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官窑画师金品卿流传作品笔录(一)
2013-08-07文/图李俨
文 / 图 李 俨
中国科技大学 合肥 230029
国画1-1
金品卿之名,本来连陶瓷界中知道的也不多。自从收藏热后,顿时名满天下。据刘新园先生考证,金品卿不仅为晚清浅绛彩三大家之一,而且是官窑两枝笔之首。可惜的是,金品卿的事迹,却历来语焉不详,迄今资料阙如,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缺憾。正因为如此文献无证,金品卿的流传作品,也就成了稀世之珍。因而对其作品的搜集和整理,以期弥补相关资料的不足,以及为今后研究等参考,将不失为一件有价值的工作。兹据以往的相关论著、图书及网上图片资料等综合统计,将金品卿的流传作品搜集、整理如下。
一、金品卿的纪年作品
1、墨彩人物四爱图方瓶,一题:“写得墨花春色里,海棠和雨倦东风。庚午(同治9年)仲春,忍庵三兄大人嘱,公坤弟荫题。”长方印不辨;一题:“琼瑶满路含今古,独手擎来第一花。庚午春末,忍庵嘱,□□题。”一题:“忍庵三兄以四爱图嘱画,品卿金诰。”白文印:“诰”;一题:“莲塘消夏。忍庵三哥命题,弟曾永。”朱文印不辨;一题:“东篱采菊。时在庚午春末后三日,忍庵三兄嘱,□□□□□。”白文印:“□□之印”。
2、墨彩山水瓷板,尺寸9x6.4厘米,上题:“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仿董玄宰画意写于昌江蕉荫轩,庚午(同治9年)冬月厚庵大兄大人正,品卿。”印:“金印”。
3、墨彩花鸟盘二件,题款:(1)松鹤盘:“岁届辛未(同治10年)五月写于昌江客次,友仁自制。”白文印:“友仁”。(2)芦雁盘:“仿唐解元画法,金诰摹。”朱白印:“品卿”。(见徐锦范.陈兵《中国晚晴浅绛彩瓷器》,第150页)
4、墨彩山水、松鹤方水盂,上题:“岁届辛未(同治10年)五月写于昌江客次,友仁氏自制。”等,白文长印:“友仁”。
国画1-2
国画1-3
国画1-4
图1-1
图1-2
图2-1
图2-2
5、花鸟提壶,上题:“取知人面归何处,空对枝头鹳鹆啼。辛未(同治10年)长夏子涛监选为慧客老先生雅玩,品卿学画。”白文印:“金诰”,引首白文长印:“好古”。
6、墨彩人物大瓶,写松下送别图,题款:“……携去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时在同治壬申(同治11年)秋为定占一兄大人雅嘱,品卿金诰。”白文印:“金诰”,朱文印:“品卿”。
7、花鸟镂空帽筒,上题:“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壬申(同治11年)秋月皖江金品卿作。”白文印:“好古”。
8、花鸟镂空帽筒一对,题款:(1)“仿华秋岳画意,癸酉(同治12年)季夏作于昌江厂署之珠山轩。”白文印:“金诰”; (2)“星诒四兄大人清玩,品卿金诰写生。”朱文印:“好古”。(同上151页)
9、人物瓷板,上题:“鸣琴饲鹤图,癸酉(同治12年)秋月,新安品卿画于昌江珠山之西轩。”朱白圆印:“金印”,白文印:“臣诰”。白文随形印:“我思古人”。
10、人物、山水方瓶,一题:“九如图(隶书)癸酉(同治12年)仲冬奉汉皋仁翁大人赏玩,品卿金诰画赠。”白文印:“金诰”;一题:“丹枫绿□茅亭秋。仿松雪斋画意写于昌江客次,品卿作。”长白文印不辨,朱文印:“品卿”。
11、人物帽筒,题款:“癸酉(同治12年)季冬为萼梅先生大人雅赏,梦池介品卿画于昌江客次。”白文印:“金诰”。(见刘杨《浅绛彩瓷品鉴》,第49页)
12、人物笔筒,上绘松下高士图,题款:““癸酉(同治12年)冬为幼樵仁兄大人清玩,品卿金诰画于昌江客次。”白文印:“金诰”。底朱红楷书款:“同治年制”。
13、山水松鹤圆板,题款:“甲戌(同治13年)孟夏为清霖二兄大人清玩,品卿金诰写意。”(见曾美芳《景德镇彩瓷三百年》,第48页)
14、花鸟碗,上题:“时在甲戌(同治13年)秋月上瀚昌江官廨品卿书。”印:“金诰”。底青花楷书款:“大清同治年制”。(见2005年10月江苏爱涛拍卖有限公司)
15、墨梅盖碗四件,题款:(1)“……何况再开花。乐斋仁兄大人雅玩,品卿金诰作于昌江官廨。”一印不辨;(2)“天仙古格美人姿。乐斋仁兄大人雅正,金诰作。”白文印:“金诰”。(3)“吟到梅花句亦香。乐斋仁兄大人雅玩,品卿……”一印不辨;(4)“月明林下美人来。甲戌(同治13)冬月仿新罗山人画本笔意为乐斋仁兄大人雅鉴,品卿金诰作。”朱白印:“品卿“。(见胡越竣.陈树群《浅绛百家》,第14页)
16、花鸟镂空帽筒一对,题款:(1)“十年前事忆江东,梦绕罗浮酒肆中。赢得美人舒醉靥,春风酣酿笑红颜。甲戌(同治13年)冬月,品卿作。”白文印:“几生修到” ;(2)“天教寒梅品独仙,玉容得雪更清妍。绡裙缟袂飘逸甚,别有风姿出俗缠。新安樵者画。”白文印:“好古”。(曾收藏)
17、人物、山水、花鸟琮瓶,一题:“一琴一鹤。时在乙亥(光绪1年)夏月写于昌江珠山之清…”二印不辨;一题:“品卿作。”白文印:“金诰”;一题:“好山须在雨中看。金品卿写。”朱文印:“诰印”;一题:“仿宇可画法,品卿金诰写。”白文印:“金诰”。
图3
18、王凤池、金品卿、王少维等人合作书画八扇屏风,该屏为王凤池定制,制作于光绪丙子(光绪2)夏五月至丁丑(光绪3年)冬十二月间,原为50幅,缺失3幅,现存47幅,其中13幅为金品卿所作花鸟、清供图,另13幅为王少维所作人物及山水,而书款均为王凤池代笔。另外,还有21幅为书法文字板,则由王凤池、王臣弼、许善长、李嘉乐、王先谦等十人书写。(见陈树群《情系珠山绘瓷笺——金品卿、王少维、王凤池合作八条屏赏析》,《收藏界》2010年第6期)
19、山水、人物、花鸟长方花盆,一题:“临元祁画册,丙子(光绪2)新秋作于昌江珠山之环翠亭。”朱文印:“品卿”;一题:“摹倪高士画法。金品卿涂。”朱文印:“诰印”;一题:“仿李复堂笔法,金品卿作。”朱文印:“品卿”;一题:“品卿画临白阳山人原本。”白文印:“金氏”。(见梁基永《中国浅绛彩瓷画赏玩》,第48-49页)
20、花鸟大花盆,高29厘米,口径47厘米,上题:“……时丙子(光绪2年)冬初为定占仁翁大人雅玩,品卿金诰写。”白文印:“金诰”。
21、人物提壶,上题:“诗清都为饮茶多。丁丑(光绪3)夏五月上瀚奉琢之仁兄大人即希雅正,品卿金诰写意。”白文印:“金诰”。
22、山水瓷板,一题:“茂林修竹(隶书)。品卿金诰写。”白文印:“金诰”,朱文印:“品卿”;一题:“……光绪三年丁丑暮春之初愚见而动幽情书此再订畅叙,丹臣凤池。”白文印:“太史氏”,朱文印:“丹臣”。(见刘杨《浅绛彩瓷品鉴》,第51页)
23、仕女瓷板,上题:“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丁丑(光绪3年)新秋写于昌江珠山之环翠亭,皖江金品卿画。”白文印:“金诰”;朱文印:“品卿”。(见刘杨《浅绛彩瓷品鉴》,第50页;又见胡越竣.陈树群《浅绛百家》,第15页)
图4-1
图4-2
图4-3
24、花鸟提壶,上题:“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千片火前春。丁丑(光绪3年)秋写于昌江珠山之麓。”朱文印:“品卿”。(自藏)
25、花鸟瓷板,上题:“风轻鸟舞雨初晴,百花开尽牡丹春。峕属光绪三年金品卿写意。”朱文印:“□印”。
26、花鸟小瓷板三件套,题款:(1)海棠形瓷板,上题:“国色从来比西子,天香原不借东风。光绪三年秋月,品卿金诰写意。”椭圆印不辨;(2)扇形瓷板,上题:“立鹭有情□谁荇,向人无语□风蒲。品卿写。”椭圆印不辨;(3)扇形瓷板,上题:“暂向毫端借秋色,何妨今日写重阳。光绪三年秋八月品卿□画并题于珠山。”椭圆印不辨。
27、山水笔筒,一题:“管城子行台。春山如画色和融,都在烟云恋态中。若到柳堤亭上坐,一起收拾入诗筒。写于昌江之环翠亭,黟山樵子作。”印:“品卿”;一题:“丁丑(光绪3年)冬月笔,友兰姻兄大人雅玩,保极弟李道南至赠。”(见唐利光《民间瓷器藏品赏析》,第39页)
28、人物象耳尊,一题:“九如图,戊寅(光绪4)春月,品卿诰画。”朱文印:“品卿”;一题:“蕖园主人□□”(见陈雨前《中国景德镇陶瓷艺术》5页)
图5
图6
29、山水、花鸟琮瓶,上题:“仿新罗山人画意,戊寅(光绪4年)冬月,品卿金诰作。”
30、山水帽筒一对,题款:(1)“……己卯(光绪5年)春月奉平叔明府仁兄大人清品,养泉持赠。”白文印不辨,朱白印:“养泉”; (2)“碧梧秋月。仿耕烟外史画意,品卿金诰写于昌江珠山之静事新居。”白文印:“金诰”,朱文印:“品卿”。(见胡越竣.陈树群《浅绛百家》,第16页)
31、山水、兰柏开窗方笔筒,一题:“己卯(光绪5年)春月,伯熙写意。”白文印:“石”;一题:“品卿作。”白文印:“古”。
32、人物酒烫,上题:“仿黄鹤山樵画意,己卯(光绪5年)春月品卿写于昌水官廨。”一印不辨。
33、花鸟帽筒,上题:“仿华秋岳画意,时在己卯(光绪5年)冬月写于昌江珠山之麓。”朱文印:“品卿”。
34、器形和题材不详,仅见题款:“挂筐须叶满,息倦重枝阴。己卯(光绪5)冬月上浣写于昌水珠山之麓,金品卿绘。”白文印:“臣诰”。
35、花鸟钟形提壶,写冠上加冠图,上题:“……日笑功名一念轻。仿颐公笔意,庚辰(光绪6年)春月上浣应容远四兄大人雅玩,品卿金诰临于昌江客次。”朱文印:“金诰”。底款朱红楷书:“光泽敬赠”。(见于黄山)
36、花鸟夔耳大瓶,高61厘米,一面写杏柳春燕图,上题:“品卿画于新平官之蕉荫轩。”朱文印:“我思古人”; 一面写双鸟石榴图,上题:“喜画石榴百子图,仿青湘子笔意,庚辰(光绪6年)秋为范九三兄仁大人大雅清玩,品卿金诰写。”白文印:“臣诰”。
37、墨彩山水瓷板,上题:“仿白石老人画法,庚辰(光绪6年)冬上浣写于昌江珠山前之青可轩,皖江金品卿草。”(见于南昌)
38、花鸟暖锅,上题:“日日秋江去,时(疑此处落一“时”字)得意归。辛已(光绪7)春仲,品卿画。”白文印:“臣诰”。底青花楷书款:“景德镇同知翁监造”。
39、花鸟一品锅,一题:“辛已(光绪7年)夏奉慎五仁兄大人雅玩,松圃选增。”朱文印:“松圃”;一题:“品卿金诰写于新平之幕府。”白文印:“臣诰”。(合肥藏家藏)
40、花鸟琮瓶,一题:“辛已(光绪7年)夏月上浣,品卿金诰写意。”一题:“仿华秋岳笔意作于新平幕府。”朱文印不辨。一侧绘花柳鸣蝉图。
41、仕女瓷板,上题:“题叶图(隶书)。辛已(光绪7年)夏仲□□□,品卿金诰画。”一印不辨。
42、花鸟调色圆盖盒,上题:“万竿烟雨。辛已(光绪7年)秋月上浣写于昌水客次品卿作。”白文印:“臣诰”。
43、山水瓷板,上题:“辛已(光绪7)秋月上浣奉廷祥仁兄大人清玩,品卿弟诰写。”朱文印:“金氏”。(见徐锦范.陈兵《中国晚晴浅绛彩瓷器》,第152页)
(未完待续)
[1] 赵荣华《瓷板画珍赏》,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2
[2] 梁基永《中国浅绛彩瓷》,文物出版社,2000.03
[3] 曾美芳《景德镇彩瓷三百年》,江西美术出版社,2002.01
[4] 余钱程《中国民间浅绛彩瓷图鉴》,浙江摄影出版社,2002.11
[5] 陈建欣.穆青.刘正波《浅绛彩瓷画》,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03
[6] 智旷《晚清民间浅绛彩瓷赏鉴》,杭州出版社,2004.04
[7] 刘杨《浅绛彩瓷品鉴》,江西教育出版社,2005.03
[8] 梁基永《中国浅绛彩瓷画赏玩》,浙江摄影出版社,2005.03
[9] 徐锦范.熊寰《中国近代名家彩绘瓷画图典》,学林出版社,2005.10
[10] 子午源《瓷上文人画:晚清民国浅绛彩瓷》,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04
[11] 曹新吾《新派粉彩名家作品集》,河北美术出版社,2006.09
[12] 王青路《明清瓷萃》,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09
[13] 唐利光《民间瓷器藏品赏析》,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10
[14] 熊中富《珠山八友》,上海文化出版社,2008.08
[15] 胡越竣.陈树群《浅绛百家》,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10
[16] 徐锦范.陈兵《中国晚晴浅绛彩瓷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12
[17] 陈雨前《中国景德镇陶瓷艺术》,中国和平出版社,199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