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化县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3-07-31德化县环境保护局

海峡科学 2013年7期
关键词:德化县环境保护污染

德化县环境保护局 方 翔



德化县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对策研究

德化县环境保护局 方 翔

近年来,环境污染事件频繁发生,在严重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进一步唤醒了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德化县生态环境质量良好,评价指数居泉州市首位、福建省前列,但各类环境问题仍层出不穷。该文客观分析了德化县生态环境现状,查找不足,深入剖析体制机制、理念观念、方式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将为今后工作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德化县 生态建设 环境保护 对策措施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面对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德化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县、统筹城乡先行县,加快打造实力瓷都、文化瓷都、美丽瓷都、幸福瓷都、清纯瓷都,全面建成现代化绿色瓷都的总体目标。建设美丽瓷都,就是要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实现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提升转变,实现空间布局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推动科学发展长远发展。

1 德化县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长期以来,德化县委县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建设生态强县和现代化绿色瓷都的战略目标,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实施“大城关”发展战略,追求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实行清洁能源革命,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生态工业、农业和旅游业,强化环境综合治理,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经济、社会、生态“三赢”发展道路,为德化县留下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积累了丰富的资源优势。

1.1 主要成绩

1.1.1生态资源丰富

德化县林木蓄积量1309万立方米,占泉州市55%,森林覆盖率77.7%,位列泉州市第一;拥有“三区两园”(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岱仙湖国家水利风景区和石牛山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5块国家级生态品牌,全县界定管护生态公益林106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39%;建立保护小区113个,挂牌保护古树名木1185株,生物多样性得以保护和提高,居福建省第一位,现有陆生野生动物30目85科352种,占全省的44%,其中珍稀野生动物40种,高等植物284科928属2066种,其中珍稀濒危和特有植物物种达117种;城镇绿地面积达214.13公顷,人均公共绿地达12.3平方米。

1.1.2环境质量良好

流域各断面水质、空气质量均保持在优良水平,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接近国家一级标准,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每年向闽江、晋江提供优质水资源25亿立方米。在全国首次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德化县位居全国第29位、全省第一位,是全省最佳人居地。

1.1.3主产污染负荷降低

实施“以电代柴”、“以气代煤”工程,取缔水煤气站,避免了能源的二次污染,大量削减了烟尘、二氧化硫及有机废水污染物。强化工业固体废物回收利用,发展再生石膏、废瓷再生陶瓷、废瓷土回收加工、尾矿再生利用等产业,减少工业废物污染。注重陶瓷窑炉节能改造,推行节能降耗减排,加强污染综合防治,大幅降低主导产业污染物排放水平,使德化县成为全国第一个无黑烟污染陶瓷产区。

1.2 存在问题

德化的生态环境质量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仍能保持良好水平,这是难得的发展成果,是与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的战略决策密不可分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生态环境问题上可以高枕无忧,各类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事件时有发生,主要存在问题有:

1.2.1水环境污染问题

城区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率仍不高,部分生活污水直排水体,造成流域水质下降。如缨溪、丁溪等浐溪支流,由于生活污水的排入,溪流水质受到较大影响,经德化县环境监测站监测,总体水质虽然达到国家Ⅲ类水质标准,但个别指标如氨氮超标5~6倍,达到劣Ⅴ类标准(丧失使用功能的水质),加剧了河流富营养化。部分工业企业废水未经治理或治理不达标直接排放,“红河”、“白河”现象时有发生。

1.2.2大气环境污染问题

主要表现为餐饮业油烟无序排放、苯类溶剂废气污染、建筑施工粉尘污染和部分企业的烟尘污染。个别企业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轮胎油做燃料,造成周围环境严重污染,危害群众身体健康。交通业迅猛发展,机动车日益增多,导致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大量增加。

1.2.3固体废物污染问题

德化县现有的生活和工业垃圾主要是填埋处理,资源化不足而且管理不易、占地过大、离居民区近,一遇雨季未进行防雨防渗处理的填埋场极易污染地下水体。部分陶瓷企业废瓷废土、城区生活垃圾随意倾倒、堆放,影响市容市貌,污染土壤和水体。

1.2.4水土资源流失问题

工业开发区水土流失治理和管理不到位,开而不建、建而不保,水土流失较严重,这是导致“黄河”现象的主要原因;小型水电站过多,水坝数量多,大部分未留生态保障用水口,导致河流的自然水文性质被改变,水体稀释自净能力下降,枯水季节“有河皆干,有水皆污”。

2 德化县生态环境破坏之成因分析

深入剖析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屡禁不绝背后的原因,才能使我们在今后工作中找出正确的方法,作出正确的决策,有的放矢。我们应该从经济发展模式、宏观决策机制、保护管理体制、生态文明意识等各个方面,对标找差,以增强忧患意识,推动长远发展。

2.1 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决策机制不够健全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来源于不合理的建设、生产和生活行为,产生于生产和消费的各个环节。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生态环境管理方式是“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这相当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有当污染导致环境出问题了才想到去治理,当生态被破坏到不可逆时才想着去恢复,这种模式造成了保护生态和治理污染的难度很大、代价很大。很多项目在引进、立项、筹备等阶段未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内容,未批先建,导致企业可能因场地、规模和工艺原因难以适应当地生态环境要求,难以符合污染物达标排放标准,或治理成本太高,很多小型企业难以承担治理费用,生态环境矛盾日益突出。

2.2 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意识缺失

传统发展模式中,“唯GDP论英雄”,造成发展建设不计生态环境代价,一边抓发展,一边造污染,一批人搞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一批人管生态恢复和污染防治,经济社会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两张皮的现象非常突出,责权利没有对立统一,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意识缺失,无法全面贯彻“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政策方针。体现为部分经济建设部门在产业布局、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方面未能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力,生态环境保护只停留在纸面上、口号中;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逃避污染防治责任,对承担环保责任观不明确,盲目投资污染型行业、故意闲置环保设施、偷排漏排污染物的现象时有发生;社会公众虽对环境现状非常关注,建设宜居宜业的环境要求非常迫切,但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缺少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活消费习惯,缺乏责任约束机制。这种现象造成无法实现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源头控制和全面预防,发展的代价很大。

2.3 城区功能分区不够科学

由于历史欠帐和规划建设未能严格执行环境功能区划等原因,城区工业、居住、学校、商业等功能区混杂,工业、商业等活动产生的噪声、油烟等污染影响附近居民,且这些污染又难以避免和防治,如德化县城区主要道路两侧均是“上居下铺”式建筑,小型餐饮业基本不具备油烟污染处理、达标排放的条件,经常引起群众投诉。

2.4 生态环境保护资金投入不足

德化城乡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很不平衡,城乡环保设施建设差距较大,农村环保仍是一块短板。除城关两镇外,其他乡镇的环保基础设施极其缺乏,16个乡镇中只有5个乡镇的镇区建有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实际处理率很低。

2.5 环境监管能力有待提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环境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环境保护工作日益繁重,而执法能力、监测能力和环保队伍人员素质均有待进一步提高,才能适应环境保护新形势的需要。

3 生态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3.1 科学决策,明确责任

要切实把环境保护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落实目标任务,明确主体责任,完善政策措施。一是要科学决策。环境管理的正确方式应当是实现管理关口前移,在发展经济、建设事业的决策初期,就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因素,要构建环境保护工作综合决策机制,实行党政一把手“一岗双责”负责制,在经济布局上、结构调整上、工艺选择上和消费方式上选择环境友好型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就是要清洁生产和绿色消费,从而在源头上避免环境污染。这也是我国诸多环保法律法规除了规定环保部门的统一监管职责外,还规定了各级政府、有关主管部门、企业和公众环保职责的重要原因。二是要明确责任。企业应该作为环保责任主体,在项目立项、设计和规划、土建等阶段就应该落实环境保护责任,而不是流于形式。环保部门应该成为“开药方”的,对企业环保工作进行指导。事实上,企业在环境保护中起着关键作用。污染能否最终控制、资源能否得以节约与循环,企业的角色和作用都是独特和关键的。三是要落实考核。制定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指标体系,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各级人民政府和各部门的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管理监督的重要依据,实行环境保护工作一票否决制。

3.2 绿色发展,繁荣经济

德化的经济总量仍较小、发展不足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部分群众生活还不富裕。因此,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发展必须转型,转型也是发展,是一种有促有控、调优调强的发展,通过推进环保,培育新的增长领域、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要把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作为发展的基本前提,同时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对经济增长的优化和保障作用、对经济转型的倒逼作用,以环境保护进一步推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布局,统筹兼顾当前和长远,实现绿色发展。

具体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把优化产业结构与节能减排结合起来。要针对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具有市场需求广、就业容量大、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强,污染排放低等优势,加快发展步伐,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要从产业发展、财税政策、节能减排等方面支持 “关旧上新”,淘汰高污染、高排放的落后产能,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等环境友好型产业。二是把企业增效与节能环保结合起来。我们不少陶瓷企业在生产方面的技术装备并不逊色,有的甚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在环保方面的意识相对淡薄、技术装备水平不高。企业通过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既能降耗减污、又能增加效益,提高竞争力,具有巨大潜力。三是把经济空间布局与生态环保结合起来。我们实施“大城关”集中战略,全县2/3以上的人口和资源集中在城关两镇,城关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迅速,但同时也导致城关环境容量面临考验,其他乡镇的发展趋缓,因此,要推动发展、转型和环境保护,必须优化经济的空间布局,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切实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优化发展中强筋壮骨、形成新的竞争优势。要推动南部城关区域产业向中东部区域转移的步伐,要鼓励和逐步推动工业企业“退城进园”,以符合经济梯度推进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这个过程中,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实行差别化的产业政策,同时必须严格环境准入标准,绝不能降低环境门槛,要切实防止污染转移。要结合实施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在重要生态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红线。

3.3 防治污染,保障民生

解决环境问题,必须处理好预防与治理、新账与旧账的关系。我们既要通过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国民经济体系,努力不欠新账,又要加快治理历史遗留的环境污染问题,尽量多还旧账。一是要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加强相垵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日常监管,上游国宝、盖德等乡镇继续执行严格的建设项目准入制度,确保群众喝上干净水、安全水。二是继续推进流域水环境整治。通过资金补助、财税优惠、项目倾斜等措施,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环保领域;结合“赛水质”等活动,持续推进新一轮小流域整治。三是继续加快德化县污水处理厂二、三期及配套管网建设,推进县垃圾无害化卫生填埋场建设,积极探讨建设垃圾焚烧等资源化利用模式,进一步提高城市污水、垃圾处理率和资源利用率。四是强化大气污染防治,持续抓好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推行陶瓷行业清洁能源替代,加大建筑施工场扬尘污染防治力度,加强工业园区水土流失监管和防治,健全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推进PM2.5、NO等监测和数据发布工作。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和新能源汽车,引导公众绿色出行。五是要推进农村环境保护。要大力推进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引导和鼓励农民科学施肥施药和合理养殖种植,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地开展庭院式人工湿地、生物氧化塘等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同时,主动对接“美丽乡村”,结合新农村建设,扩大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范围,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拿出一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能受益的治理成果。六是要加强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处置。要牢固树立隐患险于事故、防范胜过救灾的理念,加大环境执法和监管、风险隐患排查和评估力度,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着力消除污染隐患,妥善处置突发事件,把环境污染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要建设快速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充实应急救援物资和装备,一旦发生事件就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把损害降到最小程度。要合理调整企业空间布局,严格化学品生产管理,切实防范化学品环境污染事件。

3.4 强化执法,健全队伍

目前我国现行环境法规体系还不健全,罚则较轻,使得环境“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要加重罚则、加大惩处力度,真正起到足以震慑违法行为的作用。要执行严格的准入制度,严禁引入重污染型项目,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县环保部门要严格环境执法,把日常执法检查与环保专项行动结合起来,实施跨行政区执法合作和部门联动执法,敢于碰硬,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健全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建立执法责任制。要积极开展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健全环境损害赔偿机制,推动环境公益诉讼和法律援助,强化环境司法保障。同时,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环保执法监管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供必要的保障。全面推进环境监测、监察、宣教、信息等环境保护能力标准化建设。扩大空气质量、流域、地下水、土壤等监测项目范围,加强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监督管理和日常维护。加强环境监测和监察能力建设,配齐执法和监测相关的仪器设备,提高工作效率。强化环境宣传教育,积极指导企业不碰环保“高压线”、不破环保“底线”。增强环境信息基础能力、统计能力和业务应用能力,建设环境信息资源中心,加强物联网在污染源自动监控、环境质量实时监测、危险化学品运输等领域的应用,推动信息资源共享。

3.5 重视宣教,营造氛围

深入开展全民环境宣传教育行动计划,广泛动员全民参与环境保护,引导全社会以实际行动关心环境、珍惜环境、保护环境。一是要畅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渠道,对涉及群众利益的环保规划、决策和项目,充分听取群众意见,鼓励检举、揭发环境违法行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二是要充分发挥广播电台、电视和网络媒体的作用,利用“地球日”、“环境日”等节日,举办各种行之有效的环保宣传活动,营造“人人关心环保、人人支持环保、人人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三是要着力普及领导干部和学生环境教育,培养环保生力军。将环境保护内容纳入县委党校干部培训内容,并将培训内容纳入干部培训结业考试范围。要继续巩固青少年环境教育普及率,将环境教育纳入中小学地方课程,要列入课表,使用统一的环境教育教材,确保质量、课时“双达标”。三是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力量参与环境保护的工作机制,重视环保教育,加强与学校、社区、民间环保组织和环保志愿者的沟通,提供必要的帮助,更好地鼓励、支持和引导他们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来。

4 结束语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的一个亮点,就是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强调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这昭示着,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是我们需要肩负的新的历史责任。

猜你喜欢

德化县环境保护污染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 优秀少儿美术作品展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福建省德化县丁溪幼儿园优秀美术作品展
福建省德化县丁溪幼儿园美术作品展
德化县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示范县工作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