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班有个“道歉日”
2013-07-24蔡学之
蔡学之
一条短信引发的思考
放学后冉冉刚进家门,就感觉到气氛有点怪异,她还没来得及回过神,母亲就开始发脾气了:“你为什么要抄同学的作业?”冉冉一下子懵了:“我没有啊!”“连父母都敢骗了!”母亲气不打一处来。“我就没有!”母亲的不信任让冉冉的语气加重了很多。“你看看!”母亲扬起手机,“数学老师发来的短信:‘尊敬的家长,你好!近来发现你的孩子有抄作业现象,请严加管教。”
冉冉断断续续在电话那头对我哭诉着上面发生的一切。她是我们班上一个文静秀气的女生,平时听话乖巧,她会抄袭作业吗?我也在问我自己。我的求证很顺利:数学老师发错短信了。原本应该发给另外一个家长的短信却发到了冉妈妈的手机上。
真相澄清之后,事情似乎过去了。可接下来的很多天,冉冉总是闷闷不乐。我问她,她说自己太委屈了,数学老师和母亲连一句“对不起”都没有。后来,当我和数学老师以及冉冉的母亲聊起这件事时,数学老师给我的回答是:“说不出口。”家长给我的回答是:“自家的孩子,用不着。”虽然我对冉冉的开导——“父母和老师也有犯错误的时候,我们不能要求他们做的事永远正确,要学会谅解父母和老师”,让冉冉的委屈暂时舒缓下来,但这件事中父母和老师的态度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做错事要道歉,理所当然,况且人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其实,我们大多数人不是不想道歉,而是缺少一个道歉的契机和平台。在班级设立“道歉日”的想法就这样萌生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
在班会课上,我说了设立“道歉日”的想法,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个好主意。经过讨论、表决,最后敲定了班级道歉日的日期——每月17日。
通过主题家长会和任课老师座谈会,我说服家长和任课老师也加入到班级“道歉日”的活动中来。道歉,既可以当面道歉,也可以请人转达;既可以通过寄卡片、送礼物表达的方式,也可以用口头或肢体语言表示;既可以通过留言、短信、邮件来“明修栈道”,也可以通过帮助对方“暗度陈仓”。但不管通过哪一种方式,道歉一定要有诚意,不能流于形式,一定要堂堂正正,不能矫揉造作。这样做,既敬重了对方,也尊重了自己。
一次难忘的道歉经历
第一个班级道歉日,我早早地确定了我要道歉的对象——小飞。一个星期前,因为他在作业纸上漏写了姓名,我便招呼他到讲台边把名字补上。隔着讲台,他刷刷两笔就写好了,正在改作业的我抬头一看,这是什么呀?为此我发了火,没想到他也没买账。
结果这是一场误会:因为隔着讲台,面对面,他是从作业纸的反方向写的名,我是从作业纸的正方向看的字,因为角度的不同,让我误认为小飞是在胡写乱画。作为老师的我,内心很自责——自认为善于换个角度看问题的我却没有站在小飞的角度看签名。
在第一个班级道歉日,我买了一瓶他爱喝的可乐,准备喊小飞到我的办公室,亲口对他说声“对不起”。没想到在我办公桌上,却看到了他留给我的卡片:“对不起,蔡老师,原谅我前几天对你的不尊重。”看着他的留言,一股暖流瞬间涌上我的心头。就在那一刻,我改变了决定——我要在全体学生面前澄清当初的误会,并诚恳向小飞道歉。在全班雷鸣般的掌声里,我透过自己的泪眼看到了小飞的泪水。
(责任编校 田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