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校训英译的语用标记等效再现

2013-07-27吴春容

关键词:校训英译句式

吴春容

(四川理工学院 外语学院,四川 自贡 643000)

一、问题提出

校训,是一个学校的教育宗旨、人文精神、办学特色等全部内涵的集中表述,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1],它是大学整体风貌、办学水平、群体意识、凝聚力和感召力的体现。校训有内聚人心,外树形象,激励师生,感召学人,完善人格,凸显特色的作用。从语言功能看,校训主要有三大功效:信息功效:传达信息;指令功效:使读者作出文本所期望的反应;宣传功效:旨在宣传高校的办学理念和特色。可以说,校训就是高校的一张名片,它对扩大学校影响力,树立高校自身形象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对外交流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对高校的文化急需了解,校训无疑是一个很好的窗口,对校训翻译研究之重要性可见一斑。各高校校训尽管在内容和表达方式上不同,其功效是一致的,即传递信息,感染受众,树立形象。如何将校训译为恰当的英文,特别是在目的语中如实再现校训的三大功效,这是摆在译者面前的问题。

二、我国高校校训及其英译现状

(一)我国的校训概况

笔者选取蒋庆胜硕士论文[2]附录中的486所中国高校校训做样本分析。与西方大学校训相比,我国的大学校训在核心内涵、文字来源、句式结构和个性特色方面有鲜明的不同。

1.核心内涵重“德”和“博”。 “明德”和“博学”是中国大学校训的核心内涵。486所高校中,校训含“德”字的大学有158所,含“博”字的大学有90所。如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华中科技大学的校训“明德厚学,求是创新”,香港大学的校训“明德格物”等。西方大学校训则有浓厚的宗教色彩,“God(上帝)”和“Lord (主)”是校训中常见词,强调“真理”和“自由”。例如牛津大学校训 “Domius Illumination Mea.”(The Lord is My Illumination,主照亮我)。哈佛大学的校训“Let Plato be your friend,and Aristotle,but more let your friend be truth”,意为“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

2.校训文字来源。与西方校训主要来源于拉丁语和《圣经》不同,我国校训来源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来源于《论语》、《中庸》、《周易》等儒家经典或古籍。如中山大学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出自《中庸》,复旦大学的“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来源于《论语·子张》。二是名人题词,如清华大学以梁启超的“君子”演讲中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校训。北京国家会计学院的校训是朱镕基亲笔题字的“不做假账”。三是各高校在实践中提炼出的办学特色。如四川理工学院校训“厚德达理,励志勤工”,华东大学校训“崇德博学,励志尚实”等。

3.句式结构。在句式结构上,我国校训多采用传统的对偶成联的短语形式,行文简洁、用词严谨,结构整齐,多为“四言八字”,如首都师范大学校训“为学为师,求实求新”,南京医科大学的“博学至精,明德至善”,或“二言八字”,北京大学的“爱国、进步、科学、民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团结、简朴、唯实、创新”。西方校训句式结构自由,单词、词组、句子均可。相对而言,名词结构和祈使句用得较多。如耶鲁大学的校训“Truth and light”,密西根大学校训“Art,science,truth”,伦敦大学校训“Let everyone come to the university and merit the first prize”。

4.个性特色。西方大学校训特色鲜明,我国的大学校训凸显学校特色的较少,在486所高校中,校训有“团结”、“创新”等字样的大学就有110所,校训文字雷同现象严重。当然也有少数特色突显的大学校训,如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北京舞蹈学院的“文舞相融,德艺双馨”,中国海洋大学校训“海纳百川,取则行远”,四川大学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等,都在校训中彰显了学校的专业特色或校名特色。

由于中国校训与西方校训在以上方面的差异,这对校训的英译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译者仔细考量,在译文中再现原校训的信息、指令和宣传功效。

(二)我国高校校训英译研究现状

我国高校几乎都有校训,但其英译版本缺席者甚多,“国内多有广征校训却少有征集其译语”[3],这导致了我国对校训英译研究重视不够,研究成果的数量与质量都难以让人满意,现状堪忧。笔者通过关键词“校训翻译”在CNKI搜索,只有42条相关结果,其中4条是硕士论文,无博士论文。期刊质量方面,四篇为核心期刊(张新军、杨慧,2003[4];张顺生,2006[5];范武邱、范头姣,2008[6];周永模,2008[1]),其余全是普刊,包含普通学报17篇。多数文章是他人研究的重复,研究难有深度和广度,有代表性的研究不多。研究视角上,比较有代表性的论文主要从语言学和文化研究层面开展,安敬涛[7]以目的论为理论基础,杨瑞[8]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和语篇分析的视角,蒋红红[9],贾和平[10]从生态翻译学视角,范武邱、范头姣[6]从美学视角,麦新转[11]、俞双英[12]从奈达的功能对等视角,麦新转、王玉芬[3]从文化视角等,他们分别给出了一些英译校训的原则和方法,如要读透原文,本着互文性、传意性和简洁性三原则[1],采取归化手段翻译等,这些多是感性的想法和经验总结,难以量化为具体的标准。对于同一校训出现不同译文版本,孰优孰劣,众说纷纭。但是,正如前文所说,我国富有特色的大学校训往往有深厚的渊源和背景,对其解读与翻译需要联系高校自身的背景和相关信息,即大“语境”,单纯从语言的字、词、句层面或笼统地从文化层面的分析是不够的,必须从语用的多层面对其进行分析和解读,并找到相应的理想译文。遗憾的是,目前尚未有论文从语用层面对校训英译作出研究,如何在英译文中再现原校训的功效?对同一校训的不同英译文,如何判断和选择?笔者认为,侯国金教授的语用标记等效论对校训英译具有很强的解释力。

三、语用标记等效论

标记理论最初由N.Trubetzkoy和R.Jakobson提出,他们以语音的对立着手分析,处于“默认值”的事物和表达它们的手段,称为“无标记式”(Unmarked term,简称U),反之,罕见的,罕用的,特殊的为有标记式(marked term,简称M)[13]。我国学者从语言研究的多个层面研究标记理论[14-15],标记理论因而从最初的语音、形态学,发展到语义、句法和语用方面。侯国金[16-17]将标记理论引入语用层面,以关联为取向,把奈达的等效翻译论[18]发展为“语用标记等效翻译原则”(Pragmatic Markedness Equivalence Principle,简称PMEP),他将PMEP从微观语用学与宏观语用学的各个层面应用分析[13][16-17][19],并发展到语用修辞的标记等效翻译研究[20]。侯氏指出,话语有无标记是普遍存在的,“标记”与“无标记”是相对的,标记与否只是感觉和程度问题,它是一个持续的连续统(continuum),标记价值在语用层次均有体现;等效翻译意味着标记价值的等效,等效也是相对的,意义是等效的先决条件,标记价值的等效是最好的标准。在翻译中需洞察原文标记项目主要包括:语音和书写效果;措辞(语义和风格);句式;语篇结构和连贯效果;修辞风格和文体风格等。标记价值可分别标为“U,M-,M+,M++”,依次为“无标记、弱标记、中标记、强标记。PMEP包含12条准则,主要内容如下[16]:

1.熟悉原文角色(以及作者)的任职环境。

2.了解原文的命题意义,并区分概念意义和程序意义(procedural meaning)。

3.考虑原文的语音效果、正字法/书写效果,洞察其标记性。

4.考虑原文措辞、句式、修辞、文体风格,考虑原文语篇结构与连贯效果,并分别洞察其标记性。

5.对原文做到深入和“神入”的理解。

6.尽量“等效”,即“语用标记”价值上“等效”再现原文的上述各方面。翻译时形式相似第二,意义等效第一。

7.当意义丰富复杂时,以话语意义(utterance mean ing)或说话人意义(speaker meaning)为重。

8.若因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无法完美移植原文标记性,需寻找标记性最接近原文的译法。翻译时若加入标记性特征出现较大遗漏或损失,就要适度调整:或以注释说明,或在上下文的比邻处补救。

从语用标记等效原则的角度看,译文离原文的标记价值越接近,质量就越高,如下表1:

表1 语用标记等效对应表

侯国金[17]对PMEP进行量化,提出了语用标记价值等效(价)值(Numerical[Pragmatic Markedness]Equivalence Value,简称 NEV),他指出,每句/段译文的理想“标记等效值”设为100分,即10个参数′10分。若只考察5个参数,就加5个参数′10分(称为补值[compensation value])。若参数超过10个,则减到10个计算。每个标记值的理想译文满分为10分,若译文的标记价值与原文的标记价值不符,则扣分。相隔一个标记价值扣1—2分,任何微小程度的误译都要扣1—5分,出现较大误译的译文因谬译而失去“语用等效值”估算机会。在“标记等效”的估算中,一般仅考察原文和一两种译文的4—7个(语用)参数,最少3个,最多10个。

鉴于校训的特点和功效,选取四个参数,即校训的含义、措辞、修辞、句式结构来考察中国校训和其英译文的语用标记值,按照PMEP,每个参数′25分,相隔一个标记价值扣4分,下文将联系具体实例进行分析。

四、语用标记等效论与校训的英译

(一)部分校训英译评论

1.从北大到清华

北大和清华是中国大学之翘楚,以PMEP和NEV来考察这两所高校校训的英译质量,看其校训的语用标记在英译文中是否得到了等效再现。

北大校训:爱国、进步、科学、民主(英译:Patriotism,Advancement,Democracy and Science);

分析:

含义:中文校训体现了其兼容并包的北大精神,语用标记值为M++,英译文理想再现了中文的内涵,语用标记值也是M++,不扣分。

措辞:校训语言平实,简洁,语用标记值为U,英译文也用同样四个常用的名词给予对译,语用标记值U,不扣分。

修辞:原文是两字八言,是M++,译文用名词并列,语用标记值为中标记M+,相隔一个标记价值扣4分。

句式结构:原文是四个词组并列,语用标记值为中标记M+,译文用并列的四个名词,语用标记价值也为M+,不扣分。

按照以上的分析和统计,北大校训的英译文达到了96分,是很优秀的译文。

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英译:Self-Discipline and Social Commitment)

分析:

含义:该校训出自《周易》的两句话:一句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句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语用标记强,为M++。译文在内容上有所发展,与原文有细微出入,语用标记值为中标记M+,相差一个标记值,扣4分。

措辞:原文措辞文言色彩强,语用标记值为M++,译文用词典雅,语用标记值M++,不扣分。

修辞:原文为四言八字,为强标记M+,译文“self”和“social”押头韵,为强标记,语用标记值 M++,不扣分。

句式结构:原文并列句,语用标记值M+,译文也用并列词组译之,语用标记值M+,语用价值等效,不扣分。

由以上分析可见,北大和清华的校训的英译尽管在修辞或含义方面与原文有一个标记值的相隔,但综合四个参数而言,它们的语用标记值分值都为96分,是优秀的译文。

2.从内地到沿海及香港

如前文所言,我国高校校训有英译版的不多,而在有英译版的高校中,内地高校校训的翻译质量总体上不如沿海和香港的高校。笔者认为部分原因是由于沿海与香港地区对外文化交流频繁,译者的语用意识强。如苏州大学的校训“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其英译文“Unto a full man”仅在含义上比原文少了一个标记值,其他三个参数语用标记值是等效的。香港大学的校训“格物明德”,英译文为“Knowledge and Virtue”,译文简单地道,除措辞的语用标记值少了一个标记值,其它三个参数语用标记值达到等效。而国内不少高校的校训英译败译不少,原文的语用标记值在译文中没有理想等值再现,在此就不一一例举了。

(二)四川理工学院校训及相关精神的英译

与众多高校的校训相比,笔者所在高校——四川理工学院校训是比较有个性与特色的。笔者将比较校训及不同英译文在含义、措辞、修辞和句式结构四个参数的语用标记值(NEV),计算其语用标记值总值,以此判断译文孰优孰劣。

1.校训及英译

在四川理工学院的主页上,可见校训“厚德达理、励志勤工”的内涵:“学院以德育为本,以教学为中心,培养师生诚信、宽厚的健全人生品格;崇尚科学,孜孜以求,努力追求科学真理;勉励心志、奋发图强,传承‘勤奋求实,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校兴我荣’的黄岭精神;勤学苦钻,练就精湛技艺,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一理一工,又暗含学院特色。”

含义:校训阐释了我校的办学主旨和大学精神,同时又暗含学院专业特色,属于强标记,语用标记值为M++。

措辞:校训语言属于半文言文,语用标记值为中标记M+。

修辞:四言八字,语用标记值为强标记M++。

句式结构:分别由四个动宾词组构成并列结构,为强标记M++。

以下三种译文皆为笔者所译:

译文 1:noble in virtue,realistic in truth,industrious in aspiration and diligent in working.

译文 2:morality,truth,aspiration and diligence.

译文 3:virtue,truth,determination and diligence.

分析:

含义:译文1内容贴近原文,阐述清楚,但没有凸显学院“理、工”专业特色,语用标记值为中标记M+,原文是M++,扣掉1个标记值,即4分。

译文2的四个抽象名词morality,truth,aspiration和diligence传达了校训主旨,但意义不够明朗,且morality是中性词,不能完全对译“厚德”。译文也未凸显“理、工”专业特色,语用标记值为弱标记M-,扣掉2个标记值,即8分。译文3内容表达与译文2相似,没有传译出“理、工”专业特色,但语义比译文2更接近原文,语用标记值是中标记M+,与原文相差1个语用标记值,扣4分。

措辞:译文1措辞较正式,但virtue,aspiration等不算高雅词或罕见词,语用标记值为弱标记M-,与原文相比相差一个标记值,扣4分。译文2和译文3的morality,truth,virtue,aspiration等词也属较正式的常见词,语用标记值为弱标记M-,语用标记值与原文相差一个标记值,扣4分。

修辞:译文1是四组“形容词+介词+名词”短语结构并列,形式整齐,但无其他特殊修辞,语用标记值为弱标记M-,与原文四言八字的强标记相比,译文不够理想,相差2个标记值,扣8分;译文2修辞上是四个名词并列,比译文1表达更简练,符合英文校训崇尚简洁的特点,但也无其他特殊修辞手段,语用标记值为M+,与原文相差1个标记值,扣4分;译文3表达简练,将“aspiration”换为“determination”与“diligence”押头韵,且与译文2的中性词 “morality”相比,译文3“virtue”含褒义,更能传译“美德”之意,标记值为强标记M++,与原文相符,不扣分。

句式结构:译文1用四组“形容词+介词+名词”结构并列,均用三个单词来对译原文的两字:“noble in virtue”对译“厚德”,“realistic in truth”对译“达理”,“industrious in aspiration” 对 译 “励 志 ”,“diligent in working”对译“勤工”,语用价值为强标记M++,与原文等效,不扣分。译文2是四个名词并列,分别用一个名词来对译原文的两字词组:“morality”对译 “厚德”,“truth” 对 译 “ 达 理 ”, “aspiration” 对 译 “励 志 ”,“diligence:对译“勤工”,句式上语用标记值均为M++,与原文等效,不扣分。译文3也是如此,不扣分。

综合三种译文的四个参数语用标记值看,译文1得84分,译文2得88分,译文3为92分,译文3为理想译文。它短小精干,朗朗上口,便于受众听、记,易达到宣传校训的理想功效。笔者以此三种译文请教多位外教和专家,他们的评价也是第三种译文更好,既突出主题,又简单押韵。

2.“黄岭精神”的英译

“黄岭精神”是我校校训的重要内容,是我校独有的精神财富,将之译为英文并广为宣传大有必要。一般而言,大学精神多用“校名简称+精神”表述,如四川外国语大学有“川外精神”,北京大学有“北大精神”,这是常见的,无标记的。而我校的“黄岭精神”是特殊的,有标记的。“黄岭”,其实是四川理工学院的另一个符号:1965年,第一批开拓者从繁华的上海来到偏僻荒凉的黄岭,开始了艰苦的办学历程。“黄岭精神”命名由此而来:纪念开拓者,激励后来人。如何在译文里体现如此标记性强的信息?为此,笔者苦思很久。一日,《中国科技翻译》杂志名誉主编李亚舒先生赠与笔者一首藏有笔者名字的藏头诗,受此启发,大胆设想:“黄岭精神”文字表述有四个词组,何不用藏头诗的形式,将我校校名的英文缩写SUSE(全称为Sich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藏于其中以突显其标记性?本着这一原则,笔者和多位老师及同事讨论出下面三种译文,下文仍以侯国金教授的PMEP和NEV来分析译文的优劣。

“黄岭精神”原文:

勤奋求实,

艰苦奋斗;

无私奉献,

校兴我荣。

含义:描述了学校艰苦的办学历程,老师们奉献教育业的决心及对学校未来发展蓝图的信心,画面感强,语用标记值为强标记M++。

措辞:语言朴实,语用标记值为无标记U。

修辞:四言十六字,语用标记值为强标记M++。

句式结构:前三句是“修饰语+动词”的并列结构,第四句由两个并列的主谓结构组成,四句四言结构没完全对称,语用标记值为中标记M+。以下译文1和译文3为笔者与外教Molly McFarland所译。

译文1:

Seeking the truth diligently,

Uninhibitedly striving perseveringly;

Selflessly dedicated to career,

Enjoying our school’s glories.

译文2:(曹顺发译)

Seeking the truth from facts,

Undaunted before hardships;

Selflessly devoted to education,

Escorting what the Varsity honors.

译文3:

Seeking the truth diligently,

Uninhibited perseverance before hardships;

Selfless dedication to education,

Enjoyment in school’s glories.

分析:

含义:译文1在内容上与原文基本吻合,但原文中“无私奉献”应指奉献给教育事业,译文中“career”过于模糊化。另外 “striving”虽有“奋斗”之意,但漏译原文中“艰苦”二字,语用标记值为弱标记M-,与原文相差2个标记值,扣8分。

译文2第一句译得过实,且漏译“勤奋”二字;最后一句的“varsity”一般指“校队,大学代表团”等,意义上与原文有出入,语用标记值为M-,与原文相比相差2个标记值,扣8分。

译文3在内容上准确传达了黄岭精神的内涵,语用标记值为M++,不扣分。

措辞:译文1第一句和最后一句用动名词短语形式,对应原文的工整,但第二句中出现uninhibitedly和perseveringly两个副词,英文显得绕口,不够响亮,语用标记值M-,与原文相比相差1个标记值,扣4分。

译文2:第一句用词平实,最后一句用词过于正式(escort,varsity),显得虚而空,造成措辞风格不统一。语用标记值M-,与原文相差一个标记值,扣4分。

译文3用词平实,四句措辞风格统一,特别是第二句中perseverance传译出奋斗的艰苦和不易,符合英文表达中常用名词结构的习惯,表达地道、形象,语用标记值为无标记,不扣分。

修辞:三种译文都用藏头诗(英文也叫离合诗)的形式。英文藏头诗通常是由诗的每行首字母串联一起表达人名或动物名,用藏头诗表达校名缩写的做法是罕见的,强标记的,语用值为强标记M++,语用标记值与原文相符,不扣分。

句式结构:译文1的第一句和第四句都用动名词词组,第二句用副词+动名词+副词,第三句用副词+形容词+介词词组,没有完全对仗,语用标记值属弱标记M-,与原文相差一个标记值,扣4分。译文2第一、四句用动名词短语且都含5个单词,第二、三句用形容词词组,结构对称,语用标记值属中标记M+,与原文标记值相符,不扣分;译文3第一句用动名词短语,后面三句都用的名词+介词结构,句式结构还算合理,但没完全对称,语用标记值属弱标记M-,与原文相差一个标记值,扣4分。

译文1在含义、措辞和句式结构三项参数上语用标记值扣16分,译文2在含义、措辞两项参数上扣12分,译文3在句式结构单项参数上扣4分,译文1总分84分,译文2得88分,译文3得96分。尽管三种译文各有千秋,综合四个参数来看,译文3是最理想的译文。该译文用词准确,简单易记,在含义、措辞及修辞方面都传译出黄岭精神的神韵,若还能在结构方面改进,就更是上佳译文了。当然,由于以SUSE作藏头诗译原文为前提,译者受到限制,好比戴着镣铐舞蹈。译文3在含义、措辞、修辞和结构与原文的语用标记等效上也算尽了译者所能,黄岭精神的主旨和宣传功效,基本得到了成功传译。

五、结 语

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校训的特点,校训英译的现状与问题,以侯国金教授提出的语用标记等效原则为理论基础,分析了我校校训和黄岭精神的不同英译版本,用语用标记值从校训英译文的含义、措辞、修辞和句子结构四个方面对校训英译文进行考察,分值高者为理想译文。这种量化方法突破了过去的感性总结,使对译文的评估有了可操作性。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这种原则主要用于分辨译文质量的优劣,对具体翻译的技巧阐述不多;在语用标记值的分析中,对标记等级判定的科学性还有待完善;选取的四个参数在语用值的计算上是否都占相同权重?PMEP能否在所有校训英译中推广?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思考并待解决的问题。

致谢词:四川外国语大学侯国金教授指导了笔者的写作,杨全红教授对稿件提出了修改意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1]周永模.大学校训的主要特点及翻译原则[J].中国科技翻译,2008,(2):51.

[2]蒋庆胜.中国大学校训的模因论阐释 [D].四川外语学院,2010.

[3]麦新转,王玉芬.文化视角下的大学校训翻译管窥[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9,(7):85.

[4]张新军,杨慧.高校网页英文翻译的调查[J].上海科技翻译,2003,(4):56-58.

[5]张顺生.致远至恒,务学悟真——谈苏州科技大学外选资料的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6,(6):1-6.

[6]范武邱,范头姣.中国大学校训翻译:问题与基本对策[J].上海翻译,2008,(2):41-44.

[7]安敬涛.“目的论”视角下的大学校训翻译研究[D].湘潭大学,2010.

[8]杨瑞.论校训翻译[D].重庆大学,2010.

[9]蒋红红.生态翻译学视域下大学校训的翻译[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4):81-85.

[10]贾和平.生态翻译学视角下高校简介英译的语用等效研究——以河南省地方高校网页中简介英译为例[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50-53.

[11]麦新转.从功能对等视角看高校校训英译[D].云南师范大学,2009.

[12]俞双英.中西高校校训翻译研究—基于等效理论[D].南昌大学,2011.

[13]侯国金.语用学大是非和翻译学之路[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15.

[14]沈家煊.形容词句法功能的标记模式[J].中国语文,1997,(4):242-250.

[15]王寅.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16]侯国金.浅论语用标记等效原则[J].山东外语教学,2005,(1):17-20.

[17]侯国金.语用标记等效值[J].中国翻译,2005,(5):50-55.

[18]Nida,E.A.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ng[M].上 海:上 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19]侯国金.语用标记价值论的微观探索[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20]侯国金.轭配的语用翻译观[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3):29-32.

猜你喜欢

校训英译句式
校训展示墙
校训展示墙
摘要英译
摘要英译
体现“亲爱精诚”校训的三件往事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任正非捐款前先捐“校训”
例析wh-ever句式中的常见考点
特殊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