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导向—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策略
2013-08-06谢华蒋昌茂
谢华 蒋昌茂
【摘要】随着国内外人才市场需求的不断发展变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顺应时代发展。实践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了解人才市场需求和训练、培养顺应市场需求的职业能力和相应职业素养的重要时机,所以“面向市场—校企联合—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是时代发展必然结果。然而新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不再拘泥于校园,学生管理模式应紧跟教学模式的变化而改变。本文以物业管理专业为例,就“市场导向—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新模式下如何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提出自己的一些方法和操作策略,供同行们批评讨论。
【关键词】实践教学;校企联合;学生管理工作;方法策略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06 -0158-03
2012年1月10日,以教育部为首的多部门联合下发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在意见中指出为 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高校在新形势下要加强实践育人,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这一意见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我校2006年创办物业管理专业,物业管理作为一个实践性很强的服务型、应用型、操作型专业,在教学培养计划中必须突出学生实践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的训练。因此,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必然选择,要紧扣行业特点落实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工学结合、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办学宗旨[1]。然而在这种办学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面临新问题,就是学生管理工作不再拘泥于校园,有很多时间学生在校外实践基地或者各种相关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实习实训,如何保证教学质量、提升职业能力,让学生安全健康成长,这是我们必须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市场导向—工学结合”的物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特征
(一)市场导向,合作开放。
物业管理专业教学实践由封闭的学校教育走向与社会人力资源市场需求接轨的开放性教育,打破过去学生在象牙塔闭门造车及封闭式学生管理,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融入社会相关行业及企事业单位,强调校企紧密配合、共同参与多元开放的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机制, 实现由传统的封闭办学到现代开放办学的转变。[2]
(二)理论—实操—技能三结合。
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以“满足市场需求的职业技能”为本位,实践教学要求从理论学习为主转向理论、实践与技能的紧密结合,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将“做中教,做中学,学中做”融为一体,全力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操能力,实现从理论教学到实践教学和职业技能三结合的转变。
(三)职业化训练。
物业管理专业实践从课堂教学与课内实训走向实际的职业岗位,强调通过学生和职员的身份转换和真实职业环境的营造以及真切的职业体验来提高对职业岗位的认同与适应,强调通过亲临现场接受职业指导和职业训练,了解物业管理人力资源市场及职业发展的有关信息,进而加深对职业和人才市场的认识,更好地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实现从学生身份向职业身份的转变。
二、“市场导向—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主要问题
(一)指导老师及辅导员还没适应新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形势及要求。
目前物业管理专业学生管理方法还停留在传统的校园管理模式上,尚未适应新形势下学生工作的全局意识。新教学模式要求学校、企业、社会三方合作互动,共建师资队伍、共同培养学生。然而在工学交替过程中,企业和社会更多的根据业务的需要接收学生,关注的是如何“使用”,对学生管理工作不会过多介入,学校对在外实习的学生管理存在 “真空”、放任自流的情况。
(二)指导老师及辅导员对新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的意义认识不足。
新模式下,学校指导老师和物业管理企业指导教师的教育、培训方式截然不同,如在教育时间、教育形式上,后者表现得更加灵活。面对这种变化,学生将会经历一定阶段的适应期。学生进入物业管理企业后,由单纯的学生身份转变为学生与员工双重身份,将会面临如专业不适应、对环境不适应、心理上不适应等问题。新模式下,学生由单纯的校园环境转变为校园和企业交替的学习训练环境,而学校和企业各自的运行规律和追求的目标不同。学校以育人为主要目标,企业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学生在这种复杂的人际关系、繁重的生产管理劳动、严格的企业管理中会产生许多新想法,甚至发生矛盾。这些情境下将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交给企业或由学生自己负责是不现实且也是很危险的。
(三)指导老师及辅导员对新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缺乏相关经验和有效办法。
新模式下的物业管理实践教学过程实现在真实情境下实施的过程,在这种“工”和“学”过程中都需要学生管理工作,只是在企业真实情境下的学生管理工作和传统校园管理存在诸多不同,主要区别在场所、管理文化、人员、考核制度等方面的改变。学生管理工作仍然沿用传统模式和方法会带来很多新矛盾、新问题,如学生分布分散,辅导员照顾不过来;实际操作中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学生对企业管理的不适应;学生与企业领导、工友之间的矛盾等等。教学模式改变,学生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也要更新,不然就会出现相互抵触的现象,处理不好反而不利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
三、“市场导向—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目标定位
(一)制定灵活有效、规范有序的组织管理形式
新模式下人才培养既要考虑学校教学目标的实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又要兼顾企业生产计划的落实。学生管理工作必须把握好企业经营与教育教学二者的最佳结合点。首先认真实施基地企业化管理,其次是强化班级组织管理,再次是加强学生自我管理。另外还要注意学生管理实施的差异化,要求加强学生管理的方法灵活性。这就要求学校在学生管理与服务中,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不同的工学结合企业、不同的工学结合工作岗位和存在的各种不同问题,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服务。
(二)加强针对有效的学生职业意识教育
新的实践教学模式虽然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但学生对这种教育理念是否理解,是否认可,是否接受,是否配合,这是我们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得以实现的关键。有些学生对到企业实习实训有模糊认识,目前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还有的学生厌恶劳动等等。因此我们应有针对性对他们进行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增强劳动观念,树立做普通劳动者的思想,把物业管理企业文化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素养的教育与职业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同时开展紧密结合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将职业意识教育列入学生教育的重点。
(三)加强学生管理的校企协调
大量的物业管理企业调查表明,它们非常重视学生的敬业合作精神、责任意识、诚信品质、工作态度。加上职业分工越来越细,各行各业都从自身职业特点出发,确立了具有本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借以调节和约束职业行为,这使辅导员或指导老师必须从传统教育模式下单纯学校管理转变为学校教师和企业实习实训教师协调、共同担任教育者。这就要求学校和企业密切配合、协同管理,加强交流与合作,加强信息反馈,共同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教学指导、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生涯指导等服务,确保工学结合的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加强学生管理由校园管理向职业化管理转化
新模式要求学生到物业管理企业真实的职业环境下进行实习实训和顶岗实践,这就要求学生工作改变以往重课堂管理和校内管理的形式,转向面向生产、实践、管理、服务一线的顶岗实习、实训的过程管理,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和重视实习、实训和顶岗实践等重要环节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职业化教育,使学生适应企业生活环境、繁忙的工作环境、复杂的人际关系环境、严格的规章制度等职业环境,通过这样的实践锻炼来加强专业学习,调整心理状态,进入工作角色,培养专业技能,学会做事,学会做人,达到职业化管理人才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