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中美合作所在抗战中的作用

2013-08-08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中美合作情报气象

杜 娟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 历史研究部,重庆 400043)

提起 “中美合作所”,在很多人脑海中呈现的第一印象就是:臭名昭著的杀人魔窟。在文艺作品中,它与白公馆、渣滓洞齐名,都是国民党反动派迫害残杀中共革命志士的场所。历史上其总部位于重庆歌乐山下四平方公里范围的原中美合作所。虽然自20世纪80年代后国内陆续有史家论述其在抗战中的作用,但其引用的实证材料仍属匮乏,以致长期以来,人们对中美合作所在抗战期间所扮演的角色仍然缺乏足够的认识,这里主要从在美国和台湾征集的珍贵原始档案资料和其它资料入手,考察这一机构成立的目的、组织管理方式、组织目标和抗战期间的活动情况等方面,证明该所作为抗战机构在抗战中的地位及对抗战赢得胜利的基本贡献。

一、组织中美合作所的目的是对日作战

全面抗战爆发后,为有效防御日军优势军力的进攻,戴笠组织和领导的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 (以下简称军统局),组建了 “忠义救国军” 和“别动军” 这两支分散在中国沦陷区敌后战场的游击部队。为加强游击队的训练与装备,增强其情报机构的收集和研究分析能力,戴笠命驻美大使副武官萧勃联系美方机构,寻求合作机会,共同打击和牵制日军。这是中国方面想寻求与美方合作的原因。而美国方面,美国海军总指挥官欧内斯特·J·金上将 (Fleet Admiral Ernest Joseph King)早在1942年初就制定了在亚洲太平洋地区只能进攻不能防御的太平洋战略思想,强调与中方合作建立情报网络,获取亚洲和西太平洋地区气象情报,弥补美方在这方面的不足,对于实现上述战略思想,十分重要,于是派梅乐斯中校 (Commander Milton Edward Miles)以海军观察员的身份赴中国进行考察,寻找合作机会并准备建立配合美国登陆的海军基地。

中美合作所依据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宋子文与美国海军部长诺克斯于1943年4月15日在华盛顿签订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协定》 而成立。美国国家档案馆存放的协定原件 (中文版),第一条就明确地说明了建立中美合作所的目的:“为求在中国沿海、中国沦陷地区及其他日敌各占领地区打击吾人共同敌人起见,特在中国组织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其目的在:以中国战区为根据地,用美国物资及技术,协同对远东各地之日本海军、日本商船、日本空军及其占领地区内之矿产、工厂、仓库,以及其他军事设备予以有效之打击。”[1]合作的基本原则,是借助美国的技术与器材,配合中方的人力,打击共同敌人,由此说明中美合作所是适应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亚太战场对日作战的需要,为了中美双方的共同军事利益而组织的,宗旨是共同抗战。

二、中美合作所的业务分配

1943年7月1日,中美合作所在重庆郊外约八公里的磁器口钟家山正式成立,该地被称为“快活谷”。据美国国家档案馆1943年8月15日的中美合作所组织系统表,中美合作所由戴笠与梅乐斯分任正、副主任。另设总办公室,以主任秘书兼参谋长,佐理所务;潘其武任中方参谋长,贝乐利任(Beyerly)美方参谋长。下设人事、情报、作战、总务与运输、通讯、侦译、特警、气象、医务和会计组,每个组都有华籍及美籍军官、职员等。同时,中美合作所需为军委会别动军、忠义救国军和泰国挺进队等游击队提供训练,充实设备[2]。

中美合作所的主要任务是:收集交换军事情报和气象情报,支援美军太平洋作战,压制敌军;策应美军在东南沿海登陆,反攻敌军;展开对敌破坏和心理工作,扰乱敌人,牵制敌人,强化我军势态;培育人才,培植新生力量。其主要工作部门职能如下:

气象组负责建立气象台,观测气象,提供气象判断研究之资料。气象是在作战中所倚重的一大因素。地球上,中低纬度地区的气象变化多是自西向东,故地理位置处于西方的地区可以更早了解气象的变化,日本在太平洋上针对美国的行动多是从日本基地向东作战,非常便于日本预测气象情报,使之在西南太平洋的作战中占据气象优势地位。而中国处于日本的西方,美国要在太平洋上发动大规模的持续的对日进攻,最为急迫的就是要在中国设立秘密而专业的气象监测机构,建立气象网,通过对气象活动的分析,作出预测,从根本上改变气象信息滞后的局面,使之有利于盟军的对日作战。1944年2月14日,在中美合作所位于重庆的气象中心附近成立了气象学校,共办4期,毕业151人,他们主要学习气象观测的必备技术[3]。从1943年夏,美方派员分赴甘肃兰州、贵州息烽等地培训气象学员。1943年秋,气象探测设备陆续运至中国,开展气象收集活动。

情报组负责通过暸望及监视哨、空中照相判读等方式收集敌方军事、政治、外交等各种情报;了解敌人的兵力部署、军事设施、重要经济设施、交通运输等战略情报。情报组于1943年初成立,并开始搜集与中国地区的运输、法属印度支那和泰国军事形势有关的情报。为更好地开展情报工作,中美合作所把气象观测和舰船情报收集结合在一起,形成海岸观测网,进行情报收集,并于1945年1月在福建建阳开设观测员训练班。1943年到1945年之间,中美合作所的情报组从一个功能受严格限制的单位发展为分布广泛的机构,收集和处理所有类型的情报信息,每周报送50次,传送给对情报感兴趣的美国各作战部队、舰队和美国本土[4]。

作战组负责训练人员,开展心理战,配合各战斗部队对敌人进行袭击等;1943年4月,中美合作协定签订后,中美合作所便在全国各地正式设立“中美特种技术训练班” (简称中美班),训练和装备军统局指挥的别动军、忠义救国军及铁道破坏队等。总共先后在安徽的雄村、湖南的南岳(后迁贵州镇远)、河南的临汝 (后迁鲁山、镇平、商县、陕西宝鸡、牛冬)、绥远的陕坝、广西的南宁 (后迁百色)、福建的华安与东峰、浙江的青田 (后迁瑞安、玉壶)、重庆、贵州的息烽、江西的修水等地设立11个“中美班”。在心理作战方面,中美合作所于1944年6月正式展开心理战,这是一种谋略性的斗智工作。为此,中美合作所以重庆为总部,在江西设立第一神秘广播站,在广州设立工作站,下辖香港、澳门工作组,在福州设前进工作站,下辖汕头、厦门、台湾、上海工作组,设立专用电台,一面截收敌人广播,研判敌人意图,一面用英、日、闽南话及国语,揭穿敌人谎言,向敌方军民作反击性广播。此处,还成立漫画室,请专家设计绘制各种漫画与标语,运送进敌占区散发[5]。

中美合作所各项工作布置,分散敌后各地,与重庆相距甚至数千里以上,联击呼应,有赖于灵活的无线电通信。中美合作所成立的通讯组负责建立无线通讯网,传递敌舰队船舶之活动,与空军之动态信息,并在各地成立秘密交通站,传递文件;其成立初期,曾一度借军统局的电台维持通信,后来由于工作发展迅速,便筹建专用电台,并把总台设在重庆钟家山。从美国国家档案馆有关中美合作所通讯方面的英文档案可知,1944年中美合作所开办 “通信短期训练班”,经美方通讯官教导后,学员们被分派到各地筹建电台。年底,严密通畅的通信网大致建成。即以重庆、云南昆明为主电讯中心,印度加尔各答、广东梅县、安徽徽州为二级电讯中心,四川成都、成都恩施设备用电讯中心,福建长汀、湖南芷江为临时电讯中心的电讯网络[6]。

侦译组负责对敌电进行侦译、研究分析判读敌军情报。1943年12月8日,中美双方按照协定成立侦译组。双方各派侦收员21人,研译员5人,共52人。经美方短期训练后,侦译组于1944年4月1日起正式开展工作,分为测向、侦收、整理、研译四大方面。并在云南昆明、重庆、江西赣州各设一侦收分台,西安等地各设一测向台,装置最新型测向机。后来为便于配合14航空队迅速轰炸日舰,再将海军侦测部分迁至昆明,与原设昆明专供联络的电台合并[7]。

总务与运输组方面,按照协议,美方由印度经“驼峰航线” 空运物资来华至云南昆明,再由中方负责从昆明运输总站转运物资到前方各地。1944年1月1日,中美合作所在昆明成立供应部,后来在贵州贵阳、重庆和福建建阳都成立有供应部门,并逐渐扩展,直到1945年7月,其规模已发展得相当可观,有若干仓库、库房,出纳官和配置齐全的补给军士。每个基地都有自己小而齐全的供应部[8]。在战局变化无常、交通每遭破坏和运输困难的情况下,中美合作所的运输设置和路线,或未雨绸缪,或临时应急,始终能够保证正常运转。

医务组方面,1943年10月,美方派遣海军医疗队戈登·班纳特·泰勒上校 (Captain Gordon Bennett Tayloe)和威尔基 (WendellWillkie)等专家来华,成立医务组,在重庆设立完善的医疗所,并在所属各纵队成立医务室。中美合作所副主任梅乐斯在战争结束时写道:“中美合作所的各医疗队的人数从未超过90人,但要照顾2500名美国伤员和大约8万名中方游击队员。尽管超负荷工作,但他们仍然设法在当地杂务人员的帮忙下,建立了中美所的优良信誉。”[9]

考察中美合作所的组织机构设置和各部门的工作职能,它毫无疑问是围绕中美两国共同打击日本军国主义这一使命来运转的。

三、中美合作所在对日作战中的成绩

北自戈壁沙漠,南至东南亚,中美合作所在各地建立的气象、交通、情报等组织,大部分活动在以沿海地区为重心的敌军后方,成效显著,并在情报、气象、作战方面取得骄人成绩。

中美合作所最为出色的工作就是情报工作。据美国国家档案馆资料,1943年,中美合作所与第14航空队合作,在云南昆明建立了一个情报作战机构。年初,他们给第14航空队派了一支战地照片研译队,充实陆军照片研译力量。由此,该机构向陆、海、空军提供了在中国南海及其他重要港口,如福建厦门、福州、台湾高雄(Takao)、香港等地敌方舰船的准确评估数据,依靠这些情报,第14航空队解放者轰炸机的武装海上侦察飞行有效性提高了30%[10]。其中,石首鱼号击沉十一艘日军舰船的战例堪称经典:中美合作所在福建厦门设立了2个观测哨,专门探取厦门港湾日军船舰进出的情报。1945年1月23日,美军技术军士斯图尔特(T/SgtWilliam M.Stewart)发现有日军的4艘驱逐舰、5艘运兵船和2艘油轮进入港湾。很快他又探知这批船只本来计划开往台湾基隆,但因其中一艘船发生故障,拖慢了整支船队。斯图尔特立即将这一情况报告给在重庆的美军潜艇联系官。很快在厦门附近巡航的美军石首鱼号潜艇 (USSBarb)接到攻击命令,于24日凌时晨4时潜入港湾,击沉了敌人所有的11艘船只,即两艘油轮、五艘军队运输船、四艘驱逐舰。石首鱼号因此获得美国高级勋章[11]。

还有一次战绩是发生在威廉·哈尔西海军上将在中南半岛海域指挥作战期间。1945年1月1日,海岸观察员报告发现大量敌军目标,依靠中美合作所的情报,哈尔西率领的飞行员出色地完成任务,共击沉40艘船舶,重量超过120000吨,包括一艘日本巡洋舰和其他11艘海军舰艇。关于这一点,梅乐斯回忆道:“那次袭击造成日军的供给、物资紧缺,并极大的缩短了战争时间。”[12]

作战组不仅负责训练人员,开展心理战,而且还要配合各战斗部队对敌进行袭击。中美合作所成立以来,配合相关单位,进行了无数次大规模作战。破坏焦作煤矿就是其中一例。美国国家档案馆对此次袭击有相关记载。焦作煤矿位于黄河北岸道清铁路西段,为平汉、陇海铁路火车燃料的重要来源。河北沦陷后,日寇经营多年。为严重打击敌人掠夺资源的政策,中美合作所经过6个月的侦察和策划,与驻焦作的特种部队一起,于1944年1月12日晚11时开展破坏行动,炸毁39号矿井大小发电机五部 (共约二千五百匹马力)、锅炉六个及汽驱车、电驱车、压风机各一部,还毁掉了焦作城内2个新到的锅炉、2辆汽车、2座钢桥,1座水泥桥、5个火力发电机,杀死约100名日本士兵。中美合作所与第14航空队合作,在昆明成立第十四海军单位。利用美军提供的水雷,在中国和东南亚各国沿海岸航道或港湾、铁路、公路桥布放,不仅炸毁日军的船舰,杀死日寇,积极有效地打击日军的水上活动,还使用如磁力铁路地雷等新研发炸药,炸毁重要铁路、公路,切断日寇的运输路线。截止到1945年2月止,中美合作所的行动共炸沉江轮等船只98艘,炸毁或重创桥梁101座,摧毁或烧毁仓库及货物29个,毁坏数千米铁轨与路基,除掉数百只电线杆,切断数英里电线。毁坏60辆载着军用物资的卡车,毁坏35个火车头和179节客货运车厢[13]。

气象组方面,从美国国家档案馆所存1944年12月中美合作所致戴笠的气象年度报告 (英文)中可知,1943年年底起,设在重庆的中美所气象中心每日作普通气象预报、分类气象预报,并以最迅速的方法,每天四次分报第二十航空轰炸总队、美国参谋联合总部、海军总部、太平洋舰队总司令部及第十四航空队等单位[14]。1944年秋,中美所的气象报告,对美国海军空袭台湾和日本本岛等行动都提供了巨大的支持,成为美国在远东方面海军、空军行动的主要依据[15]。

据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文献,中美合作所1945年11月5日气象信息网构架示意图显示,到1945年底,中美所已建立起以上海为指挥中心,兰州、重庆、建瓯、广州、南京、厦门、海门、温州、杭州为一级气象站,27个二、三级分站的气象网[16]。1944年4月开始至合作结束,中美合作所共收到气象情报84368件。这些情报在美军的西太平洋作战中发挥了无法替代的作用。尤其是美航空母舰准备空袭日本本土和台湾时,气候变动无常,中美合作所的气象报告完全成为他们的活动指南[17]。

此外,在中美合作所的工作计划纲要中,中美合作所还在工作中加强别动军、忠义救国军、泰国挺进队等军事单位的训练,并充实其装备,参与它们的抗日作战。

按中美合作所协定,双方在全国各地设立训练班,由美方提供教员训练中方学员。训练科目包括使用美式轻武器(卡宾枪、冲锋枪、迫击炮、火箭炮、点三八和点四五手枪)和现代爆破技术(塑性炸药、TNT、地雷、铁路地雷等等)、航空器及舰船识别、侦查和巡逻、埋伏、巷战、地图判图等等。在训练完成后,学员被分派到各大队,在中方指挥官指挥的忠义救国军和别动队里。有小部分被派到其它游击队,在游击队长指挥下独自作战。按照中美合作所协定,美方无偿提供一切物资及资金。在机构存在期间,美方每月提供给中美所250吨的武器弹药器材等物资,至中美合作所结束,美方总计提供了9000余吨器材、武器弹药等军用物资。这些物资中的大部分装备被提供给总数为25000人的别动队、游击队和忠义救国军等中国部队。他们以新锐的技术装备和旺盛的士气,保卫至关重要的通讯设施,在日占区进行爆破、突击日寇流动小分队、消灭日本巡逻小队,与日军周旋,对日军施以重袭。

抗日战争初期,中国游击队因为缺乏器械,在作战时的死亡率,常三倍于日军。自中美合作所成立以来,日军的伤亡逐渐增加,据美国国家档案馆收藏美国 《水手》 杂志于1945年12月刊登的《SACO》 文章可知,1944年以后,中美合作所训练的游击队在战争中平均每月毙伤日军约2000人,毙敌3人,中方仅损失1人[18]。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有关中美合作所游击队工作成果资料如下:

表1 中美合作所游击队工作成果统计 (1944年9月13日至1945年7月31日)[19]:

抗战结束后,中美合作所按 《中美合作所协定》 规定,于1946年7月1日正式结束。中美合作所在其存在的三年多时间里,以促进中美两国共同利益为目标,以其精锐的游击部队,严密的情报组织,科学的气象观测和顺畅的通讯系统,在对日作战期间,以突出的表现,努力打击敌人,取得了丰硕的战果。中美合作所结束时,蒋介石特颁赠中美合作所副主任梅乐斯大绶云麾勋章一枚。1948年4月,美国政府也以司令级嘉猷勋章,授予中美合作所的中方将领,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数年来中美合作所的辉煌贡献得到了中美两国政府的肯定。

从以上数据数据考察中美合作所的工作成果,它是切切实实地履行了中美两国联合抗战的职能的。

四、结论

中美合作所存在期间,在中国成立的各种机构,建立的无数设施,培训的数以万计的特工人员,在其撤销后不幸沦为国民党政府维持其独裁专制统治的工具,这只能算做中美合作所的 “身后事”,实际上与中美合作所本身并无关系,也实在是当年中美合作所抗日人员的一种历史悲哀,也是中华民族近代悲剧历史的一个写照。

无论中美合作所成立的目的、组织系统、业务分配,还是中美合作所存在期间的活动纪实、抗战成果,都足以证明中美合作所是一个抗日机构,其最大战果是在中国沦陷区战后战场上,配合中美军队打击日寇,加速日本侵略者的崩溃,它为中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中美特种技术合作协定[Z].Box55,Record Group 38,Miles Collection,National Archives at College Park,Maryland,USA.

[2]ORGANIZATION CHART OF SACO[Z].Box3,Record Group 38,National Archives.

[3]Roy Olin Stratton.SACO -THE RICE PADDY NAVY[M].Second Printing U.S.Press&Graphics,2004,(99).

[4][10]The ONI Review.Intelligence Activities of the United States Naval Group,China[Z].Box103,Record Group 38,National Archives.

[5]心理战争工作布置图[Z].Box58,Record Group 38,National Archives.

[6]Memorandum from Staff Communication Officer,Commander,U.S.Naval Group,China to Director of Naval Communications on 10 April 1945;Communication Plan-Progress of[Z].Box23,Record Group 38,National Archives.

[7]Memorandum from Officer-in-Charge,Fleet Radio Unit,China to the Commander,U.S.Naval Group,China on 7 June 1945[Z].Box25,Record Group 38,National Archives.

[8][9][11][15]Roy Olin Stratton;SACO-THE RICE PADDY NAVY[M].Second PrintingU.S.Press&Graphics,2004,353、154、248、7.

[12]S.Shepherd Tate,The Rice Paddy Navy:SACO and the China I knew[EB/OL].http://www.saconavy.org/stories.htm

[13]FRIENDSHIP ACTION REPORTS for the month of FEBRUARY,1945[Z].Box15,Record Group 38,National Archives.

[14]ANNUAL REPORT TO GENERAL TAI LI FROM SACO AEROLOGY DECEMBER 18,1944 [Z].Box26,Record Group 38,National Archives.

[16]WEATHER NET COMNAVGROUP CHINA 11-5-45[Z].Box26,Record Group 38,National Archives.

[17]中美合作所志[Z].台湾军事情报资料,2011(70).

[18]SACO from ALL HANDS,DECEMBER 1945 [Z].Box103,Record Group 38,National Archives.

[19]SACO GUERRILLA ACTIONS Sept 13,1944 To July 31,1945,31.JULY[Z].Box16,Record Group 38,National Archives.

猜你喜欢

中美合作情报气象
情报
情报
气象树
情报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大国气象
美丽的气象奇观
中国与美国反腐败追逃追赃合作机制研究
交接情报
推进跨国科研和教学 构筑国际教育项目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