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LTE基站回传的PTN核心层L3网络组网思路探讨
2013-08-09王健,梁灿
王 健,梁 灿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上海 200060)
1 前言
随着TD-LTE标准逐步成熟,TD-LTE已经逐渐步入到了网络建设运营的阶段。由于TD-LTE无线网对承载网络提出了高带宽、高灵活性等需求,对于移动运营商而言,传统的以城域传送网SDH/PTN进行全程无线业务承载的二层网络的组网方式将不再适用,需要通过承载网络启用L3功能满足业务承载需求。如何简洁、高效、安全地实现TD-LTE基站业务的承载,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2 TD-LTE基站业务对城域承载网络的流向需求
图1是TD-LTE无线网(E-UTRAN)的网络体系架构。TD-LTE在系统组成方面同前代系统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取消了BSC/RNC,eNode B与EPC间通过S1接口直接相连,eNode B与EPC节点为多对多连接,形成网格网络,而eNode B之间通过X2接口直接相连。
TD-LTE阶段,由于网络的扁平化,将出现X2电路(eNode B到eNode B之间),X2接口仅存在于相邻基站之间。目前,由于S1业务流量占整个RAN流量的比例在97%以上,而X2业务流量占整个RAN流量的比例小于3%,因此目前主流的部署方式是通过S1业务的传输通道传递X2业务,这样可以保持传送网结构的一致性,减少LSP(label switched path)/PW(pseudowire)等资源的额外消耗。
从网络调度的智能化和自管理化层面来说,TD-LTE无线网要求S1电路具备灵活开通的条件,以利于网络建设和后期割接等网络维护,包括S1-Flex等功能。S1-Flex是指单个eNode B连接到多个SGW,支持基于终端用户的负载均衡、回传/SGW故障保护,图2为S1业务需求。
图2 S1业务需求
X2业务以及S1-Flex业务对传输核心层面的承载提出了灵活性、高效性的要求,需要传输PTN实现L3调度功能,调度的方向是相邻基站之间、基站到各个EPC。
业界关于PTN L2/L3网络的范围有过争论,如L2管道仅限于接入层,则对于S1/X2电路的调度灵活性大大提高,但对于大型城域网而言将导致VPN范围过大,从而影响网络的可维护性。目前对于大型城域网一般仅在核心层设备启用L3功能。
3 面向LTE基站回传等业务的PTN核心层L3网络组网思路
对于传输网的核心层的L3网络建设,有两种主要的技术实现方式:方式1为PTN L3方式,即PTN核心层设备启用L3功能;方式2为PTN+CE路由器方式,即PTN维持L2方式,增加CE实现L3功能。图3为核心层L3网络建设方式示意。
以上两种方式从表1所示的几个维度进行比较。
图3 核心层L3网络建设方式示意
表1 核心层L3网络建设方式对比
根据上述分析,方式1即PTN启L3功能的方案对端到端的承载更为有利。
从实现L3功能的方式上,又可以分为L3 VPN和native IP两种。L3 VPN在转发效率、倒换效率、实现业务隔离、同厂商互通性、端到端管理方面具有较大优势,而native IP则更适用于异厂商设备互通组网的场景。
此外,CE设备的硬件和软件协议栈均较为复杂,而LTE回传由于仍是一个面向固定局向的业务需求,在已采用PTN技术路线的前提下,在现有PTN设备的基础上通过核心层叠加一个简化L3 VPN功能 (简化L3 VPN核心思想是把IP作为一种业务,承载在TP的静态隧道之上,IP业务和L2的业务没有本质区别)实现L3的调度需求,相对较为合理。这样,从层次上讲,形成了汇聚接入层(L2 VPN)圳核心层(L3 VPN)圳EPC(IP)这样的实现方式,核心层的桥接设备完成L2 VPN到L3 VPN的转换。
图4即为汇聚接入L2VPN+核心层L3VPN的组网方式。
3.1 L2/L3桥接设备组网思路及设备内部结构
TD-LTE基站业务承载网的关键在于核心节点的L2功能终结/L3功能开启的设备上,对于每个eNode B的OAM、S1、X2的子接口均需要通过该设备进行分流。如图5所示,目前从整体组网架构上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案。
·方案1。建设各骨干节点PTN核心层L2/L3桥接设备,与EPC侧PTN L3设备配合,形成灵活调度的PTN L3网络。该结构将L3网络下沉至各核心节点,提升了L2网络的处理能力,同时L3网络范围适度扩大,可灵活实现S1-Flex、X2等业务的灵活调度。本方式适合于大规模LTE建设的PTN核心层组网。
·方案2。结合EPC局址,建设PTN核心层的L2/L3桥接/落地设备。该结构由于L2/L3桥接点设在EPC落地侧,对于LTE大规模建网,L2网络存在保护组、OAM能力等处理能力瓶颈。同时,该架构难以实现S1-Flex等业务的调度。此外,该方式难以适应EPC局址的不确定性及后续调整的可能性。总体而言,本方式适用于LTE初期小规模建网或小规模的LTE承载网。
方案1和方案2对比见表2。
图4 PTN端到端L2 VPN+L3 VPN组网示意
图5 L2/L3桥接设备组网方案示意
相对而言,方案1较为适合LTE大规模建网需要,方案2适合在LTE小规模网络建设中采用。在此,L2/L3桥接设备主要功能是:L2业务在桥接点完成终结,节点内部采用内部虚接口环回方式,实现L2 VPN到L3 VPN的转换,再通过核心层L3 VPN转发至核心落地节点。
如图6所示的桥接设备不同于CE路由器,该实现方式是基于简化L3 VPN而非复杂的路由协议,是路由器L3功能的一个较小子集。
3.2 EPC侧L3落地设备组网思路
针对EPC侧落地的PTN L3设备,有两种具体建设方式。
· 方式1:成对新建PTN L3设备,与各核心节点L2/L3桥接设备组L3网络,同时与EPC互联。
· 方式2:L2/L3桥接设备与L3落地设备共用一套设备,接入EPC。
上述两种EPC侧L3落地设备组网方式示意如图7所示。
方式1和方式2对比见表3。方式1满足双节点双路由的组网安全性要求,是目前推荐的主要实现方式。
后续在EPC局址增加时,可在EPC侧增加相应的L3落地设备,与桥接设备连接,保持架构的稳定,如图8所示。
图6 PTNL2/L3桥接设备内部结构示意
图7 EPC侧L3落地设备组网方式示意
表3 EPC侧L3落地设备组网方式比较
图8 增加EPC局址时网络结构扩展方式示意
4 面向LTE基站回传等业务的PTN核心层L3网络设计
4.1 L3层网络内链路带宽测算方式
针对L2/L3桥接设备与L3落地设备间的L3网络内链路带宽的测算,结合PTN L3网络的特点,考虑到LTE初期用户行为的不确定性以及运营经验的缺乏,为有效降低初期的投资风险(OTN/PTN),建议按照以下方式进行。
面向用户行为的角度(500 kbit/s/忙时用户流量)测算L2/L3桥接设备与L3落地设备间连接需求。即按照核心网侧的流量需求进行链路测算,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性流量分布特点适度考虑冗余,与核心网同步实施扩容。
初期部署时,考虑到用户分布在时间、地域上的不确定性,每个区域内桥接设备与落地设备之间均按照EPC侧带宽需求作10GE连接。
网络扩容时,每对桥接设备与落地设备间峰值带宽利用率达到70%时,考虑增加连接;对应新增连接创建新的VRF(VPN路由转发表,也称VPN实例,是PE为直接相连的设备建立并维护的一个专门实体,下同),修改VRF、物理端口、LSP的映射关系。
4.2 PTN核心层L3网络设计要点
· 对于TD-LTE基站业务,L2电路在各骨干汇聚点所在的核心层L2/L3桥接设备上终结,为合理利用桥接设备的L2终结能力 (L2保护组、OAM能力),每个区域两个配对核心节点可分别按照就近原则终结50%站点业务。L3电路以高效直达为主,从各区的核心节点上联业务通过本局OTN或IP over WDM疏通至EPC所在局的核心层PTN落地的L3设备,并经PTN交换和整合后与EPC连接。
·PTN核心层L2/L3桥接设备成对设置,分别与各区域PTN骨干汇聚节点做10GE连接。L3落地设备成对设置,与L2/L3桥接设备之间作口字形的10GE连接。
·L3落地设备至EPC之间10GE链路连接数量根据用户数估算及用户行为模型确定。L2/L3桥接设备之间的L2连接数量根据各区域LTE站点的分布数量决定。
·L3网络中应以轻载方式确保网络安全,当网络口字型连接中峰值带宽之和超过链路总带宽的70%时,增加10GE连接。
·接入层PTN设备到本区域L2/L3桥接设备之间采用端到端的LSP 1∶1和双归保护方式,工作和保护需规划不同路径,同区域桥接设备之间设置VRRP。桥接设备至EPC侧落地设备之间采用VPN FRR+LSP 1∶1保护方式,落地设备与 EPC之间运行VRRP或IPFRR保护协议。
4.3 有关PTN核心层L3网络的进一步探讨
目前,PTN设备与路由器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应用场景不同:PTN组网网络层次简单,业务流向确定,汇聚型业务以环网组网为主,多为传送管道的要求,不需要太强的路由能力,以2层管道为主;路由器的场景是网络复杂,业务流向不确定,以mesh组网为主,需要组建Internet,以动态协议为主,路由能力要求强。
·硬件配置不同:PTN的硬件设计简单,路由器的设计复杂。
·协议软件不同:PTN由于采用静态配置的方式,软件系统精简,主要是与网管通信,执行网管命令,对设备实施配置和管理,是可控、可管的网络设备;路由器软件系统相对复杂,包括大量的信令、协议、应用等,代码规模大,因此路由器的主控板CPU性能都很高,相对功耗也要稍大。
随着SDN(其核心技术OpenFlow通过将网络设备控制面与数据面分离开来,从而实现了网络流量的灵活控制,为核心网络及应用的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概念的发展,后续PTN设备在支持简化L3 VPN功能的基础上,将可支持更多的L3功能,结合技术标准和设备的成熟度,网络结构也可相应地进行mesh化演进,满足各类L3业务的承载需求。
1 黄晓庆,唐剑锋,徐荣.PTN——IP化分组传送.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9
2 龚倩,邓春胜,王强等.PTN规划建设与运维实战.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3 Szigeti T,Hattingh C.端到端QoS网络设计.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