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资本、知识获取与企业新产品开发能力关系研究

2013-08-09潘宏亮

财经论丛 2013年2期
关键词:资本维度量表

潘宏亮

(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一、引 言

知识经济时代,新产品开发能力是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保障企业基业常青的关键因素。新产品开发能力的提高常因企业知识资源枯竭而被迫终止,所以企业越来越重视与外部进行沟通和交流,寻求与外部组织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关系,以获取各种知识资源。为此,研究如何高效地获取企业内外知识资源,增加知识存量,提升新产品开发能力,加快技术更新的步伐,加快新产品上市的步伐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查阅国内外文献获悉,学术界普遍认为社会资本能显著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决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具有正向的积极作用[1][2][3]。多数研究仅侧重于社会资本对组织创新绩效的影响。戴万亮(2012)研究了企业内部社会资本对产品创新的影响[4];谢洪明(2006)的研究结果证实了企业内外部社会资本对组织绩效有显著影响[5];社会资本对推动知识转移起到了积极的影响[6]。随着企业新产品研发的过程日趋复杂化,企业拥有的内部知识资源已很难满足企业新产品开发的需要,社会资本和知识获取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因而进一步探索社会资本、知识获取对企业新产品开发能力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依据。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近年来,来自政治、经济、管理等领域的学者对社会资本研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研究成果颇丰。社会资本是指嵌入企业内外部的员工关系,其“嵌入性”和网络结构等特征有助于企业对内外部资源进行整合,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绩效。Nahapiet和Ghoshal(1998)将社会资本分为结构维度、关系维度和认知维度三个维度[7],此划分成了社会资本量化研究的主流分类依据,本研究也遵循这一划分标准。

(一)社会资本与知识获取的关系

社会资本可以弱化企业边界,强化组织成员间的互动和沟通,拓展新产品开发知识的来源渠道,降低技术引进的难度,提升知识的吸收、内化整合能力。企业社会资本越丰富,与持有共同价值观、愿景和目标并拥有独特知识资源的外部组织的关系越融洽,就越容易获得新产品开发的外部知识资源,越容易开发符合市场和客户需求的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服务。同时,企业与外部组织之间存在的信任、承诺和共同语言也可促进隐性知识转移。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H1a:结构维度对知识获取的效果有积极的正向影响。

H1b:关系维度对知识获取的效果有积极的正向影响。

H1c:认知维度对知识获取的效果有积极的正向影响。

(二)社会资本与企业新产品开发能力的关系

首先,企业成员通过茶座、会议等正式或非正式的内外部网络渠道获取更多关于新产品开发的知识,激发创新团队的研发灵感,产生新知识。其次,共同的价值观可为企业新产品开发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促进员工之间的交流与理解彼此的想法,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通力合作、减少冲突,从多角度满足市场需求进而提高新产品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共同愿景和相同价值观可以保障企业期望与员工角色相一致,可为员工提供新产品开发的良好创新环境,提高员工获取外部知识意识,为新产品创意的转化提供保障,从而形成良好的新产品开发绩效。最后,员工间的相互信任可从心理契约上促进和保障员工获取外部知识,传递高质量的隐性知识,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技术创新筛选程序,降低新产品开发项目的盲目性,保障新产品开发流程的顺利进行,加快企业新产品开发和上市的速度。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H2a:结构维度对企业新产品开发能力的效果有积极的正向影响。

H2b:关系维度对企业新产品开发能力的效果有积极的正向影响。

H2c:认知维度对企业新产品开发能力的效果有积极的正向影响。

(三)知识获取与企业新产品开发能力的关系

企业新产品开发是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交互的结果,是企业知识存量不断增加的结果,是知识获取、整合与创造的结果。众多研究文献表明,企业在新技术研发过程中与其他组织进行的知识资源的交换对其新产品开发活动有正向的积极影响,从外部获取知识资源,经过筛选、消化吸收与转化,进而形成企业的知识,提高企业知识存量,为企业开发新产品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企业知识存量的增加也有助于企业掌握并实践新的产品设计、新的生产流程,构建和实施新的组织结构。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H3:知识获取对企业新产品开发能力的效果有积极的正向影响。

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构建了社会资本、知识获取与企业新技术开发能力的概念模型(见图1所示)。在该模型中,社会资本的结构维度、关系维度、认知维度为自变量,企业新产品开发能力为因变量,知识获取为调节变量。

图1 概念模型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样本与数据收集

本研究属于企业微观层面,研究数据难以从公开出版资料或网站获取,故所需的验证数据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予以收集。为提高研究结论的普适性和科学性,调查对象均为我国成立时间在5年以上的各行业的高新技术企业。同时,为确保获得准确的知识信息,提高研究的精准度,问卷填写人员多为企业的中高层领导人员。本研究共发放调研问卷360份,回收问卷200份,有效问卷180份,问卷有效率为50%。

(二)变量的测量

为确保测量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设计的调研问卷尽可能采用国内外现有文献中已使用过的测量量表。通过对学者和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实地访谈,听取专家们的意见,加以修改完善并形成最终的调研问卷。

社会资本的测量量表以Nahapiet和Ghoshal(1998)、Yli-Renko(2001)、刘芳(2012)等的测量量表为基础[7][8][9],结合实地访谈的资料,企业社会资本的最终量表由9个题项构成,其中结构维度有3个测量题项,认知维度有3个测量题项,关系维度有3个测量题项。知识获取的测量量表以朱秀梅等(2010)、彭伟等(2012)等的测量量表为基础[10][11],结合实地访谈的资料,知识获取包括获取新产品开发的信息和技能、获取企业营销信息和技能、获取市场开发的信息和技能、获取竞争者的相关信息等4个测量题项。新产品开发能力的测量量表以刘爱东(2010)、徐丰伟(2011)、顾海(2012)等的测量量表为基础[12][13][14],结合实地访谈的资料,共设计10个测量题项,包括新产品开发投入、新产品开发实施、新产品开发产出等三个维度。

(三)信度和效度检验

当前学术界采用内部一致性来描述测量工具的信度,最常用的指标是Cronbach'sα。通过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各测量指标的Cronbach'sα系数均大于0.7(如表1所示),说明调研问卷的信度非常理想。

效度分析包括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在内容效度中,由于本研究各变量的题项内容是以国内外研究文献为基础,并经过该领域的专家检查修改而成,因此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对于结构效度检验,本研究应用Amos17.0软件工具,验证各量表的结构效度(见表1、2所示)。从表1、2获悉,各项指标均达到可接受水平。

表1 信度与效度分析结果

表2 各变量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

四、实证分析与研究结果讨论

为验证本研究构建的概念模型中整体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尤其是各变量间的直接与间接关系,我们需要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及AMOS17.0软件。

(一)假设检验与路径分析

检验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依据侯杰泰、温忠麟和程子娟(2004)的建议[15],本研究提出的7个假设均能获得支持。在对知识获取的直接影响中,结构维度对知识获取的效果路径系数最大,随后依次是认知维度、关系维度。在对新产品开发能力的直接影响中,知识获取对新产品开发能力的效果路径系数最大,随后依次是关系维度、认知维度、结构维度。

社会资本对企业新产品开发能力的总影响系数如表4所示。由表4可知,在社会资本的三个维度中,关系维度对企业新产品开发能力的影响系数最大,结构维度次之,最后是认知维度。

表3 模型的路径系数

表4 社会资本对企业新产品开发能力的总影响系数

(二)研究结果的讨论与分析

新产品开发在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学术界、企业界开始关注和研究企业新产品开发,但很少从社会资本和知识获取的角度研究新产品开发的成效。为此,本研究建立前因(社会资本)-中间变量(知识获取)-后果(新产品开发)研究框架,对提升新产品开发能力进行探索研究,以丰富相关理论研究,并对提升企业新产品开发的绩效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社会资本的三个维度对企业新产品开发能力的效果有积极的正向影响,这表明企业管理者应通过设计茶座、非正式会谈、年会交流等形式促进员工互动,促进知识交流。拥有共同的价值观、愿景与目标可以提升员工获取组织内外部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员工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集体协作,形成较为一致的新产品研发观点,进而提高新产品研发的成功率。社会资本的三个维度对知识获取的效果有积极的正向影响,这表明企业员工具有共同的价值观、愿景与目标可以加快知识流动和交换,提高企业知识存量和质量。知识获取对新产品开发能力的效果有积极的正向影响,这表明企业员工将获取的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整合到一起,将会带来思想上的差异与冲突,而这种差异与冲突激发了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提高新产品开发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缩短新产品的上市时间,促进创新成果的推广与转化。为此,企业管理者应通过加强硬件建设保障企业员工较为容易地获取各种知识和信息。

五、结 语

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社会资本、知识获取和企业新产品开发能力的概念模型,并运用SPSS17.0、AMOS17.0对该模型进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企业需要与国内外合作伙伴建立广泛、动态的合作关系,以不断获取新产品开发的知识资源,提高新产品开发的绩效;政府部门应不断完善区域经营环境建设,以良好的软环境促进企业间合作,推动区域内企业间合作网络的构建。

本研究对社会资本、知识获取和企业新产品开发能力的关系进行了探究,但仍存在以下不足。首先,本研究回收的调研问卷数量基本满足了定量研究对样本大小的要求,但该实证分析并非大样本研究,后续研究可运用更多的样本数据对提出的研究假设进行论证。其次,本研究采用的都是横截面数据,没有考察企业在纵截面上的变量表现,后续研究可以尝试用纵向数据深入研究。最后,本研究未将企业发展阶段、所有权性质、生命周期等特征因素考虑在内,未来的研究可以借鉴该思路在特定行业、特定所有权性质的企业范围内进一步分析社会资本、知识获取对企业新产品开发能力的作用。

[1]Landry R.,Amara N.,Lamari M.Does Social Capital Determine Innovation?To What Extent?[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2002,69(7),pp.681 -701.

[2]邬盛.社会资本视角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探讨 [J].商业时代,2012,(2):95-96.

[3]林筠,刘伟,李随成.企业社会资本对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11,32(1):35-44.

[4]戴万亮,张慧颖,金彦龙.内部社会资本对产品创新的影响[J].科学学研究,2012,30(8):1263-1270.

[5]谢洪明.社会资本对组织创新的影响:中国珠三角地区企业的实证研究及其启示 [J].科学学研究,2006,24(1):150-158.

[6] Inkpen M.,Andrew C.,Tsang W.K.Social capital,networks and knowledge transfer[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5,(30),pp.146-165.

[7]Nahapiet J.,Ghoshal S.Social capital,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the organization advantage [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8,(23),pp.242-266.

[8]Yli-Renko H.,Autio E.,Sapienza H.J.Social capital,knowledge acquisition and knowledge exploitation in young technology-based firm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1,22(67),pp.587 -613.

[9]刘芳.社会资本对产学研合作知识转移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2,24(1):103-110.

[10]朱秀梅等.网络能力、资源获取与新企业绩效关系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10,(4):45-56.

[11]彭伟,符正平,李铭.网络位置、知识获取与中小企业绩效关系研究[J].财经论丛,2012,(2):98-103.

[12]刘爱东.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及综合评价[J].企业经济,2010,(11):5-9.

[13]徐丰伟.基于协同的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1,29(5):26-30.

[14]顾海,徐彪.组织知识、跨部门协调与新产品创新绩效[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2,(5):31-40.

[15]侯杰泰,温忠麟,程子娟.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应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28-132.

猜你喜欢

资本维度量表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资本策局变
第一资本观
VR 资本之路
光的维度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