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

2013-07-22

英语大王·奇妙成语 2013年6期
关键词:大官童子外地

喂,你们是不是搞错了?这里是博物馆,怎么反而讲起植物来了?别急别急,在这里,“竹”代表着一样十分温馨的老物件。一起去看看吧!

相传,北都这个地方有一座叫作童子寺的寺庙。这个清幽的寺庙里有一样全北都都没有的东西——竹子。童子寺里的竹子只有几尺高,全寺上下都小心翼翼地呵护着。主管寺院事务的大和尚叫纲维,他每天都仔细地照看竹子,并向寺院的住持报告竹子的情况。每日,只要听到纲维大和尚说“竹子没有枯萎,很平安”,大家就知道,寺院里很和平,一切都很好。后来,人们就以“竹报平安”来指平安家书,也简称“竹报”。

家书,就是指内外亲戚之间往来的书信,是亲人之间互报平安、讨论事情、交流感情的一种私密性家信。在古代,没有手机、QQ、微博,分隔两地的亲人传信问安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许你要说:“写信放到邮局一寄,不就好了吗?”事情远没那么简单。虽然古代有专门送递邮件的邮驿,但那都是官家用的,用来传递重要军事、政治情报,寻常百姓可无福消受。

在明代以前,私人通信基本都靠私人传带。如果你在外地游学,想给家人报个平安,就只能先把信写好,然后找一个信得过、正好要到你家人所在地去的人,托他把平安家书带去。当然,如果你不会写字(在古代,不识字的人非常多),可以去街角找东大街的穷秀才,他一手簪花小楷写得极好,专业代写家书三十年,老品牌值得信赖!什么?最近手头有些紧张?不要紧,带个口信也行。

家书写好、封上,传信人上路了。少则十天半个月,多则一年半载,骑马、骑驴、划船,翻山越岭、跨江跨河,终于把信给你送到了。什么?为什么不用飞鸽传书、鸿雁传情?唉,那都是不靠谱的浮云!如果把信交给了不负责任的人,家书石沉大海也是常见的。遇上战乱,那就更sorry了——大家自身难保,逃命要紧,谁还有闲工夫帮你带信?所以,处于乱世的杜甫老先生对此发了好大一通感慨:“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作为两地分隔的亲人沟通交流的唯一方式,家书的意义十分重大。诸葛亮告别亲人,跟随刘备打天下。虽然身在外地,但他依旧很重视与故里的亲人通报近况、联络感情。诸葛先生临终前,给年仅八岁的儿子诸葛瞻写了一封家书。这封家书穿越时空,流传千古。其中有两句话,相信很多人都读过,甚至把它们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夫(fú)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到了清代,有一个大官将家书的意义和价值推到了顶峰。这个大官叫曾国藩,他的家书信件被编成了《曾国藩家书》,代代传颂。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买来看,并从中获得很多感悟。

如果你身在外地,不妨效法一回古人,给爸爸妈妈写一封“竹报”吧!什么?不会写?别着急,下面的节目是:老先生教你如何写家书。

(楚聿辰/创作)

猜你喜欢

大官童子外地
船中申冤
北京郊区外埠车猛增本地人高价买外地牌
小白菜
借伞
故事里的狼
没有不会停下来的绝望
“大官”陈诚教子有方
“打油诗”的由来
放学了等
连升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