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朴实而令人敬重的一生——纪念敬爱的陈崇羔老师

2013-07-25苏松坤侯春生

中国蜂业 2013年11期
关键词:蜂产品陈老师福建

苏松坤 侯春生

(1福建农林大学蜂学学院;2以色列国家农业研究组织)

听到崇羔老师病逝的噩耗,心如刀割,无法承受。我们怎么也不肯相信这是真的。想当年,他的身体是那么的魁梧强健,那遒劲有力的话语仍萦绕在我们耳旁。想不到那么好的身子竞会突然倒下。记得2013年元旦前夕学院开茶话会,获知陈老师因病住在福空医院,缪晓青院长和苏松坤等学院领导一起到医院看望,陈老师当时坐在病床上,与我们在场的各位都一一打招呼问候,精神状态挺好。2013年1月中旬,听到陈老师病情恶化转到协和医院做手术的消息,1月18日,苏松坤和程林兵、林平锋两位老师迅速到福建协和医院探望,顿时发现术后的陈老师身体非常虚弱,说话已很吃力;2月28日上午,突然得到崇羔老师病逝的噩耗,我们都惊呆了,不敢相信也无法接受这样的不幸。老师,您那么好的身体,为什么说走就走了呢?沉痛哀悼恩师,无以表达我们的悲痛之心,唯有拿起手中笔,倾诉我们对您的思念之情。

童年命运多变

陈崇羔老师的童年历经坎坷。1957年,全家老小随潮流下放到福建将乐县的一个小乡村。作为家中的长子,毅然扛起家庭重担。没有抱怨,从早到晚努力工作,任劳任怨撑起整个家庭,维持生计。他清醒地意识到仅靠苦力来养家只能勉强度日,所以在做工之余,不断自学各种新技术,如木工、电工等。难能可贵的是,他从未放弃学习文化知识,刻苦钻研,孜孜不倦。工夫不负有心人,恢复高考之后,他立即顺利考取福建农学院蜂学专业,终于迎来了他人生的春天。

大学期间,我们不止一次听陈老师讲起以前的经历,不管是课堂还是课后讨论,老师经常通过自己的经历教给我们许多专业知识的用处和为人处世的道理,将自己的人生经历融入课堂教学中,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消化知识,感悟人生,激励我们珍惜当下的生活,努力学习工作。每每提及那些苦难的经历,老师的脸上总是挂满笑容。我们从他那淡定的神情中看到了自信和乐观心态,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选择蜂学事业

当时的大学生毕业后不愁找工作,都是实行国家分配,陈老师大学期间成绩优秀,更有好几个单位可以选择,有机会去某市农业局或其他党政机关。他当时的同班同学如今大多早已是各个行业的领导,其中不少局、处级以上的干部。而陈老师则是选择了留校从事蜂学教学与科研工作,从此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蜂学事业。

由于历史原因,1978年恢复高考,尘封11年的高考大门重新开启,造就了一个特殊的群体。陈老师就是这个特殊群体中的一员,他上大学时已经结婚,并有了小孩。毕业时蜂学系正缺少一个人负责管理蜂场基地,为了照顾家庭,陈老师自告奋勇接下了这个岗位,在艰苦的蜂场基地一干就是七年,这七年的蜂场基地管理使他掌握了蜜蜂蜂场建设与管理及蜜蜂生物学特性,也为今后的蜂产品加工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每当他谈起当时求学与科研的经历,感慨颇多,格外珍惜当下的生活,更感谢国家与社会对教育的支持,尽力去营造良好的教学与科研环境,为培养蜂业人才做贡献。

教学科研扎实

听过陈老师讲课的学生都能感受到他知识的广博。他不但掌握蜂产品及蜂产品加工知识,还熟悉电路原理、木工制作、机械原理等知识。他不但认真完成他的每一节课,而且在课堂之余带给学生更多的实践与课外知识的补充。他常说蜂产品加工这门课,实践性较强,光靠书本的理论远远不够,因此,在他的课程里更多的是参观蜂产品加工设备,亲自组装并拆解一些设备,使枯燥的理论知识融入现场操作环节,帮助学生透彻理解课堂理论知识。

他不断加强研究生的科研素质培养。为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好地培养研究生,他努力申请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与国内多家蜂产品加工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教学实习、定期互访等活动。为了扩大蜂学学院的影响,他还积极参加福建省6·18科技、企业对接活动。

更让陈老师信心百倍的是,他于2007年与福建大德投资有限公司完成了我国大宗蜜蜂出口,一次性出口800群,是我国大批量生产蜂群首次走出国门。陈老师认为这是一个我国蜜蜂走出国门的好机会,也是向其他国家展示我院专业水平的一个窗口,更是对我院蜂学研究与技术推广的一次考验。那段日子非常辛苦,他说在马来西亚指导养蜂的过程非常艰辛,一切都是从头开始,每项工作都要亲自过问,他才放心。他本想在马来西亚的蜂群安顿稳定后,就回国享受晚年生活。但由于大德公司及马来西亚方面极力挽留,直到2012年,他才从马来西亚回到国内。

稳推学科发展

在陈老师刚担任蜂学学院院长期间,也是蜂学学科在岗教师最少的时期,大部分业务骨干教师都在省外攻博或进修中,他一人经常要兼上多门课程。蜂学学院的特种经济动物饲养(蜂学)硕士点申报的那段日子,他经常一人骑着摩托车,夹着大摞材料,奔波于相关部门。他说,我们有了自已的学院,不容易,我们应当珍惜这个机会,我们学院的老师带研究生已经带了很多年,也培养了很多学生,但是至今没有自己的硕士点,既不利于学生的培养与成长,更不符合学院未来的发展目标。在陈老师的带领及全院老师的配合下,特种经济动物饲养(蜂学)硕士点获得教育部通过,为学科发展增添新的力量,不仅沉稳度过了学院困难期,还稳健推动科学发展,为我国蜂学研究型人才培养打下良好基础。

在学术上,他精益求精,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产品加工技术上,实现从理论与半理论向应用与开发转型。陈崇羔老师一直关注蜂学学院各学科的发展。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与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增大,他提出逐渐从理论向实践及应用蜂学方向发展。在前十年蜂学学院的毕业生不为毕业找工作而担心,并且相当一部分可以到政府、事业单位或大型国有企业任职,但是自从国家扩招以来,生源急剧增加;在市场需求趋于饱和的状态下,必须从学院及学生的自身质量上下功夫。因此,陈老师强调在学院的学科发展上,坚持掌握过硬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各个学科及各位老师在授课的时候,注重实践与操作环节,尤其是在蜂产品加工相关的技能知识培训上,使蜂学学院成为全国蜂产品加工业人才培养的摇篮。

实现从坐等用人单位来招聘向自我推荐的转变。陈老师最大的特点是喜欢与企业打交道,始终与企业保持着良好的联系。他经常抽时间下企业,了解企业遇到的问题与亟需解决的困难,整理行业最关心的问题。他通过与企业的接触能够掌握企业最希望最渴求什么样的人才,也最需要大学承担什么样的角色,这样能更好地指导学院的培养方式与授课方法,不断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同时,积极推荐毕业生到相关企业实习与工作,并鼓励毕业生去企业实习锻炼,让毕业生自己感受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再反馈给学院,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勤勤恳恳敬业

陈老师曾担任福建农林大学蜂学学院院长(2001.4~2004.4)、党总支书记、中国养蜂学会副理事长、福建省养蜂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主要从事蜂产品加工先进技术应用及技术方法改进,重点为蜂蜜浓缩加工与天然花香物质研究;蜂产品有效成分提取与功能性成分应用研究,重点为蜂王浆功能成分在保健品与化妆品中的应用。蜂产品新制品创制与研发,重点为蜂蜜醋的系列产品研发与蜂蜜发酵系列产品设备研制。主讲《蜂产品加工学》、《蜂产品加工厂设计基础》、《蜂产品加工机械与设备》等课程。主编全国高等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蜜蜂产品加工学》,《中国蜜蜂学》副主编,参编专著6部。与张中印老师共同主编的《中国实用养蜂学》获2007年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二等奖。《蜂产品加工学》获2007年福建农林大学校级精品课程。培养研究生10余名;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承担国家、省、市、校级各类课题近30项;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2007年福建农林大学师德先进个人称号。2010年福建农林大学校师德标兵称号。陈老师的一生犹如辛勤的小蜜蜂,默默耕耘,躹躬尽瘁,无私奉献。

为人朴实低调

导为思想之指引,师乃行为之表率。除了荀子所言“传道、授业、解惑”,导师还应该是人生路上的榜样。陈老师是我们的老师,他比我们年长,但这并不影响我们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我们聊足球,谈社会,说家庭。在与他的交谈中经常嘱咐,做人要真诚,做事要认真,认真地完成每件小事。特别在谈到当前敏感的话题时,更是补充道,要时刻提醒自己守住道德和法律底线。

他不习惯我们称他为院长或教授,他说感觉称他为老师,他有种满足感。记得在学生即将毕业的时候,到他家吃饭,他说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一定要珍惜当下的生活及社会给你们的机会,不能好逸恶劳,要勤俭节约。

陈老师在病重期间交待儿子陈攀奇,希望能在学校的报纸上发表他对大家的感谢,他的原话是:“感谢福建农林大学、大德投资(福建)发展有限公司、夏日太平洋蜂业(马来西亚)有限公司、协和医院医务人员以及所有亲朋好友,在本人生病期间给予的帮助和支持。”

结语

他就是这样一个既平凡又普通的人,在事业上严格要求自己,在生活上总是差不多就可以。师风如莲,圣洁高雅,质朴恬淡;性格如莲,中通外直,稳重坚强;为人如莲,不染纤尘,清香远溢。

他的生命之河,无论是风平浪静,还是急流险滩,永远保持着一份让人心仪的恢宏而又恬静之气,他用生命诠释教师的内涵。他是一位朴实而令人敬重的好老师、好领导。

猜你喜欢

蜂产品陈老师福建
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增强蜂产品科普宣传工作有效性
中国这十年·福建封
那个梦
蜂产品认知与消费行为调查研究
蜂产品科普比蜂产品销售更重要
湖北省将蜂产品纳入农商互联重点支持农产品范围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福建艺术战“疫”
我的科学老师
小陈老师来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