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地理内容融入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策略初探
2013-08-02江苏省苏州市平江中学校215021孔庆梅
江苏省苏州市平江中学校(215021) 孔庆梅
一、利用乡土地理材料引导学生学习重点、难点
地理教材在阐述地理现象和地理基本原理时,考虑到地理事物的整体性和典型性,所选的事例和材料全球性、全国性的较多,而初中生理解能力相对欠缺,缺乏亲身体验,从而造成理解上的困难。但他们对乡土地理耳濡目染,朝夕相处其间,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如果教师在讲课时能适时恰当地选择乡土地理材料加以举例说明,则有利于学生增强感性认识,加深对抽象知识点的理解,从而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内容教学时,在分析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时,尽管教材也列举了大量的数据、材料和插图帮助学生理解,但学生仍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笔者举了一个学生非常熟悉的事例:咱们苏州曾经只是一个并不起眼的江南水乡小镇,以农业生产为主。可是,近些年来苏州的发展非常迅速,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常住人口1300万,古城以东是新加坡工业园区,古城以西是国家高兴技术开发区,新型卫星城相城区和吴中区也迅速崛起。今天的苏州城已经跨入全国经济发展快速城市之列。利用这一材料,笔者让学生思考:①为什么苏州城的人口增长如此快速?②近20年来苏州城有怎样变化?③今天的苏州城发展迅速的原因有哪些?学生纷纷发表见解:因为苏州经济发达,所以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使得城市人口增加迅速;苏州适宜的气候条件、方便的交通条件也是吸引众多人口落户苏州的一个原因。苏州古城周边的农田都变成了城市用地,苏州的菜价越来越高;苏州的交通越来越堵了,这是这个城市发展快的一个弊端……学生用自己的亲身感受和体会说出了苏州城市发展的种种原因和问题。教师无需多讲,聚落形成的主要因素学生都通过切身体验理解了,并且还对城市化发展过快带来的弊端也进行了分析。可以说这是一个成功的将乡土地理引入课堂的一个实例。
二、利用身边的实例拓展教材内容
许多学生不爱学地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片面认为地理课就是死记硬背,学了没多大用处。这是长期以来地理课脱离学生现实生活、忽视乡土地理的结果。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把地理知识与当地日常生产、生活等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去认识家乡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结构,评价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趋利避害的措施,让他们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现代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体验到地理知识活学活用的乐趣。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又能让他们把所学知识变成将来参加家乡建设的基本技能,学以致用,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例如,在学习“因地制宜发展我国的农业”时,可以把“苏州太湖东、西山农业发展”作为一个重要内容补充到课堂中。笔者和学生一起了解东、西山概况:地处太湖平原北部;地形以平原为主,有少量低山丘陵;太湖大桥将原本以水相隔的两个区域通过太湖大道与苏州市区相通,太湖航运又与湖州、无锡等城市相接;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资源丰富;人多地少、农耕历史悠久。根据上述条件,笔者提供了下列问题让学生讨论:
(1)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有哪些有利和不利条件?
(2)该地区在农业土地利用类型上可划分为哪几类?各镇应如何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
(3)根据我区人多地少,农业历史悠久,生产条件好的特点,农业现代化应侧重什么?
(4)西山为什么把茶叶、杨梅、枇杷、橘子生产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来抓?我镇发展茶叶、杨梅、枇杷、橘子生产有哪些有利条件?
(5)请为我区农业发展提几条建议。
由于这些话题紧紧围绕着东山、西山的农业发展,贴近实际,为学生关注,能起学生热烈的讨论。
这时,答案的正确与完整与否已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已认识到地理知识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学习地理对农业生产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实用价值。主动学习、探究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已被激发。
三、引入乡土地理内容使学生理解抽象的地理概念
初中地理知识具有在空间上的广阔性、时间上的无限性、知识上的综合性。这与初中学生视野上的限制性、学习时间的短促性、知识基础的有限性等客观因素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在地理课堂中恰当地引入乡土地理知识,能使复杂的地理概念和地理事物具体化,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地球运动”一节知识时,学生对于“两分两至点的昼夜长短变化和地面获得热量变化情况”的内容感到抽象难懂。为此,教师先带领学生回忆生活中的体验:“从你们9月1号开始上学到其后的两个月内,每天放学回家时,天亮的程度一样吗?”学生思考后答复:“不一样,感觉天黑得越来越早了。”教师接着提示:“是的,同学们都明显感受到了白天长短的不同,咱们苏州从6月份开始到12月份这段时间的白昼的时间是越来越短了。”教师再指导学生观察地图,找出苏州地理位置特征: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教师继续提问:“同一时间全球任意地点的昼夜长短是否一致?”在学生疑虑时,教师引导学生从书上和图册上找到相关知识点后再加以讲解,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有关不同地理位置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和地表所获得的热量状况。
四、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渗透本地区的乡土地理知识,可以加深学生对家乡发展的了解,唤起学生热爱家乡的特殊情感。教师通过引导,激发勉励学生对家乡各方面的变化和建设提出见解和建议,让学生立下建设家乡、为家乡作出贡献的志向,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在讲到“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时,学生已经对苏州的了解越来越多了:苏州地处亚热带北部和东部沿海地带,深受季风影响,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春季“桃红柳绿菜花黄,江南一片好风光”;夏初“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盛夏烈日炎炎、万里无云;秋季“稻穗金黄,柑橘飘香”;冬季温和少雨,也会受冷空气影响出现风啸雪飘的低温天气。河流纵横,湖泊星罗棋布,被称为“人间天堂”的苏州,水占了这座城市一半的面积。水成为苏州城市发展的生命线。对苏州的了解一步步引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自豪感,体会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含义,并且也更能树立起学生要保护好家乡优良的自然环境的意识。
我们的生活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它贴近实际,容易被学生理解接受,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利用乡土地理最能体现“由近到远”、“从已知到未知”的教学原则。有针对性地选取乡土材料,使地理课具有乡土性、实用性、趣味性和信服力,使学生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既达到了巩固、深化、提升教材的作用,又有效地延伸课堂教学,地理教学的实效性、高效性当然就体现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