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信息认知方式的影响

2013-07-31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24期
关键词:大学生信息

卓 兰

(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876)

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信息认知方式的影响

卓 兰

(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876)

信息的扩散与传播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信息扩散真正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形成了一种新的信息交流和共享方式.当代大学生的信息认知方式也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本文就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信息认知方式的影响进行了浅显的分析,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刀,对当代大学生信息认知方式的影响是双向的,这种研究对大学生信息认知方式的良性转型有着重要的作用.

互联网;信息认知方式;大学生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其中,学生占网民总体比例为26.8%,是网民构成中最大的一个群体.在这庞大的学生网民群体中,大学生是年龄阶段和知识水平最高的一个重要群体.信息网络化时代的全面到来,使传统的信息认知方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在发展越来越成熟的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认知方式也发生了很多根本性的变化,互联网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代大学生信息认知的方式.

1 当代大学生信息认知方式的特点

大学生作为一个处于特定年龄段的群体,具有年龄阶段共有的特点,又因为接受的教育程度比较高,又与同龄非大学生在认知方面显现出一定的差别.

1.1 当代大学生认知特点

(1)好奇心强烈,认知具有敏锐性和很强的灵活性,但缺乏深入分析的能力.当代大学生成长的环境是一个信息飞速发展的社会,对于处于心智发展高峰期的大学生而言,大量的信息一方面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增强了他们的求知欲,但另一方面也使生活阅历不深的他们存在诸多的迷茫与困惑,由于信息的快速更新且数量繁多,大大冲淡了他们对问题深入分析的兴趣.这就使得当代大学生呈现出强烈好奇心和缺乏深入分析的认知特点.

(2)认知方式从以往的外部权威为主转向以内部理性为主.当代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很强,不满足于他人或者媒介灌输性的信息获取,更偏向于从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因此当下多样化甚至相互矛盾的信息,使当代大学生不断破除外部权威的影响,走向自我判断、自我加工所接受的信息.这就促使他们的认知方式从以往的外部权威为主转向以内部理性为主.

(3)认知行为的目的性、功利性增强.当代大学生大多是90后,生长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社会发生深刻转型的时代,他们在认识和审视问题时,更多的是会从功利和实用的视角出发,强调个人利益,不自觉降低了对理想追求和献身精神的培养.理想信念等精神层面的追求趋于弱化,对事物的评判标准具有较强的功利性和目的性.

1.2 当代大学生信息认知方式特点

当代大学生认知特点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信息认知方式的特点,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的信息认知方式呈现出与以往时代不同的特点.

(1)信息认知方式由单一变为多样又有变回单一的趋势

最早期的大学生信息认知方式比较单一,通常为报纸书刊,读报看书曾是一代大学生典型的信息获取方式,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足以及科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信息认知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播电视、电脑网络的出现,极大丰富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也使大学生信息认知方式出现了多样化的繁荣的景象.但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与发展,网络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他的信息渠道由于自身缺陷无法与网络抗衡,导致当代大学生信息认知方式逐步趋同于一致,互联网成为最主要的信息获取渠道.

(2)信息认知方式呈现出场依存和场独立相互交融的特点.

美国心理学家赫尔曼·威特金(Herman· Witkin)认为有些人知觉时较多地受他所看到的环境信息的影响,有些人则较多地受身体内部线索的影响.他把个体较多依赖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影响和干扰,独立对事物做出判断的称为场独立性;个体较多地依赖自己所处的周围环境的外在参照,以环境的刺激交往中定义知识、信息称作场依存性.一般情况下,同一个人一般会显出明显偏向于某一种场的特征,即场独立性人格在信息认知时会表现出持续性更偏重于个人想法的特点.但是当代大学生由于时代特点,如前文所述,整体体现出独立性强,渴望表达自己,不愿趋同于他人的特征,因此大部分属于场独立性认知风格.但如今大学生在信息获取方面过于偏重网络,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网络依赖性,因此互联网信息对其个人判断会产生影响,外界因素的影响不容忽视.渐渐地,形成一种比较新颖的状态,当代大学生普遍愿意坚持自己的观点,并认为是自己通过个人判断产生的结果,但事实往往是各种网络信息影响最后达成的一种平衡,这就不难理解当代大学生很难相信某种信息的准确性,因为互联网提供的信息龙鱼混杂、真假难辨,而大学生并没有完全具备判断能力,所以场依存和场独立两种认知方式交替存在.如表1表2所示,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偏向性,两种风格交替存在.

表1 在有他人在场的干扰的环境中我难以集中精神

表2 当我坚持某个观点时,对他人的观点不在意

(3)当代大学生信息认知方式在现实世界和网络世界中交替存在,既相辅相成又相互排斥.

这是一个随着互联网的产生而产生的新特点.在网络时代未到来之前,大学生信息认知方式整体上是连续的、一致的,但是由于“上网”这种行为具有匿名性、隐私性,致使大学生信息认知方式慢慢发生了变化.在调查问卷中,绝大多数的受访者面对同样的问题发生在不同的环境下(即现实生活和网络世界)作出的回应是有差别的.一方面大部分大学生表现出在虚拟世界尤其是在不需要实名认证的社交工具或者是论坛中会降低自己言论的真实性,与此对应的是对于从互联网上获取的信息也持有比较高的怀疑态度(如图2).一半以上的受访者承认在网络聊天中偶尔会说谎,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但另一个方面,网络世界高效、快捷、共享的特点,又深深的吸引着大学生,有将近40%的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间为5-10个小时,还有5%的学生在10小时之上,沉迷于网络,所以互联网用其自有的方式渗透到了大学生的生活中,一个很好的例子,在你是否会使用一些网络新词,51.7%的受访者表示有时会使用(如图3).

图2 在网络中聊天的态度

图3 您是否使用一些网络新词

这些现象令当代大学生的信息认知方式在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中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有时会出现截然相反的态度,当然这与互联网对整个人类的影响也有着一定的联系.

2 互联网与信息认知

2.1 信息与信息认知

我国国家标准《情报与文献工作词汇基本术语》(GB4894-1985)载:“信息是物质存在的一种方式、形态和运动状态,也是事物的一种普遍属性,一般指数据、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可以使消息中所描述时间的不定性减少.”也就是说信息是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反映,并借助于一定的物质载体传输和存储.在现代生活中,信息的重要性愈来愈凸显,很多竞争归根结底都可以化为信息的竞争.

认知是人们认知活动的过程,信息认知就是人们对信息接收、辨别、转换以及加工处理的过程.信息认知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对信息的真伪、准确与否的判断,其二是对信息量的不足与多余、充分与过剩的控制.这就很明显的看出了信息认知的重要性,尤其是作为当代大学生,采取怎样的信息认知方式对信息有效的获取起着举重轻重的作用.

2.2 互联网与网络信息

要阐述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信息认知方式的影响,首先要清楚地认识互联网的特点.从狭义上讲,互联网就意味着网络世界,由互联网提供的呈现的信息就是网络信息.互联网以其高效、快捷、共享的特点使以它为载体萌生出来的网络信息也具备了这些特点,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成熟,网络信息从一种边缘资源慢慢成为了主要的信息方式.如图1所示,在受访的1000名大学生中,网络已经成为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并且大大领先于其他的方式.当然网络信息以及互联网自身固有的缺点也导致这样方式对大学生的信息认知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在文章的后面会涉及,但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已经成为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这也是我们研究的重要原因,新的主要的信息渠道必定会对大学生的信息认知方式产生影响.

图1 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3 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信息认知方式的影响

3.1 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信息认知方式的正面影响

3.1.1 信息认知方式范围拓展

如果说电脑是人脑的延伸,那么互联网就是对人的全身心的延伸.在互联网上,大学生不需要辛苦地翻阅纸质文件查询资料,使用搜索引擎,足不出户便可收集到大量的信息,快速地即时地了解到国内和国际最新的新闻和各个领域的最新动态.大学生在网上也不仅仅是通过单一的文字、数据进行阅读和感知,而是以“超媒体”的方式,各种文本、图形、动画、音频、视频材料相互交织地接收信息.互联网用其强大的功能和全新的方式,放大了大学生的感官,改变了认知的形式,对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不可否认的作用.从表面上看,信息认知方式趋同于一种,实际上是内部大大拓宽了认知方式的范围.

3.1.2 信息认知方式中创新思维的突显

创新是网络时代鲜明的时代精神,也是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维的显著特征.首先,互联网的发展使人们的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变得更为便捷,从而导致人才市场的竞争更为激烈.目前,国内大学生已经强烈感受就业竞争的压力,通过创新获得成功并在竞争中取胜,变成了许多大学生重要的价值取向.其次,由于生长在互联网中的网络文化是一种速度文化,它的快速特征客观上也大大地增强了社会竞争的动因,创新成为个体价值得以实现的关键,不断地升级自身的知识成为大学生普遍的行为心理习惯,因此大学生信息认知方式也凸显出创新独立的色彩.最后,互联网作为一个开放而多元的网络,更作为一种新型虚拟的文化,也为驱动创新思维提供了有利的工具.网络世界本身所固有的自由平等、海量信息、超时空、超媒体、多元文化等特性,对大学生扩展思路,广泛地快速地获取信息,进行创造性的想象起着不可低估的积极促进作用.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信息认知方式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更具创新思维,使得认知方式进入了一个良性向上发展的循环中.

3.2 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信息认知方式的负面影响

3.2.1 互联网上信息过量造成注意力的贫乏

互联网以信息储存量大、处理数据和传输信息速度快为显著特征,并且集文字、声音、动态图像于一体,构成了一种立体化的传播形态.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使人们可以非常迅速、便捷、低价地获得信息,这对开阔人们眼界,促进开放的创新的思维具有正面作用,但过量的信息会造成信息超载甚至信息的污染,影响到人们正常的认知活动.信息过量对大学生认知活动造成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网上过量的信息影响了有用信息的清晰度和效用度,不利于对知识的正常吸收;二是受到其他无用信息的干扰.无用信息以及负面信息过多,用于筛选的时间过多,导致大量时间的浪费.三是受到不良信息的污染.不利于大学生身心的发展,尤其是一些错误虚假信息会误导大学生,使其无法做出正确判断.(如图4)52.5%的受访者认为网络浪费了大量的时间,37.1%的受访者对庞杂的负面信息感到无所适从.

图4 您认为网络给你带来的麻烦

3.2.2 “信息崇拜”的观念的出现

西奥多·罗斯扎克指出,信息崇拜是指将信息神化,忽视计算机处理信息与人脑的思维所具有明显的区别、夸大计算机的能力,脱离人、社会制度的因素对计算机应用前景不切实际的想法以及导致计算机滥用的做法.他所概括的这种“信息崇拜”的倾向,在部分大学生的行为心理中,主要表现为一种突出的信息网络技术决定论的价值取向.具有这种倾向的学生,用对信息网络技术的狂热迷恋来取代一切,忽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修养和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信息崇拜”对大学生成才具有不良的影响.过于相信网络,缺乏自己的判断.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现象在当代大学生中蔓延:“凡事问百度”,大学生对互联网搜索引擎的依赖已经达到了极致,受访者中83.2%表示有经常使用搜索引擎解决问题的习惯,并且很自然而然,对搜索出的结果也不会做过多的考虑,直接使用.这种信息崇拜正是互联网给大学生信息认知方式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是相信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完善和成熟,这种状况在日后应该会有所缓解.

3.2.3 互联网有可能最终导致信息认知方式的趋同

虽然这种观点还只是出于一种假设阶段,但是这样的趋势在逐日显现,3G和4G时代的到来也许会加速这样的进程.当然,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当网络时代使我们快速失去了很多传统的认知习惯,因此也有很多人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与保留.但即便如此也难以阻止大众尤其是当代大学生对信息认知方式选择改变的趋势,互联网将成为一种主流的信息渠道,这种改变虽然还难以预料其最终影响,但笔者认为是一种消极的影响,当代大学生过于依赖网络和迷恋网络的弊端日益凸显,如果信息认知方式过于趋同,将导致最后的信息认知趋同,并未有利于信息的掌握和分析.

4 小结

总而言之,当代大学生正处在一个新的变革的时代,无论是经济政治体制的变革,还是科技技术的变革,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认知行为.而其中大学生的信息认知方式也发生了很多变化,互联网在这其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互联网以其自身的优势给大学生信息认知方式注入了新的血液,克服了很多传统认知方式的弊端,与此同时,它也是一面双刃刀,其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尤其是“信息崇拜”现象必须引起重视,我们应该扬长避短,去糟粕,取精华,让互联网更好的服务于我们.

〔1〕夏万林.大学生网路利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1(11):100-102.

〔2〕王海燕.当代大学生认知特点与思政教育创新[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09):20-21.

〔3〕邹旭明.论网络时代的信息认知[J].图书馆,1999 (04):11-14.

〔4〕李钟心.网络时代大学生信息能力提升方略[J].人民论坛,2011(14):176-177.

〔5〕夏万林.信息网络技术对大学生认知方式的影响与“两课”教学教育手段创新[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1):116-122.

〔6〕田晓锟.网络技术发展对大学生信息力的影响[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1.

〔7〕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http://www.cnnic.net.cn/.

TP393

A

1673-260X(2013)12-0032-04

猜你喜欢

大学生信息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订阅信息
新大学生之歌
展会信息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信息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