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来自异地求学山西山阴地区中职生开展普通话教学调查与研究

2013-07-20厉开选

中国校外教育 2013年10期
关键词:山阴普通话方言

◆厉开选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职教中心)

一、问题提出

为了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学生为本,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办出职业教育特色,提高人的综合职业能力,促进全社会树立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推动语言文字工作向纵深开展,以及在创建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如何从来自中西部地区异地求学中职生实际情况出发,有效地实施普通话教学,培养他们更好地与人沟通相处和适应社会能力。因此,对这部分中职生来说,学好普通话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是我所支教的单位,进行专门调查研究并积极开展普通话教学。本中心校高二年级开展普通话教学班级山西山阴籍学生共8个班级485人。

2.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课题研究目的,设计了《淮阴区职教中心学生(山阴籍)对普通话知情情况调查问卷》和《淮阴区职教中心学生(山阴籍)普通话学习情况调查问卷》,对山西山阴籍高二年级开展普通话教学班级学生有关出生成长、教育、生活等,以及普通话知、情、受教育效果等方面的问卷调查,在该校8个班级中随机抽取4个,共发放调查问卷180份,回收175份,回收率97.2%,有效问卷168份,有效率93.3%,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统计。

(2)文献研究法

查阅与本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对此文献资料充分整理,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3)座谈访问法

通过对学校的领导、教师、普通话测试人员、学生的走访与座谈,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并进行归纳整理。

(4)实验比较法

对普通话发音与山西山阴方言发音比较分析。

(5)观察法

通过对其中三个班的学生进行两个学期的普通话教学,以及平时与该部分学生交流谈心,观察山阴方言与普通话主要区别,便于帮助普通话基础较薄弱的同学辨正。

(6)实地调研法

通过深入山阴县当地居民、学校调研,掌握山阴方言与普通话差别。

(7)数理统计法

运用计算机EXCEL2003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8)分析归纳法

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归纳。

3.研究时间

2007年9月至2008年6月。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研究结果

(1)山阴地域与人口概况

山阴县位于山西省北部,山阴县辖4个镇、10个乡。当地人习惯把县境分为山区和川区,川区又以桑干河为界,分河北片和河南片。山阴话属晋语大包片。山阴方言大体上分为三大区:北部山区,以玉井为代表;河南地区,以后所为代表;河(桑干河)北川地区。

山阴县拥有人口约22.3万,其中农业人口有17余万,占76.2%,就像中西部大多数省份一样,由于历史原因,农村面积广大,城镇化建设速度缓慢,社会事业起步较晚,教育资源和水平与东部地区有较大差距。

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对来自西部山西山阴农村地区的异地求学的中职生进行普通话教学任重而道远。

(2)语言概况

山阴话属晋语大包片,山阴方言大体上分为三大区:北部山区,以玉井为代表;河南地区,以后所为代表;河(桑干河)北川地区。山阴方言也是属于典型的北方方言区的一种,而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可以看出来,山阴方言区的学生既有学习普通话特有的优势,又由于方言本身的特点,给普通话学习带来干扰不利因素。

从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这485名异地求学的中职生对普通话普及的了解比较欠缺,从而使学生在普通话学习中知、情等方面显得较薄弱。而不够理想,很多学生对普通话学习不够重视,原本普通话基础较差的学生,也不愿在平时交际中应用。

(3)山阴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

③声调。普通话声调可以从调类和调值两个方面分析。调类有阴阳上去四种,调值有高平调(调值为55)、高升调(调值为35)、降升调(调值为214)和全降调(调值为51)四种。有个别山阴方言区的学生容易发生以下错误,如普通话声调——上声,也称降升调(调值为214),而山阴个别地区上升调为53调或212调,如“走”“里”等字;如普通话声调:去声,也称全降调(调值为51),而山阴个别地区去声发为45调或24调,如“干”“定”等字。

(4)学龄前儿童期普通话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在本次调查中发现,168名山阴籍学生中,上小学前会说普通话只占9.5%。大部分同学上学前都讲方言,受方言影响较大。而现代国内外很多教育家和心理学家都认为,儿童时期是人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特定时期里,随着年龄的增长,声母、韵母逐渐定型,比如3岁的儿童大约只有10%能正确地发出所有的声母、韵母,而到6岁时,则到70%。所以,“随着发音器官的成熟,儿童的语言发展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5)社会环境对普通话学习不利

①宣传推广普通话的力度不够到位。在本次调查168名山阴籍学生中,发现学生对每年9月的第三周是全国推广普通话的宣传周了解甚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了解也不多。

②学习时期较迟,使用普通话范围不够广泛。现在很多地方中小学不开普通话课程,开的唯一的语言就是英语,只有到大专师范院校才开始开设。而且即使学生讲普通话,也只是刻意感性地在课堂上使用。没有形成理性的、有意识的去使用。在课外、家中使用方言的频率要比使用普通话多的多。

③外界媒介对说普通话的态度不够严肃。有作为和我们日常生活耳濡目染的电视节目、方言广告、方言电视剧粉墨登场,甚至还有人提出“保卫方言,弘扬传统文化”的口号,已引起有关专家学者讨论重视。

2.分析

(1)造成异地求学山阴中职生对普通话基本知识、掌握情况较慢的原因分析

①异地求学山阴中职生所在出生地条件较差,因而在普通话学习掌握上就显得略慢一些。在调查访谈中发现,在168名中来自农村地区的学生占78%。大多数同学家都处在偏远西部农村地区,有个别同学甚至住在与外界隔绝的山村里。他们家境都不是太好。因此,在师资、设备上显得捉襟见肘。

②异地求学山阴中职生家庭经济条件与东部发达沿海地区相比,差距较大。大部分学生家长都是农民、矿工出身,素质相对来说,不够理想。家庭中对媒介的使用也只是局限在电视,而对报纸、网络的使用人比例几乎为零。在1974年,N.卡茨曼就重视新传播技术的发展的影响,他认为经济条件好的、传播技能掌握好,传播活跃和信息储存量大等的社会群体占有优势。“很可能是老沟未填平,而新沟又不断出现”,对普通话语言的学习也不利外。

③受方言影响较大,很多学生已形成固定思维习惯。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就有“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乡音难改,就是指方言。“同一事物即使入乡随俗地称呼它,也能听出说话者的方言”。这也就是说方言很难改正。

(2)造成异地求学山阴中职生普通话学习中认知、情感、态度等积极因素不高的原因分析

①地方有关教育部门对推广宣传普通话力度不够深入。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是物质世界高度发展的产物,既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又是社会的直接产物。”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直接导致学生对学习、用普通话作为平时交际用语不够重视。对自觉提高普通话水平提高意识不够强烈。

②学生的视野不够开阔。他们所学知识较为呆板,比较浅显陈旧。在调查中发现学生普通话方面的书基本为零,学生家中有电脑、能上网的也只是个别。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他们对普通话方面的了解。

③日常生活中,学生缺少交往互动。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交往”是以物为媒介的人与人的交往关系,同时也是指以“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的精神交往关系。把交往作为与生产力和分工同等重要的范畴来看待。学生只有在相互交往中,才能够正确地认识评价提高自己。对语言的学习,更要在交往中进步提高。因此,缺乏必要的交往互动,不利于普通话水平的提高。

(3)造成学生用普通话说话内容贫乏,无话可说原因分析

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比较好的言谈要以丰富的材料内容作为基础。腹中空空,自然没有话可说。大部分学生“只有储存丰富的知识,培养思维能力,说话才不至于言之无物”。

这部分来自山阴籍学生,由于家庭经济、习惯等方面原因,平时很少从书本中或者实践中汲取材料,因此在用普通话与别人交流沟通时,语言表达能力显得明显不足。

(4)造成学生普通话口语表达缺乏自信、连贯性原因分析

首先,从调查访问结果来看,大部分人来自西部落后农村地区,他们多是农民、矿工的孩子,方言较重,发音不准确。自信心不足,

其次,由于缺少积累丰富的材料。说话有时找不到合适词语,说话不清晰,不流畅,说话断断续续,结结巴巴。最后,就是平时在公共场合用普通话说的太少,一旦要说,“过度紧张,语音失真,思维混乱,导致语音错误增加,语句不连贯”。因此显得羞羞答答,唯唯喏喏。

四、对策与建议

1.加大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与现有师资队伍建设力度

现有的东西部教育不均衡显而易见,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政府投资方式,西部地区中小学开展普通话,所需要的基础条件将不能够得到保障和支持。如所必须需要的录音机、投影仪、DVD、VCD、电视机、语音室和多媒体教师等设施条件也很难得到改善。同时“校校通工程”也将只是成为口号,无法落实到实处。因此学生普通话水平将也将很难得到提高。因此,政府部门需要改变传统的财政支付的基本思路。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特别是偏远山区农村学校的财政支付力度。

2.进一步加强山阴方言与普通话辩正

在课堂上,通过示范、听录音等帮助同学们克服方言不良影响,从而正确发出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声调等。同时从字形上归纳同类声母发音,在容易犯错误的韵母上,提高同学们的注意力。识记个别特殊难区别的字词音。同时“加强同学们课堂训练,互相点评,克服难点”。

3.加大普通话宣传推广力度,进一步提高各级各类部门、领导、老师、同学对普通话重要性的认识

有关部门要借助各类媒体大力宣传、还要组织专门的宣讲小组,深入有关部门、学校宣传。同时各级主管部门要把对普通话的教育列为专项教育督导检查项目,有关部门能够给予同学们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机会,要把号召与口号落实到实处。能够给予同学们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PSC)的机会,“让全社会认识到推普教学是民族兴旺发达和提高民族素质的素质的必由之路。”

4.搞好校园文化建设,为学习普通话营造良好氛围

用充分发挥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学校的广播、标语、黑板报等载体,宣传和鼓励同学们使用普通话。利用校园社团宣传、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等途径,来为广大师生创造一个有利于学校普通话的环境氛围。鼓励同学们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PSC)。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就能够从感情上去接受普通话,也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普通话教学质量。

5.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同学普通话口语表达训练,提高普通话水平

俗话说:“熟能生巧。”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利用各个环节与机会培养学生使用普通话口语表达意识。如课前一分钟演讲,课上分组点评、相互讨论。同时课后写心得体会。

学校有关部门也应该鼓励指导同学们组织相关社团,在平时社团活动中让同学们多说多讲。在学校范围类多组织演讲、朗诵等有利于提高同学们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的比赛,帮助同学们克服紧张心理,使同学们能够轻松自如地使用普通话与他人沟通。

五、结论

通过对来自中西部农村山阴地区异地求学中职生对普通话的了解与学习调查分析,来自该地区的基础教育薄弱。社会环境对学习普通话不利因素较多,同时在求学的东部学校本身也需要进一步提高普通话教学水平。

做好这些来自中西部地区中职生的普通话教育已经是一道难题。因此,使大部分学生在短期内达到PSC(普通话水平测试)相应水平是不现实的,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从研究的情况看,各合作办学学校如何开发出适应异地求学的学生实际水平的关于普通话校本课程体系,可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

[1]中国社会科学院、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中国语言地图集[M].朗文(远东香港)出版公司.

[2]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2000[R].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3]杨增武.山阴方言志[M].山西: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0.

[4]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彼得·A.德维利尔斯,吉尔·G.德维利尔斯.幼年语言[M].辽宁:辽海出版社,1998.

[6]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7]李德鹏.例谈普通话学习中的方语和方音理论[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6,(1):55 -62.

[8]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9]陈凤华.如何提高中职生的口语交际能力[J].中等职业教育,2008,(4):30 -31.

[10]江苏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普通话水平测试指导用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11]汤涵清.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有效[J].中等职业教育,2008,(2):13-14.

[12]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中职分会.2004优秀论文选[M].常州:中等职业分会,2005.

猜你喜欢

山阴普通话方言
方严的方言
方言
瞿江
风情万种山阴路
临江仙 全面脱贫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雁门咽喉”山阴步入动车时代
我是中国娃爱讲普通话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