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生之年非看不可的1001幅绘画

2013-07-23杰夫代尔GeoffDyer

全国新书目 2013年4期
关键词:余地名画波士顿

文/ 杰夫·代尔(Geoff Dyer)

“最棒的十幅画”、“最佳的五部小说”,那些榜单真叫人恼火……太荒唐了:假如可供挑选的范围原本就少之又少,那么很可能你根本就没得选择。瞧,你去搭一趟长途航班,或者在乡村度个周末,可能会为带上哪本书而烦恼不已,不过,要是叫你在托尔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之间明确选择,唯一合乎常理的反应是“两者都好”。同样,如果哪天你不得不遴选出正正好好十幅伟大的名画,这就不是个人喜好的问题了,而是赌上艺术与文明自身命运的抉择。

然而,当范围上升扩大至1001幅,该想法看上去就说得通了(多出来的“一”很关键。一千是个合理明智的截点。再加个一就表示总有例外的余地。所以在一千零一的理念中暗含着一千零二,而既然有了容纳一千零二的余地,那么就有……)。它是个普遍的概念——是种包罗广阔的独一性。而在观赏这1001幅画作的过程中,你兴许会邂逅一万多幅图画也未可知。

另一个方面,一千零一这个想法也很贴心。不会叫人生恼。本书中的一些画作属于私人藏品,因而只有在各地巡展才得以展出。平日里,你可以设法观赏许多其余的作品。大致而言,有三种途径可供选择。

第一种是打算观赏的作品就在自己家乡常规列展,或是附近的博物馆正好在展出某位艺术家的作品。还有比这更方便的吗?乘上巴士,买好门票,排队去看你的意中作品吧。

第二种则是你恰好拜访画作所在的某城市,或者一个临时特展正在进行之中。这也十分便捷,不过,事情并不总像看上去那般简单。多年来我便一直抱着种模模糊糊的念头,想去看一眼高更的《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然后有一天我发现自己在波士顿正好有段空闲,便去了波士顿美术馆,还特意没有咨询作品的挂放位置。我希望能邂逅它,就像一次偶遇。最后逛完了整栋大楼,我才发现这幅画已经被收了起来,需要修复,要么就是出借在外(我忘了是哪一种情况)。这真是所谓的墨菲定律(简单来说就是“凡是可能出错的事必定会出错”,指的是任何一个事件,只要具有大于零的几率,就不能假设它不会发生。——译注)。

于是就有了第三种可能:特地前往某处,去参观某幅作品或一次展览。这当然不是说,观赏皮耶罗·德拉·弗朗西斯卡的作品就成了你在乌尔比诺做的唯一一件事,不过那却是我与当时女友奔赴该地的理由。有点儿类似一场朝圣,途中发生的林林总总(例如搭乘火车、巴士、葡萄美酒、晚餐、性、激烈的争吵)都成为这次赏画经历的一部分。

现在,我尽可以——跳回一段——飞去波士顿看当年错过的高更,不过首先自己倒也没那么迫不及待,其次,如果能给将来留上一手,留上那么点儿盼头,也是个不坏的打算。自信在未来时日,我会再次置身波士顿,同这幅与自己擦身而过的作品相见。未完成的梦想就为生活带来了目标。至于作品本身名副其实与否——尽管人人都赞其伟大——就我来说自己会下最终的判断。而这也是我要亲眼去看的原因——看看它是如何与享有的赫赫声名相称的。

在看过这幅画作或其他特定作品之后,是否就会改变乃至提升一个人的生活,这点还有待商榷。要取决于作品以及观赏作品的个人。观看过本书收录的一部分名画,就能变成更加体面的人吗(更为彬彬有礼、和蔼可亲、对待小狗更加温柔、不再那么乖戾)?未必。那么人们为何还要看画呢?我想,最好的答案,该用否定句式来回答,说得少也就错得少:因为不看的话就是在浪费我们的眼睛。

就个人而言,假使自己没见过死亡谷、吴哥窟、瓦拉纳西或是纳米比亚的死谷,我就觉得有生之年徒然虚度了。绘画比这些真实的场所又如何呢?如果能选择,你会去看一幅画,还是……?阅读本书仅仅意味着领略一些必然性以外的自由。你可以去看名胜古迹,你也可以去看描绘名胜古迹的绘画。也许你无法尽览一切万物、踏遍世间各处,但可以迈出最初的一步。本书就是旨在告诉你,如何去看——以及到哪里去看。

猜你喜欢

余地名画波士顿
“最近发展区理论”支撑下的教学案例设计
给学生留有“余地”
停顿
名人名画
当名画变胖以后
波士顿禁止公务员吐槽申奥
励志灯塔
名画模仿秀
裸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