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小蚕人工饲料育技术遇到的问题与对策
2013-07-25韩益飞缪文军孔旭东
韩益飞 缪文军 孔旭东
(如东县蚕桑指导站,江苏如东 226400)
如东县自20世纪50年代推广小蚕共育以来,始终把小蚕共育作为稳定蚕茧产量、提高蚕茧质量的重要抓手。特别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小蚕共育室作为为农服务的阵地,既有相对稳定的服务对象与范围,又有产量、质量及服务方面的竞争,较好地解决了市场与共育及服务质量的关系,始终保持小蚕全面集中共育[1]。但是,随着全县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小蚕共育面临着从业人员年龄结构老化、共育人员紧缺、养蚕环境恶化、投入不足等矛盾和问题[2]。为适应现代蚕业建设的需要,加快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的应用步伐[3],同时解决小蚕共育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如东县自2010年起推广了小蚕人工饲料育技术,实践证明,实施1~2龄人工饲料育具备省力省工、防中毒、防病、能合理安排秋蚕饲养时间,以及有利于秋季桑园病虫害防治等优势[2],而且在推广过程中得到了一些共育户和蚕农的大力支持与响应,并在小蚕人工饲料育技术推广应用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与成效,也得到国内同行的关心与关注,推动了我国小蚕人工饲料育技术的进步。但是,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值得思考并予以重视。
1 小蚕人工饲料育技术推广应用情况
2010—2012年通过技术培训与宣传,使全县广大农民认识了解了小蚕人工饲料育技术,并关心技术应用情况,先后有47座共育室124次实践了小蚕人工饲料育技术(表1)。3年共采用人工饲料饲育6613盒蚕种的小蚕,其中:2010年共育蚕种583盒,占全县总饲养量的0.73%[2];2011年共育蚕种3463盒,占全县总饲养量的4.1%[2];2012年共育蚕种2567盒,占全年饲养量的4.01%。2012年按饲养季节分,春蚕1975盒、续春蚕10盒、中秋蚕323盒、晚秋蚕259盒。
表1 小蚕人工饲料育技术应用情况统计
在推广小蚕人工饲料饲育技术的过程中,我们饲养的主要蚕品种是皓月×菁松由江苏省蚕种公司提供(部分蚕品种为ZHG×春54,由山东农业大学选育并提供)[2,4],粉体饲料由山东省蚕业研究所提供,颗粒饲料由山东农业大学提供[2,5],通过加强小蚕饲育环境控制、做好眠起处理等措施,收蚁后用人工饲料饲养,3龄起蚕率可以达到98% ~99%[2,4];从收蚁共育至3龄饷食,人工饲料育的小蚕与普通桑叶育相比,发育经过时间延长24~30 h[6];通过加强分户饲养管理,到5龄后期蚕体质量差异不明显,其蚕茧质量也无明显的差异,秋茧质量甚至还优于桑叶育[4-5,7];盒种产茧量略有增加,特别是秋蚕期产茧量增幅明显[4]。
通过2010—2012年3年的实践与总结,我们制订了2个技术操作规程,形成了南通市地方标准[8-11],对包括饲料包装袋、包装量、加工蒸煮以及盒种饲料用量、饲养环境、眠起处理等诸多环节进行了规范,并编制了《小蚕人工饲料饲育技术操作参考表》,以便共育户对照使用。创新并建设了专门用于生产桑叶粉的饲料桑园,对栽植密度、管理方式、收获方法等进行了革新,先后用自然晒干法、蒸煮烘干法和冷冻干燥法等生产出了合格的桑叶粉,在山东省蚕业研究所的支持下,全面推广了饲料切割器[6,12],自主开发了电动自动饲料成形机械,与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合作开发了智能化养蚕环境控制系统,相关技术与方法,先后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2件,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3件(ZL 201120503564.8[13],ZL 201120503566.7[14],ZL 201220004033.X[15])。河口镇叶仕祥,苴镇夏全球、陈永明、唐福英,掘港镇何德元等还主动开展了全龄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的探索与试验[16-17],取得了一定进展,积累了一些经验。
2 存在的问题
2.1 观念问题
自古以来,蚕吃桑叶天经地义,广大农民甚至技术人员都对蚕吃人工饲料心存疑虑,从心理上不予接受,即使采用人工饲料饲养小蚕已成为了现实,并达到了实用化的程度,他们也会用挑剔的眼光来对待。
2.2 认识问题
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研究人工饲料养蚕技术,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未能在农村生产中得到大规模应用。一般认为,饲料成本要比桑叶高出很多,且受原料因素的影响,饲料质量不够稳定,蚕体发育整齐度存在差距;而且我国农村养蚕生产条件难以满足人工饲料育技术的需求,再加上养蚕劳动力成本所占的比重小,因此没有推广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的必要与条件。由于这些认识的存在,造成推广使用小蚕人工饲料饲育技术的信心不足,一旦在推广过程中遇到问题往往就会退缩,而不是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甚至生产中发生的其他问题也会归结于此,从而对小蚕人工饲料育的推广进程造成影响。另外,目前采用人工饲料共育的共育室数量还比较少,一些蚕农对人工饲料饲育小蚕的认识不足,有的共育户为了自身利益和竞争的需要,利用农户的这种心里,对人工饲料共育小蚕存在的一些问题片面加以宣传,甚至采用不正当竞争的手段,对采用人工饲料共育的共育室进行打击排挤,导致技术上走回头路。
2.3 信心与技术成熟度问题
由于共育人员年龄结构老化[1],加上近年来蚕桑生产逐步萎缩,有些共育室出现短视行为,学习应用新技术的动力不足、热情不高。虽然有人工饲料养蚕技术方面的报道,但是并没有在农村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没有对人工饲料养蚕的经验进行总结,更没有形成规范与标准,因此在推广过程中,没有成熟的技术标准可以借鉴,一切都要从零开始慢慢摸索,特别是一开始,走点弯路是常有的事情,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心,极容易走回头路。
2.4 饲料供应与质量问题
由于人工饲料养蚕技术未能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我国家蚕人工饲料的生产与供应机制尚未建立,目前国内仅有少数几家院所和研究机构可以生产数量有限的人工饲料,由于缺乏完整的原料供应体系,饲料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在推广小蚕人工饲料饲育技术时,一旦出现如饲料霉变、蚕儿发育不齐或发病等问题,会严重伤害技术人员和蚕农使用新技术的信心,不仅给养蚕农民造成较大的损失,而且给小蚕人工饲料饲育技术的推广带来难以挽回的影响。如:2010年晚秋,洋口镇周新庄村周远光共育室采用人工饲料共育小蚕52盒蚕种,由于经验不足,蚕儿发育不尽整齐,蚕农抵触情绪较大,该共育室此后又改回桑叶育;2011年中秋,苴镇九阳村崔振华共育室采用人工饲料共育小蚕,该室共育的小蚕3龄期几乎未发现僵病蚕,而其他桑叶育的小蚕有僵病发生,崔振华及少数农户因此忽视了防僵工作,导致大眠期僵病发生量增大,后虽经采取措施,仍造成盒种产茧量下降,使附近的农户误以为人工饲料共育的小蚕容易发生僵病;2012年春蚕,如东县洋口、河口等镇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不结茧现象,部分农户误以为与人工饲料育技术应用有关,加之因饲料质量出现蚕座霉变,导致河口镇徐希元共育室2012年中秋蚕改用桑叶共育小蚕,等等。
2.5 习惯问题
普通桑叶育时,桑叶通过呼吸,使得蚕座蒸热,如果采用29℃以上的高温饲育小蚕,很容易发病。而人工饲料不同于桑叶,它非但没有生命,不能呼吸,而且会通过蒸发水分来散发热量,如果环境温度较低,就会影响蚕的食欲,最终导致小蚕发育不齐。很多共育室在几十年的共育过程中,形成并积累了一些普通桑叶育的经验,容易自觉或不自觉地应用到小蚕人工饲料育中,这样就容易发生小蚕发育不齐的问题。
另外,由于蚕茧收购体制与收购方法的弊端,以往共育时,各小蚕共育室分户饲养时间基本保持一致,但由于采取人工饲料饲育小蚕比桑叶育发育经过时间要长,生产中我们采取人工饲料育的蚕提前1 d收蚁的办法来解决。但是,桑叶育的共育室有时有意推迟收蚁时间或推迟发育时间,采用人工饲料共育的共育室为使小蚕发育进程与桑叶育趋于相同,必须通过温度或眠起处理来调节,这样极易出现发育不齐或导致蚕体抵抗力下降,对人工饲料共育质量造成影响。
2.6 饲料成本问题
人工饲料成本偏高,是制约人工饲料育技术应用的瓶颈之一。由于我国人工饲料养蚕技术还处在初始阶段,饲料的生产加工都没有实行产业化,加上未能引起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投入不足,致使家蚕人工饲料的成本居高不下,严重制约了人工饲料育技术的推广与使用。目前推广过程中使用的饲料主要依靠项目经费补助,因此项目经费制约着技术的应用规模,一旦缺少项目经费支撑,技术的应用也许就难以为继了。
2.7 发育整齐度问题
家蚕的饲养是蚕的群体饲育,个体间发育有开差属于正常现象,即使采用桑叶饲育,作为群体的家蚕,个体间发育也会有开差,在饲养过程中,可通过除沙使得部分弱小蚕得到自然淘汰。作为人工饲料饲育的小蚕,个体间发育有开差同样也是正常的,加之我国小蚕人工饲料育技术应用时间不长、规模不大、研究不够,尤其是它对饲育环境、饲料使用量等要求极高,在饲育过程中,稍不注意,很容易导致蚕发育不齐;同时,由于小蚕采用人工饲料饲育不同于桑叶育,饲育过程中1~2龄不除沙,每条蚕在蚕座中一目了然,农民更容易对小蚕人工饲料饲育技术造成误解。如,本来可以通过3龄起除来淘汰少数的弱小蚕,但是有些共育室或农户出于侥幸心理等原因,不忍淘汰,甚至将饲料连同其中的弱小蚕一并分发到户,使得农户对人工饲料共育小蚕产生了误解与抵触情绪。
2.8 服务方式问题
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的推广应用,涉及人工饲料原料的采购与加工、人工饲料的生产与供应、生产组织与管理、服务工作的开展与保障等诸多环节,我国现行的蚕桑生产服务体系基本保持了计划经济下的服务模式,对新技术推广使用过程中的风险与事故,技术服务部门必须全部承担,影响了技术部门推广使用新技术的积极性,同时技术直接使用者的责任意识受到削弱,不利于新技术的推广使用,而服务部门效率低下,服务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更是难以适应以人工饲料养蚕为主体的现代蚕业建设的需要。人工饲料的生产供应、生产过程中耗材的配套供应、技术指导服务等,需要适应人工饲料规模化养蚕的现代化服务体系与之相适应。
3 对策
3.1 明确目标树立信心是推广小蚕人工饲料育技术的前提
通过几十年的研究,我国在家蚕人工饲料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如东等地的实践证明,在小蚕人工饲料育技术应用方面基本达到了实用化程度。通过推广小蚕人工饲料育技术,不仅可以解决目前小蚕共育过程面临的新问题,巩固提高小蚕共育的比例,而且有利于养蚕时间的安排以及小蚕共育技术的进步,稳定蚕茧产量,提高蚕茧质量,巩固与发展蚕桑生产。
3.2 加强宣传因地制宜是推广小蚕人工饲料育技术的重要手段
在充分认识人工饲料育技术优势和意义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开展宣传,使广大科技人员和农民都了解小蚕人工饲料育技术,自觉接受和学习家蚕人工饲料养蚕的相关知识与技术要点,主动加入到新技术的实践与应用中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丰富和积累技术经验,为技术的本土化、实用化作出努力。
3.3 控制蚕病及意外事故发生是成功推广小蚕人工饲料育技术的关键
在推广小蚕人工饲料育技术的过程中,如果处置失当,造成蚕病暴发或发生事故,会给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因此,在新技术推广使用过程中,要从严要求,确保成功率。
3.3.1 严格防病消毒 要在选购合格有效消毒药品的前提下,做好养蚕前的防病消毒工作;消毒药品配置要准确、方法要科学、消毒要全面,每一件蚕具、用品都不能遗漏;配制人工饲料时,要注意用水卫生,蒸煮人工饲料的时间必须保证,确保人工饲料调制加工的质量。
3.3.2 建立并做好隔离卫生措施 由于1~2龄不除沙,也不使用蚕体蚕座消毒药剂,因此建立严格的卫生措施十分重要。非共育操作人员严禁入室;坚持换鞋入室;共育操作时一律配戴一次性手套,杜绝身体的任何部位接触饲料;切料、装料器具用后应及时清洗、消毒;贮料、加工饲料的场所要及时消毒;包装破损、孔洞附近的饲料应丢弃,开包的人工饲料必须一次用完,否则应弃用,等等。
3.3.3 严防意外事故发生 共育室应24 h有人值班,做到勤观察,一方面注意观察室内环境是否符合小蚕的发育要求,另一方面,视蚕体的发育进度进行合理操作。
3.3.4 加强小蚕分发及分户饲养管理 加强分发前后和分户后的饲养管理对小蚕人工饲料育技术的应用成功与否十分重要。3龄饷食前,应使用防僵粉1次,饷食用叶选用2龄盛食用叶,用桑量控制在食量的60% ~70%;3龄第2次给桑与饷食的时间要尽量缩短,否则蚕体发育开差较大。分小蚕时,要注意蚕室内外环境的差别,尽可能防止温度剧变对蚕的发育造成影响。小蚕分户后,农户应加强蚕室环境的调节,3龄少食期注意用桑质量,将眠期应加强观察,及时加网做好提青分批。
3.4 提高小蚕发育整齐度是推广小蚕人工饲料育技术的必要条件
3.4.1 选择品种 选择对人工饲料适应性好的蚕品种是小蚕人工饲料育技术成功的基础,从我们在生产中用人工饲料饲养小蚕发育整齐度的情况看,皓月×菁松与ZHG×春54较好,两广二号其次,银白×苏玉较差。
3.4.2 合理安排人工饲料用量 过量的饲料将导致饲料剩余过多,使得下一龄早起的蚕偷食人工饲料的机会大增,极易导致蚕发育不齐。因此,要提高蚕的发育整齐度,必须合理安排人工饲料的用量。
3.4.3 加强环境控制 温湿度对蚕体发育整齐度影响很大,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导致蚕发育不齐。生产中,因为外界环境变化较大,加上加温补湿条件的限制,往往难以保证蚕室始终保持目的温湿度;因此,必须通过精心控制,使温湿度保持在目的温湿度范围内。
3.4.4 强化眠起处理 眠起处理对于调节蚕体的发育整齐度至关重要。由于蚕对人工饲料食性的差异,作为群体发育的家蚕而言,发育整齐是相对的,只有通过合理的眠起处理调节,才能使群体一起发育。对用人工饲料饲育的小蚕来说,眠起处理的准备工作是从将眠期就开始了,将眠期应停止补湿,后期通过加温排湿,使饲料尽快干燥,以免早起的蚕偷食剩料。一般来说,人工饲料饲育的蚕从见眠到饷食的时间要比桑叶育要长一些,饷食时间要选定在起蚕开始向四周爬散时为宜。
3.5 研究开发新型饲料生产供应方式是推广小蚕人工饲料育技术的有效途径
研究新型人工饲料供应方式,加快开发蚕用饲料的浓缩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培训农民自己加工桑叶粉,以及豆粕粉、玉米粉等,通过利用生产中多余的优质桑叶,探索适合生产饲料的现代桑园栽培技术体系,让农民自己调配全价料,努力降低饲料成本,是推广小蚕人工饲料育技术的有效途径。
3.6 加快相关技术开发与研究是推广小蚕人工饲料育技术的基础
寻求政府政策的支持,加大人工饲料养蚕技术开发与研究的资金投入,才能使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特别是小蚕人工饲料育技术快速成熟与应用,迅速形成生产力。
3.6.1 选育适应性蚕品种 以前由于我国小蚕人工饲料育技术并未在生产中得到大面积推广使用,家蚕对人工饲料适应性蚕品种的选育工作也未能引起足够重视。但是,随着小蚕人工饲料育技术的推广应用,国家应该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尽快培育出一批人工饲料适应性蚕品种,包括小蚕人工饲料适应性蚕品种,这些品种的问世,将会带动人工饲料养蚕技术更大规模、更广范围的使用。
3.6.2 改进饲料配方 跟蚕品种的选育一样,饲料配方的改进也是没有止境的。不同的蚕品种、不同的环境、不同的饲育需求(如丝茧育、种茧育),需要不同的饲料配方。应通过加大投入,不断开发与改良饲料的配方,使饲料更加适合蚕的发育需求,提高饲料使用效率,缩短与桑叶饲育之间的蚕体发育差距,进一步提高蚕体发育整齐度;同时,还可以开发抗病饲料配方,满足生产需求,促进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的使用。
3.6.3 探索与建立人工饲料的产业化生产供应机制 小规模、分散的家蚕人工饲料生产,不利于饲料质量的提高与稳定,也难以满足技术推广的需求,一旦出现供应不足或者质量问题,将会给推广使用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通过政府补贴支持,建立有效的饲料产业化生产供应机制,优化生产资源配置,才能使人工饲料的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生产成本不断降低,才能适应小蚕人工饲料育技术大规模推广使用的需要。
3.7 建立健全现代养蚕技术服务体系是推广小蚕人工饲料育技术的保障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使生产与服务各环节科学衔接,高效运转的现代养蚕技术服务体系是推广小蚕人工饲料育技术的保障。
4 建议
4.1 改称蚕用人工饲料为蚕饲料改称人工饲料养蚕为饲料养蚕
家蚕人工饲料的说法,是泊来的,实际上就是养殖业上所说的全价配合饲料,它是将桑叶粉、脱脂大豆粉、防腐剂、添加剂等原料混合配制而成的,与目前畜禽生产的鸡饲料、猪饲料原理相同、方法类似。我们深信,将来随着家蚕饲料的研究与利用,也会出现蚕用预混料、浓缩料以及饲料添加剂。为了叙述方便,并与其它养殖业接轨,建议将蚕用人工饲料改称为蚕饲料,即为蚕用全价饲料,人工饲料养蚕直接称为饲料养蚕,这样比较直接明了,而且外行人也容易懂一些。
4.2 倾力打造小蚕饲料育技术应用示范基地推动饲料养蚕技术进步
建议业内专家、领导对初涉饲料养蚕应用工作的地方要加以关心、关注和支持,保护他们的积极性。通过技术、资金等的扶持,在国内打造一批饲料养蚕技术的应用基地,探索建立起较为完整的饲料养蚕技术体系与现代服务体系,带动饲料养蚕技术的基础性研究,特别是在适应性蚕品种选育、饲料产业化生产供应(包括饲料配方改进)等方面取得突破,促进我国现代蚕业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4.3 组建全国饲料养蚕技术协作组协调与组织饲料养蚕技术研究与应用工作
建立由全国范围内有志于饲料养蚕技术研究探索与应用的单位和专家组成的全国饲料养蚕技术协作组,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开展一些技术交流与现场观摩活动,在品种选育、饲料配方、饲养技术进步等方面开展技术协作,加强横向联系与信息交流,取长补短,以利于饲料养蚕技术的进步与推广。
[1]韩益飞.如东县小蚕共育的历程、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蚕业,2012,33(1):49 -52.
[2]韩益飞.如东县实施小蚕人工饲料育技术的做法与体会[J].中国蚕业,2012,33(3):61 -64.
[3]韩益飞.浅淡现代蚕业[J].中国蚕业,2012,33(2):46 -49.
[4]韩益飞,孙琴,缪卫民,等.春季稚蚕人工饲料育初报[J].江苏蚕业,2010,32(3):14 -17.
[5]韩益飞,孔旭东,缪文军.小蚕颗粒饲料育试验简报[J].江苏蚕业,2011,33(4):16 -18.
[6]韩益飞.如东县人工饲料育技术共育小蚕实践报告[J].广西蚕业,2011,48(3):51 -56.
[7]郑小芹,韩益飞,张德宏,等.晚秋人工饲料共育情况报告[J].江苏蚕业,2011,33(1):14 -15.
[8]南通市质量技术监督局.DB3206/T 147—2010稚蚕人工饲料共育技术规程[S].南通:江苏省南通质量技术监督局,2010.
[9]如东县蚕桑站.全国第一个人工饲料养蚕技术标准在如东诞生[J].江苏蚕业,2011,33(1):41.
[10]南通市质量技术监督局.DB3206/T 167—2011家蚕小蚕人工饲料饲育技术规程[S].南通:江苏省南通质量技术监督局,2011.
[11]韩益飞.《家蚕小蚕人工饲料饲育技术规程》在如东编制完成[J].江苏蚕业,2012,34(1):23.
[12]李化秀,顾寅钰,史辛琴,等.饲料切割器:中国,201120178471.3[P].2011 -12 -21.
[13]韩益飞.木制叠式蚕具:中国,201120503564.8[P].2012 -08-22.
[14]韩益飞.蚕用饲料切片机:中国,201120503566.7[P].2012 -08-22.
[15]韩益飞,陈凤来,孔旭东.饲料切割机:中国,201220004033.x[P].2012 -10 -03.
[16]韩益飞,缪文军,孔旭东.家蚕1~4龄人工饲料饲育试验报告[J].江苏蚕业,2012,34(1):16 -18.
[17]韩益飞,孔旭东,缪文军,等.家蚕全龄人工饲料饲育试验简报[J].蚕学通讯,2012,32(2):6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