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5舰载机首次起降拍摄记
2013-07-25查春明
□ 文/查春明
精心准备 确保万无一失
为确保完成这次拍摄和发稿任务,出发前我曾仔细推敲每个拍摄环节,进行了精心准备,以免出现意外,确保拍摄和发稿做到万无一失。
□ 图1为2012年11月23日,“辽宁舰”机务人员在为歼-15舰载机进行引导。(查春明/摄)
据了解,航空母舰“辽宁舰”的跑道只有200多米,仅为陆上跑道的1/15。飞行员在空中俯瞰“辽宁舰”犹如一枚邮票大小,体型庞大的歼-15舰载机要在航空母舰的狭窄空间上起降犹如 “刀尖上的舞蹈”。
为安全,航母上的拍摄区域受到严格限制。这就需要考虑拍摄位置有几个?这几个点能够拍出什么样的画面?在这几个点上拍摄需要什么焦距的镜头?拍摄速度定在多少为宜?感光度定在多少为好?CF储存卡要用多大?储存格式设定多少?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都一一认真考虑,甚至就连什么样的摄影箱适合在航母上使用,都反复选择,基本做到准备充分,心中有数。
为拍摄舰载机在航母上着舰时那稍纵即逝的快速动作,我轻装上阵,只携带了两个机身:佳能EOS—1DX和1DⅥ,这两款新机身都具备高速连拍功能。快门速度设定在1/2000秒,在拍摄舰载机起降时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两只机身上配装的镜头分别为16—35和28—300MM变焦镜,这两款镜头不论是拍摄甲板上的近景还是远景,只要站在居高临下的舰岛上,就足以拍摄到航母甲板上一切场景。
□ 图2为2012年11月24日,地面人员做出发射手势,放飞舰载机。(查春明/摄)
为保证在航母上照片最快发回北京总社,我专门携带了“比干—700”型便携式海事卫星设备和便携式笔记本电脑,凭以往出海的经验,如果在航行中的军舰上将这两种设备进行连接,再寻找到海事卫星信号后,就可以在大海上的任何海域将照片发回北京。我在往年随海军军舰出国访问时,曾多次使用这些设备在茫茫大海中将新闻照片传输到远隔万里的祖国北京。
乘直升机登上“辽宁舰”
当我们接到这次采访任务时,“辽宁舰”已经出海十多天了,鉴于时间紧迫,要想尽快登上“辽宁舰”,最佳的选择就是乘直升机登上这艘在渤海海域航行的航空母舰。
于是,我们四家中央新闻单位军事记者一行10人,在总政宣传部外宣局领导的率领下,乘火车从北京直赴东北某地,再驱车来到海军某军用机场,搭乘海军航空兵的直升机登上“辽宁舰”。
可不要小看我们这10人,就是我们在几天后发出的关于“歼-15舰载机在航空母舰上成功起降”的文字、图片和广播及电视新闻,让全世界震惊,引起国内外新闻媒体和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
下午2时许,我们驱车准时来到停机坪,此时直升机已开始发动。按规定,登机后我们立刻穿好救生衣,只听直升机隆隆作响后,机头向下一点,便朝着渤海的深处飞去。
直升机在500米高度的海面上飞行不到一小时,就飞临“辽宁舰”上空,透过舷窗望去,“辽宁舰”犹如庞然大物,宽敞的飞行甲板呈长方形,甲板上标有不同颜色的实线和虚线清晰可见。
直升机开始下降高度从航母的右后方进入,很快对准了“辽宁舰”的尾部,200米、100米、50米、20米,随着机身轻微震动,直升机稳稳地将落在“辽宁舰”的飞行甲板的三号停机坪。
直升机的舱门打开,我们踩着梯子踏上航母坚实的甲板。我抬头望着高高舰岛上的猎猎飘舞的八一军旗,心中默默地说:“辽宁舰”,我来了!
见证激动人心的时刻
登上“辽宁舰”的第二天,歼-15舰载机将要在航空母舰上首次降落和起飞,成功还是失败?无论是舰上的指挥员和普通官兵,还是科研专家和船厂工人,包括我们在现场采访的新闻记者,都在盼着这一天早日到来,又都为舰载机首次着舰捏着一把汗。
这个即将发生在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上的重大事件,是我从事军事摄影30年来从未有过的拍摄内容和场景,以往的拍摄经历和经验都无法借鉴,能不能完成这次采访任务?还真让我心里感到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在航母上的第一个夜晚,我久久难以入睡。
1.进入拍摄机位
翌日上午8时许,我提前来到事先选好的拍摄位置——舰岛塔台的顶部,发现这里已经架设了两台摄像设备,狭小的空间只能再容下一个人。这个机位是拍摄舰载机着舰挂阻拦锁的最佳位置,距离飞行甲板的高度约15米,距离舰载机着舰的位置也只有20米,四道阻拦索和整个甲板尽收眼底,长短两只镜头在这里都可以发挥作用。
8时30分,“辽宁舰”的广播里传出播报:“歼-15飞机552号已经起飞,预计30分钟后临空!”9时许,天边传来飞机的轰鸣声,我全身的神经立刻紧张起来,甚至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我举起相机向天空望去,很快就从28—300MM的长焦镜头中捕捉到了歼-15舰载机的身影。
2.抓拍舰载机着舰
转瞬间,552号舰载机已经飞到“辽宁舰”的上空,紧接着从左舷开始向舰艉绕飞,将机头对准航母的甲板跑道,转眼间就到眼前。
也就是几秒钟的时间,552号威武的身躯伴随着强大的轰鸣声在甲板上通场而过,由于距离太近,舰载机那高分贝轰鸣声震耳欲聋,几乎要把耳膜震出血来,我急忙用软纸堵住耳朵。
很快,歼-15 在航母的左舷海空中画了个圆。“552号开始着舰了!”不知是谁提醒了一句。只见歼-15舰载机开始放下起落架,放下尾钩,调整好姿态飞至舰艉后上方,对准甲板跑道,以近乎完美的下滑轨迹开始降落。我立刻举起装有长焦镜头的佳能EOS—1DX相机,屏住呼吸将552号锁定在相机的取景框里。
9时08分,惊心动魄的场景出现了:20多吨重的舰载机以200多公里的时速猛地“砸”在甲板上,两只后轮与甲板猛烈摩擦后窜出两股白烟,机腹后方的尾钩牢牢钩住第二道阻拦索。刹那间,风驰电掣般的舰载机在阻拦索的作用下,只向前冲出了几十米,就稳稳地停在飞行甲板的跑道上,歼-15舰载机成功着舰!
我站在高高的舰岛上,亲历和见证了中国海军史这最为伟大的一幕,心灵受到强烈震撼!我用每秒12张的高速连拍,将这段完美的“舞蹈”完整地记录下来,通过相机观片器回放,逐一观看了刚刚发生的场景,确认拍摄到了关键画面,“成功了!”,我悬起来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3.追拍舰载机滑跃起飞
拍摄完舰载机着舰后,我迅速下到飞行甲板,向位于舰艏的552号舰载机跑去,记录下了向飞行员献花、各级领导和指挥员眼含热泪与飞行员紧紧拥抱的感人场面。
一个多小时后,552号舰载机经过加油和地面起飞准备,将要在“辽宁舰”上滑跃起飞。拍摄歼-15舰载机滑跃起飞的位置,我选择在驾驶室顶部平台,这里能够看到歼-15滑跃起飞的全过程。
起飞助理将552号舰载机准确引导到起飞位置,偏流板打开,止动轮升起,舰载机两台发动机开始加力,喷出蓝色火焰,轰鸣声震耳欲聋。只见飞行员头靠座椅后枕,抬起右手行礼,示意起飞助理可以起飞。
起飞助理看到飞行员的手势后,右手臂迅速指向前方。“航母style”就此诞生。“砰!”止动轮挡迅即放下,战机如同一匹脱缰的野马,飞速冲向舰艏的14度滑跃甲板,托举着战机驶向湛蓝的海天。
在这短短的几秒钟内,我用20多张照片追拍下了战机起飞的全过程,场景非常壮观、震撼!
在接下来的两天里,我拍摄到了5名飞行员驾驶歼-15舰载机成功着舰和滑跃起飞的珍贵场景,记录下了发生在中国海军第一艘航空母舰上的精彩华章,每一名试飞员演绎的“刀尖上的舞蹈”,都是那么精彩、那么完美、那么动人心弦!
后记:最艰难的海上发稿
冬日的大连港寒风刺骨且风力很大,呼呼作响。当我刚把卫星天线架好还没有传稿,浑身已经冻透,双手不听使唤,就连笔记本电脑也快冻得要死机了。于是,我急忙回到住舱把所有的厚衣服穿在身上后返回甲板继续传稿。
谁知,第二个问题又出现了:海事卫星天线只有对准天上的卫星才会有信号,由于海风和海流不停地转向,数万吨的航母在海风和海流面前也只能随波逐流,舰体方向总不能固定,一张照片传了不到一半航母就转向了,造成卫星信号中断,还得重新调整天线寻找信号,当我再重新传输照片时,刚才的情况又发生了。调整、中断,再调整、再中断,16张照片让我发了3个多小时,寒冷、饥饿、焦急、烦躁,这是我十几年来在军舰上用海事卫星发稿最为艰难的一次。
2012年11月26日,全国各地上千家报纸都纷纷刊登了这组照片,有多家报纸还辟栏登出了摄影画刊。据新华社不完全统计,这组照片被国内外1938家中文报纸采用,几乎涵盖了全国所有的省地市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