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改变电视直播模式——北京大兴区广播电视中心的创新实践
2013-07-27李岭涛于金伟
□ 文/李岭涛 于金伟
(作者分别是北京市大兴区广播电视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电视台影视剧中心主任助理)
2012年8月15日,北京市大兴区广播电视中心与相关单位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多种媒体的互动式应急采集发布平台》在常态化运行一年多、经历各种使用条件的考验和验证后,通过国内权威专家鉴定,被认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具有推广价值”。这为媒体融合大背景下如何推动基于手机的电视传播模式创新提供了实践和理论借鉴。
创新的必要性
第一,从电视媒体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看
对电视媒体技术特别是新技术的认知,决定着电视媒体内容的生产形态、运作方式及传播效果。因此,电视媒体在实施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重点是技术利用,而且不仅要从技术的角度理解电视是技术媒体,更要从电视媒体、市场需求的角度去认识技术,电视媒体必须将创新技术与市场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看技术是如何改变电视内容、提升电视内容的表现能力以及如何影响着电视与受众之间关系的,这样才能形成竞争优势。
未来一段时期电视竞争的主要着力点在于直播。但实践中为直播而直播和演播室意义上的直播需要得到改变,电视市场需要积极提倡和推行真正意义上的、能够与受众实现实时互动的直播。
第二,从受众心理和行为的变动情况看
受众群体的自主意识不断觉醒,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希望得到关注,希望成为媒体各种活动的主体。他们不仅希望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得到表达,更希望参与到与自身利益相关的公共事务的决策中来,希望参与到各种传播活动的决策、传播过程和传播评价中来。对于受众市场这种质的变化,媒体必须积极应对。
第三,从手机特点看
手机兼具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特点,这种先天性基因恰恰与上述的各种特点、趋势和实践需求相吻合。因此,如果以手机为基础,建立能够实现全媒体实时互动的传播模式,将能够全面体现电视的特点,反映电视的发展规律,回应受众市场的变动状况,发挥手机的优势,为推进“三网融合”提供科学有效的实践依据、理论依据和技术依据。
第四,从电视直播存在的问题看
长期以来,由于技术障碍、运营模式的限制,电视直播一是录制难,必须依靠大型演播车。二是传输难,必须依靠卫星、光缆和数字微波等手段。三是互动难。这些均大大制约了电视媒体直播规律作用的发挥。
创新的功能分析
1.实现全媒体渠道整合
从最前端的多种智能终端信息采集,到3G、Wifi、互联网等多种渠道信号传输,再到广播、电视、网络、手机、户外大屏幕等多渠道信息发布,手机电视传播模式在每个环节和层次都以全媒体整合为基础,因此将充分体现全媒体的功能多样性和渠道丰富化对应急处理的影响和作用。同时,基于移动通讯网、宽带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手机电视传播模式将具备支持各种移动终端通过多种信道进行视频实时拍摄、实时传输、实时审核发布、实时播放浏览,并将图像、声音、文字等形式的内容通过多种信道发布至电视机、手机、计算机、平板电脑等各种计算设备的能力。
2.实现全贯通流程再造
涉及广播电视、手机和网络等多种媒体,涉及广播电视和电信多个领域、多种行业标准,涉及民用和专业两种技术,手机电视传播模式整个流程从多种技术手段采集信息开始,通过多种通道传输信号,然后利用多种媒体专业设备转换处理和播出信号。整个流程力争全面贯通,信号能够在各个环节、层次不间断、无障碍地流动。面对种种复杂的突发情况,手机电视传播模式不需准备就可以随时随地将移动设备拍摄的内容通过多种途径回传到应急平台,同时与远端应急指挥中心实现音视频交互通讯,在其指导和控制下进一步深入开展工作。手机电视传播模式可以使应急直播深入到各种原来难以到达的区域,是对传统方式的有益补充,体现应用的创新和生产业务流程的再造,有助于增强各种复杂情况下的应急处理能力。
3.实现无滞后信息传播
以直播为目标,手机电视传播模式实现音视频信号实时采集、实时传输、实时审核发布、实时播放浏览的功能。利用手机等智能终端可以随时随地拍摄事件现场、即时传送内容至后方平台,而且能够通过手机端实时观看后台开放的内容并与后方实现音视频交互通讯。在技术支持下,手机等普通民用设备将具备转播车的相当部分功能,弥补目前传统的卫星、光缆和数字微波传输系统存在的耗费人力物力、不易运作等不足,确保在紧急情况下顺利实现“异地多点直播”。
4.实现民用设备与专业设备的有机结合
采用手机和iPad终端等各种移动通讯设备,其播出质量可满足电视台的播出需要。终端设备连接专业高保真扬声器,采用Air-Wired无损耗传输技术,支持无压缩的大流量数字音频传输,为媒体及政府管理机构提供高质量的信源处理能力。配备各种专业灯光处理设备,增强现场的呈现能力。提供便携式信号中继放大变频设备,保证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持续传输能力。这种民用设备与专业设备的融合应用,将极大提高现场的采集质量,缩短反应时间,拓展采集方式,丰富传输手段,使媒体及政府管理机构面对重大新闻及突发事件时的应急业务处理能力再上一个台阶。
2012年5月4日,大兴区广播电视中心在国内率先试验利用手机进行电视直播并取得成功,即不用庞大的演播车和昂贵的信号传输设备,而是用普通手机拍摄,又通过手机实时把信号传送到电视播出平台。图1、图2为手机直播现场图景。
基于上述分析,基于手机的全新传播模式将发挥手机用户点多面广的特点,能够经常性地对受众感兴趣的内容利用手机进行直播,有效缓解节目信息来源不足的问题,大大提高自身对新闻事件特别是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彻底改变传统电视直播机动性差、互动性弱、耗费人力物力大的弊端。
更为重要的是,传播模式的变革必将带来时空概念的巨大变革。这种变革所造就的、手机媒体与直播方式相结合的、独特的电视传播方式将会进而带来电视媒体与受众关系的变革,增强贴近性,帮助受众实现对电视传播活动的深度参与、决策和互动,弥补电视自身技术手段的不足,使电视突破传统的单向传播模式的限制,开始回归“传播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的本质。
创新的意义
检索国内相关的同类案例发现,跨媒体、跨行业、传统方式和新型方式互相补充、实现民用技术与专业技术无缝对接的特点将使模式创新表现出非常强的综合性和集成性、独一性。
1.对于电视媒体的意义
第一,将大大提高媒体的快速反应能力,以更强的时效性把各种信息传播给受众。
第二,将大大降低电视媒体直播的成本,使真正意义上的对各类不可预测性事件的直播具有更高的可行性。
第三,使广播电视节目生产的时空概念发生质的转变,极大拓展演播室的空间和内涵,使只要有无线通信信号的地方就能成为演播室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丰富电视媒体与受众互动的渠道和手段,使媒体与受众的关系有飞跃性提升。
2.对于社会的意义
手机电视传播模式不仅为电视行业新增长点的出现打下基础,而且也能够为更多领域创造出积极的变化。
第一,是践行“三网融合”趋势的实践和理论创新的探索,将为我国推动“三网融合”带来示范效应。
第二,将实现电信行业与广播电视行业的有效交叉,为广播电视行业向电信行业渗透提供抓手和经验。
第三,将为受众参与媒体、表达意见提供更大方便,不但提高受众对媒体的作用力和影响力,更重要的是维护了受众的知情权、话语权和表达权。
第四,处于多个行业、多种媒体、多个技术领域的交叉点,因此将推动我国电视和电信等交叉领域、边缘业态的出现,为我国相关方面理论的发展提供实践佐证。
第五,能够为我国应急指挥、城市管理、企事业单位内部监督等提供先进手段,将促进我国的应急指挥水平、社会管理创新和企事业单位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