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抚顺市丹东路道路改造设计

2013-08-07付国华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3年11期
关键词:机动车道丹东人行道

付国华

(辽宁城建设计院有限公司,辽宁 抚顺 113008)

1 道路建设背景

抚顺市望花区丹东路改造工程是抚顺市政府确定的城市规划目标之一。城市规划设计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对丹东路的全面改造、道路沿线建筑的整治、道路两侧用地的梳理及城市空间的整合,提升沿线区域的土地价值,进而带动整个望花区乃至抚顺市西部旧城区的全面发展。

在沈抚同城化的远景规划中,望花区丹东路直接与沈阳浑南新区的浑南大道相连,全面贯通包括沈阳浑南新区、东陵区、抚顺经济开发区、望花区在内的整个浑河南部区域。丹东路是沈抚同城化的重要连接点,是集金脉、商脉、文脉、绿脉为一体的新的景观路,是城市核心区的生活性景观大道,更是抚顺老城区与沈抚新城实现顺利对接的连接点。

现状丹东路为三幅路断面形式,红线宽度40m,机动车双向4车道运行,车行道宽度18 m,非机动车道宽度5 m,绿化分隔带宽度2 m。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沥青路面损坏严重,分隔带较窄,绿化不成景观,人行道为混凝土步道砖破旧不堪。

随着沈抚同城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双向4车道已经不能满足交通运行的需要,车行道、人行道老旧面貌急需换颜一新。通过对丹东路的全面改造,可改善交通运营状况,大幅度提升沿线区域的土地价值,带动整个抚顺市西部旧城区的发展,为沈抚两地快速便捷交通创造条件。

2 工程设计标准与分析

2.1 新旧路道路设计标准(见表1)

表1 设计标准列表

2.2 设计分析

从表1可看出,道路的交通组成发生变化。现行交通流由本市和外阜的小汽车和客运车辆为主;原有交通流由中小型货车、面包车和自行车为主。

设计车速发生变化。伴随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中高档次汽车走进企业和家庭,现行车辆运行速度比以往有所提高。

2.3 小结

通过现在和过去对比,根据交通流和车速的变化,在设计方案中,对平面、横断面及结构进行了调整。

3 道路设计

3.1 平面设计

(1)原有道路:道路线形局部标准较低,有两处圆曲线半径较小,不足300 m,且没有设置缓和曲线。

(2)设计道路:根据两侧尚有的空间,适当加大圆曲线半径并且设置缓和曲线,提高行车的舒适性。

3.2 道路横断面设计

(1)原有道路:道路横断面型式为三幅路,车行道宽度18 m,单车道宽度4 m,4车道运行既浪费又危险,6车道运行又不足;非机动车道宽度5m,由于现行自行车较少,经常停放机动车辆,造成交通无序;人行道较宽、车辆乱停、不能有效利用。

(2)设计道路:道路横断面型式为三幅路,拆除原有的分隔带,拓宽车行道宽度至23 m,双向6车道,满足机动车安全运行的需求。非机动车道宽度1.8 m,满足通行要求;在原有大树外侧设置人行道,与机非隔离,安全舒适,见图1所示。

图1 道路标准横断面布置图(单位:m)

3.3 绿化景观

在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的今天,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道路设计除了满足道路的交通功能与技术要求之外,还必须符合景观的需求,有利于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

(1)原有道路:绿化分隔带宽度2 m,行道树不连续,间距较大,有的树池内没有树木。

(2)设计道路:保留原有行道树。在机动车道外侧设置绿化带,种植乔木和灌木,绿化带宽度在2.9~3.3 m之间,采用30 cm高边石围挡,凸显绿化景观。新旧树木之间形成林荫道供非机动车行驶。

绿化设计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考虑行车速度和视觉特点,将路线作为视觉线形的对象,提高视觉质量,防止眩光;在植物配置上相互配合,以乔木与灌木相结合的道路绿化栽植形式体现空间层次;在树种的选择上以乡土树种为主;整个绿化设计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完美结合。

3.4 人行道、停车位设计

(1)原有道路:没有停车位,车辆停放在人行道上将混凝土砖压碎,冲撞树木妨碍树木生长,影响行人通行。

(2)设计道路:人行道宽度大于3 m路段修建沥青混凝土路面作为停车位;人行道宽度小于3 m路段修建花岗岩火烧板,禁止车辆停放。

3.5 机动车道结构设计

(1)原有道路:道路结构混杂,基层为手摆块石、水泥稳定砂砾、灰土基础等。在勘察中发现,车行道网裂现象比较严重,靠近路边处路面变形严重,路口处路面损坏严重。

(2)设计道路:对现场进行多次步行勘察,记录下来路面破损情况,画出路段范围;进行弯沉检测;最后根据弯沉检测数据、外观及相邻建筑物的高程,确定机动车道结构。道路结构分为三种类型:新建、补强及罩面三种结构型式,见表2所列。

表2 机动车道结构型式列表

a.道路加宽及旧路破损严重路段:采用新建路面结构。结构厚度100 cm。

b.路面变形沉降路段:西段长度2.6 km范围,由于经常通行重载车辆,路面破损变形,在高差允许的情况下,采用补强结构。

c.路面龟裂、网裂:采用罩面结构。

4 道路结构材料的选用

坚持“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循环经济原则,节省建设资金,推广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机动车道结构采用橡胶沥青混凝土,橡胶沥青碎石封层,厂拌冷再生沥青混凝土柔性基层。

面层采用橡胶沥青混合料:可以提高路面的耐久性,改善路面抗高温变形和抗低温裂缝能力,降低噪声,改善行车舒适性。

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高用量沥青与碎石强力粘结,较好地遏制水稳层的反射裂缝;形成3 mm厚的沥青膜,有效防止层间水分的渗透;抗水损坏;橡胶沥青拥有很好的粘结性,吸附粘结在基层上。

厂拌冷再生柔性基层:利用铣刨沥青面层材料,经破碎、筛分,以一定比例与新集料、沥青类再生结合料、活性填料、水进行常温拌合,形成结构层。

5 排水设计

(1)首先进行地下管网调查,将管线种类、位置、高程搞清楚,做出综合管网平面图,便于设计和施工。

(2)根据现场调查,雨水管线运行状况较好,仅局部雨水口破损,排水管线、雨水口连接管、部分雨水口可以利用。

(3)原有排水主管线、保留的检查井、雨水口、雨水口连接管全部进行清淤处理。

(4)机动车道上的雨水口新建。考虑实用和美观,采用组合式双箅雨水口。

(5)根据现有管线情况,对原有雨水检查井进行修复,更换球墨铸铁防盗井圈、井盖。

(6)路面上的其他检查井年限较长,该项改造工程做加固型井筒防护处理,并在井筒与旧井墙壁之间加井壁保护环。

6 照明设计

照明灯具采用发光效率高、损耗低、寿命长的高压钠灯,并配以重量轻、强度高、外观美观、防尘、防水、耐腐蚀、截光型或半截光型灯具。重要路口处加装中杆灯,增加路口照度。为达到节能的目的,在变压器台架上装设PT智能照明节能控制系统装置,此装置采用无触点调压技术,上半夜稳压节能,下半夜降压减流节能,节能率高达25%~40%。

7 无障碍设计

(1)现状道路:人行道上无盲道设施,路口处缺少无障碍坡道。

(2)设计道路:所有路口均设置无障碍坡道,人行道上设置盲道砖,人行道沥青路面设置热熔胶盲道。

8 工程建设总结

(1)该工程的设计特点:合理布置道路横断面,构思精细,与周围环境协调;根据道路现有结构及使用情况,合理设计道路结构层,节约建设成本;推广使用新材料、新技术,延长道路使用寿命;附属设施设置适当,设计考虑周全。

(2)设计思考:道路改造设计与新建工程不同,其需要设计人员做到四点:勤到现场,广查资料,精心设计,造价比较。设计人员应做到对现场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现场实际、性价比高的作品。

(3)建设效果:道路交付使用一年多来,交通流量增加,服务水平提高,路面完整性良好。机动车道平整开阔,视线良好;非机动车在林荫道间穿梭,舒适、遮阳;行人与机动车、非机动车分隔,安全指数大大提高;道路设计受到了有关部门和当地居民的赞许,见图2所示。

图2 改造后的丹东路实景

猜你喜欢

机动车道丹东人行道
丹东纺织业新引擎
跟踪导练(一)
预制装配式透水人行道板的力学性能分析
行道树对人行道的破坏
丹东地区野生食用植物多样性研究
城市道路人行道建设应“以人为本”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非机动车道宽度及路边停车的探讨
“丹东一号”沉船水下考古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