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化蝎毒抗癌多肽灌胃对小鼠肝癌H22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2013-07-17沈东海高春芳刘春霞
沈东海,高春芳,刘春霞
近年国内外学者对蝎毒的抗肿瘤作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其对人类多种肿瘤细胞株的抑制作用和改善人体免疫状况作用已被证实[1-4],但由于蝎毒是由多种特性不同的毒素组成,直接应用不良反应较大,而目前对蝎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7000分子量以上成分的研究,且多经注射途径,仍有较大的不良反应。纯化蝎毒抗癌多肽(APBMV)经腹腔注射可迅速扩散至全身(不通过血脑屏障),其半数致死量(LD50)为 4~8 mg/kg,但灌胃剂量>100 mg/kg 未见任何中毒症状。笔者等也已对蝎毒的抗肿瘤作用进行了10余年的研究,从东亚钳蝎蝎毒毒素中提取、分离、筛选出了抗肿瘤的有效成分APBMV(分子量<3500)。本研究主要观察纯化的APBMV (分子量<3500)灌胃对小鼠肝癌动物移植瘤的抑制作用,以期对为进一步得到纯化的蝎毒抗肿瘤的有效成分和对口服APMBV可行性提供实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及分组 昆明种小鼠40只,雌雄各半,体重(20±2)g,由解放军150医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按APBMV (分子量<3500)和对照药品共分4组。APBMV系由河南东亚钳蝎蝎毒中分离,由华美公司协助分离提供,经冷冻干燥后-20℃保存,临用前生理盐水配制成所需浓度。环磷酰胺为常用的化疗药物。另设阳性和空白对照组。
1.2 方法
1.2.1 带瘤动物的移植和接种[5]取传代6~7 d的H22带瘤小鼠,无菌抽取乳白色的腹水,2 g/L台盼蓝染色镜检细胞活力在95%以上,以无菌生理盐水稀释至细胞浓度1.0×107/ml的悬液,每只小鼠右侧腋部皮下接种0.2 ml。
1.2.2 实验方法 接种肿瘤24 h后,分别给予相应药物和剂量灌胃,环磷酰胺0.2 mg/20 g,腹腔注射,1次/d,连续给药10 d,所有带瘤小鼠均于末次给药后次日颈椎脱臼致死,解剖肿瘤,按下列公式计算抑瘤率(%):抑瘤率(%)=(1-治疗组瘤重/阳性对照组瘤重)×100%。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AS6.12统计软件行方差分析检验。
2 结 果
APBMV(分子量<3500)对小鼠H22转移瘤的生长抑制情况如表1所示。
表 1 APBMV对H22转移瘤的生长抑制
从表1可以看出,APBMV(分子量<3500)对H22转移瘤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瘤重明显降低,抑瘤率达60%以上,且各剂量组之间有显著性量效关系,对H22有良好的实验疗效。APBMV可以明显延长实验动物的生存期,APBMV组动物未有死亡。
3 讨 论
由于移植性动物肿瘤模型能够在实验室条件下在同一时间内制造出比较接近的、一定数量的带瘤动物用于进行药物筛选,因此动物移植性肿瘤模型是筛选和研究抗肿瘤药物的常用及重要的实验手段。蝎毒具有对人类多种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并可改善人体的免疫机能,但由于蝎毒为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混合物,直接应用不良反应较大,且目前所有实验均为实验动物腹腔注射,不良反应也较大,全东琴等[7]将蝎毒提取液直接制成脂质体前体,对口服给药的药效、制剂稳定性及制剂药物含量、包装率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蝎毒脂质体前体制剂口服有效。口服剂量6 mg/kg与腹腔注射2 mg/kg相当,脂质对药物包裹率可达54.0%,制剂比较稳定。本实验采用筛选药物常用的H22动物模型,其接种动物为昆明小鼠,经实验性药物(APBMV,分子量<3500)治疗10 d后,结果发现APBMV(分子量<3500)对H22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有显著性量效关系,其中大剂量组抑瘤率>50%。环磷酰胺是临床上治疗肿瘤的常用药物,也是本实验选用的阳性对照药物,实验表明环磷酰胺对H22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作用略强于APBMV(分子量<3500)高剂量组,但无显著性差异,与以前蝎毒腹腔注射治疗实验结果相似。其他学者也证明APMBV除了对肿瘤细胞有直接抑杀作用外,对机体功能具有调节作用,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保护和增强造血机能,改善机体一般状况的作用。笔者等以前的研究表明APMBV对大肠癌的抑制作用大于氟脲嘧啶 (5-FU),APBMV(分子量<3500)是笔者等首次从蝎毒中提取、筛选出的纯度较高的具有较高的抗癌活性的一种多肽物质,本实验再次证明其具有明显的抗癌活性,且证明口服蝎毒同样可以抑制肿瘤生长,说明蝎毒抗癌有效成分主要集中在分子量<3500的成分中,也说明蝎毒抗癌的这种成分中是从APMBV中分离得到的纯化度更高、抑制肿瘤作用更强的有效成分,也说明口服蝎毒是可行的,为今后分离到纯度更高、抑制肿瘤作用更强的有效成分和蝎毒药物剂型的研制奠定实验基础。
[1]董伟华,藏梦维,孔天翰,等.蝎毒组分对人喉癌细胞毒性的研究[J]. 中国医药学报,1994,9(4):9.
[2]董伟华,藏梦维,孔天翰,等. 河南马氏钳蝎毒素对Eca109细胞杀伤及生长抑制作用[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95,11(3):125.
[3]董伟华,孔天翰,韩雪飞,等.蝎毒抗癌多肽对4种人肿瘤细胞系的作用[J].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1999,34(1):52.
[4]杨志华,肖桂元,杨卓平,等.蝎毒复合胶囊并放疗治疗中晚期肿瘤患者的临床研究[J].河南医科大学学报,20000,34(4):294.
[5]韩 锐.抗癌药物研究与实验技术[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295.
[6]魏 东,王元和,高春芳,等.东亚钳蝎灌肠治疗大肠癌前后肿瘤组织中 DNA 参数的变化[J]. 肿瘤,1997,17(6):458.
[7]全东琴,苏德森,张景海,等.蝎毒脂质体前体制剂的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1997,18(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