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乡土地理》校本教材开发的研究
2013-07-20黄咏梅
◆黄咏梅
(广州市花都区秀全中学)
一、开发背景
1.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高中地理新课程注重生活中的地理,把书本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种新课程思想,与乡土地理“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功能有着共通之处,具体表现为《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活动建议”中对开展乡土地理的方法和内容都作了具体的要求,三个必修课程共29条活动建议,有13条建议是要求学生结合本地乡土地理情况展开一系列的调查、观察、参观、资料收集整理、分析等活动,其比例占到活动建议的45%。
乡土地理的运用,一方面能使学生把所学的地理原理、规律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提高学生对地理实际问题的分析和探究能力;另一方面又能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素质,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良好地理学习习惯。由此可见,乡土地理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乡土地理教学才能符合新课程理念,才能利于进一步深入推进新课程的改革。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乡土地理资源的使用随意性较大,缺乏系统的乡土地理资源使用目标和方法、完整的乡土地理资源结构和常态化的乡土地理资源收集渠道,而且多为老师自己收集,学生较少参与其中,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体现。所以编写校本教材是将乡土地理资源规范化的主要途径。
2.地理学科特征与地理教学发展的要求
地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地理环境具有空间的广阔性,构成的综合性和发展演化的长期性等特点,故客观上要求学生从身边出发,通过多走、多看、多想,实现知识与能力应用和整合,强调地理实践能力。正如前苏联地理学家包洛文金所说:“研究周围的自然地理现象以及本乡的自然地理因素之间的关系,乃是地理教学的基础”。乡土地理教学,能生动、深刻、鲜明地体现出人地关系,所以缺少乡土地理内容的教学不是完整的地理教学,是脱离实际的教学。
地理教学与乡土地理内容有机结合是新课改倡导的教学模式,使用乡土地理开展案例教学,使教学情境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让教学内容更易为学生理解与接受,从而有效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目前我校地理教学实际的需要
本校是花都区的重点中学,学生生源来自城区和各个乡镇,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差异较大。地理就在他们生活中,但地理离他们很远,学生比较缺乏收集、整理的动手能力,如果没有明确的方法指引,学生收集的乡土地理资料难于与地理教学相结合。所以《花都乡土地理》校本教材前瞻性的课题设置和具体的方法指引对学生有序收集乡土案例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为地理教学及时提供相关乡土案例提供了保障条件。
二、开发思路
1.编写理念
国家颁布《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的五个基本理念:“学习公民必备的地理;满足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注重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应用;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课程标准还指出,地理课程必须“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所学的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发展有用。这些新的理念成为《花都乡土地理》校本教材的编写的重要指导思想。在编写思想的指导下,《花都乡土地理》校本教材选择的内容和结构有利于基础年级的地理教学,并与人教版教材内容有互补的作用,把《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活动建议”中对开展乡土地理的方法和内容具体化和乡土化。
开发思路分上篇和下篇,上篇主题是“走进花都——实践探索”篇,主要是结合必修1、2的核心内容编写,教材形式为指导册型,它相当于实验和调查指导册的作用。目的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花都区域概况,并且初步积累地理实验和地理调查的能力。考虑到刚升学的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较少参加地理实验和调查活动,实践能力较低,在教材编制中,针对每一个实验和调查,教材中添加上详细的操作方案,学生阅读教材便可自行完成。
下篇主题是“乡土花都——区域发展”篇,主要结合必修3核心内容编写,选择具有时代性、区域性和典型性的案例进行组编,如花都汽车城的产业集聚、空港经济、城市地域结构与规划问题等,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的原理,剖析乡土地理案例,使地理原理与案例相结合,使学生认识花都区域内差异,理解花都的自然和经济地域的形成、发展及其规律,知道花都未来发展的趋势与政策,培养学生发现地理问题,并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2.编写体系
?
3.内容构成
(1)上篇“走进花都——实践探索篇”主要内容
?
(2)下篇“乡土花都——区域发展”主要内容
?
三、教材特色
1.校本教材结构编写的模式具有创新性
综观国内外多种乡土地理教材,教材结构一般有要素排列式、特征描述式、综合分析式、中心问题式。每一种模式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见表1),《花都乡土地理》校本教材编写模式参考各种模式,上篇编写结构主要要素排列式和特征描述式的结合,用“衔接花都”这个环节体现花都的自然和人文各个要素,使教材内容比较系统;用“探究活动”环节体现花都区地理要素中的主要要素的特征。下篇编写结构主要是“中心问题式”,关注花都的变化,选取具有时代性的主题,并通过“视觉延伸”环节使教材内容置放到全国乃至全球的宏观大背景下,避免就“乡土”论“乡土”。
?
2.校本教材内容与人教版必修教材的关联性好
上篇“走进花都——实践探索”的“实验观察”是结合必修1的核心内容开发的,结合必修1地理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课前、课后开展相应的活动,例在上完“地球运动”之后,让学生自主选择课题(某地地理位置测量方案、过程及结果;或花都区某小区楼向和楼距的实地考察),开展一些相应的实验活动,加深对地球运动主干知识时区计算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理解。在讲“大气热力作用”之前一个星期,可以先布置学生进行“温室效应现象小实验”的数据收集,授课时直接采用学生的实验数据进行讲课,激发学生对这个难点和重点的兴趣,有利于攻破这个历来的教学难点。上篇“走进花都——实践探索”中的“社会调查”是结合必修2的核心内容开发的,人文地理的教学可以设置课前时间展示“乡土地理“环节,然后课堂的教学尽量采用乡土案例,例讲工业集聚时,用“花都汽车城”资料贯穿教学。下篇“乡土花都——区域发展”的专题,可以作为必修3的教学案例,例讲授《热带雨林保护和开发》时,可以融合“王子山森林公园保护和开发”。将学生的地理调查资料引入到教学中,由于教学的内容有学生劳动的成果,自然会激起学生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
3.校本教材选择的内容时代性和实践性强
为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本教材的下篇的专题内容较系统地介绍近些年花都区发生的显著变化,尤其是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就,例“空港经济”“花都汽车城”“狮岭皮革城”等都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乡土地理教育的实践性决定了乡土地理教材也必须具有引导学生投身于课外实践活动的功能。《花都乡土地理》校本教材要求学生对乡土地理环境(包括社会环境)进行观察和调查,由此得出学生自己的结论。“探究活动”主题的设计更体现出实践活动的要求。
四、开发意义
乡土地理处在“国情——省情——乡情”教育链的最基础的地位,担负着“爱乡——爱国”教育的重任,乡土地理是培养学生从自我做起,热爱、保护地理环境意识的基本点,有利于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乡土地理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学生构建“学习平台”,去观察、发现、获取新知识;《花都乡土地理》校本教材的开发使这一乡土地理教育目的更有效实现。
在课程功能上乡土地理的定位有两个:一是集理论、实践、技能于一体,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分析和实践能力;二是在对地理综合问题的实证中,培养学生原创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花都乡土地理》校本教材的开发为达到乡土地理课程功能提供保障条件。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在改变,舍弃原来的划条记忆,照本宣读等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倡案例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提供素材,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将身边的地理现象、问题和热点引入课堂。《花都乡土地理》校本教材的开发使教师教学方法改变有章可循;教师使用教材指导学生进行乡土地理资源调查,有利于教师专业化的成长;开发系统的乡土地理教材,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把乡土地理资源整合到相应的课堂教学中,使地理课堂鲜活起来。
[1]王静爱,董晓萍,苏筠,岳耀杰.乡土地理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崔允漷.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4]任长松.探究式学习: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