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影响
2013-07-26吴历
吴 历
吴历:女,本科,主管护师
高血压脑出血是非外伤性的脑实质内出血,是神经内科的危急重症之一,具有起病急、病情重、病情变化极快、并发症多的特点。该病发病对象多为50~70 岁的人群,以老年人居多。脑出血急性期发作时患者病死率极高。及时、科学、合理的治疗可提高疗效,同时对于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率、死亡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对于脑出血急性期患者除了进行积极有效的药物治疗外,配合实施和加强有效的护理方案同样至关重要。本次研究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入院治疗的脑出血急性期患者9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90 例,男57 例,女33 例。年龄34~70 岁,平均(58.5 ±4.55)岁。均有高血压史,均经头颅CT 检查确诊。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 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服用药物、疾病确诊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实施基础治疗后,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护理干预措施如下:
1.2.1 对照组护理 (1)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在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做到随时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1],采用目前国际上通常运用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测定法对患者进行观察,有变化及时报告医师并积极配合抢救。(2)密切观察患者呼吸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认真做好口腔护理,同时保持室内清洁[2]。每1~2 h 给患者翻身1 次,同时密切观察患者面部伴随症状。根据患者情况适当给予镇咳祛痰药,当表现有呼吸衰竭症状时,采用气管切开或气管内插管。(3)调控血压[2]。预防术后再出血的关键是调控血压,血压降低不能过快、过猛,最好维持在略低于发病前的水平,防止血压突然升高。通常采用具有降压温和的硝普钠、硝酸甘油等药物,同时监测血压变化情况,并以此为依据调整降压药物剂量,使脑灌注维持正常,保证脑组织血氧供应正常,达到改善神经元和微循环功能的作用。(4)使用脱水剂。降低颅内压可以防止脑疝形成,采用快速静脉滴注法,同时注意避免对心肾功能造成损害,这是脑出血急性期最主要的治疗方法。采用交替联合使用或单独使用的方法应用于临床,具体药物可选择速尿、20%甘露醇、高渗葡萄糖、激素等。甘露醇每次用量为0.25 g/kg,最好在20~30 min 内静脉滴入,1 次/6~8 h,对高龄患者或伴有肾功能不全患者要减半使用。如果颅内压得不到有效控制而表现为较高颅压时,应采用速尿等药物联合使用,在使用脱水剂时应定期监测电解质及肾功能的变化情况。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实施护理过程中护士应视患者情况并根据药物性质合理安排输液及调整输注速度。当患者同时使用多种药物进行输液抢救时,更应关注患者心肺状况,监测心率、呼吸和血压情况,防止因输液过快而引发急性肺水肿。当执行多药配伍输液处方时,在输液前护士应对药物配伍禁忌等认真核对后方可实施,避免药物过敏等不良反应发生,减少出现医疗差错及医疗纠纷。(5)保持体内酸碱平衡及水电解质平衡。每日输入液体量为1600~1800 ml,如有呕吐、发热、多汗者可增加300 ml,如伴有脑水肿者可减少300 ml,应酌情处理。(6)防止消化道出血。认真观察患者呕吐物、大便颜色或全身情况,防止因消化道出血造成的失血性休克。高血压合并脑出血后最严重和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消化道出血,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进行控制,降低该并发症的发生,从而降低病死率。
1.2.2 观察组护理 观察组护理干预为在对照组护理干预基础上加入心理护理与营养供给,具体内容如下:(1)心理护理。因为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具有病情较重、发病急骤等特点,严重者可造成失语、肢体突然瘫痪等功能障碍,让患者短时间内难以承受,情绪也会因为生活习惯的改变而变得十分不稳定,常常会产生恐惧、紧张、失落、焦虑、对生活丧失信心等不良心理表现。此时护士要同情、关心患者,理解其心里的痛苦,耐心向患者解释疾病的治疗过程与预后情况,让患者通过听音乐、看电视等方法减轻疼痛,解除顾虑,减少精神压力,增加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在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的过程中,让其明白保持稳定情绪可以增加疾病恢复的速度和程度,争取得到家属的护理配合。另外,探视要经过医师允许,并严格控制,给患者讲述事情前应首先考虑患者是否会因此而产生激动或忧伤等不稳定的情绪,防止患者心理负担加重、病情加重。总之,患者的情绪因素对脑出血疾病的发展过程及预后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求医护人员尽可能地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和心理需求,并及时给予其需求和心理需要,增加患者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争取早日康复。(2)保证热量供给,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在入院2~3 d 后需要特殊照顾那些吞咽困难或意识不清的患者,给予鼻饲流质饮食,具体包括菜汤、牛奶、鱼汤、稀粥、麦片粥、蛋汤等,每次不超过200 ml,控制间隔时间在2 h 左右,温度要适宜,保证合适的注入速度,不得过快过急,尽量在鼻饲后1 h 内不搬动患者。也可通过输入白蛋白的方式,使血浆蛋白浓度提高,肺间质水肿现象减轻,维持血液胶体渗透压正常。
1.3 评价标准 (1)护士工作满意度采用Mueller/McCloskey满意度量表(MMSS),采用Likert 5 分量表计分,设置15 个项目(1=很不满意,5 =非常满意),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 为0.91。(2)应用Zung 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SAS)测量患者焦虑程度,包括20 个项目,各项得分相加再乘以1.25 为标准分。正常为<49 分,轻度焦虑为50~59 分,中度焦虑为60~69 分,69 分以上为重度焦虑。
1.4 统计学处理 将文中统计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 进行相关处理,等级资料采用Wilcoxon 秩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焦虑程度比较(表1)
表1 两组患者焦虑程度比较 例(%)
表1 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情绪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比较(表2)
表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比较()
表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比较()
项目 例数 住院时间(d)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分)观察组45 16.00 ±3.49 3.42 ±0.98对照组 45 19.37 ±3.51 2.04 ±0.87 t 值4.5672 7.0642 P 值<0.001<0.001
表2 显示,观察组患者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 论
脑出血患者极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而急性期患者因为发病急骤,对自身突然的失语、肢体瘫痪等功能性障碍短时间内难以接受,因此大多数患者会存在不良的情绪反应。
我院综合护理中加入心理护理干预,要求护理人员多安慰关心患者,理解患者的痛苦,耐心对其讲述情绪不稳定会影响疾病的恢复,鼓励患者有勇气面对疾病,坚定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在讲述中应避开容易引起患者忧伤和激动等不良情绪的内容,以免加重患者心理负担而加重病情,所以必须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和需求,最大程度地满足其心理需要,促进其早日康复。
营养供给是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避免营养缺乏的一种有效方法。我院综合护理干预中强调了对营养供给的重视。这样更符合患者的实际需求,满足患者及家属对饮食知识的需求,并保证营养供给期间患者安全,提高了机体免疫力,有效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
而综合护理干预还是一个动态的、综合的、连续的过程,是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这种工作方法可以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能够真正做到满足患者的护理需要,大大提高护理质量。采用诊断、计划、实施、评价来解决患者的问题,充分体现了护理模式的转变[3,4]。
本研究在脑出血急性期治疗中运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减少患者负性情绪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缩短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此外,我们认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不仅能保证脑出血急性期的救治成功率,而且也提高了护士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护士自身的逻辑思维、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等方面也会得到提高[5,6]。
综上所述,对患者实施综合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的治疗,能够减少负性情绪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及缩短平均住院时间,从而提高患者预后生存质量,值得医护人员推广和使用。
[1]于淑芹,张晓艳,赵晓丽.脑出血急性期的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0):178-179.
[2]甘翠容.高血压脑出血68 例的护理休会[J].广西医学,2008,30(9):1453-1454.
[3]朱群仙.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9):12-13.
[4]李 阳,马 崴,倪成云,等.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的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4):538-540.
[5]Nilssono OG,Inggren A,Brandt L,et al.Prediction of death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a prospective study of a defined popu lation[J].J Neurosurg,2002,97(3):531- 536.
[6]卢桂花,赖海燕,莫明玉,等.脑出血患者偏瘫急性期体位护理的循证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27(6):980-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