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合党的执政资源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2013-08-06李青

商品与质量·消费研究 2013年6期
关键词:整合资源提高能力执政党

李青

【摘要】在现代政党政治中,有效整合执政资源始终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就要深入研究党执政的规律,积极开拓党的执政资源,才能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防止执政资源的流失,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关键词〕执政党;整合资源;提高能力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06 -0176-02

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党的执政理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和执政环境。这七个有关执政的基本范畴,构成了执政理论的基本内容。其中,所谓执政资源是指执政党在领导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管理社会事务中可供调和利用的各种因素和条件。党的执政能力实质上就是汲取、开发和配置执政资源的能力。执政党善于积累和优化配置党的执政资源,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有效整合执政资源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

在现代政党政治中,有效整合执政资源始终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执政资源的开发、整合、利用,有效防止执政资源的流失,对我们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执政资源是执政能力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一个政党要想在领导地位上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有强大的资源体系予以支撑。其次,执政资源是巩固执政党执政地位的重要因素。巩固执政党执政地位、促进执政党事业发展主要依靠两种力量,一种是以暴力为后盾的强制性力量,另一种是依靠社会认同而产生的自觉服从的力量,即通过获取合法性而增强执政党的权威,形成坚强有力的领导与自觉服从的有机结合。再次,执政资源是政党履行执政使命,实现奋斗目标的根本保证。当今世界任何一个成熟的政党都会积极利用和大力扩充执政资源以实现自己的目标。中国共产党成立并执政以来,有着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光辉历程,历经坎坷,依然能够宣传、组织、动员、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一步步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就是因为拥有了丰厚的执政资源。必须保护好、利用好执政资源。

二、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和执政能力建设面临的挑战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资源主要有理论资源、政治资源、组织资源、社会资源和文化资源等,这些资源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党执政资源的丰富内容。可是执政资源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党的执政资源的消耗主要表现在党执政过程中的自身消耗和社会化对党的执政资源的冲击和淘汰。党的执政资源的消耗和削弱,就会动摇党的执政基础,影响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致使我党原有的部分执政资源正在消失。党的执政资源的消失,加大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难度。

三、有效整合党的执政资源,切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维护、开发和扩展党的执政资源,其目的在于保护党的原有的支持元素,并根据形势和任务的需要,追加新的积极元素,寻求执政的“增量资源”,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有效整合执政资源成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

(一)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巩固党的理论资源,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一个政党发展、进步的前提,首先是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就是根据时代和实践的变化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践相结合,在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根据新情况新变化,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创造性地提出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党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必须增强引导舆论的本领,掌握舆论工作的主动权,重视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引导,关注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愿望和要求,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应人民的心声统一起来,使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成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治国理政的行动指南。

(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完善民主政治制度,壮大党的合法性资源。任何一个政党要取得执政资格,巩固执政地位,获得执政的物质基础,都必须代表特定的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正确解决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发展生产力的具体任务和具体方法。从生产力的发展进程来看,以技术创新为主要标志的科技革命先后使世界进入蒸气机时代、电气时代、微电子时代、网络时代。在不同的时代,全球利益分配都将进行重大的调整,一些世界大国在全球利益分配中“潮起潮落”,兴衰更迭。在前三次利益分配中,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都失去了参与利益分配的机会,中国人不能实现强国梦而耿耿于怀。在网络时代,全球范围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将面临重大的调整,全球利益分配格局将重新洗牌,面对历史机遇,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非常清楚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在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发展要求的政治承诺中,以追求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目标,以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决心、信心以及坚决的行动和辉煌的成就赢得了中国人民的支持。执政党坚信,发展才是硬道理,只要抓住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才能使执政获得来自于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而产生的合法性。

在社会主义政治条件下,党要在群众中树立必要的权威,取决于党的领导干部在群众中认同度的提高,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体制架构下,其有效的实现方式就是将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有机结合起来,不仅使党员,而且是群众成为选拔和监督党的领导干部的基本力量。推进民主是党保持其执政合法性的现实要求。因此,必须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享有充分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只有将党的执政基础根植于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之中,才能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拓展群众基础,使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三)整合各种利益关系,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稳固的阶级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政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任何一个政党都是靠赢得社会和人民的认同、支持而实现稳固执政的。党执政以后,便成为联系政府和人民的桥梁,成为不同阶级阶层群体利益表达和利益综合的工具。在现阶段,任何一个国家的执政党不是把自己装扮成为某个单一阶级或阶层的代言人,而力图使自己尽可能地成为大多数阶级或阶层利益的保护人和代言人。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共产党要真正建设成为两个先锋队,就必须针对阶级、阶层的新变化,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这是党克服和避免自身合法性危机和寻找新合法性资源的切实可行的做法。事实充分证明,党员成分多样性和党的代表利益的广泛性并不会影响执政党的纯洁与巩固,而固不自封,脱离人民群众导致政权丢失的教训却是深刻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共产党不仅是工人阶级的代表,而且是包括多元利益群体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解决发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必须强化党的宗旨意识。不论历史条件怎样变化,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不变的,始终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第二,必须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要解决好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必须坚决反对打着“群众利益”的幌子而中饱私囊的各种腐败现象。第三,必须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否则就会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第四,必须转变作风,正确处理干群关系。党的作风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到人心向背,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

(四)强化基层组织管理,充分发挥党员先进性,开拓党的组织资源。“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所以,根据社会结构的变化,积极调整基层组织体系,努力探索新的组织生长空间和新的组织架构意义重大。首先,改革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方式。一是要努力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作为党组织活动的主要内容。二是积极开展“双培双带”活动,进一步探讨流动党员的管理教育方式,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方面力争从党组织、党员的活动内容到活动方式都有重大突破,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其次,进一步完善全党的自我管理体系。一是要积极探索有效发挥党员作用的机制,为党的功能发挥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二是要严把党员入口关,疏通党员出口关,通过深入的先进性教育严格管理、严肃纪律,把党员整合成为有战斗力的整体。三是构建干部教育培训体制,既满足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需要,又拓展党的组织资源。四是推进党的干部考核制度改革,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干部的综合实绩、思想状况、生活作风等各方面的考核,有效的保证干部考核、任用与选拔工作的民主公正性,遏制干部的权力腐败,凸现科学发展观与建设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有力推动干部工作作风的重大转变。

猜你喜欢

整合资源提高能力执政党
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党”意识
柬执政党赢得议会全部席位
浅谈广播媒体活动的创意与策划
以整合资源提升音乐课堂趣味性
浅谈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广东省中考化学计算题命题趋势和备考策略
初中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