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雾霾报道看气象新闻的拓展

2013-07-25彭耕耘

中国记者 2013年3期
关键词:雾霾气象天气

□ 文/彭耕耘

新年伊始,一场雾霾天气悄然袭来,迅速席卷中东部地区,持续数日之久。雾霾天气的影响,以往已有,于今为烈,这引起了人们对极端天气的高度重视。气象新闻必须不断拓展,增强服务性。

增加实用性预报内容

1.动态的跟踪预报。1月7日至16日,华北、黄淮、江淮、江南等中东部大部地区相继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气象部门通过网站、电视、报纸等媒体及时警示,对大雾影响范围及消散时间进行动态的跟踪预报。在那几天里,浓雾天气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不仅浓雾影响所及地域的媒体予以充分报道,全国各地的媒体也普遍予以关注和提示。

2. 出行预警。雾霾天气除了影响呼吸,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危害外,对交通出行更造成了直接障碍。道路拥堵、航运受阻、飞机延误,雾霾天气能见度极低,交通事故率直线上升,因此做好出行预警就显得很重要。像新华社12日当天播发中央气象台12日6时发布的大雾预警时,还特别预告交通出行的情况:“福银、昌九、德昌等多条高速多个收费站关闭,实行交通管制,南昌昌北国际机场部分航班受影响。武汉多条出城高速公路遭遇交通管制。”

群众通过电脑、手机、电视、车载收音机得知这些即时发布的信息,能够及时做好行程调整。那些被困在浓雾中的车辆,司乘人员清楚状况后,也能够减少恐慌和埋怨情绪。一些媒体还及时提示车辆要打开雾光灯、示廓灯、危险报警闪光灯,不使用远光灯,保持安全车距,使预报多了份人性关怀。

3.生活指数的预报。时下在气象预报时,往往会增加一些生活指数的预报内容。对这些指数,应该根据节令特点和极端天气的情况,有选择性地进行提示,比如阴雨天将至,可提醒市民外出带雨具;即将急剧降温,则提醒及时添衣;花粉传扬之时,则提醒注意过敏指数。这次雾霾天气,很多媒体在发布天气预报时,除对交通出行状况及时提醒外,还给出了不宜晨练的建议,提醒出行者戴口罩。这样的提醒,显得温馨体贴,富有人情味,也使预报更具实用价值。

增加科普知识分量

在此次雾霾天气中,媒体在预报雾霾天气时,增加了气象知识及相关防范保健常识的介绍。这些科普内容或作为气象报道的相关链接,或单独成篇,有的媒体还在健康卫生等专刊版面上开设专栏,予以专题报道。

1.气象知识方面,主要介绍什么是雾霾,霾与雾有什么区别,雾霾是怎样形成的,其危害性有哪些,雾霾如何分级,其预警信号标志如何区分等。

对霾的科普知识介绍,能够帮助身处雾霾中的群众明了事件真相,树立必要的科学意识,减少恐慌心理。当气象科普占据主阵地时,各种猜想、臆测和谣言,便没有了立足之地。去年6月中旬,武汉市出现严重的雾霾。网上出现多种传言,如发生火灾、农民焚烧秸秆、化工厂事故等。随着雾霾现象及成因的真相逐渐为广大市民所认识,谣言便失去了立足之地。此次雾霾天气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程度,但群众普遍能够坦然面对,不再为“末日论”“化工泄露论”等无稽之谈所蛊惑。

在北方出现雾霾天气之后的一月中下旬,南方一些地区紧接着也出现了轻度霾,民间普遍猜测是北方的雾霾随风飘到南方所致,但实际上这种猜测是缺乏科学依据的。1月16日夜间至17日,福建出现了轻度霾,《东南早报》《福州晚报》等及时报道,采访省气象专家,披露“这主要是福建局地形成的,与北方雾霾无关,公众无需特别防护”。这种实事求是的信息披露体现了应有的科学态度。

2.保健知识方面,主要介绍雾霾天气对健康的影响和危害,居家尽量不要敞开门窗,健身锻炼应该注意避开雾霾天气,尽量减少出行,如需出行建议选择林荫小道,以及如何选择能够过滤雾霾的口罩,饮食方面应该增加果蔬,有的还介绍了黑木耳及猪血在清肺除垢方面的效用,美容保健方面应注意对雾霾附着物的清洁护理等。

雾霾中的多种有害物质,侵入人体后除了易引起咽喉炎、气管炎、结膜炎及肺部疾病外,同时对人体皮肤也有伤害。特别是霾中的有害物质附着患有痘痘的脸部皮肤后,往往会引起各种症状,如脸部瘙痒、红肿、炎症加剧等。因此,媒体提供的卫生保健知识,格外引人关注,成为群众的“雾霾天生活指南”。

增加延伸报道内容

一场雾霾引发了诸多连锁反应,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多不便。人们对雾霾的关注,除了气象本身,还有气象之外的很多东西,这就需要媒体拓宽报道视野、拓展报道领域,以满足受众的需求。

□ 2月28日,行人在河北省秦皇岛市街头,借着车灯买早点。当日7时30分,河北省秦皇岛市气象台发布大雾橙色预警信号。(新华社/发)

1.报道对雾霾成因的反思及应对之策。近几年来雾霾频发,而且间隔的周期越来越短,从去年9月至今,中东部地区即发生过12次较大范围的雾霾天气。造成雾霾天气的根源如果没有得到整治,那么雾霾必将越来越频繁地发作。探究成因,披露根源,是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由此也引出了一系列与防治雾霾有关的报道。随着雾霾揭去神秘的面纱,PM2.5监测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环保部要求2012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开展监测,2013年在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开展监测,2015年在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开展监测。这其中,媒体的报道,对PM2.5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此次雾霾天气,面对空气重污染,各地采取紧急措施,应对尾气、燃煤、扬尘,这也成为媒体关注的重点。比如北京要求党政机关带头停驶三成公车,极重污染区域所属中小学停止学生户外锻炼活动;河北启动了重大气象灾害IV级响应,加大了对燃煤企业的检查频次;郑州对城区主干道进行冲洗,每日增加两次洒水降尘;西安重点大气类污染源实行限产限排,产量和排污量降到原来的50%。媒体及时报道这些应急措施,让群众感知到党委、政府面对雾霾天气的积极作为。

2. 宣扬科学发展观,引导正确处理发展与环保的关系。要真正从根本上解决大气污染的问题,必须实行产业转型升级、节能减排,对重度污染企业实行“关、停、并、转”,严格控制车辆尾气排放,努力提升绿化覆盖率。而这些治本之策将是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必须长期树立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辩证关系,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GDP增长。媒体对十八大精神的宣传,对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宣传,正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将继续发挥出纠偏的作用。

3.介绍国外治污的成功案例。最典型的就是伦敦。19世纪,英国进入工业急速发展期,伦敦工厂所产生废气形成极浓的灰黄色烟雾。20世纪50年代最为严重,1952年12月5日至10日,发生了“伦敦烟雾事件”,关联死亡人数高达4000人,肺炎、肺癌、流行性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显著增加。此后,英国人开始反思空气污染造成的苦果,并催生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的出台,以此整治污染企业,加大绿化建设。欧盟要求其成员国2012年空气不达标的天数不能超过35天,不然将面临4.5亿美元的巨额罚款。为了符合标准,早在2003年,伦敦市政府开始对进入市中心的私家车征收“拥堵费”,并将此笔收入用来改善公交系统发展。

伦敦的案例,展现了治理雾霾的成功之路,也进一步增强了人们对重现蓝天的信心。

4.关注雾霾天气中的众生,宣扬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尽管天气恶劣,但生活还在继续。媒体在报道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精神,展现雾霾中的众生相,宣扬积极乐观的精神,体现了贴近受众的立场。

媒体的气象报道不应局限于仅预告温度、风向和阴晴雨雪,还应该在内容的拓展服务上多做文章,增强贴近性,增进服务性,才能更好吸引受众。媒体在此次雾霾报道中,做了有益的尝试,但今后在气象报道上的探索仍然任重道远。

猜你喜欢

雾霾气象天气
气象树
天气冷了,就容易抑郁吗?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谁是天气之子
盛暑天气,觅得书中一味凉
Weather(天气)
大国气象
美丽的气象奇观
可以消除雾霾的新型无人机
从雾霾中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