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三个层面”入手构建安全文化体系

2013-08-09祁阳

中国煤炭工业 2013年7期
关键词:煤矿作业制度

文/祁阳

从“三个层面”入手构建安全文化体系

文/祁阳

安全文化建设是煤矿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突出而鲜明的主题,它为煤矿的安全管理提出一个新的系统思路,指明了一条新的发展途径,更能够体现以人为本、系统治理的理念。安全文化体系具备以下三个形态:即体现物质上的、装备上的、硬件上物态的文化,这是安全文化存在的物质基础;体现在舆论上的、思想上的、行为上的精神行为文化,这是安全文化的精神形态;体现在规章、制度和管理上的文化内容,这是安全文化的制度形态。

可以说,煤矿的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就是建立一种全体员工共同遵循的、关于安全生产的核心价值观,并能够通过物态的、精神的和行为的、制度的形式反映出来的安全文化体系。

物质层面的安全文化建设

大多数煤矿企业从事的作业环境比较艰苦,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危害因素多。因此,要给员工创造一个高可靠性、装备现代化、工作标准化的作业环境,能够大大减轻员工伤亡率。煤矿的物态的安全文化建设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安全生产法》的要求,建立高可靠性的安全保护系统,安全生产装备向现代化、自动化、高可靠性的方向发展。如建立供电、排水、通风系统的安全监测监控装置,保证系统可靠运行,提高防灾抗灾能力。对运行胶带机设立跑偏、烟雾、纵撕保护,对大型机电设备设立可靠的供电、防爆隔爆装置,对电气系统建立完善的短路、漏电、过流三大保护系统,对旋转的部件设立防护网罩,矿井建立入井人员登记考勤系统、信息定位系统、应急救援系统,即使在员工存在误操作或设备的误动作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保证人身安全。

二是广泛设立安全管理的技术图牌板和现场安全标识、标志、安全宣传牌,使员工在现场操作时能够明确分辨,规范操作,减少工作失误和盲动。凡是可能会导致安全事件的作业范围、设备设施均应设立明确的安全提示和安全警告服务用语。安全标志标识的设立,能够解决部分员工因安全意识不强、情绪不佳等因素导致事故发生。

三是建设一个环境整洁、干净卫生的标准化作业现场。煤矿作业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会出现污泥积水多、物料摆放乱、设备噪音大、煤尘飞扬的恶劣环境。这些因素会影响到员工的心理安全和心理健康。因此,要大力改造井下的作业环境,推行质量标准化和现场的“6s”管理,推动安全工作上水平。工作现场要对缆线规范吊挂,保证设备完好,物料码放整齐,工程施工追求精品,做到现场无积水、无杂物,尽可能为员工创造干净整洁的作业环境,使员工能够集中精力、身心轻松地从事井下工作。

四是为员工发放合适的、舒适的劳动保护用品,缩短劳动保护用品发放周期,保护煤矿员工的身体健康,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精神层面的安全文化建设

精神层的安全文化内容主要表现在舆论上、思想上、行为上、情绪上,主要以“人”为主体开展建设。

一是煤矿的宣传部门要确立一个正确的、强势的宣传舆论导向,教育全体员工以遵章守纪为荣,以违章违纪为耻,以安全生产为荣,形成“生命至高无上、事故违章可耻”的安全核心价值。可以在员工候车室设立安全宣传橱窗和家属安全寄语栏,使员工在出入井口时就关注安全。煤矿的管理部门要定期考核和评选“安全卫士”、安全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给予隆重的表彰和奖励,使全体员工赶有目标,学有榜样。

二是安全宣传教育要贴近员工,贴近生产,达到经常化、亲情化。各级工会组织和人力资源部门以“安康杯”活动为载体,以技术培训、导师带徒、技术比武为手段,开展不同层次的、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正向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削弱不良思想对安全工作的冲击。比如,在年末岁尾,开展“百日安全会战”活动,提高煤矿员工对阶段性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在节假日期间,煤矿的领导亲自入井检查指导工作,鼓舞员工士气;组织家属井口慰问,缓和井下作业现场单调、紧张的气氛;在全国安全生产月期间,自编自演安全文艺节目,寓教于乐;班前会进行安全宣誓和安全风险源辨识,时刻敲响警钟;在广播中播放矿工子弟的安全慰问信,使员工感受到亲情的关怀与温暖。

三是要认真纠正员工的不良行为和习惯性违章现象,使员工规范操作、安全操作。要经常性地组织群体开展对安全风险源和重大隐患治理的辨识会、讨论会,使大家在讨论之中学习掌握对作业风险的预控知识。各基层单位可以围绕员工对岗位危险因素的认识,书写个人《安全承诺书》,夫妻签订《联保安全责任书》,开展安全演讲和知识竞赛活动,进行岗位操作要领“手指口述”,使员工牢记安全风险源和防控措施,做到临危不变,处变不惊,对规范操作的要求能够快速、高效地执行到位。

四是要重视对员工的心理疏导,对员工的情绪进行管理,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自豪感和工作的满意度。煤矿管理部门要关心员工的生活,通过向员工送生日蛋糕、评选文明和谐家庭、合理分配企业住房等“送温暖”活动,为员工解决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增强自身工作的优越感,从而使员工安心从业,一丝不苟地干好安全工作。

制度层面的安全文化建设

制度是保证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长效化,使企业的流程清晰、责任明确、运作高效。煤矿安全管理制度总体上可分为安全运行体系、安全检查和处罚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技术措施、设备运行和工程质量保障制度等。

煤矿制度的制订要科学、规范、全面,符合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生产流程。并定期进行检查校验,对不符合项进行整改,实现管理提升。比如,神东煤炭集团目前推行的《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符合企业生产规模化、管理信息化、装备现代化、服务专业化、人员精干高效的生产实际,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指导方针,从经济上、行政上、技术上、基础管理上体现对安全工作的重视、支持。比如,煤矿应当制定作业风险与危险源辨识制度、安全质量标准化检查验收制度、“三违”现象和不安全行为检查处罚办法、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安全结构工资分配制度、班组建设等不同的管理制度,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实现责任不遗漏,工作无死角。与员工切身利益相关的重要制度,企业要事前向员工进行通报、讨论,重大制度由员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提高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和权威性。

(作者系神东煤炭集团榆家梁煤矿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庞永厚)

猜你喜欢

煤矿作业制度
快来写作业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作业
大型煤矿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上半年确定关闭煤矿名单513处
去年95.6%煤矿实现“零死亡”
瞬变电磁法在煤矿防治水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