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空留巷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2013-07-30赵森
赵 森
(晋城煤业集团沁秀公司坪上煤业,山西 晋城 048203)
1 XV4307工作面概况及地质情况
1.1 工作面概况
晋城煤业集团凤凰山矿XV4307工作面采掘情况:东为三水平四盘区回风巷、皮带巷及轨道巷(均已掘),南为154309工作面,西为矿界,北为154305工作面(已采)。上覆9#煤为95311、95313工作面及小窑采空区。
工作面所采煤层为15#煤,一次采全高,工作面倾斜长176.4 m,走向长度783.4 m,煤层厚度1.70 ~3.10 m,平均厚度2.13 m。工作面布置3条顺槽,采用二进一回通风方式,支护方式均为锚杆支护,锚索、钢带补强支护,并且为了防止在开采过程中形成大面积悬顶,矿压显现压垮工作面,该工作面采取了超前深孔预裂爆破的方法。
1.2 地质情况
盖山厚度:工作面地面标高为790.9~826.5 m,工作面标高为577~663 m。盖山厚度为160~252 m,平均200 m。
煤层构造特征:煤层为15#煤层,黑色,亮煤为主,团块状,含1层0.45 m较稳定厚夹矸。煤层普氏硬度2~4,夹矸普氏硬度1~2,煤层倾角0~18°,平均倾角6°,煤体容重1.5 t/m3。该工作面由一向斜和一背斜组成,其中背斜轴向N7°E,倾伏SE,两翼倾角0°~6°,平均4°;向斜轴向 N12°W,倾伏 NW,两翼倾角0°~25°,平均8°,对回采有一定影响。
1.3 采煤方法
该工作面采用倾斜长壁一次采全高后退式综合机械化采煤法。轨道巷采用混凝土膏体材料充填沿空留巷,其余采空区顶板采用自然垮落法管理。
1.4 顶板管理
工作面支架布置形式:本工作面采用2架ZT16000—16/30型端头支架支护端头顶板,采用ZZ8000-17/32型支架116架支护工作面顶板,采用ZT9500/20/30型端头支架支护沿空留巷端头。
2 矿压观测内容
2.1 工作面
观测工作面综采支架工作阻力随工作面推进的变化,分析工作面直接顶(老顶)初次垮落步距、老顶初次来压及周期来压的特征、显现程度、动载系数;分析顶板活动状况及支护阻力变化规律;分析断层构造对采场矿压显现的影响规律;分析现行实际支架阻力分布状态,包括支架工作阻力、初撑力是否满足顶板支护要求等,为现有支架适应性分析提供科学的现场实测依据。
2.2 沿空留巷
巷道表面位移、围岩深部位移、巷道顶板压力观测、充填墙体受力观测。
3 观测仪器布置方式
3.1 工作面观测仪器布置
工作面矿压观测采用KJ216综采工作面顶板动态实时在线监测计算机系统,工作面布置3个测区,分别布置在工作面上部、中部、下部,见图1。
图1 KJ216顶板动态监测系统设备布置图
3.2 沿空留巷仪器布置
3.2.1 综合测站
在工作面后方采空区0~320 m范围内每隔20 m布置1个巷道表面位移测点(共布置16个),其中:每隔60 m布置1个综合测站(共布置5个),见图2。
3.2.2 综合测站观测方法
1)表面位移观测方法:首先观测AO的顶板下沉量,然后观测OB的底板底鼓量,再观测CO的煤体帮变形量,最后观测CD墙体帮变形量,见图3。
2)巷道顶板压力观测:在沿空留巷320 m处布置单体连续监测记录仪,对留巷顶板压力进行监测,见图4。
图2 XV4307工作面沿空留巷测站布置图
4 矿压观测数据分析
4.1 工作面
通过矿压观测数据分析,工作面直接顶(老顶)断裂后,断裂岩块A、B、C之间相互挤压、支撑可以形成暂时的力学平衡结构,此结构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周期性平衡-失稳-再平衡。在此过程中,断裂后的B岩块将逐步发生下沉运动,在下沉过程中受A、C岩块的水平挤压和工作面支架的支撑,在工作面回采周期内可达到暂时的平衡,直至接触采空区矸石。该结构周期性的变化会对工作面支架形成载荷,见图5。
图5 上覆岩层活动模型示意图
4.1.1 支架工作阻力随工作面推进距离变化关系
实测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随工作面推进距离变化,XV4307工作面直接顶(老顶)初次来压及前5次周期来压情况见表1。
表1 顶板来压步距及强度数据整理表
4.1.2 顶底板移近量
现场观测表明,工作面割煤循环内没有出现底鼓现象,因此,可用顶板下沉量表示顶底板移近量,见图6。
图6 工作面顶板移近量曲线图
从图6可以看出,工作面(循环)顶板下沉量最小为61 mm,最大为82.2 mm,平均73.72 mm。
4.2 沿空留巷
巷道表面位移观测数据统计见表2。
根据沿空留巷安装的KBJ60-Ⅲ单体连续记录仪监测数据统计分析表明,沿空留巷160 m处煤体侧单体最大工作阻力114 kN,巷道中间单体最大工作阻力288.32 kN,巷道墙体侧单体最大工作阻力266 kN,说明煤柱侧、墙体侧单体支撑效果不明显,主要原因是:由于巷道底板松软单体钻底严重,使得单体支撑效果不明显。沿空留巷320 m处单体采用穿柱鞋以后,巷道中间单体最大工作阻力达到268.28 kN,墙体侧单体最大工作阻力达到567.72 kN,表明单体使用柱鞋后,支护强度明显提高。
表2 巷道表面位移变化速度统计表
5 老顶来压规律
5.1 老顶初次来压步距
根据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监测数据分析,工作面老顶初次来压步距为30.1 m,影响时间42 h,影响范围5.45 m,来压期间支架最大工作阻力为6700 kN,动载系数 1.77。
5.2 老顶周期来压步距
1)根据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监测数据分析,工作面平均周期来压步距13.92 m,影响时间10.02 h,影响范围1.7 m,来压期间支架最大平均工作阻力为6576.02 kN,动载系数1.27。
2)老顶周期来压时,工作面机头1#~10#架悬顶2~8 m,中部20#~100#架悬顶1.5~6 m 左右,机尾至105#架悬顶2~6 m,见图7。
图7 工作面悬顶观测剖面图
6 结论
1)XV4308综采工作面无论是老顶初次来压,还是老顶周期性来压,沿工作面方向并不是同时来压,而是呈现分段局部来压、迁移特征。
2)工作面巨厚顶板弱化处理后,老顶初次来压步距平均30.1 m,影响时间42 h,影响范围5.45 m,来压期间支架最大工作阻力为6700 kN,非来压期间支架工作阻力3785 kN,动载系数1.77。
3)工作面周期来压步距平均13.92 m,影响时间平均10.02 h,影响范围平均1.7 m,来压期间支架最大平均工作阻力为6576.02 kN,非周期来压期间支架平均工作阻力 5201.23 kN,支架动载系数平均 1.27。
4)观测期内,工作面液压支架工况良好,支架各部件没有出现折损现象,供液系统正常,支架初撑和工作阻力满足工作面顶板支护要求,没有出现大马拉小车现象。
5)沿空留巷在巷道底板松软的情况下,必须采用穿柱鞋的方法来增大单体柱底的承压面积,使得单体承压强度得到有效提高,这样才能确保对巷道顶板的有效支护,减轻墙体充填初期及在养护期间,受顶板压力的影响,保证墙体在凝固期间的强度,使墙体整体稳定性和完好性得到了提升。
[1]陈炎光,陆土良.中国煤矿巷道围岩控制[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4:133-135.
[2]钱鸣高,石平五.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