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英词序层面的时间象似性分析

2013-07-17

关键词:组构成语语义

刘 欣

(蚌埠学院 外语系,安徽 蚌埠 233000)

一、引言

自美国哲学家、逻辑学家皮尔斯于20世纪30年代明确提出“象似符”这一概念以来,象似性理论开始得到承认并逐渐占据上风。此后关于语言文字的“象似性”相关问题,一直是语言学家们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其中涉及到现实世界经过人类的认知在语言结构上的投射。

目前,语言“象似性”问题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的句法层面上,美国语言学家Haiman将句法的象似性分为成分象似与关系象似两大类[2],此后,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后者进行了进一步研究,他们主要立足于句法总结出了一些象似原则,如:距离象似性、数量象似性、顺序相似性、标记象似性等。然而,对语言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词语层面上的“象似性”研究却较少。陈平(1991)指出:“就最典型的事物而言,它们一般都占据一定的空间……行为动作则与此不同。它们最典型的特点表现在时间方面。”[3]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也提到感性直观的两个纯形式分别为空间和时间。[4]由此可见,时间概念是在人类认知世界过程中所形成的一个重要概念,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时间顺序象似是指语言结构的组合排列顺序与现实世界的自然顺序相一致。例如,凯撒大帝的一句拉丁语名言即为相关时间象似性的经典范例:Veni,vidi,vici.翻译成汉语即为:我来,我见,我征服。句意向我们清晰地展示出三个词语的排列顺序是遵循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

然而,对于语言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词语层面上的“象似性”的相关研究却仍相对较少。针对此现状,本文对时间“象似性”在中英词汇中的各自体现分别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时间象似性在词汇中的体现

从语言中各种词语的组构情况,可以看出影响其顺序的主要是人类的认知因素。人类对现实世界的认知顺序决定着一些词语的组成顺序,形成了各种象似人类认知顺序的词语表达式,因此语言受客观现实规则的制约和人类认知顺序的影响,词语在其形成过程中,它的组成顺序自然而然的会受空间、时间以及人们心理顺序等因素的影响。本研究试图以汉英两种语言作为研究语料,以时间象似性作为研究主题,在列举和分析英汉词语的基础上,侧重于探究时间象似性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具体体现,从而观察这两种语言中的词语顺序是如何象似于人类认知的时间顺序的。

时间是人类在认知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现实生活中会发生一系列的事件,经过人类的认知,这些事件不是杂乱,无迹可寻的,而是有着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因此,语言在形成的过程中,一定会受到时间因素的影响,有很多词语的组构顺序象似于人类观察客观外界所遵循的时间顺序。

(一)时间象似性在汉语词汇中的体现

在汉语中,本文按先后顺序,研究空间象似性在一些两字词、三字词和成语中的表现情况。

1.汉语中的两字词语

汉语中体现出时间顺序的两字词语有:古今、先后、早晚、前后、朝夕、旦夕等。这些词语的组构顺序全部遵循着时间的一维性,遵守时间上从前到后的语义顺序,先发生的语义内容在前,后发生的语义内容在后。“古今”表示从古到今,古是早先发生的,所以在前,今是现在发生的所以在后。还比如说早晚,人们普遍的时间认知顺序都是从早开始,然后到晚上,所以认为早是先于晚发生的事情,同样的道理朝夕,旦夕都是严格遵循了人们对于时间的认知顺序。这说明,人类对时间顺序的认识,对词语的组成顺序有着非常明显的制约和影响。

2.汉语中的三字词语

汉语中体现出时间顺序的常见三字词语如:早中晚、小中大、上中下、前中后等。三字表示时间的词语,在汉语中较少。但是和两字词不同的是,这些三字词在使用中本身一般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体,而必须将他们打散作为两字词进行使用,但有时第二个字常常会省略。

如例1:这个孩子从小学,中学,一直到大学,学习成绩都非常好。在这个例子中,将小中大这个三字节词打散作为三个双字节词使用,表明了上学过程的时间前后顺序,小学肯定是最先要上的,其次是中学,最后才是大学,符合人类认知上的一般时间顺序。

再如,例句2:一场足球比赛,分为上半场45分钟,中场10分钟,下半场45分钟。同上所述,该句中作为时间顺序的词语仍然象似于人类对时间的认知顺序,不会违背上半场、中场、下半场的正常时间顺序。

例句3摘自赵本山经典小品《昨天 今天 明天》中的台词如下:

崔永元:我们今天谈话的内容就是回忆一下过去,然后谈谈现在,最后再畅想一下未来。

赵本山:那是过去、现在和将来,不是昨天、今天和明天。

现代汉语中表示时间概念由于没有相应的三字表达式,就只能用三个两字词“过去”、“现在”和“将来”表达。同样也可以用“昨天”、“今天”和“明天”的三个词的引申义去表示过去,现在和将来,但无论用词的基本含义表达或是用词的引申义表示,都遵循着从前到后的时间顺序。

3.汉语中的四字成语

成语是汉语所特有的固定表达和重要组成部分,从成语的组构顺序中更能够清晰的表现出汉民族人民对世界的认知顺序,常见的成语如表1所示:

表1:体现时间顺序的成语

这些成语的组成顺序,完全依赖于人们认知时间的顺序,遵循着语义内容的时间顺序,从“前”到“后”、从“古”到“今”的顺序,如果调整其组成顺序,变成“今来古往”,表示的意思没有变化,但是却让人感觉别扭、不符合语用习惯。这种别扭就是因为违背了汉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时间认知顺序。

(二)空间象似性在英语词汇中的体现

在英语中,也有许多表达时间概念的词语,其成分的组构顺序象似于时间顺序。

表2:构成体现时间顺序的表达

以上这些表示时间词语的形成,其构成成分本身就是表示时间的意义。一般都是表示“早”的时间在前,表示“晚”的时间在后。这两个分别表示早和晚的语义成分中间用to,or或and连接,表示时间的顺序,但是用to更加强化时间从早到晚的顺序,用or或and时这种从早到晚的变化趋势有所减弱,但仍然可以明显地观察出语义成分的组构顺序完全象似于时间的先后顺序。

英语中的一些词语,本身并没有包含时间先后的词语,比如first或ancient等,时间概念只是包含在词语的语义内容中;表达了不同予以概念的两个词也没有带有方向性的词语,比如to,而是用and去表示两个语义成分之间的关系。但是,这些词语仍然显示了时间上的先后顺序。

表3:语义体现时间顺序的表达

这些词语的组成部分没有明确的表示时间关系,然而语义内容却包含了这种关系。人类的生存和死亡,由生到死(life/birth and death),太阳先升起然后才能照耀大地(rise and shine),升起之后才能降落,表示兴衰之意(rise and fall),这些动作全部包含了前后两个时间上相继的动作或经历的状态。这些词语中语义成分的组构顺序象似于时间的先后顺序。

三、结语

人类感知时间的中介是事物的运动变化,只有借助外物的运动变化过程,人们才能形成过去、现在和将来等时间概念。也正是由它所形成的时间先后顺序,为人类语言文字的组构顺序奠定了认知的基础。在表达时间关系的词语中,很多词语的顺序基本上是相同的,都象似于人类认知的时间顺序。将以上提及的汉英两种语言中关于时间先后关系的相关表达进行对照,便可得出上述说法。

但是这里需要指出,语言中的词语一方面受到人类认知时间顺序的影响,另外一方面也要受到其它因素如人类的心理顺序因素的影响,汉语中“尊老爱幼”、“扶老携幼”就是受到了人类心理因素的影响,将“老”放在前、“幼”放在后,首先强调尊老,这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词序的表达可以象似于时间顺序,但并不完全象似于时间顺序,而这种“非象似”现象在语言中也是普遍存在的。

(注:本文系2011年蚌埠学院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词语层面的中英文象似性与非象似性语序互动研究”,项目编号:2011SK16)

[1]Perice,C.S.Collected Paper[C].Hartshore,1932,(1)-(6).

[2]Haiman John.Natural Syntax——Iconicity&Erosin[M].Cambridge:CUP,1985.

[3]陈平.现代语言学研究:理论·方法与事实[M].重庆出版社,1991.

[4]康德.蓝公武,译.纯粹理性批判[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0.

猜你喜欢

组构成语语义
岩石磁组构对剩磁稳定性的制约探讨: 以印支地块中生代碎屑岩和拉萨林周盆地设兴组红层为例
彭水廖家槽地区灯二段微生物碳酸盐岩沉积建造
语言与语义
空间组构与空间认知
拼成语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猜成语
认知范畴模糊与语义模糊
组构对花岗质岩石流变影响的实验研究
语义分析与汉俄副名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