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材料发展与“太阳城”品牌建设的对策研究
2013-08-06刘琨
刘琨
【摘要】本项目通过研究提出“新能源新材料发展的对策”,以指导、推动、规范新能源、新材料的发展,解决目前新能源新材料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为德州太阳能发展的长盛不衰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太阳城;新能源材料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06 -00035-01
德州是在太阳能光热研究和开发领域起步较早的城市,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以皇明集团为代表的德州太阳能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并形成规模效应。2005年以来,德州先后被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等三家国家协会联合命名为“中国太阳城”、“中国太阳谷”,被国家财政部、建设部列为国家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目前,德州已经成为太阳能光热研发检测、制造物流及光伏终端研发生产基地。在其城市规划中,不仅包括在城市建设中应用太阳能利用设施,还包括城市太阳能产业的发展。德州城市规划提出了三个目标:要建成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应用技术集散地和城市应用地区,建成国内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示范城市,成为享有国际声誉的太阳能应用型低碳城市。通过实施“百万屋顶”、“百村浴室”、“5555”光电示范等工程,我市中心城区建筑与太阳能一体化应用达到95%,全市城镇住宅小区达到50%,中心城区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面积达400万平方米。
不懈的努力,带来的是每年节约标准煤65075吨,减排二氧化碳162428吨,减排二氧化硫4880吨,减排氮氧化物2440吨。然而,在“太阳城”光环之下,德州的“太阳城”城市品牌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在光热领域增长强劲的背后,光伏领域暴露出明显的失衡。由于光热领域直接面向消费终端,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的效率很高,抵抗力强,所以光热领域一直处在稳定发展的状态中;而光伏产业的通病是没有核心技术,大家都想着尽快抢占市场,所以技术研发不为人重视。过去光伏业要感谢欧美市场,尤其是欧洲国家的补贴政策,是他们的市场给了光伏业繁荣的机会。然而在欧洲债务危机削减光伏补贴、美国发起“双反”调查的当下,我们的光伏业不过是又回到原点。多数公司“原材料、技术、市场三头在外”,不过是寄生在欧美市场之上的车间,热衷于赚取快钱。一度将光伏产业推动得风生水起的外部大潮终究要退去,被留在沙滩上的企业到底在过去这场盛宴中扮演了什么角色,此时越来越一目了然。
作为国内最著名的太阳能城市,德州光伏企业同样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中国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国家新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何梓年在接受采访时曾经说过:“不是说拥有一些太阳能企业、建几个太阳能的项目就是‘太阳城了,在城市规划中,不仅包括在城市建设中应用太阳能利用设施,还包括城市太阳能产业的发展。我们需要努力推进太阳能的利用,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除了光热领域发展外,光伏领域也应当齐头并进。”所以,我们急需转变思想,在现有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适合德州实情的光伏产业,这样才不会使光伏领域成为德州“太阳城”城市品牌建设中的短板;同时,对新材料新能源技术的改革与开发,也会从核心技术层面上提升德州城市品牌建设的整体水平。
德州“中国太阳城”战略起步很早,具备优良的太阳能产业基础。同时和中央提出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形势要求相吻合。所以要解决光伏产业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比起国内其他地区更有优势。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上对此提出建议。
(一)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光伏产业投资力度,对进一步扩大光伏内部需求。光伏产业要正常发展,最重要的还是解决上网电价的问题。也就是说,发出来的电电网公司有积极性去购买,终端用户乐意去用才是最关键的因素。德国、西班牙等国的财政补贴正是从此处下手,才使得光伏行业出现了爆发性的增长。而我市补贴的重点则是集中在安装侧,并未解决上网电价这一实质性问题。仅从这一层面上看,我市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来拉动光伏产业内需还是很有必要的。
(二)重点投入光伏技术开发,突破国际大厂的技术壁垒。多晶硅产业的“弱势”始终困扰着光伏产业,最大的原因就是无法突破国际大厂的技术壁垒而导致成本高。针对技术问题,我市应当成立太阳能研究所,加强政府对太阳能产业的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推广调研,增强与太阳能研发先进国家如澳大利亚、德国、日本等国家研究机构的交流合作。
(三)开展太阳能技术人才互助,加强与其他城市的合作交流。国内多晶硅产业的优势在于多晶硅上游原料冶金硅80%的主要产地来自于我国,我们拥有巨大的资源优势,却完全受制于国际大厂,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形成类规模化优势,而是一些中小企业各自为战,且存在恶性竞争。我国多晶硅产地集中在宁夏、四川、青海和部分西部城市,而这些产地的太阳能建设起步较晚,急需人才和技术上的支持。这些针对这种情况,我市可以与相关城市建立太阳能互助关系,支援当地的太阳能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开发光伏光热技术,不仅可以大大提升德州“太阳城”城市形象,也从多晶硅原料进货方面获得了可观的经济价值。
(四)积极进行太阳能专业人才建设,培养一批与“太阳城”城市品牌匹配的高级技术人才。目前光伏产业的困境不仅仅体现在出口困难和技术困难上,同时人才质量的匮乏也成为了我市太阳能发展的瓶颈之一。我们可以在德州学院成立太阳能系、可再生能源研究所等教学研究机构,引进人才,为德州太阳能研究开发和企业发展培训储备人才。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开设了太阳能技术专业,为企业大规模发展培训了一批高级技术人才。
(五)发挥自身优势,寻找真正适合德州区域经济发展的太阳能之路。不靠山、不滨海的德州,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我们可以发挥交通上的便利,围绕京沪高铁车站及周围公共设施的建设,进行太阳能光热光电设施的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施工,把德州“太阳城”品牌形象在京沪高铁沿线树立起来。也可以大力进行市场需求调研,在现有的基础上,开拓新的领域。
参考文献:
[1]王静,发展太阳能产业促进德州经济发展《商场现代化》,2010第25期
[2]张博泉,杨宜民,风力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电力》,2011年6月
[3]王天,未来5年太阳能将成我国新能源支柱,《节能》2011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