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元时期陶瓷诗词的苏轼现象及原因
2013-08-06王雪
王雪
【摘要】宋金元既是社会文化大融合时期,也是陶瓷发展的重要阶段,为满足市场消费需求,陶瓷上出现了较多以装饰为主的陶瓷诗词,其中不乏名家之作,尤以苏轼为代表,呈现出一种“苏轼现象”。本文意在分析该现象及其产生的缘由。
【关键词】宋金元 ;陶瓷诗词;苏轼现象;原因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06 -0198-01
一、苏轼现象
就笔者搜集到的现有资料来看,其中直接引用苏轼全词的有三首,与苏轼有关的有两首,而这两首都属自创诗词的范畴,现将其列入该章节细述。
第一首为苏轼的《菩萨蛮》,见于邯郸市私人收藏的一件金代八角形瓷枕上:
落花闲院春衫薄,迟日恨依依。
梦回莺舌弄,邮便问人羞。
这是一首回文词,与前面提到的黄庭坚的《西江月用僧惠洪韵》不同,它为双句回文的形式,整首诗应为:
落花闲院春衫薄,薄衫春院闲花落。迟日恨依依,依依恨日迟。梦回莺舌弄,弄舌莺回梦。邮便问人羞,羞人问便邮。
词中“邮便”与“便邮”为宋元常用词,指顺便替人传递书信的人,也可指代顺便传递的书信。苏轼的这首词总体来说风格婉约,是其早期的作品,也是流传较广的一首闺怨词,其中韵味颇与柳词相似,与后期豪放词风大相径庭。
第二首为《如梦令》,题写在河北磁县文保所收藏的一件金代八角形枕上:
为向东波(坡)传语,人在玉(画)堂深处,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这首词是苏轼寄给黄州友人的作品,写于晚年时期。宋神宗熙宁年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故友马正卿使请得城东营防废地数十亩,让苏轼躬耕于此,苏轼便以“东坡”命名此地,随后也以此名作为自己的别号。苏轼因曾在此耕种达五年之久,因而即使回到京城,也常常想起当初在黄州的时光,这首词便是对当年躬耕田野生活的追忆。匠人便借东坡怀念躬耕生活来表达沦为“异客”的故国之思。
第三首是题写在河北峰峰矿区文保所收藏的一元代长方形瓷枕上的《满庭芳·佳人》:
香霭雕盘,寒生冰筋,画堂别是风光。主人情重,开宴出红妆。腻玉圆搓素颈,藕丝嫩、新织仙裳。双歌罢,虚檐转月,余韵上幽阳(尚悠扬)。人间何处有,司公惯见(空见惯),应谓寻常。坐中有狂客,恼乱愁肠。报道金钗坠也,十指露,春笋纤长。亲曾见,全胜宋玉,想象赋高唐。”
《东坡词》中载,苏轼于第一篇《满庭芳》前作序曰:“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自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李仲鉴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随后又在第二首序中提到“将赴临汝,蒙恩放归阳羡”。第三篇即为该篇,因而从时间上说相差不久,且都归入《满庭芳》篇下,创作背景当大致相同。因此,该词为苏轼遇赦放还后之作,词中描绘了雪堂里举行宴会的情景和作者悲喜交集的心情。工匠选择这首反映人生变化无常,世事难料的词也是对落魄文人的心灵慰藉。
第四首并非苏轼之作,但与苏轼有关。该枕为河北峰峰矿区文保所藏的一方金代椭圆形瓷枕,上有《如梦令》一首:
曾醉桃源西宴,花落水晶宫殿。一枕梦初惊,人世光阴如电。飞雁,飞雁,不见当年人面。
该词写酒醉之后,依枕而眠,被梦惊醒,恍若隔世,从而感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以及对故人的思念。传说苏轼曾写过一个“醉游水晶宫”的寓言故事 ,曾糙《类说》中《广利王召》篇 又载“海龙王召见苏轼之事”,因此此词很有可能是由苏轼“醉游水晶宫”的故事引发而来。
第五首是题写在邯郸市博物馆藏的一方元代长方形瓷枕上的《渔樵》:
渔得鱼,渔兴蘭,得鱼满笼收轮竿。樵得樵,樵心喜,得樵盈担斤斧已。樵夫渔父两悠悠,相见溪边山岸头。绿杨影里说闲话,闲话相投不知罢。渔忘渔,樵忘樵,绿杨影里空惆蹰,画工画得渔樵似,难画渔樵腹中事。话终所以是如何,请君识问苏东坡。
渔父和樵夫在文学里代表着隐逸情怀,全词以“渔、樵”为描写对象,勾画了一幅二人隐逸山林,捕鱼砍柴,笑谈古今,悠闲自得的生活画面,但“绿杨影里空惆蹰”及“难画渔樵腹中事”却戳破了这和谐的假象,反映出知识分子不受重用的苦闷心境。而“话终所以是如何,请君识问苏东坡。”,这一句话便知苏轼在时人心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二、苏轼现象的原因
就单看数量而言,陶瓷上的苏轼诗词并不算多,但将其放在同类文人之中对比,也就算得上突出,而且引用苏词的瓷枕年代集中在金元时期,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原因有如下几点:
其一,社会心理的共鸣。金兵入侵,宋王朝北方大部分地区沦陷,不管是身在沦陷区的百姓还是南宋朝廷统治下的人民,对于故国的怀念与追思是社会普遍的心理反应,而苏词的内容正好符合他们的心理需求。
其二,苏轼的才能和人格魅力。苏轼不仅是北宋文坛全能型的才子,而且他一生政治道路坎坷,但依旧坚守自我,成为失意文人莫大的心理支撑。
其三,苏风契合金元时期的地域文化。不管是女真族还是蒙古族,都属于典型的北方文化,北方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北人豪爽洒脱的个性。而苏轼豪放的词风恰与金元之人崇尚刚健的地域文化与崇尚率真的文学审美相契合。
参考文献:
[1]马小青.磁州窑枕上的苏轼词[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2(4).
[2]林语堂 苏东坡传[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2009.
[3](宋)曾糙.《类说》卷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4]王兴.磁州窑诗词[M].上海: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