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交互视角下PBL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2013-08-06李鸣华王和鸾
李鸣华,王和鸾,杨 露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金华 321004)
0 引 言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一种以问题、学习者、协作学习为中心,通过构建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情境的方式让学习者开展学习活动的教学模式[1].它与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以教师为中心、学习者被动学习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截然不同,具有以问题为基础、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教学特点,注重学习者的能力培养,包括学习者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发现问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其目标是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
目前,对PBL网络课程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模式、设计、应用分析等方面的理论研究[2-4].在教学中,可以肯定PBL的教学模式能够增长批判性思维能力[5],能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也能锻炼学习者终身学习的能力,但还存在着很多问题[6-7],如:学习者查阅文献时,易产生疲劳感和依赖性;对自我效能以及自我监控方面无显著效果,在协作学习中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感觉难以驾驭;学习者要比传统教学付出更多的努力,学习积极性难以维持,等等.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PBL网络课程拘泥于一般网络教学的模式,教学过程设计没有充分体现PBL教学的特点,忽视了有助于教学活动开展的一些细节,如教学交互活动、多元评价、激励措施等.
1 PBL网络课程的交互设计
结合现有的教学交互分类方法[8]以及目前PBL教学存在的问题,设计了PBL网络课程的教学交互[9],如图1所示.将 PBL教学过程定义为问题阶段、资源阶段、方案形成阶段和评价阶段4个核心阶段.将教学过程中的教学交互以学习者为中心分为个性交互和社会性交互两大类.个性交互主要是学习者自身以及学习者与学习资源之间的交互;社会性交互主要指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互.为了促进学习者的有效学习,在PBL教学过程中还定义了多元化的激励评价机制.
图1 PBL网络课程的交互设计
1.1 问题阶段
PBL网络课程的交互设计以问题为核心,它起于问题、终于问题,学习者的学习过程都是围绕问题展开的,问题为学习者提供了学习的动机、方向以及学习内容.因此,设计有效的问题对PBL网络课程交互平台的设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效的问题往往设有较为真实的问题情境,并包含符合教学目标的知识概念与解题技巧,在激活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同时,正确引导学习者的学习,帮助学习者内化问题所要传达的知识和技能,否则都将影响学习者的自我导向学习,从而影响其对信息的收集、获取.本平台的问题由教师提出,教师在分析学习者的认知能力、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设计问题.
图2 学习者与问题的交互过程
该阶段最主要的教学交互类型是学习者与问题之间的个性交互,具体的交互过程如图2所示.教师提出问题后,学习者接收问题,置身于问题创设情境中,与问题进行交互,带着问题学习并对问题进行分析.学习者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对问题作出回答.同时,教师要检视问题设计是否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能力,是否符合学习目标.根据学习者问题回答的反馈,了解学习者对问题的满意度以及问题是否能够引导学习者学习.最后,教师根据问题追踪的结果完善问题,并进入到资源阶段的教学;否则重新由问题分析入手设计问题.
1.2 资源阶段
资源库包含了学习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需的背景知识、程序性知识、事实性知识、储备解决问题的知识,还可以包含解决问题所需的相关工具(例如应用程序、教学工具等).为使学习者能够简单便捷地查找资源,资源的组织要体现一定的开放性和可扩充性,既要满足教师教学的需要,又要符合学习者阅读与学习的习惯.资源的呈现要体现形式上的多元化和深度上的层次性,以满足学习者多样性的需求和认知层次上的差异.
该阶段,资源的提供主要由教师完成.教师在分析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以及教学材料的基础上,结合学习者的认知特点,有效组织教学资源.该过程的教学交互主要体现了学习者与资源之间的个性交互,如图3所示.
图3 学习者与资源的交互过程
学习者根据问题分析的结果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明确问题中哪些知识是已知的,哪些知识是未知的,需要进一步获得哪些资源,并以此为依据,制定解决问题的相关计划.学习者根据计划从资源库中获取问题解决的相关资料,为解决问题做准备,并结合自己的原有知识,对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形成新资源.这些新资源经过加工整理后加入资源库,充实和丰富资源库.
1.3 方案形成阶段
方案形成阶段是学习者连接新旧知识、形成问题解决的方案.该阶段除了学习者以及教师自身的个性交互外,更突出社会性交互,即通过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互来完成合作学习,具体的交互过程如图4所示.
图4 方案形成阶段的交互过程
在方案形成阶段,学习者对收集、整理、加工的资源进行评估,评判资源能否有效地用于问题的解决.在评估过程中,如果产生疑问,则将疑问提出,学习者之间通过问答的形式进行一对多或多对多的交互,合作交流后解决疑问,从而形成方案.若仍无法形成问题解决的方案,可以继续提出疑问,继续与他人进行互动交流,直至方案形成.
从交互空间的角度,把形成方案的形式分为个人空间、团队空间以及公共空间3个层次[10].个人空间主要是通过一对一的交互方式形成的,保密性较强,只有交流问题的双方知道,这为内向型或者不愿意暴露自己不足的学习者提供了一个有针对性的获得新知识、形成问题解决方案的空间.团队空间主要是通过一对多的交互方式形成,由一个人提出问题并将问题细化,其他人共同回答,以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者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选择相应的细化问题进行回答,最终形成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提出问题的人通常不参与问题的回答.公共空间主要是通过多对多的交互方式形成方案,交互过程是透明的,所有学习者都可以提问并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能看到问题讨论的全过程,通过协作交流,获得新知识或者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案.
1.4 评价阶段
评价一直是PBL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的一个难题,主要原因是PBL中的问题大多数是不良构问题,评价很难以程序化的方式进行.另外,PBL的学习主要依赖于学习者积极主动的投入,很难评价学习者投入学习的内在化程度.因此,比较合适的评价方式是行动评价,即以程序化的学习行为记录为主的评价方式.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士研究发现,在缺乏激励的环境中,人的潜力只能发挥出20% ~30%,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励,他们的能力可发挥80% ~90%.由此可见,激励是调动积极性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手段.在教学交互过程中,可以根据学习者的个体需要制定适当的诱导因素、行为规范和分配制度,在满足学习者需求的同时,激励学习者交互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为培养学习者的参与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满足学习者的情感与归属的需求,可以设置积分奖励;为培养学习者的荣誉感,满足学习者自我实现的需求,可以设置徽章奖励等.
评价阶段主要是通过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以自评、学习者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等方式对学习成果开展评价.依据学习者的教学交互过程中的相关记录信息(如登录学习时间长短、记录提问次数、提出疑问次数、回答问题情况等),以及问题解决的成果质量,评价学习者的学习进度、资源利用情况、知识掌握程度,分析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体现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能力、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等.
图5 问题呈现界面截图
2 平台实现
基于本文提出的PBL网络课程的交互设计、开发了课程平台,组织为个人中心、问答中心、任务中心、资源中心和后台管理5大功能模块.个人中心是记录学习者的交互学习情况,如获得积分和徽章数、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数等.问答中心是实现学习者在个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的交互,完成方案形成等.任务中心是呈现教师布置的任务问题,结合后台管理的任务管理,实现学习者在团队空间中的交互.资源中心是呈现平台中的资源,实现学习者与资源间的交互.后台管理主要实现用户、问答和任务的管理.任务中心的问题呈现界面截图如图5所示.
PBL网络课程交互平台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习者更好地进行学习;通过方案形成设计和评价设计,提高学习者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沟通协作的能力;通过章节问答的形式设计资源,帮助学习者与资源之间更好地交互;通过交互激励设计,平衡教与学,帮助学习者提高交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教学过程、交互、评价功能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表1 PBL平台的教学过程、交互类别、评价形式的对应关系
表2 3个平台的功能对比
3 平台的功能特色
PBL网络课程交互平台的功能与常用的Moodle网络课程平台以及PBL专题学习网站(http://pbl.nhedu.net/index.asp)相比,存在一定的特色,如表2所示.结合表1可知,PBL网络课程交互平台突出了以问题为中心,注重教学过程中的交互,记录了学习者问题学习过程中的提问次数、回复次数、参与程度、奖励级别等,还提供了积分和徽章奖励,为过程性评价提供了依据.
4 实践与总结
依托该平台,选择教育技术学专业开展了教学实践.实践发现,学习者首先对PBL网络课程所展现出来的问题形式的界面产生兴趣,界面上所显示的问题内容、链接、学习进展、评价结果等一目了然;其次,学习者根据内容导航可以独自完成课程学习,学习效率比较高.同时还发现,学习者在交互过程中,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非常频繁,而很少与教师展开互动,体现了团队合作意识,增进了情感交流.
本文从教学交互的视角设计与开发了网络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教师在网络课程中的主导地位,平衡了师生间的交互,同时平台的评价设计和交互激励机制设计,激发了学习者交互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值得一提的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PBL教学最重要的环节是对问题的设计,教师需在对相关知识透彻理解的基础上开展问题设计,避免加重学习者额外的认知负荷.
[1]张敏霞,司治国.基于问题行为视角的网络教学案例分析——以远程教育与网络教育实践课程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0(1):74-78.
[2]McAlpine I,Stothard P.Course design and student responses to an online PBL course in 3D modelling for mining engineers[J].Australas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2005,21(3):335-354.
[3]Orrill C H.Supporting online PBL: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supporting distributed problem-solving[J].Distance Education,2002,23(1):41-57.
[4]ŞendadagˇS,Odabaşi H F.Effects of an online problem based learning course on content knowledge acquisition and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J].Computers & Education,2009,53(1):132-141.
[5]高瑞利.基于问题的网络学习环境设计[J].中小学电教,2008(11):6-9.
[6]Dennen V P.Task structuring for on-line problem based learning:a case study[J].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2000,3(3):329-335.
[7]赵玉青.问题学习导向的网络课程调研与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1(8):44-47.
[8]陈丽.远程教学中交互规律的研究现状述评[J].中国远程教育,2004(1):13-20.
[9]Edens K M.Preparing problem solvers for the 21st century through problem-based learning[J].College Teaching,2000,48(2):55-61.
[10]马红亮,杨艳,丁新.虚拟学习社区空间的社会学分析——以“华师在线”为例[J].开放教育研究,2007(3):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