺度的角度,从空间形态等要素可以较为直观的反映出新区的规模。因此汴西新区开发也应从新区用地规模及地块尺度出发,以古城空间形态等各方面要素为参照,用一种“演变”的态度对待空间尺度的问题,从城市形态学等角度得出新区开发的最优空间规模。第三,从新区社会发展和古城人口疏解两大方面出发,对汴西新区人口进行分析,寻求新区发展的最优人口规模。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城市规模是一个复杂的概念,要实现新区规模的控制从而达到与古城的协调,必须从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从而为新区开发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二)汴西新区继承和发扬古都传统格局

城市是在不断“生长”和“发展”的,城市新区可以看做老城区自身结构的扩大,反映在老城区的牵制力和新区自身的张力。这两种力量的共同作用左右着城市新区空间的发展。汴西新区作为面向区域的新开封城市空间结构,应尽量避免新区空间尺度过大所带来的冷漠感,同时也应继承和发扬古城传统格局。由以往的新区建设中得出,新区与老城容易出现两极分化,新城逐步发展成为一座富城,然而老城则趋向于一座贫民窟,因此在新区空间的组织上还应注重其生活性和场所性的营造,注重人文关怀,避免出现过度的社会分层等现象。

由于汴西新区所处区域的特殊性,在空间关系上与老城联系非常紧密。今天我们看到的古城街道仍然保持着较为完整的传统都城的基本布局,因此新区在空间格局上应是以老城空间格局为自身发展的基础,继承传统空间布局方面独具的特质。主要从以下方面来体现:

首先,新区道路格局应以古城道路格局为基准,也就是要继承古城传统的方格网式的道路布局,不是一味的复制模仿,而是对传统空间格局的升华。从分形理论和类型学的视角来看,使得新区空间发展体现古城格局发展的内在规律。其次是新区在空间尺度上的延续,主要表现为第一是新区空间与古城空间之间的对比关系,第二是新区空间与古城空间的衔接,第三是要保证在新区工作生活的居民对空间的理解与认可。

(三)古城保持千年轴线,孕育汴西新区现代时空轴,完善城市空间格局

一般来讲,城市的轴线大都是出于人为原因,汴西新区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利用区域交通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其初期在空间形态上呈现了轴向伸展式的发展模式。这个轴线的延伸不仅顺应了整个区域发展的方向,同时也加强了新城区与老城的关系。所谓轴向伸展式发展是指城市空间发展沿着一定的伸展轴进行且依附于母体城市向周边区域纵向发展,这个伸展轴可以是一条或多条城市的对外交通线路。

图5 开封城市轴线分析示意

汴西新区空间发展过程中,随着郑开大道、物流通道等主要交通干线的开通,打开了连通城市之间的通道。一条新的城市轴线正向外辐射开来。这是一条承载着开封城市未来发展的现代轴线,是城市的发展轴,这也决定了新区空间形态在特定时期阶段性发展的特征。这条轴线与古城的千年轴线交相呼应,由古城中心出发延伸至新区,共同构成了城市的整体空间结构,同时也对汴西新区地段空间特色的营造具有深远的意义。城市轴线内部地段通常是城市开发强度最高的地段。同时它也兼具城市主要的功能轴、发展轴、景观轴等多重身份,因此汴西新区轴线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重考虑。

第一,从功能方面讲,由于新区是古城的发展引擎点,经济、信息、交通将高速的在这里运转,效率成为新区发展的关键。因此这里的轴线就不仅仅是承担轴线视觉功能的表达,而且通过对产业布局、功能转移、城市结构拓展方向等方面起到控制作用,使其轴线发挥相应的功能和效益,成为一条真正的具有实体效益的城市轴线,由此合理的控制和引导物质流、信息流、能量流等在城市之间的流动。第二,从空间布局上讲,应注重公共建筑、标志性建构筑物以及城市景观的运用,这也是城市轴线构成的关键要素。这些要素不仅能够引起视觉上的强调,而且也是对城市形象与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汴西新区这条具有时代意义的轴线,也是向外部空间展示城市风貌的窗口,中轴线景观的布置与设计就显得越发重要。第三,在历史文化方面,一座城市的品格与一条轴线的精神密切相关。在面对饱含历史文化的城市中轴线时,或在处理历史城市拓展中轴线内涵方面,应尊重传统轴线的文化脉络。汴西新区作为古城的拓展,新区由区域交通道路引发的轴线与城市传统轴线相互交汇,因此在汴西新区新轴线的处理上就应作为传统轴线的拓展和延伸,从而形成与老城在人文内涵上的互补关系,从而赋予它更深层次上的文化内涵。

(四)汴西新区建筑空间的调控与互动

城市中的建筑是城市空间中的主体,同时也是反映城市风貌和特色的重要标准。古城内部的古代建筑与民俗建筑构成了古城的传统建筑风貌,而新区的建筑在体现现代建筑特色的同时,也需要考虑与古城建筑风格的协调。Charly Jenks曾提到,在新建筑建设中,无论建筑的解决手法怎样出彩,也都不能跳出其所在区域城市肌理的限制。因此新建筑的建设应实现建筑风格、形式、色彩、体量等方面的趋同与一致,通过新旧的拼贴达到新旧融合、隐旧于新。

要实现汴西新区与古城建筑的互动应做好以下方面:一是新区应具有“个性”建筑,所谓“个性”建筑指的是新区中的标志性建筑。这是彰显新区内涵和气质的窗口,同时也映射古城未来发展的活力;城市标志景观是城市特色及形象经过提炼的表达形式,是经过抽象化的典型。是城市历史文化积淀最集中的表现。大多数新区的建设总是以最高、最新、最现代化的建筑作为城市新城的地标,过分强调了个体建筑的独立性、自足性和封闭性,从而忽略了与其周边环境的联系,缺乏人际交往与社会文化的交流。一个有意义的标志性建构筑物能够成为人类“心灵的家园,心理的归宿”。对公众而言具有较强的记忆刺激和视觉冲击力的便能成为城市空间标志,它对于本地居民与外来游客而言,是城市文脉的集中浓缩与展现,从中可以获得城市过去、现在及未来的文化信息[4]。例如洛阳艺术中心的建立就成为了洛南新区标志性建筑的典型,满足洛阳市民的文化娱乐等多方面的需要。同时艺术中心位于洛阳新区“时代轴”上,这样建筑就成为时代轴上的一个节点。此建筑尊重已经形成的城市环境,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并谦逊地融入已形成的文化氛围之中,取得周围环境以及自身的和谐统一。建筑平面采用“品”字形布局,造型富有现代气息,同时也保持了在地段文化上的延伸性,无论在建筑的构成,材料细部的色彩方面都体现其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和尊重。因此标志性建筑的内涵应是城市历史文化的积淀,反映出城市固有的个性风貌,是向外界显示城市独特价值的商标和载体,可以存在数百年而不变[5]。

二是汴西新区内部“共性”建筑,所谓“共性”建筑指的是新区组团内部建筑的表面形式虽然各不相同,但其背后都能体现地区建筑的自身风格。这需要模仿与提炼地方传统建筑所蕴含的某种元素,从而使其在新区建筑创作中得以体现。通过分析当地的地理、历史及社会因素,对当地传统建筑的共性特征进行提炼,从而在更高层次上把握传统建筑的本质特征的空间创作意向。在此值得一提的是“陌生化”原理在建筑上的运用。例如贝聿铭先生在苏州博物馆的设计创作当中就成功的运用“陌生化”原理来解决这一问题。建筑空间陌生化原理的实质指的是摆脱由于空间所建立起来的习以为常的知觉经验,而是把其置于重新命名的背景中,从而借以建立他的感性内涵。古城开封的宋文化较为盛行以及当时营造法式一书的问世也是具有代表性的著作。因此可选取其中的一点,例如造型、色彩、构造等方面,进行提炼和再设计,使之具有现代化的特征。

此外,由建筑等元素组成的城市天际线也是城市识别的标志,各自城市具有不同的天际线,它也映射出了城市演变与发展的历程。开封古城的天际轮廓整体相对低平,但不乏丰富的韵律。以铁塔居于城市轮廓线的高点,城墙、门楼、寺庙等组成天际线的中层,大面积的历史街区与传统民居组成城市的低层轮廓线,整体看来,古城天际轮廓线灵动丰富,富有特色。汴西新区的建设应注重古城天际轮廓线的衔接与过渡,从城市生长的角度分析,由古城至新区呈现低—中—高依次上升的特征。

五、结论

图6 开封城市建筑天际线的过渡示意图

任何事物都无法阻止历史发展的脚步,目前新区开发作为历史性城市的保护一个积极的策略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基本共识。面对新区开发与古城保护之间存在的诸多问题,针对如何妥善处理好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探索。本文通过上述分析,在此基础上以古城的典型城市开封为代表,从开封城市的发展历程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根据城市的现实情况和未来的发展态势,借助古城汴西新区的开发为契机,探索新区与古城合理的空间互动,从而积极的调整和优化规划思想,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更广泛和完善的选择。

[1]王宏远,樊杰.北京的城市发展阶段对新城建设的影响[J].城市规划,2007,(3).

[2]边珊珊.开封市城市空间增长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3]李笑白.历史街区保护与旅游开发——以开封市历史街区为例[D].开封: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4]杨保军,王飞.“器”“道”有别,“新”“古”相谐——北川新县城城镇风貌与建筑风格的基本取向[J].城市规划,2009,(12).

[5]蒋涤非.城市形态活力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Kaifeng New District and the Early City

Wang Xudong,Yang Qiusheng

This paper selects the early city of Kaifeng as an example, analyses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space development of Kaife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Kaifeng New District, it explores the interactive mode of early city and new district with analyzing the elem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Finally it puts forwards 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the new district and early city interaction, thus adjusting and optimizing the choices for urba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Kaifeng new district; early city; urban development

TU984

10.3969/j.issn.1674-7178.2013.03.007

王旭东,河南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杨秋生,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本文通讯作者。

(责任编辑:卢小文)

猜你喜欢

轴线古城新区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曲轴线工件划伤问题改进研究
空铁联运+城市轴线,广州北“珠江新城”崛起!
大咖妙语论道!于轴线之上开启广州城央最宜居的大未来!
良渚古城
一般性拱轴线偏差对拱桥内力和稳定性的影响
我有两个童年,一个古城一个江边
翘街古城
雄安新区的期许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