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

2013-07-17赵海龙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6期
关键词:学历江苏省毕业生

赵海龙

(1.江苏师范大学连云港校区,江苏连云港222006;2.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连云港222006)

江苏省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

赵海龙1,2

(1.江苏师范大学连云港校区,江苏连云港222006;2.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连云港222006)

通过对江苏省2008届、2010届、2011届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分析,江苏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以事业单位和企业就业为主,学历层次越高事业单位就业占该学历层次总就业的比例越高,学历越低企业就业占该学历总就业的比例越高.据此建议:教育管理部门要合理布控各体育专业,调控学历层次;各校应根据学生就业现状,研讨社会人才需求,突出办学特色;更新专业教育课程,实施大专业教育.

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逐渐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一方面,高校需要真实的毕业生就业数据,另一方面社会也需要真实高校毕业生的数据,为高中毕业生升学提供选择的依据.但现实的情况是高校总体的毕业生就业总是以笼统的就业率表述,各专业的就业情况及就业口径均大相径庭.江苏作为教育大省,拥有众多的本科和高职高专院校①,每年的专科以上高校毕业生约在50万以上,就业压力巨大.体育类各专业情况亦是如此.

本调查即是江苏省体育类专科及以上学历层次各专业的毕业生调查,统计分析2008届、2010届、2011届三届毕业生就业情况,为高校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体育专业人才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江苏省2008届、2010届、2011届体育专业毕业生②.

1.2 研究方法

1.2.1 数理统计法

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内部资料《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白皮书公布的数据进行统计,数据涉及到就业各种职业以某几大类进行统计.统计数据运用Excel和Spss13.0等数据统计工具进行统计分析,以期通过这些数据分析寻找体育专业毕业生近几年的就业规律及未来的就业去向,为高校各体育专业学科专业调整,及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提供数据支撑.为确定数据的可信度和毕业生就业职业的真实性,本文采用江苏省教育厅半年后的就业统计数据.

1.2.2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内容的需要,收集有关毕业生就业走向方面的文献资料,并阅读相关的书籍、文件,了解相关研究的最新发展情况,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依据.并采用麦可思部分研究成果,进一步论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江苏省高校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

2.1.1 江苏省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学历与专业分布情况

截至2011年2月,江苏省教育厅统计公布江苏省有体育专业的学校21所,2012年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开始招收体育教育专业(专科),共计22所.这22所院校中,本科学校15所(其中3所独立学院),专科7所.教育部公布的本科专业目录中③五个体育专业均有招生.体育学特设专业运动康复(2012年目录)和工商管理类专业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2012年目录)由南京体育学院开设.招收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2012年目录)的学校有11所,招收社会体育专科专业的学校有1所.招收运动人体科学本科专业2所,招生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本科专业的学校有3所.招收运动训练本科专业的学校有3所.招收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的学校有11所,招收体育教育专科专业的学校4所.其中拥有体育硕士学位点的高校9所,共18个点,设体育教育训练学学位点的高校8所[1],拥有博士授予权单位2个.

2.1.2 江苏省高校三届体育专业学生毕业与就业率

表1 江苏省体育本专科专业情况一览表

表2 2008、2010、2011三届江苏省体育专业毕业生人数与就业人数

综上统计,江苏省高校体育本科专业招生涵盖了教育部公布的所有体育专业本科目录,且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多达9个,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2个.无论是区域布点,还是学历培养层次都极为丰富,堪称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大省.某届毕业生人数是该届学生入学招生人数的直接体现.从表2可以看出无论是研究生、本科生每年江苏省的体育专业招生均持续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不大.截至目前基本维持在比较稳定的总量.体育专业专科生招生人数持续下降,这与江苏体育专业办学单位的办学层次和社会需求情况大致相当.

从就业情况看,本科生的就业率最高.各学历层次的就业率基本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但研究生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而专科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

2.2 江苏省008、2010、2011三届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

毕业生就业去向本文采取几个大的职业范围,设定为机关、事业单位④、企业⑤和其他⑥.

2.2.1 江苏省2008、2010、2011三届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总的就业职业情况

从图1反映出一个总的趋势:即学历层次低的毕业生企业就业人数越来越多.研究生毕业生就业重要集中在事业单位(第1)和企业(第2),机关就业人数极少(三届共37人,占总毕业人数的4.5%);本科生就业主要集中在企业(第1)和事业单位(第2),机关就业人数微乎其微(三届41人,占总毕业人数的0.8%);专科毕业生就业主要去向为企业(第1)和事业单位(第2),机关就业三届只有1人.

图1 2008、2010、2011三届江苏省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

2.2.1.1 三届体育专业研究生就业职业情况

从图2可以看出体育专业研究生逐年的就业趋势:机关就业人数越来越少;事业单位就业人数逐年下降;企业就业呈逐年上升态势;其他类的就业也呈上升态势.从就业的主要去向来说,研究生的就业重点仍然在事业单位,但企业就业也逐渐成为研究生就业的重要就业去向.

图2 2008、2010、2011三届江苏省体育专业研究生就业情况

2.2.1.2 三届体育专业本科生就业职业情况

从图3中反映出体育专业本科生就业趋势:企业和事业单位就业为主体,其他类型的就业为辅助,机关就业微乎其微;本科生事业单位就业呈逐年下降,企业和其他类型就业成逐年上升态势;企业就业成为本科生就业的主要就业去向,占到每年毕业就业人数的50%左右.

图3 2008、2010、2011三届江苏省体育专业本科生就业情况

2.2.1.3 三届体育专业专科生就业职业情况

由图4中可以看出专科生的就业去向:企业就业占到每年毕业就业的50%以上,并有逐年上升趋势;事业单位就业呈逐年递减的趋势,在总的就业人数所占比率也在逐年下降;其他类型的就业所占比例极小,且也有逐年减少的趋势.

图4 2008、2010、2011三届江苏省体育专业专科生就业情况

2.3 江苏省2008、2010、2011三届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各就业职业分布

2.3.1 三届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事业单位就业情况

2.3.1.1 三届研究生事业单位就业情况

图5 2008、2010、2011三届江苏省体育专业研究生事业单位就业情况

在所有研究生就业的事业单位中(图5),高等教育单位就业逐年下降,中初教育事业单位逐年上升,其中县以下行政区域就业人数甚少,但有增加趋势.2011届研究生毕业生中初教育事业单位就业人数超过高等教育事业单位就业人数,达到事业单位就业半数以上,成为事业单位就业主要去向.

2.3.1.2 三届本科生事业单位就业情况

本科生的事业单位就业情况(图6)为:中初教育事业单位一直是该学历层次就业的主要去向,且占每年总的事业单位就业比例有逐年降低趋势,但均占到当年事业单位就业的70%以上.高等教育事业单位就业一直维持在一定人数,所占事业单位就业比例5~10%之间.其中在县以下区域就业的人数和就业比例均成逐年缓慢增加,近两年一直保持在20%以上.

图6 2008、2010、2011三届江苏省体育专业本科生事业单位就业情况

2.3.1.3 三届专科生事业单位就业情况

图7 2008、2010、2011三届江苏省体育专业专科生事业单位就业情况

体育专业专科生事业单位就业情况为:中初教育事业单位为该学历层次重要的就业去向,但所占当年事业单位就业比例均在20%左右.其中2011届毕业生在事业单位总的就业人数为58人,其中中初教育事业单位就业人数为52人,考虑到此点因素,实际的事业单位就业专科生还是下降的.县以下行政区域就业人数保持较为稳定的态势,且占事业单位就业比例的50%以上.

2.3.2 三届体育专业毕业生企业就业情况

2.3.2.1 三届研究生企业就业情况

图8 2008、2010、2011三届江苏省体育专业研究生企业就业情况

图8显示:研究生企业就业占总就业的比例逐年增加,且企业就业人数中80%以上在中小企业就业.

2.3.2.2 三届本科生企业就业情况

图9显示:本科生企业就业无论是人数还是占总就业的比例均逐年增加,其中中小企业就业占企业就业人数的94%以上.

图9 2008、2010、2011三届江苏省体育专业本科生企业就业情况

2.3.2.3 三届专科生企业就业情况

图10显示:专科生企业就业所占总就业的比例逐年增加,但这其中中小企业就业占企业就业比例有逐渐减少的趋势,这是个值得关注的地方.

图10 2008、2010、2011三届江苏省体育专业专科生企业就业情况

2.4 分析

2.4.1 江苏省三届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分析

通过以上相关数据分析,可以总结这样的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总的去向:以事业单位和企业就业为主,学历层次越高事业单位就业占该学历层次总就业的比例越高,学历越低企业就业占该学历总就业的比例越高,即学历与事业单位就业呈正比,与企业就业呈反比;在事业单位就业中,中初教育成为主要的就业去向,且越来越趋向于县域以下就业;企业就业中,中小企业成为主要的工作就业去向.

2.4.2 事业单位就业分析

从现有数据看体育各专业、各学历培养的毕业生毕业后首先选择的就业取向为事业单位,而且是教育部门.这种情况与我们现行的培养体制和施行培养方案有很大关系.目前我国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较为单一,就职领域表述较为模糊,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有相互混肴的现象,人才素质结构的要求未能充分体现学科发展的规律和职业发展变化的特点.[2]这是其一.

其二,随着高校扩招[3]、合并、升格等发展之后,带来的就是教育学历的不断攀升,毕业生人数年年猛增,就业压力陡然增加.然而各类教育单位招聘职员受到体制约束和学校自身发展的制约,不可能无限地、持续地招收新的教育工作人员,于是各个单位就设立招聘的学历门槛,学历高的毕业生也就开始由高向低地由高校流向中初教育单位就业.作为本、专科毕业生在中初教育单位就业压力增大.之所以现在江苏省专科生有一部分在中初教育单位就业,是因为各地出台相应的地方保护政策:招聘条件中就规定了本地籍专科毕业生可以报考部分岗位.

2.4.3 企业就业分析

体育专业毕业生无论学历高低中小企业就业均成为主流的就业去向.这一方面说明毕业生就业取向开始灵活,不再集中于事业单位和大中型企业就业.另一方面也说明体育专业毕业生本身的专业素养不太适合大中型企业的发展,也可以说是专业能力不太符合这些企业的要求.同时也可以这样分析,我国的体育产业尚不完善,可供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职业岗位并不多,特别是成熟的大中型体育企业在社会中还是极少,所以体育专业毕业生只能就业于中小型企业,当然包括一部分小微型体育企业.

除了上述分析以外,我们还从数据中看出每年无论哪个学历层次的毕业生均只有个位数的自主创业人数,这也说明体育专业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能力较差.

2.4.2 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取向

综上所述,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不再仅仅局限于某个或某些岗位,而是更多地谋求个人的生存,不再以专业对口作为就业衡量标准.但也可以看出事业单位,特别是中初教育岗位将成为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重点取向,而且学历层次越高此类取向越明显.对于企业而言,中小企业是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重要途径,尽管2012年麦可思研究显示:“就业满意度最低的用人单位类型是民营企业/个体(本科为33%,高职高专为28%)”[4],不论愿意与否,先就业后择业已成为本专业毕业生的现实问题.这也就提出了一个新的人才培养问题,到底体育专业培养什么样的毕业生?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从2008届、2010届、2011届江苏省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统计情况分析,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现状为:以事业单位和企业就业为主,学历层次越高事业单位就业占该学历层次总就业的比例越高,学历越低企业就业占该学历总就业的比例越高,即学历与事业单位就业呈正比,与企业就业呈反比;在事业单位就业中,中初教育成为主要的就业去向,且越来越趋向于县域以下就业;企业就业中,中小企业成为主要的工作就业去向.

而今后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取向大致可以这样描述:就业不再仅仅局限于某个或某些岗位,而是更多地谋求个人的生存,不再以专业对口作为就业衡量标准.但也可以看出事业单位,特别是中初教育岗位将成为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重点取向,而且学历层次越高此类取向越明显.对于企业而言,中小企业将是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重要途径.

3.2 建议

3.2.1 教育管理部门合理布控各体育专业,调控学历层次

对于江苏这样的教育大省,体育教育专业更应适时调控专业布点和区域布点,减少招生人数,以本科及以上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为主.

3.2.2 各校应根据学生就业现状,研讨社会人才需求,突出办学特色

现在的高校体育专业,特别是江苏各校举办的体育专业基本相同,人才培养同质化现象严重,造成毕业生就业去向和取向相同,就业压力增大.因而各校应该根据区域、学校、师资等特点,研讨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举办特色的体育专业教育.

3.2.3 更新专业教育课程,实施大专业教育

体育专业面临的不只是就业压力问题,还有经济社会中关于体育职业开发不充分、就业岗位不明显等等问题.那么也就带来这样的问题,以往的以某些或某类岗位职业为取向的专业教育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教育部2001年下发的《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若干原则意见》,提出高校“在考虑到就业需要的情况下,可以在宽口径专业内灵活设置专业方向.”[5]显然,解放专业教育思维,实施大专业、小方向的课程教育模式可能更适宜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

注释:

①截至2012年底江苏教育厅网站公布,全省共有46所本科院校,82所高职高专院校,25所独立学院.

②2009届因统计数据不全,未计入统计分析.

③2012年专业目录有所变动,但体育专业变化不大,社会体育专业改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民族传统体育改为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④包含高等教育、中初教育、科研、医疗、艰苦事业、科研助理以及其他事业.

⑤包含国有、三资、艰苦企业、其他企业.

⑥包括自主就业、应征入伍、地方和国家相关计划等.

〔1〕刘军,常生.江苏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科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7(3):81—84.

〔2〕赫忠慧.当代本科体育专业人才观和专业设置变革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

〔3〕尹亚晶,朱妹.金融危机下江苏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9(2):143-144.

〔4〕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2012年大学生就业满意度[EB/OL]:麦可思研究,2012-6-12.

〔5〕刘小强.人才培养分化与大学生就业关系的实证分析[J].教育研究,2010(12):24-31.

G807.4

A

1673-260X(2013)03-0134-05

2009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一般项目(251)

猜你喜欢

学历江苏省毕业生
学历造假引发法律纠纷
江苏省交通图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学历军备竞赛,可以休矣
江苏省南就市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江苏省交通图
江苏省政区图
知识无力感